∵
泰国佛教面面观
◎李湖江
一提起泰国,总是让人生起几分神秘感与亲切感,因为它被称为“黄袍之国”、“微笑的国度”。到了泰国,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见到陌生人,总是亲切地说一声“沙瓦迪卡”(你好),双手合十来相迎。这又是个典型的佛教国家,人口六千二百万,然而94%都是佛教徒。泰国国旗呈红蓝白三种颜色,白色既是象征佛教的纯洁。甚至该国宪法第一条便明文规定,国王必须是佛教信徒。
随着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弘法的脚步,佛教南传到斯里兰卡、缅甸,继而传入泰国,从此便落地生根了。泰国有短期出家的传统。男人只有出过家,才是一个成熟的男人,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与尊敬。六百多年前,素可泰王朝的第五代国王曾经短期出家,开创了先例,从此以后,短期出家便成为了泰国的传统习俗,一直未曾中断。尽管父母内心有些舍不得,但是如果儿子终身出家,会被认为是最大的报恩、无上的光荣。礼敬佛法僧三宝已经成为泰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佛教已经完全融入了泰国人的生活,若想把佛教因素拿走,那泰国就不是泰国了。
他们至今仍然保存着2500年前原始佛教的传统,僧侣一早就起来赤脚托钵。泰国民众也早已习惯了这一种生活,以此布施的功德,求得生意兴隆、家人平安、吉祥如意,乃至来世的无量功德。信众无论是进寺院或者供养时,一般需要脱鞋。接受供养以后,法师以巴利语唱诵祝福词,信众便心满意足而去,布施比丘与护持寺院的观念如今在泰国社会已经是深入人心了。
佛教在泰国迅速传播乃至成为国教,这当然跟皇室的护持密切相关。曼谷王朝的第四任国王拉玛四世就任王位之前曾出家廿七年。因此他对佛教事务极为熟悉。他针对当时泰国佛教的种种时弊进行了整顿,制定了严格的佛教戒律,革除迷信成份,以正法为宗,于是形成了一支新教派,叫做“法宗派”,而其他的则统称为“大宗派”。我们可从他们所穿僧装的颜色看出区别:“法宗派”僧侣的袈裟颜色比较灰暗一点,而“大宗派”的袈裟则是比较鲜艳的黄色。如今,泰国的法律明文规定,佛教在泰国分为法宗派、大宗派、华宗和越南宗四大宗派。华宗和越南宗是外来的佛教宗派,又以华宗为盛。此外,***佛光山在泰国有别院曼谷文教中心,中台禅寺在泰国的分院叫泰佛寺。
在泰国,佛教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人的生老病死、教育、医疗乃至婚丧嫁娶、新房上梁、谋职出远门等都离不开寺院与僧侣。除了家庭,寺庙是最重要的生活单元,每个乡村或山寨都有寺庙。在民众的社会现实生活中,僧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佛教如此重要,因此各种佛教礼仪也就特别慎重。比如说,进寺庙要脱鞋,不能把脚朝向佛像。女众则不可以直接供养法师食物或金钱。更不必说,女众绝对不能触碰法师的身体乃至袈裟。我曾见过一位南传比丘来到中国,一个女众要和他握手,他吓得赶紧躲开了。可见,他们持戒之严格。供养的食物,无论荤素,则是随缘的。信众供养甚么,法师就吃甚么,这倒是方便了在家信众。不用操心太多,不过他们都会把最好的食物供养给僧众。
但是他们吃饭的规矩特别严格,前年我曾在泰国体验过短期出家的生活,就说吃饭的规矩,比如要就餐时,比丘接受居士供养的食物,居士要跪着。比丘不能直接接受优婆夷(女居士)的供养,必须拿出一块黄布,然后把食物等供养品放在黄布上。比丘接受供养后,必须说“啥土!”(善哉!)用餐前要念省思文,用餐后要诵祝福词。此时居士们就把手搭在同伴的身体上,据说这样,法师加持的力量可以传递到每个人身上。我们都练习用巴利语唱诵,因为巴利语是佛陀时代的语言,这样做有传承原始佛教之意。在泰国,僧人过午不食。但是晚上也不是任何东西都不吃,可以喝一点牛奶之类的饮料。
在泰国,最德高望重的比丘,那应该要数僧王了,据佛光山制作的《佛陀之旅》节目介绍:现任僧王智护***,“八岁时就展露了与一般孩童不同的特质,用巴利文诵经、礼佛,拿贝叶经开示当游戏,自然得如同乘愿再来,十四岁出家,二十岁受比丘戒来到僧王寺。二十九岁通过巴利文最高级考试,种种因缘也自然得如同天设。”僧王住在僧王寺里,为何起名“僧王寺”?因为至今为止的六任住持中,五位都当了僧王。而在一百五十年前,第一任住持还俗当了国王,就是拉玛四世。从此以后,僧王寺的住持就成了国王的导师。
说到泰国最重要的高僧,不可不提佛使比丘和阿姜查***。早在一九九七年成都文殊院印刷了一套《东方佛学文化资料丛书》,其中就有佛史比丘的《解脱自在园十年》、《内观捷径》、《无我》、《生活中的缘起》、《人类手册》、《一问一智慧》、《生命之囚》;阿姜查***的《森林里的一棵树》、《我们真正的归宿》、《宁静的森林水池》、《为何我们生于此》、《以法为赠礼》、《莲华盛开》、《静止的流水》等。在丛书的扉页作者简介中做了精要恰当的介绍:“佛使***是泰国及世界着名的现代高僧,倍受泰国及各国人民尊崇。他于一九二六年年方二十岁时出家修行,偏爱体证大自然的真理,并不断精研巴利三藏经典,加上亲自在大自然中修行所体证的佛法,为后辈修行人提供完整而又深入佛陀本怀的修持方法。佛使***曾获泰国各大学颁赠五个荣誉博士学位,他的着作和演讲记录摆满了泰国国立图书馆的一个房间,影响世界所有认真修行的佛教徒及佛学爱好者。”佛使比丘长期居住在泰南差耶(Chaiya)地区的解脱苑,一方面精进修行,振兴佛教;另一方面关怀苦难的大众,他的思想在泰国的教育界、文化界和宗教界都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而对阿姜查的介绍则是:“童贞入道,年轻时研究过基础佛法、戒律,以及经典,后随当地禅定大师修习。他依苦行僧的传统方式生活达数年,曾和本世纪伟大的禅师阿姜∵满度过一段开悟性的时光。他的教导方式简明,含义却深远。他善用日常周遭事物引出佛法实意,令弟子们开解,也因此吸引了不少西方人从他受教。”阿姜查甚至在老虎和眼镜蛇出没的原始森林、停尸场修习禅定,而他的开示却又是极为幽默有趣,比如他对一位把佛教纯粹当作学术来研究的着名学者说,“你好比在一个养鸡场里,不去捡鸡蛋,却满地找鸡屎”,以此指导对方要对心进行训练。
泰国有一个很有名的社区叫“善地阿索”(Santi∵Asoke),创始人是觉护比丘(又译作:菩提乐***)。觉护比丘原本是个演艺界名人,厌倦了花天酒地的生活,三十六岁时毅然出家精持戒律,与信众们一块建设一个理想的社区名为“善地阿索”。社区按照佛教“六和敬”的准则来建造,遵循素食传统,推广有机农业。并且帮助***做培训工作。僧团创立于一九七五年,目前全泰国有十二个社区。这项运动又被称为“静无忧”运动,不诵经、不礼佛,强调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禅修,由于比较激进而遭到僧伽当局的抵制。参隆昔孟曾当过曼谷市的市长、副总理,是最有名的认同“善地阿索”理念的政治人物,他一方面严惩贪污腐败,另一方面则把工资全部捐献出去,自己过着简朴的生活,受到广大泰国人的尊敬。
如果你想修学佛法,却又害怕打坐,那推荐你修习“正念动中禅”。∵动中禅是一种动态的禅修,不需要你整天坐着,主要通过觉知肢体动作,培养觉性,从而看清身心实相而灭除烦恼。目前推广“正念动中禅”的是泰国南来寺的隆波通禅师。在《生活即禅修》第一日法谈中提到,有关正念动中禅的传承,由于时代久远,一般相信这种手部的动作,是经由缅甸、老挝传到泰国,再由泰国的隆波田禅师发觉其精髓而重新宏扬开来。隆波田禅师一九八八年圆寂。而在一九八五年时在曼谷近郊的南来寺,隆波田与比丘们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中指定隆波通为南来寺的住持。隆波通禅师拥有现代化、宏观、开阔的胸襟以及对世界天真好奇的态度,令“正念动中禅”声名远播。修习动中禅的人一定熟知这个着名的譬喻:“觉性像猫,妄念、杂念像大老鼠。如果你的觉性弱,那就像一只小猫,而且是生病的小猫。此时对大老鼠是无可奈何的。小猫的天性虽然不怕老鼠,会去抓老鼠,但小猫会给大老鼠拉着跑,解决不了问题。因此,你现在所须要的是好好照顾这只小猫,不断喂食,使他健康长大,不用去管大老鼠。当猫长得强壮后,自然会去处理大老鼠。因此,你现在所要做的事,是不断的去喂这只小猫。也就是说,你要一直觉知你的肢体动作。不要静坐不动。如果静坐不动,你很容易昏沉或生起妄念、杂念,不知不觉就给大老鼠拉跑了。”猫和老鼠的话题永远说不完。
在泰国没有比丘尼,女众想出家修行,最多只能当个八戒女。比如泰国规模最大的寺院,法身寺的创办人詹孔诺雍就是一位优婆夷,但是这丝毫不影响她的修行。据法身寺的资料记载,二○○二年詹孔诺雍优婆夷的荼毗法会,邀请的僧俗两众达三十万人,这恐怕是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集会了吧,由此可见,这个优婆夷真不简单,在法身寺,大家都尊称她为“詹老奶奶”。
说起泰国,人们想到的其实是曼谷。曼谷就是泰国种族文化和社会的缩影,泰国倾全国之人力、物力、财力,把首都曼谷打造成为一个繁华的国际性大都市。全国六千二百万人口,曼谷一个城市居然有一千多万。在曼谷最有名的其实是四面佛,位于泰国曼谷市中心爱侣湾大酒店面前。据说非常灵验、有求必应。四面分别代表生老病死或者代表了事业、爱情、健康和财富。然而有一种说法是,四面佛不是佛,而是婆罗门教的一个神明。可是,人家可不管那么多,只要灵验就拜。来这里朝拜、还愿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大概是他们的事业、爱情、健康、财富都已经实现了吧。这座四面佛的来历是这样,据说旁边的一家大型的五星级饭店,开业以来就一直生意不好,然后邀请高僧来看风水,就建造了这座四面佛。说也奇怪,从那以后,饭店的生意果然兴隆起来,于是,四面佛的灵验更是名扬天下,很多外国人也慕名而来朝拜,祈求能实现未竟的愿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二○○六年三月份的一天,四面佛竟被一个精神病人用铁锤砸坏了,一下子震惊了全泰国。泰国不可一日无曼谷,曼谷不可一日无四面佛。泰国***不惜巨资,邀请名匠,总算把四面佛给修复了。如今泰国面临内忧外患,希望这四面佛能保一方平安。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