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图书馆馆讯∵第四期∵84年12月∵
佛书评介:《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陈文山
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委
员会编辑;蓝吉富主编.∵--台南县永康市:中华
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
民国以来,我国先后曾出版过两种颇为流行之佛教辞书,其一为丁福保编之《佛教大辞典》(上海市:佛学书局,1920),另一为何子培编之《实用佛学辞典》(上海市:佛学书局,1934)。前书系以织田得能之《佛教大辞典》为蓝本而编纂之中型佛学辞典,后者系以《佛教大辞典》为基础而编纂之小型佛学辞典。目前***有天华、新文丰、慧炬、佛教书局等多家出版社,先后影印出版,足见受欢迎之一斑。∵
上述情况,直至1989年慈怡主编之《佛光大辞典》(高雄市:佛光出版社)一书发行后,其情况才为之一变。《佛光大辞典》之出版,建立国人在台自编自印佛学辞典之基础(其实本书主要参考日人佛学辞典编纂而成)。其后,吴汝钧编着之《佛教思想大词典》(台北市:商务印书馆,1992),而1994年,蓝吉富主编之《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一书出版,更是佛学辞书界之盛事。该书耗资数千万元之钜,参与编纂之撰者、编者超过三十人,编辑历时十年,故其出版发行,不论佛教界、文化界、出版界,都与有荣焉。∵
据编者称,该书编纂之基本方向有二:其一、将近百年来海内外佛学研究之成果,介绍给读者;其二、为佛教信仰者提供适宜之查检信仰内涵之工具书。关于前者,本书多数条词释文后载有现代学者相关之研究论文;关于后者,本书附录所选载之《常用佛典》和《佛门必备课诵本》,便是基于这方面的考虑。∵
本书编辑期间,先后参考或征引之中外佛教典籍不下百余种,举其要者,厥有下列诸书:藏经类有《大正新修大藏经》、《卍续藏经》、《南传大藏经》、《国译一切经》、《嘉兴大藏经》、《佛光大藏经》,佛教丛书有《现代佛教学术丛刊》、《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现代佛学大系》、《禅门逸书》,佛教综合辞典有《望月佛教大辞典》、《佛教大辞汇》、《佛教语大辞典》,佛书辞典有《佛书解说大辞典》、《佛典解题事典》,佛教史传辞典有《中国佛教史辞典》、《东洋佛教人名事典》,各宗辞典有《禅学大辞典》、《密教大辞典》、《净土宗大辞典》、《法相大辞典》等。∵
释文有本国学者撰写的,也有从外文尤其是日文编译而成的;另外,尚有征引古代典籍或现代研究论文作为释文之附文的。全书部帙颇为庞大,总计分装10巨册,第1册为索引、第2-9册为正文、第10册为附录。∵
1.“正文”卷,系按中文笔画顺序编排的佛学辞典,每一条目叙述文字分为标题、释文、参考资料、以及相关文献4个栏目。∵
“标题”栏:按中文笔画顺序编排,其中人名条目之标题,并附有公元之生卒年;有关印度、***佛学条目之标题,附有梵文、巴利文、藏文对照。∵
“释文”栏:以语体文撰写,文末间附撰者署名,以示负责;或注明引文出处,以便查考检阅原书。∵
“参考资料”栏:即参考书目栏,其功用有二:一来可表示撰写条目时参阅、征引之文献出处;二来可提供利用者或研究者作深入参考、研习之资粮。∵
“相关文献”栏:选录与该条目有关之古代文献,以对释文内容作补充说明,以收互相发明之效;或选刊现代学者之研究论文,以反映二十世纪佛教学者的具体研究成果。∵
2.“索引”卷,分为“索引通检”和“索引正文”两部分。“通检”部分,又分为“中文首字笔画通检”、“中文首字注音符号通检”、“中文分类通检”、“外文字首通检”4种。∵
“正文”部分,又分为“中文笔画索引”、“中文分类索引”、“外文索引”3种。其中笔画索引除收录作为条目之标题外,同时也收录标题之同义词,以及释文中提及之重要词汇,例如标题“抄经”及其同义词“别生经”、“别生抄”、“抄本”、“支派经”等,均分别收入“中文笔画索引”相应的笔画中,俾便从不同笔画均可检阅。索引页码以两种字体排印,有详解的释文,以黑体字表示;无详释的词汇,即只限释文中提及之词汇,以一般字体表示。分类索引只收录有释文之主要条目,外文索引只收录附有梵文、巴利文、藏文与中文对照之条目。∵
索引卷的使用法,系经由“通检─索引─全书”途径逐步实现的,即“依‘通检’以查‘索引’”,按“‘索引’而检‘全书’”。索引位址形式为“册─页─栏”三者合组的一组页码。例如“敦煌学(?4199a”,即表示“敦煌学”这一条目,请查本书第7册第4199面左栏;“南传大藏经(?3258b”,即表示“南传大藏经”这一条目,请查本书第6册第3258面右栏。∵
3.“附录”卷,收录正文未收之实用资料,计有《常用佛典》、《佛门必备课诵本》、《佛书书名索引》、《当代***佛教资料》、《***佛教名刹图片集》等∵5∵种。∵其中,《佛书书名索引》按笔画顺序编排,系查检佛书出自何部大藏经或佛教丛书之工具,并不是检阅正文佛书条目之索引。《当代***佛教资料》收集近二十年来***佛教发展相关资料,主要是佛教人物和团体名录,分为名僧录、居士录、研究者名录、曾在***讲学之海外华人研究者名录、佛书翻译者名录、佛教团体与教育机构名录6种,均按笔画顺序编排。《***佛教名刹图片集》,以图片方式展示***地区43座名刹及其创办者或住持,可惜未有文字叙述配合作深入之介绍。∵
本书之内容大要略如上述,现在让我们来讨论本书之缺失及其待改进之处,或许对将来修订再版有参考之价值。归纳而言,可分为下述五点:∵
1?条目宜分别主次∵
工具书之条目有所谓“长条目”、“中条目”、“短条目”等等的分别,这些不同的条目,原来是为了适应不同等级或不同程度之重要性而设的。换言之,凡重要性之条目,必定是释文详细之长条目,或至少是释文详略适中之中条目;反之,凡次要性之条目,以简略之短条目撰述即可。在这方面本书颇能注意及此,大体言之,也能重视条目的等级性及其间之平衡处理,但仍有部分条目未能把握本条原则,以致长短失序,造成主次不分之弊病。举例言之,譬如“僧伽”、“变文”、“马鸣”、“龙树”、“无着”、“世亲”、“一切经音义”、“高僧传”等理应是重要条目,但与“僧残”、“僧物”、“读经”、“龙智”等条目之释文字数却差不多;尤有进者,华严宗初祖“法顺”条目之释文字数(不含附刊之相关文献),比同时代华严学者“李通玄”条目释文字数还要少很多;教理“断灭论”条目字数不及300字,如此安排释文,几无主次条目之分,颇为不当。因此,笔者建议条目宜先分主次,然后再针对主次条目,释文长短作相应之处理,俾便释文之长短与条目之主次相适应,所谓“长其所当长,短其所当短”即其最佳写照。∵
2?相关条目之增补∵
所谓“相关条目”系指“成对条目”、“成套条目”、“关联条目”等而言,这些条目如收其一,则必收其另一,如此方不至顾此失彼,涵盖了应收条目的范围而无遗漏。不过,以本条检证本书,似有未允当之处。举例言之,例如已收“禅宗全书”,但同性质之“禅门逸书”却未收;已收“玄应音义”,但同性质之“慧琳音义”却未收;已收“大藏经补编”,但同性质之“世界佛学名着译丛”、“现代佛学大系”却未收;已收“佛教文献学”,但同性质之“佛教目录学”“佛教逻辑学”(系“学科名”,与已收之“书名”条不同)、“佛教心理学”却未收;已收“***佛教”,却未收“民国佛教”;已收“法相辞典”,却未收“佛学大辞典”、“实用佛学辞典”;已收“周宣德”,却未收“蔡运辰”(指正文不是指附录)等等。∵
其次,颇为重要之佛书译者“冯承钧”条目,本书漏收。另外,像“佛光大辞典”、“二十五种藏经目录对照考释”等条目,亦可酌予收录。还有“朝鲜佛教”、“锡兰佛教”、“高棉佛教”等条目,标题用语已过时,宜分别改为“韩国佛教”、“斯里兰卡佛教”、“柬埔寨佛教”。∵
3?编辑方法宜讲求∵
现代工具书之编辑,非常讲求编辑方法。现代编辑方法,举其重要者,可分为下列五方面:首先,设立“见”、“详见”、“参见”等各种参照条目,俾便条目间参考、利用;其次,释文中出现本书已收录名词,加注星号或以不同字体排印,以方便读者参阅、查考;第三,长条目分设各种大小不同层次之标题,必要时于条目前另立“本条目次”,既清眉目,又便检阅;第四,条目编排方式讲求逻辑性与合理性,并且从整体贯通至细节,涉及各个层次;第五,设立多种检索途径,俾便从不同检字途径查检利用。这些编排方法,对于中型或大型工具书的编辑,尤具意义。但本书除第五点全做到,另外部分条目设有“参照”条之外,其余的各点,均有待进一步加以改进。∵
举例言之,例如“杨岐派”与“克勤”、“碧岩录”,“居士佛教运动”与“杨文会”,“马鸣”与“佛所行赞”等,均是相关条目,宜分别设立“参见”条目,以便读者交叉参阅。∵
其次,本书之编排第一层次主要系按条目之中文笔画顺序排列,但第二层次却未有任何排序可言,以致欲查检某字头,颇为不便,笔者以为第二层次排序,宜改按点(、)、横(-)、直(|)、撇(∵)、折(∵)∵5种笔形顺序编排,如此方有伦有脊,排序井然,便于读者查检利用。∵
4?撰述条目宜加强∵
现代百科全书条目后多有撰者署名,一来表示系专家学者所写,二来系构成百科全书形式要件之一。现代百科全书之所以与我国古代类书不同,最主要的差别是前者系以专家学者撰述之条目为主,比较注重新知识、新观点的呈现;后者系以辑录旧文故事为材料之基础,比较侧重词藻、典实之出处。就前述两者异同而比较之,撰述条目可以说是编纂百科全书命脉之所在,没有撰述条目,即无百科全书可言。如以这样的观点来衡量,首先就全书整体比例来看,很明显地本书撰述条目太少,而编辑之文以及集录旧文比例过高,不似百科全书,反而接近资料汇编。其次,就局部各个条目来看,很多条目往往是释文字数少于附及的相关文献,譬如“韩愈”、“禅门锻炼说”等,其“相关文献”的字数,便超过释文的数十倍,有时其内容与释文内容重复,有时其内容只是与条目相关而已,并不是释文内容之补充,颇有喧宾夺主之嫌。因此,有必要考虑删除原来附载之“相关文献”栏文字,同时加强撰述条目之撰写,尤其要提高国人自撰条目之比例,以展现“现代的”、“中国的”百科全书的风格与面貌。∵
5?附录内容宜调整∵
附录所收之资料,宜与正文配合,收其所当收,不宜过于浮泛。以此观点来看,本书所收之附录虽然丰富,但是否需要搜集信仰资料,实有商榷余地。笔者以为附录中《常用佛典》和《佛门必备课诵本》两种资料取得容易,同时与辞书附录体例亦不合,无需附及辞书内,可以考虑删除;至于其余《佛书书名索引》、《当代佛教资料》、《***佛教名刹图片集》3种资料,仍予以保留,但最好内容宜加调整、补充。经过调整、补充后,假如篇幅减少,可以考虑与首卷“索引”卷合帙,并调编为最末一册,如此辞典正文可编为第1-8册,实际更符合多卷辞书“先正文,后附录、索引”之编排体制。经过增删、补订之附录,内容可分为下列5部分,其名称亦可配合更改:∵
(1)***地区寺院录∵
《***佛教名刹图片集》所收寺院仅43座,显然不足读者参考之需,故宜加以增补、修订使成《***地区寺院录》。其编排方式基本上仍采分栏目条述方式,栏目可分为“名称、负责人或住持、地址、电话、传真、沿革、组织、特色、出版品”等栏编述。至于收录标准,则举凡***地区之寺院,不论规模大小,历史久暂,均予以收录汇编,部分寺院酌配图片,俾收以图佐文之效。∵
(2)***佛教机构录∵
《当代***佛教资料》有关佛教团体、教育机构名录,内容颇为简明实用,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为加以修订、补充即可。编排方式仍按原来分类方式,分为人民团体、基金会、佛教研究所及佛学院3部分,唯各部分宜按机构名称笔画顺序编排,至于栏目方面除原有栏目外,可酌增沿革、特色、出版品等栏目。∵
(3)***佛教人名录∵
《当代***佛教资料》有关人物部分,资料颇为丰富,并分为“名僧录”、“居士录”、“研究者名录”、“曾在***讲学之海外华人研究者名录”、“佛书翻译者名录”等5个栏目编列。人物所属类别,分类大抵正确,唯稍嫌主观,譬如“居士录”中之方伦、南怀瑾、陈慧剑、刘国香、郑石岩等人,何尝不可列入“研究者名录”?∵是以人物“出入”之间,颇难把握。其次,分类编列还有一个弊病,就是某些两属之人物,例如印顺、东初、净海、智谕、道安、圣严、会性、慧岳、慧严等人物,本书即两处重复编列,参阅反而不便。因此与其“出入”之间,难以取舍,而两处编列参考又不便,不如考虑汇编为一,全部人名按笔画顺序排列。至于人物类型如僧尼、居士、佛教学者、佛书译者等名目,如有需要,可于释文内注明即可,有关海外华人学者,可以加注符号或以不同字体排印,亦可解决。∵
(4)藏经书名索引目∵
《佛书书名索引》立意甚佳,可惜每一种佛书仅注明出自大藏经或佛教丛书之出处一、二种,参阅上不能窥其全貌,殊为可惜。譬如《景德传灯录》,本书仅注明《大正新修大藏经》第51册收录,其实该书另外也收录于《碛砂大藏经》第33册、《乾隆大藏经》第136册(新文丰新编缩本)、《佛教大藏经》第70-71,111册(《普惠藏》本)、《卍正大藏经》第58册等大部佛教丛书内。因此,笔者以为假如能将各佛书出自藏经以及重要佛教丛书之出处,一一注明,不啻是“检一目而得全璧”,检阅翻查称便,提高了藏经书名检目之功能,同时对于研究者参考或征引原典资料,更是一大福音。∵
(5)中文佛教期刊志∵
此为新增资料,收集不难,但对佛学研究或利用者有莫大之助益。收录的资料,可以***和大陆地区出版之期刊为主,至于海外发行之中文佛教期刊,也可以考虑一并收录。“期刊志”的内容,可分“名称、刊期、创刊日期、沿革、特色、地址、电话、传真、订阅”等栏目,以表解或条列方式编述,编排方式可按刊名笔画顺序编排。∵
以上所论,固然对《中华佛教百科全书》之缺失提出批评,不过,都基于“爱之深,责之切”之求全心理,非有意苛责编辑诸贤,尚祈见谅之。但是,即使如此,本书仍然是瑕不掩瑜,不论内容上或编排上,都有足资吾侪学习、借镜之处。最后,诚恳地希望笔者一愚之得,倘蒙《中华佛教百科全书》编辑诸君子青睐,于再版修订之际,采纳笔者论点之一、二并加以改进之,使本书内容更充实,编排更精当,利用更便捷,则不啻读者之幸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