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出现形成了许多新词汇∵
前已论述了常见的因佛教而形成的单音节词(单字词)和属于固定词组的成语(多由四个字组成)。现代汉语中最大量的词汇是双音节词(双字词)。佛教传入并发展后刺激产生了许多新的双音节词。它们中的许多已融入了汉语语言文字系统和词汇库,其中一些已难以看出是源于佛教了,一些已主要用于世俗意义了。如同《五灯会元》所载宋僧大慧禅师所说:早已是“梵语唐语打成一块”了。
这些词中有形容词。变相,原指释家绘佛像及经文中变异之事,称为变相。今常用作形容词,并略带贬义,如变相剥削,变相贪污。圆满,佛教忏悔事毕为圆满,如功德圆满。后多指事情完满无缺,如圆满的答案。平等,原佛教语。佛家认为宇宙本质皆同一体,一切法,一切众生本无差别,故称平等。正宗,本佛教禅宗称初祖达摩所传的嫡系宗派。后泛指学业技术上的嫡传正派,如正宗川菜。方便,佛教是其最主要最重要的词源。谓对各种不同程度的人采取各种不同的传教方式,故名。今指便利、适宜等。
这类词中有动词。翻译,古今义同,源于翻译佛经,语出《高僧传》。取经,本指我国佛教徒到印度求取佛经原本。今比喻向先进人物、单位或地区吸取经验。皈依,佛教指身心归向佛、法、僧。后来泛指虔诚地信佛或参加(信仰)其他宗教(组织)。以下词汇皆可用作动词和名词。睡眠,僧俗意义同,指睡觉。出自佛经。报应,佛教最重要的词源。原指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后来专指恶报。解脱和意识两词,中国古代皆早已有之。但佛教赋予它们新的义项。而它们的现代的世俗意义,是在佛教赋予它们新的义项。而它们的现代的世俗意义,是在佛教语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解脱,原指开脱,免除。佛教谓解除烦恼,复归自在。今俗指摆脱,开脱。意识,原指意向见解。佛教指六识之一,即由意根而起之识,今指人的头脑对于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
最大量的词是名词。其中,属于人物类的有:金刚,佛教护法神神名,以手执金刚杵(古印度兵器)而得名。今泛指很厉害的人,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唱词:“八大金刚无名鼠辈更不值一谈!”导师,本佛教语,指引导人成佛的人,是佛菩萨的通称。另外佛教徒说法时,担任唱经表白者也称导师。律师,佛教徒称善解说律戒的人为律师。今指协助当事人打官司处理法律事务的人员,类似于过去的讼师。魔鬼,本佛家语,即魔。魔原译磨,据说佞佛者梁武帝萧衍改从石为从鬼。阎罗,佛教称管地狱的人,也叫阎罗王、阎王、阎王爷。今比喻极严厉或极凶恶的人。
可归于场所类的名词有:净土,佛教谓庄严洁净,没有五浊的极乐世界。今泛指没有污染的地方。彼岸,佛教以有生有死的境界,譬曰此岸;烦恼苦难,譬曰中流;超脱生死,即涅盘的境界,譬早彼岸。今泛对岸;比喻所向往的境界。龙宫,神话传说中龙王的宫殿,其说始于佛经《法华经·提婆达多品》。地狱,本佛教所说恶人死后灵魂受折磨的地方(翻译介绍其他宗教的教义时也援用了此词)。
抽象类名词是对汉语词汇的丰富、深邃、精致、优美、绚丽作用最大的一类词汇。这类词汇有:真谛,佛教谓世间法为俗谛,出世法为真谛。真即真实无妄,谛即义,趔、实理。今泛指真实的意义和道理。化身,本指佛身之一。佛、菩萨的本身为法身,世人不能看见。为了普渡众生,在世上现身说法,即佛或菩萨暂时出现在人间的形体。利益,佛家犹言功德,指有益于他人的事。语出《法华文句记》,今指好处。正果,佛家谓修道有所证悟,意即其所修者已成就。简言这即修行得道叫作正果。常用为终成正果。也比喻在某一领域终于灰飞烟灭正宗、权威、得到普遍承认的学者或学业。有的词汇佛教语义属事物类,世俗语义则转换成了抽象类。例如法宝,佛教指佛说的法,也指和尚用的衣钵、锡杖等。引伸为神话中说的能降妖伏魔的宝物。今比喻特别有效的工具、方法或经验。慧眼,佛经所说的五眼之一,犹太慧目。今泛指敏锐的眼力,如独具慧眼。下列词汇在不便归类的情况下也似可归入抽象类。刹那,佛教谓一念之间,《俱舍论》称一弹指间有六十五刹那,《观空品》说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今泛指的极短的时间。烦恼,佛教指身心为贪欲所困惑而产生的精神状态。今泛指烦闷苦恼。障碍,佛教本指由恶业引起的能扰乱身心的烦恼困惑,今指阻挡前进的东西;也说心理障碍。
事物类的常用名词最多。语录,唐以来,僧徒记录师语,以所用多口语,故称语录。如唐代楼颖编的《善慧大士语录》、于頔编的《庞居士语录》。宋《古尊宿语录》内收唐宋禅师语录,是重要的佛教语录书之一。“文革”中《毛主席语录》几乎人手一册,甚为可笑。腊八日(粥)。佛教称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为佛之生日,佛于是日降伏六师外道,佛寺僧徒于这天作浴佛坐,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影响到民家也在这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粟、莲子等干果煮粥而食。笔者小时候(六十年代)也在成都郊区双流县牧马山的农民亲戚家过过腊八节(日),吃过腊八粥。道具,本佛教指修行者用的衣物器具。今俗指演剧或拍电影电视剧时表演用的器物,有时连用为服装道具。小品,本指佛经的节本,后也称短篇杂记为小品。今多指文艺演出中特别是搞电视转播的文艺晚会中最为流行的一种表演节目(我认为类似于独幕话剧)。
此外,还形成了一些佛教俗语:如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和尚头上打伞,无法无天;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无水喝;听三不听四,和尚考道士等。一些与佛教无关的表现事物的名词也打上了佛教的印记:如观音士,山和尚(一种鸟,又叫戴胜),密陀僧(一种无机化合物);佛青(一种深蓝色的无机颜料,又叫群青),佛手(一种植物—中药),佛肚竹(一种竹子。上述事物名词中的“佛”字都发fó音)等。
总之,佛教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为汉语成为世界上最优美、最完善、最丰富、最科学的语言之一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此外,佛教的传入和发展,佛经的翻译,学习研究梵语巴利语等南亚语言,还影响和推动了汉语“反切”法的创建,汉语“四声”的确立;对文言文件的渐变也有一些影响,总体上讲是促使汉语书面语由古到近由文到白又走了一步。限于篇幅,佛教对汉语这些方面的影响只能留待他日另文来论述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