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传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探索

∵□∵张廷仕

∵江泽民总书记在去年12月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强调这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建国以来,汉传佛教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方面做了可贵的探索。请看——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巨赞、赵朴初等佛教界人士,就努力谋求佛教改革以适应新社会。其方向是革除传统佛教弊病,使其向人间化发展。1950年6月。巨赞、喜饶***、陈铭枢、赵朴初等人发起成立了现代佛学社,并创办了《现代佛学》月刊,以“确立佛学的真实价值”,“纠正我佛教界内一向因袭讹传、穿凿附会的谬误思想,以便进而改革佛教现行制度”。1953年,虚云、圆瑛、巨赞、喜饶***、赵朴初等佛教界人士发起成立了中国佛教协会。此后,《现代佛学》即成为中国佛教协会会刊。随后各地方佛教协会也纷纷成立。这些对于佛教界统一思想、统一组织,团结一致革除积弊,继承优良传统,适应新的社会提供了重要条件,使佛教向现代化、人间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取得了显着成就。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在赵朴初、明真、正果等带领下,在佛教人间化的道路上有了进一步发展,佛教在适应现代社会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和经验。1981年,赵朴初撰写了《佛教常识问答》,明确提出要发扬人间佛教的优越性。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召开,赵朴初作了《中国佛教协会三十年》的报告,明确指出当今时代要提倡人间佛教,发扬佛教三个优良传统。即:“应当发扬中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应发扬中国佛教注重学术研究的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发扬中国佛教国际友好交流的传统,以利于我们积极参加增进同各国人民友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维护世界和平的事业。”。

∵建国几十年来,佛教界继承并发展人间佛教思想,顺应时势,力倡佛教界现代化,适应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重大的、多方面的,这里仅归纳出主要的几点:

∵1、佛教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统一团结的现代性的团体组织;一批佛教界人士着书立说,大力宣传人间佛教思想,强调佛教要适应现代社会,使人间佛教思想渐渐成为佛教界的指导思想,成为佛教发展的主流。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更是明确将人间佛教放在整个中国佛教的指导地位,使佛教界的思想获得了统一。

∵2、在建设实践人间佛教的方针指导下,建设了一批佛教院校,逐步形成了一个以中国佛学院为首,以地方佛学院等教育机构为支撑的高级、中级、初级既相衔接又各有侧重的三大语系佛学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承续人间佛教事业的僧俗人才。

∵3、颁行了新丛林制度,促进了佛教适应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促进了佛教管理制度的现代化、规范化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佛教协会先后颁行了《全国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共住规约通则》、《全国汉传佛教寺院实行僧尼度碟僧籍制度的办法》、《关于汉传佛教寺院的主持任职、退职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发扬佛教僧团民主传统,改革寺院旧的管理体制、经济制度,使寺院和僧伽管理得以朝现代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4、改变了过去寺院僧众靠地租、供养、经忏佛事为主要经济来源的经济形式,提出“生产化”口号,恢复百丈“农禅并举”风规,广泛参加农、工、商等各行业生产和建设,实现自养。

∵5、改变过去重出世、求自了的状况,关怀现实人生,关心社会发展,本着“关怀社会、回报社会、利乐有情、庄严国土”的精神主旨,积极参与社会,取得显着成绩。如在积极支持社会福利、公益事业和慈善救济方面,佛教团体和信徒个人或捐款捐物,或出人出力,修桥补路,植树造林,兴办学校、托儿所、敬老院、安养所、医疗所,救济灾民,向残疾人福利基金、少儿福利基金捐款,为残疾福利基金捐字画,为抢救大熊猫、修复长城捐款,认购国库券,以种种善举回报社会。另外,佛教界在参政议政、促进国际友好交流、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也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佛教在自身发展和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众所瞩目的成就,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是人间佛教思想有待进一步完善化和体系化,以更好地在佛教界深入传播,进一步统于思想。佛教典籍浩如烟海,要穷尽其深意需要多年的精力和时间;中国佛教八宗并存,相互之间有不少争论。因此,面对现代社会,佛教界非常需要一套简明的、符合诸经典基本思想、诸宗接受、易于传播的思想体系,这无疑是人间佛教思想。但人间佛教思想在许多实际具体的操作方面,还有待佛教界人士进一步发展完善。

∵二是佛教信徒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方面,佛教僧众中既有较高宗教修养又有广泛现代知识的人才仍远不能满足需要;一方面,许多文化水平不高的在家信徒缺乏对佛教的真正了解,存在低级信仰甚至迷信曲解,而又缺乏一种居士从僧众接受佛教知识的机制。这是佛教发展和适应现代社会非常紧迫的问题。

∵三是佛教团体、寺庙和信徒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化、现代化,佛教参与社会、服务社会仍需要进一步积极主动,加大力度、扩大范围,不断探索。

∵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佛教取得了很大发展,信徒众多,信仰自由,寺庙建设得清净庄严,佛教界愈来愈广泛积极地参与社会建设,呈现出一片生机。这种状况,与佛教界一批有识之士积极倡导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努力是分不开的。佛教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佛教的两大根本原则是契理与契机——既符合佛教真理,又随顺时代因缘。实践证明,佛教只有发扬自身积极因素,积极主动与现代社会相适应,才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与社会共进。

∵(作者单位:国家宗教局宗教研究中心)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