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4年3月15日,在山东省汶上县的宝相寺一座宋代佛塔——太子灵踪塔地下宫殿里,发现了历史上记载的唐朝国使从北天竺犍陀罗王城获得的释迦牟尼真身佛牙舍利。
佛牙是由唐朝的一位和尚悟空从古印度带回来的。《大藏经》收《悟空入竺记》记载:长安城章敬寺僧悟空,俗姓车氏,字奉朝。唐天宝九年(公元750年),北天竺的■宾国派遣使者到唐朝的长安城上国书,表示愿意归附大唐,请求皇帝派天使安抚。第二年,唐玄宗派出由内侍省宦官张韬光为首的40人出使■宾国,车奉朝当时任左卫官随行。使团经过四年的艰苦跋涉,终于来到■宾国冬天的王宫犍陀罗王城。张韬光完成了国书印信的交接任务后,起程回国,车奉朝因患重病,滞留天竺。他病愈后,投三藏法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舍利越摩是■宾国的国师,给车奉朝取法名法界。车奉朝非常勤奋,在迦湿弥罗国受了足戎,又在北天竺、中天竺周游巡礼佛祖的圣迹。他在晚年,因想念家乡,遂拜辞恩师回国。舍利越摩亲手授予他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作为赠别的宝物。他一个人历尽艰辛,踏上了漫漫归国路。后来,他跟随出使的大唐内侍宣慰使段明秀(宦官),于贞元六年(公元790年)回到长安。他把佛牙舍利还有翻译的佛经进奉给皇帝。皇帝亲自赐他法名悟空,还授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禄,让他住持在长安城内的章敬寺。
悟空是继玄奘西天取经之后影响最大的唐朝高僧。他归国四年后,所携回的佛牙由皇宫移入长安城大庄严寺新修的佛牙宝塔供奉。
当时长安城是个国际大都会,很多国家的使节、僧人来这里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日本僧人圆仁就瞻仰过佛牙,还写游记述说皇帝召开“佛牙供养会”的空前盛况。唐朝的皇帝大都信奉佛牙。60年后,唐宣宗皇帝就曾亲自到庄严寺观礼佛牙。又过了40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城,唐僖宗仓惶出逃到四川,在带走的少量珍宝中就有这颗佛牙。他命成都的大慈寺建了一座“佛牙楼”,专门用来供养佛牙。佛牙在四川滞留了将近五十年,直到五代后唐时,蜀守孟知祥才把佛牙送到洛阳,为唐明宗祝贺生日。10年后,洛阳的僧录(主管佛教的官员)可肇等人把佛牙请到后晋的京师开封,献给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是契丹国扶持的“儿皇帝”,他惧怕契丹人贪得无厌的索要,就把佛牙秘密隐藏起来。
从宋太祖、宋太宗往下,关于历代皇帝供养佛牙的事记载也很多,仅皇帝在大相国寺题赞佛牙的诗今存即有五首。北宋还有一颗着名的“道宣佛牙”,据说是哪吒太子授给唐代西明寺道宣律师的。有记载说:这颗佛牙在烈火煅烧后更加晶明坚固、光彩夺目;遇到旱灾,皇帝在皇宫内祈祷佛牙,随即下起了大雨;又说佛牙上的舍利隔着水晶匣就能冒出来,就像雨点一样等等。
北宋大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到他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熙宁五年(1072年)他做察访使经过咸平县(今开封市通许县)的一座佛寺,知县刘定对他讲,寺院里有一颗佛牙很不一般。沈括即斋戒清洁后,虔诚地请出佛牙来观看。但见这颗佛牙忽然生出舍利,就像人身上的汗滴,突然冒出来,多得不计其数!有的飞向空中,有的坠到地上;人用手去接,舍利马上就透过手掌。舍利落到床榻上,哔叭作响,然后又透到床下去了。舍利晶莹剔透、光明耀眼。沈括到了京师开封,在公卿士大夫中盛传这件奇事。不久,有人把这颗佛牙从咸平县迎到开封,执政官取入东府,后来又流传到士大夫家。其神异的迹象很多,不能详记。神宗皇帝下诏留佛牙在大相国寺,还专门创造了一个木浮图(佛塔)用来藏它。今天的相国寺西塔就是藏佛牙的地方。和沈括同时代的王巩在《闻见近录》里也记载了这件事儿。他说,咸平县有个僧人收藏了一颗佛牙,大两指多,淡金色。他曾经请来供奉。那佛牙光彩照人,不大会儿,舍利从佛牙中冒出来,开始像露水,在佛牙上巡游;有的还飞出几十步远,有想求取舍利的人马上可以得到。后来神宗皇帝迎接佛牙进了皇宫,皇帝亲自把佛牙密封在一只匣子里,让人藏起来。今天很少有人再能见到它了。
沈括和王巩所记的咸平县的佛牙,正是后晋石敬瑭所藏的佛牙。而在沈括发现这颗佛牙的二十多年前,宋仁宗皇帝的皇后曹氏,就让宦官取出皇宫内所有的佛牙、佛骨和舍利,藏在位于咸平县的洪福寺塔中。
沈括的笔记还透露了一条重要信息:“东府执政官”乃是宰相王安石。王安石自称“半山居士”,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佛牙曾经被王安石收藏和供养。汶上太子灵踪塔发现的佛牙上有“东府”两个字,应该是王安石题记的。
日本僧人成寻在熙宁五年十月曾礼拜过相国寺的“佛牙堂”,他记载说看到过两颗佛牙,其中一颗佛牙放光,十分少见,不可思议,平时深藏不对外展出;遇到斋供特别的日子,要经过皇帝下旨,才能打开重重封匣开放给人看。成寻是外国使节,有幸看到了佛牙真面目。
汶上的宝相寺最早创建在北魏时期。寺内的太子灵踪塔建于熙宁六年至政和二年(1073—1112年),是一座典型的佛牙塔。1938年,日本侵略者炮轰宝相寺,千年古刹夷为平地;1947年内战,宝塔受到很大的破坏。1994年重修塔时,意外发现了塔基下面的地下宫殿。出土的储藏佛牙的石函上,镌刻有铭文(如图),大意说:“中都县城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1073年)二月二十三日亲自到京师开封,在嘉王宫求得佛牙一支、舍利数百颗。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安葬在当县宝相寺的太子灵踪塔。”
这一发现正承接了熙宁年间的佛牙去向。当时京师开封有嘉王宫,嘉王赵■是神宗皇帝的小弟弟,佛牙由东府流入士大夫家、入嘉王宫是顺应势理。《宋史》宗室世系记载,赵世昌是太祖皇帝的五世玄孙,封洋州侯,和神宗、嘉王是堂兄弟关系。赵世昌在嘉王宫求得佛牙舍利正合乎情理之中。
唐朝着名翻译家义净的记载说:佛有四颗牙舍利,有一颗在犍陀罗。唐玄奘《大唐西域记·迦湿弥罗佛牙伽蓝》说:佛牙,长约一寸半,颜色呈黄白,有时到了斋日,常常大放光明。蜀守孟知祥所献的佛牙“长一寸六分”,宝相寺发现的佛牙长五点五厘米。比较起来,汶上发现的佛牙从形状、质地、色泽、尺寸上都和古籍记载的释迦牟尼佛牙相吻合,确实是佛教最高等级的圣物。在中都县(即汶上县)宝相寺下葬佛牙用的规格是“十三级佛塔”和“金棺银椁”;同时还有九百余粒佛舍利。它们在1994年的出土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是“数量最大的佛舍利发掘”。此外,宝相寺发现的“双膝跪姿捧真身菩萨”是专门用来供奉佛牙的特别造像。这在佛教史上也是唯一的发现。
汶上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墙壁上还有墨书的题记:“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葬佛牙舍利。”佛牙下葬的时候正逢道君皇帝徽宗赵佶崇信道教、剪灭佛教。大相国寺供奉的另一颗佛牙(即“道宣佛牙”)就差点让徽宗扔进了大海。汶上发现的佛牙流转有序,历历可考:唐朝悟空自犍陀罗王城带到长安,先是供奉在皇宫和大庄严寺新修佛牙宝塔;唐僖宗带到四川,五代后唐到了洛阳,后晋由洛阳送到开封;沈括在咸平再次发现,执政官王安石取入东府,神宗皇帝下诏留在大相国寺,又流入嘉王宫中;最后,宗室洋州侯赵世昌求来中都(汶上),专门建造了太子灵踪塔安葬佛牙舍利。佛牙在印度存一千二百多年,进入中国后又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唐、五代、北宋,经悟空、唐十朝、孟蜀、后唐明宗、晋石敬瑭、曹太后、沈括、王安石、宋神宗、嘉王赵■、洋州侯赵世昌等,后逢乱世隐迹近九百年不为人知。今逢盛世,佛牙再现,仍供奉于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当流传万代。
作者:中国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
济宁中心支公司经济师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