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所认识的原始佛教
佛陀出生于西元前五、六世纪之间,二十九岁出家,三十五岁成道,不久就有原始僧伽佛教从此诞生。
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原始佛教的佛陀是“∵历史上的佛陀∵”、“∵人间的佛陀∵”
,那是有别于后来大乘经典中圣惋、神化、通俗化的佛陀。原始佛教的教诫,和一般的宗教用来吸引人们接近他们的宗教团体有很大的下同。原始的僧团只有如窴的生活在“∵法∵”的最高原则指导体证之下。当佛陀入灭后,自称佛弟子们开始将佛陀的教法组织成为宗教。他们渗入了很多奇迹、神秘、算命、咒术、护身符、坛场祈祷神力加持、以及各种仪轨等,这些并不能在原始佛教内找到。当这些外来宗教的信仰和修持渗入到佛教中来时,人们开始疏忽了原始佛教中最重要的修持:∵“∵自律∵”“∵自制∵”,道德的陶冶和心识的开展。人们不去修持原始佛教,反而花费了更多的精神去向神灵追求守护和寻求财富及好运。渐渐地,人们抛弃了“∵原始佛教∵”,变得一味地只想靠外在种种形式与信仰,就局限在一般世俗的追求了。即使科学昌明的现今,迷信仍浓,宗教乱象频传,世人还相信他们能够经过外在的力量免除他们种种的痛苦与困难。只要人们依旧攀缘于外在的信仰。人们就不会培养坚毅意志、智慧与德行智能,以及提升人类有关的次质。换言之,人们只是利“∵佛教∵”的名义,滥用人类的思想去追随仰仗外力的信仰,因此染污了佛教以及佛陀教法的纯净。
佛陀救度人类方法是教他们如何寻求解脱,他不只与趣于减轻人类一些身心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他要启示人类修学之正道。他并不想仅仅解释生命和世界,而是要指出他所发现的“∵四圣谛∵”是在彰显正法而实际的解脱之道。
原始佛教的“∵人间佛陀∵”是什么样子呢?是人间伟大的教化师,他没权没势,四十五年游行传道,晦人不倦,身着坏色衣,手持乞食钵,千里远行,∵赤是徒步,直到八十岁最后一次游化仍是如此。最初的原始教团和外道下同之处,就是教团成立之初即深入社会群众中,积极展开打传教活动。所以深入群从事教化,是原始佛教的僧伽特色。佛陀说:∵为了人天的利益与幸福,为了扩大影响,使更多的人能够听到正法,一条路不汤走两个人,该是游行传道的时候了。
当于戒律的制定,僧团成立之初,尚没有戒律的制定,据说“∵舍利弗∵”
曾要求佛陀制定戒律,以做为团体的规范。佛陀说:∵我此众中,最小得须陀洹果<初果>,诸佛如来,不以未有漏法而为弟子结戒。戒律的制定是遇到问发生后,由佛陀加以处理,随犯随制。这就成了一个案例,如此一件一件累积而成的。佛世时的原始风貌,弟子循“∵八正道∵”实践修行,就可建立“∵阿罗汉∵”的解脱知见和一切胜行,而证入“∵阿罗汉果∵”。原始僧团出家此丘修行,除乞食传道外,∵主要是禅全修定、内观发慧,比丘夫住时,尚有所谓“∵法谈∵”,共同讨论义理,所以原始僧伽生活,言则“∵法谈∵”,行则寂默。
原始教团佛陀始终强调“∵四圣谛∵”与“∵缘起法∵”,是修持的核心教理。更是一切法门所环绕的主题,舍弃打就等于舍弃“∵正道∵”。原始佛教以“∵万法缘起∵”理论,肯定人生努力的价值,以“∵咨行无常∵”、“∵诸受皆苦∵”“∵诸法无我∵”的三法印说明人生真相,以“∵四圣谛∵”、“∵八正道∵”指示出人生成佛的典范,依法行持人人皆可成佛,而且是当生可以成办的。
原始佛教的特点是“∵人本主义∵”为原则,佛陀在教授上,与精神这两方面,只有在这身心来探讨,才能根本解决造成自已生命上的种种问题。佛陀所传授的正法,每个人都可以从思惟与观察中获得认识,因为正法就是身心所表露的事实。所以“∵正法∵”
是行者从身心上可获得的经验法则,每个人都以透过自身的经验而认识“∵正法∵”∵,而“∵四圣谛∵”就是正法。“∵四圣谛∵”就是佛陀毕生说法的总则,“∵四圣谛∵”所分的四个纲领,就是带领行者进入佛法领域的次第与方法。我们若能于“∵四圣谛∵”的道理明了之后,则整个原始佛教的思想架构,便能豁然贯通,并可发觉,“∵阿含经典∵”∵无非是在阐释“∵四圣谛∵”,进而确认佛法的修持,就是指四圣谛∵”的完成。佛陀的教学,是要训练行者如何观察现时当∵下的情境,以及体证缘起生灭的道理,并要求将所有的解脱知见,汇归于“∵四圣谛∵”的禅观中,最后再透过自我的验证,自证是否达于“∵苦灭∵”,原始佛法就是在这样的实践当中,逐步完成。完全是“∵自力∵”的法门这跟后期的变相佛法是截然不同的。
佛法源于释尊的正觉而流传出来,佛陀在世时佛弟子将佛陀的圣教,以口耳传承于弟子之间,称为“∵阿含∵”。现存的“∵阿含经∵”,是佛寂灭后,经过两次结集所编辑完成,故可说是传承而来的圣教集。但是经历了原始佛教时倵至部派佛教时代,至西元前一世纪,才以文字书写方式求流传。这其中便难免会囚个人的见解不一,与当时地方宗教的渗入,使得部份内容难免产生不符正法精神之处。虽然“∵阿含经∵”被公认为最早的原始圣典。但是仍须审密思惟每一段经文是否合于理法,方足以作为修持的依据,以免因经文在过去由巴利文、梵枚、汉文数次辗转的翻译书写,可能产生的错误,而造成法义及修持上的困扰,这是应有的求知态度,‘∵阿含经∵’的价值重新被定位与肯定,是始于十八世纪末叶百多年以来,欧美学者从印度、中亚等地古手抄经典及出土古物等多方面研究,了解到“∵四部阿含∵”及南传“∵五部尼柯那∵”为原始佛教公认的佛教圣典。并在英国伦敦创立巴利圣典协会,自协会成之百余年以来,巴利圣典的英译、注释、研究及出版,在协会众学者的努力下取暷了辉煌的成绩。原始佛教的研究大门,由此打开。然而“∵阿含经∵”在中国向来不受重视,不被研究,甚至被误解为“∵小乘经典∵”
,中国人一向以大乘根性自居,盛行大乘教。早期就有译经师也把原始佛教的“∵四阿含经∵”译为汉文,但中国典影响下,认为那是自度自利的小乘教,致使此后一千多年间,中国的大乘门徒,连带对原始佛教阿含圣典,不屑一顾。
唯有探究佛法根源,才有可能理清佛教发展的脉络,分辨出甚么是正法,甚么是非法,原始佛教是以解脱道为修持目标,并非遥不可及的菩萨道。
如果要以较短的时间认识佛法的精神,就应追本研习原始圣典,因为一切法义皆从原始阿含流出。若以实修实证为考量,就必须将原始佛法的修持架构完全掌握,如“∵法∵”
才能住进行者的心中。
<1>∵应知:∵<1>以“∵四圣谛∵”为主。
确认修持佛法就是实践“∵四圣谛∵”。
<2>思惟并活用缘起法。
以“∵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理解所有法义。
<3>认识五阴、六入处
次五阴、六入处作为修持的对象。
<2>∵应修:∵<4>四念住:∵念住于五阴、六入处。
<5>以三法印引导念住的趋向。
强化五阴、六入处<诸法>是无常、苦、无我的实相。
<3>∵应证:∵<6>厌离、灭尽、解脱。
厌离五阴、六入处,灭尽喜贪、我见,心慧解脱,
<7>见法涅盘:∵断除诸结,一切烦恼永尽。
<8>圆证四圣谛:∵四圣谛如实显现证无上正学。
在正法的领域里,所有的法义都是互相含摄,相互生起的,这几个重要的法义,作为正法的中心课题,而四圣谛仍是下法的核心,各项的法义无非都是为了完成四圣谛。
佛陀灭度已两千多年,原始佛教能够重现光芒,这是极为难遇的因缘,原始佛教能够出现在世间是人类历史旷古以来绝无仅有的。除了教理外原始佛教有那些特质呢?
<1>∵佛陀亲自创立教团、领导僧团。
<2>∵依法、依律修持。
<3>∵世间三宝齐立。
<4>∵非宗教、非哲学。
<5>∵以人本教育为主。
<6>∵没有偶像崇拜。
<7>∵自力法门,非仗神力、他力、外力。
<8>∵众生平等、没有阶级划分。
<9>∵不谈第一因、宇宙论等问题。
<10>∵不谈戏论:∵如十四无记等问题。
<11>∵破斥灵魂论。以缘起三法印确之万法窦相。
<12>∵毗婆舍那<内观>的独创。至高的里盘真理实盏。
但愿有心学习原始佛教的人,能认识正法的尊贵,认真学习体证正法,从中了解
“∵佛出人间∵”的本怀精神,并进而弘扬原始佛法,让释尊的正枚住世间,流传在人间。太多的众生“∵入宝山、却空手而回∵”,浪费这难得的人身,真是惋惜!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