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佛教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王亚荣
一、∵香港佛教的概况
佛教是香港信徒最多的宗教,其信徒分布于社会工农商学各个阶层。现在大约有比丘400名,比丘尼2500佘人。香港回归之后,1999年香港佛教联合会编撰了一部《佛陀在人间》,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在序言中介绍,当时香港有80万佛教信徒。笔者在香港时,觉光法师介绍,现在香港的佛教徒人数已经超过了百万。
香港佛教的具体情况如何?可以从《佛陀在人间》的记载上看出端倪。《佛陀在人间》记载了1999年香港“寺院及佛教社团”的概况。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当时香港佛教的状况。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基本框架不会发生大变化。现按原书记载的分类梳理如下:
“佛教机构”25所。主要有香港佛教联合会、香港佛教僧伽联合会、世界佛教友谊会香港分会等,其余大多数是学会,如菩提学会、法住学会、大乘佛学会、华严学会等等。
“寺院道场”242所。有寺、庵、禅院、兰若、园、苑、精合、讲堂、莲社等等。
“佛教学校”40所。其中中学有17所,有大雄中学、善德英文中学、筏可纪念中学、职业先修中学等等,还有能仁书院以及小学、幼稚园等等。
“文化、慈善事业”51所。有大学学生会的佛学会、各种基金会、佛教图书馆、出版社、杂志社、文化馆、资讯中心等,还有医院、坟场、青年康乐营、安老院等。其中安老院约有10所,如宝静安老院、李嘉诚护理安老院、沈马慧英护理安老院、张妙愿老人中心等等。
以上单位的名称从香港的角度可理解为:“佛教机构”,指的是松散的联络机构,类似于内地的群众团体。“寺院道场”的意思是以出家人为主的佛教信仰修持场所。“佛教学校”是社会性的私立学校,并非是宗教性的佛学院,其办学经费主要由佛教徒募集。“文化、慈善事业”是性质不同的两类,前者是从事有关佛教的文化活动,后者是佛教界所主持的社会救济机构,两者的经费来源也主要由佛教徒募集。“佛教学校”和“慈善事业”凡纳入香港***规划的,在资金不足时也由***给予财力支持。
香港面积不大,但佛教寺院比较多,有的寺院就设在楼层中间,规模很小,甚至只有一、两间房子。较着名的寺庙有观宗寺、西方寺、宝莲禅寺、竹林禅院、古志莲净苑、证觉精舍、东普陀、安福佛堂、福慧寺等等。此外,还有不少寺院与内地佛教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如鹿野苑,是南京栖霞寺在香港的下院。东普陀,在荃湾葵涌象山村之北,因与浙江的普陀寺布局相仿而得名,以佛大、鼎大、镬大而着名。
二、∵“人间佛教”∵的理念
谈香港的佛教与当代社会的关系,不能不首先了解“人间佛教”的理念。
“人间佛教”的理念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经验的总结。经过数十年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理论和实践上都有了比较坚实的发展平台。为什么佛教会在香港成为信徒最多的宗教?“人间佛教。理念的创立和不断的完善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可以说,“人间佛教”是“因”,今日香港佛教之现状是“果”。
经过几十年的反复探索,“人间佛教”的理论思想已经得到了香港的广泛认同,成为佛教今后发展的指导方针。但是,应该看到,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当年佛陀创教的时候,就是本着“佛教在人间。的思想来弘扬佛法,从而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拥护和皈依。
香港大学净因法师在《以人为本——建立新世纪人间佛教的依据》中明确地指出,佛陀创教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立一套博大精深的哲学理论,而是为了引导众生了知生命的痛苦及其解脱的方法,从而达到离苦得乐的目的,所以佛陀创教乃以人为本,“人间佛教”的理念即直接来源于此。在部派佛教时期,学习经教变成对佛教名相的诠释,导致了部派佛教的衰颓。龙树菩萨应运而生,回归以人为本,大乘佛教兴起,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成为人间佛教的主要内容,给佛教带来了第二次生命,佛教才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不能不承认,背离以人为本的事情是经常有的,也不能不经常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和古代相比,我们现在所讲的人间佛教已经在总结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而赋予了特殊的有针对性的含义。
追溯起来,现代人间佛教的思想萌芽最初诞生在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中。在那个国运和法运都极端危机的年代,太虚大师拍案而起,首倡“三大革命。,主张走“人生佛教”的道路。1944年秋,太虚在汉藏教理院发表了一篇着名的讲演《人生佛教开题》。其中有云:
“时至今日,则须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时机,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综合而整理之,故有‘人生佛教’之集说。学佛法的人,读尽千经万论,若不深解人生佛教,也等于‘买椟还珠’”。
“向来学佛法的,以为只要死的时候死得好,同时也要死了之后好,这并非佛法的真义,不过是流布上的一种演变罢了。……然吾人以为若要死得好,只要生得好;若要作好鬼,只要作好人,所以与其重‘死鬼’,不如重‘人生’。何以言之?因为人和鬼,都是众生,至于死,特为生之变化耳。”
“依于全般佛陀真理而适应全世界人类时机,更抉择以前各时域佛法中之精要”,这就是“人生佛教。理念的价值诉求。按照六道之说,人和鬼都是众生,所以“死得好”不如“生得好”,。作好鬼”不如“作好人”。直截了当,回归到了当年佛陀以人为本的教说上来。
太虚大师在论述了“人生佛教。的精义后,在“人生佛教之目的及其效果。中归纳了四条,其中第一条就是“人生改善”。“改善人生,即是目的:人生改善成功,即是效果。”如何实行“人生佛教”呢?太虚归结到“菩萨行”上来:“想复兴中国的佛教,树立现代的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佛教、服务人群的菩萨行。”(太虚《从巴利语系佛教说到今菩萨行》)
印顺大师继承了太虚的衣钵,完善和发展了“人间佛教”思想。他在《佛在人间》中说:
“真正的佛教,是人间的,惟有人间的佛教,才能表现出佛法的真义。所以,我们应继承‘人生佛教’的真义,来发扬人间的佛教。”
他还说:
“我们首先应记着:在无边佛法中,人间佛教是最根本而最精要的,究竟彻底而又最适应现代机宜的。……所以我们必须立定‘佛在人间’的本教,才不会变质而成为重死亡的鬼教,或重长生的神教。认定了佛在人间,那么佛说法也在人间,佛法即是佛在人间的教化。”
此后又经过了两岸四地不少高僧大德和善知识的多方面研讨,特别是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的倡扬,“人间佛教。理念遂成为指导当今两岸四地佛教发展的主流思想。
三、∵香港佛教是内地法系的一部分
从佛教系统流传的情况来看,香港佛教和内地佛教法乳一脉。香港佛教的主流是汉地大乘佛教,以净土、禅两宗传播较广;其次有南传上座部系统和藏密,根和源都在内地,文化传统与广东接近。从信仰者信仰的“纯粹性”来看,特别在信仰中国传统宗教的人群中,同时信仰数种宗教的现象比较普遍,如既信佛教又信道教,或者是既信道教又信妈祖,等等。这一点也是和内地基本相同的,特别是和东南沿海一带民间的信仰特点相一致。
佛教是香港历史最悠久,信徒最多的宗教。在香港开埠之前,香港佛教事迹最早见诸史籍记载的是南北朝时期,即公元428年杯渡禅师来港传扬佛教,遗址在今新界屯门青山和灵渡山。青山旧址为青山寺,又名杯渡寺,杯渡岩、杯渡庵,灵渡山旧址是灵渡寺。到了明代初期,邓洪仪之子为母亲建造凌云寺,影响较大。在这一时期,香港仅是一个小渔村,人烟稀少,比较闭塞。鸦片战争之后,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受到西方强势文化的压抑;基督教成为主流,传统的中国宗教如佛教、道教以及民间信仰等都处于支流的位置。
20世纪20年代,内地变乱不息,高僧虚云、太虚、观本、宝静等相继来港弘法,使得香港佛教的发展揭开了新的一页。这些僧人都是内地有名的义学高僧,而且都是弘扬汉地大乘佛法,极大地促进了香港佛教的发展。据统计,到1940年,香港已经有佛教寺庙上百座,僧侣100多人,信徒10余万人。1941年香港被日本占领后,强行推行日本系佛教,内地系佛教发展受到遏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内地动荡不止,大量佛教僧人人港,如印顺、侠虚、定西、乐果等等,香港人称为“僧尼南迁”时期。在这一时期,香港人口迅速膨胀,佛教信徒大量增加,寺院也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同时,佛教界为维护自己的权益,成立了一些自己的组织,如1945年成立的“香港佛教联合会”,数十年来筚路蓝缕,奋力前行,现在已经是领导香港佛教的中坚力量了。
在香港回归祖国问题上,香港佛教界持坚决的支持和赞成态度。如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曾任《基本法》起草委员、港事顾问,副会长黄允畋为《基本法》咨询委员。1984年,觉光法师在北京出席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草签仪式。现在,佛教节日已被列入社会的公共节日,受到了“政治上的平等对待”。觉光法师说:“佛教在香港的传播,虽说已逾千年,但在香港回归前,始终未能获得当局者在政治上的平等相待,一视同仁。”“这种宗教地位不平等现象,一直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才获得完全改变。”
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佛教界与内地佛教界的交往不断增多。不久前,安奉在陕西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应邀赴港供奉十天,“佛指舍利耀香江,万众瞻礼福绵长”,内地佛教界与香港佛教界法乳一脉的法缘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四、∵香港佛教发展趋势
佛教存在于社会中,与社会的发展基本同步。所以,我们看香港佛教的发展趋势,首先要看看今后香港社会的发展趋势。
香港是一个发展比较成熟的高度市场化、商业化的国际性都市,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空间狭小、依赖性非常强的岛屿地区。随着周边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的产业结构也不可避免的发生一些变化;可能金融、贸易、加工等行业的地位会下降,科技、旅游、信息等行业的地位会上升。伴随着这些变化,可以肯定的是,内地将会给香港的经济和文化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起码会与“珠三角。联为一体。这些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对香港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其次是佛教与香港社会的关系。在可以预见到的将来,佛教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将会给香港佛教带来正面的影响。世界性与香港的地位相吻合,民族性会促进香港社会的稳定。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基本理念是超越“俗世。国界的,同时,香港佛教的主流又属于北传汉地大乘系统,与内地佛教的关系会更融洽。
基于以上的分析,关于香港佛教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以作出以下初步的判断。
第一,香港宗教信仰的现状目前是东方性的信仰比西方性的信仰发层陕,包括佛教在内,还有道教、孔教以及民间信仰等,最近几年的信仰人数都增加较快。预计今后这个趋势还将继续保持5到10年,才会达到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
第二,广东、福建等地的佛教和***的佛教都很发达,在这两地之间的香港佛教也会与两地同步发展。在不远的未来,佛教的世界性和中国佛教的地区性都将在香港体现出来,从而形成香港佛教自己的都市性佛教特点。
第三,以“人间佛教。的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同时将继续走向与其他各宗教团体联合的道路,坚持已有的风格。关怀社会、净化社会、利益群生的“人间佛教。的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香港佛教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发展。(摘自《中国宗教》2004.7)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