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观即众生世间观。有情音译“萨多婆、萨埵”。旧译为众生,即生存者之意。关于“有情”与“众生’二者差别关系,说法不一。《成唯识论述记》卷一云:“梵名萨埵,此言有情,有情识故……又情者爱也,能有受生故……言众生者,不善理也……”由此观之,有情指人类、诸天、饿鬼、畜生、阿修罗等有情识之生命。依止,则草木金石、山河大地,宫室园林、日月光明等无有情识的事物,称为非情、无情。就是有情众生所依止的生存环境,所谓器世间是也。而“众生”则包括有情及非情二者。然另一说法则认为有情就是众生之异名,二者乃体一而名异,皆包括情非情。依目前贯言,有情就是一切有情识生命的众生。
纵观有情,其身心不外乎蕴、处、界三科范畴。印顺法师《佛法概论》云:“蕴观,详于心理的分析;处观,详于生理的分析;界观,详于物理的分析。”由此三科观察有情之真相实质不外是物质和精神的和合存在者。故佛说有情是色心平等,不偏物质,也不偏精神,而是二者的和合论。
佛教对有情的分类、居住、出生和生命特点都有详细的论述。关于其分类,佛教认为由于众生各自所造业是千差万别,由此而形成的众生种类亦是多样化的,通常五趣或六趣是最常见的分类。六趣者,即众生各依其业而趣往之境界。即:1、地狱道;2、饿鬼道;3、畜生道;4、修罗道;5、人道;6、天道。此中六道,一般以前三者称为三恶道,后三者称为三善道。关于五道六趣说,佛教小乘各派多取五趣说,如说一切有部。其中阿修罗包括在饿鬼、畜生、天上之处,或为地狱所摄。此六道若以现实人生取譬,嗔恚即为地狱,贪欲即为恶鬼,愚痴即为畜生,斗争就为阿修罗,喜悦即分别为天上、人间。因此六趣有情有善恶等级的区别由其所造的及未尽之业,故于六道当中受无穷尽的生死流转。由此而形成佛教特有的六道轮回说。
有情众生虽在六道当中翻滚轮回,其所居住之所为三界九地,称九有情居。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等三界。以禅定之浅深,色界、无色界复分为四禅天、四无色天,与之欲界共计九种有情所居之地。九者即:1、欲界五趣地,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六欲天)等杂居之所,故有称五趣杂居地。2、离生喜乐地,即色界的初禅天,离欲界恶后,所生得之喜乐。3、定生喜乐地,即二禅天,由定所产生之喜乐殊胜之境地。4、离喜妙乐地,即三禅天,离于前二地之喜乐,而身得解脱乐之境地。5、舍念清静地,即四禅天,舍前地之喜乐而心达寂静平等之清凉境地。6、空无边处地,无色界第一天,离色界之物质性,而证得虚空无边自在性之境地。7、识无边处地,无色界第二天,得识无限阔达性之境地。8、无所有处地,无色界第三天,离前二地之动性,沉潜于一无所有之寂静想境地。9、非想非非想处地,即无色界第四有顶天,有无之想共离而不偏不于有无,达平等寂静之境地。此中,除无想天(色界四禅)与四无色天之第四非想非非想处天二者外,余七住处称七识住。由此,亦有常称七识住为众生有情所居住地也。
有情生于此世间,虽说生命是无常的,但总得延续下去,如灯不断的加油才能永放光明。生命的生存亦尔,必须不断地加进新的动力。约一期生命而言,即以四食为资养。《杂阿含》云:“有四食益众生,令得住世摄受长养。何等为四?谓一、粗搏食,二、细触食;三、意思食;四、识食。”故经常云:“一切有情皆依食住。”食是资益生长之义,能使有情维持并延续长其生命,而且扩展长大。∵一、粗搏食:译为段食,唯欲界所系。欲界以香、味、触之类为体,分段而饮啖,以口鼻分分而受之。然段食又粗细二种:粗食即日常茶饭面等饮食。细食如酥、油、香料等。
二、触食:又作细滑食、乐食。以触之心为体,对所触之境,生起喜乐之爱,而长养身心,此为有漏之根、境识和合所生。例如观戏剧终日不感饥;又如鸟类生卵毕,则时时亲附、抚育、温暖之,令生乐触,卵则受此温热而得资养,故又称温食。
三、思食:又作意志食、意念食、业食,《大乘义章》卷八释曰:“过去业思,是其命根,令命不断,说为思食,若如是者,一切众生所有寿命,皆由往思,不应言无。或当应以彼现在思想而活命者,说为思食。”就是第六意识思所欲之境,生希望之食以滋长相续诸根,所谓思愿活命。如人之望梅止渴,精神食粮等。
四、识食:以第八阿赖耶识为体,有漏识虽由前三食之势力而增长,若无识支持有情生命就不能增长,如无色界之众生以识为食。
四识中,段识仅仅限于欲界,其余三食可通三界,惟依四生五趣之胎生、湿生、人趣、天趣、鬼趣等差别,食分布亦有所不同。故《俱舍论颂》曰:“有情由识住,段欲体唯三,非色不能益,自根解脱故。触思识三识,有漏通三界。”
因此,有关一期生命及未来生命的延续,由思食和识而引生再创。即于此生当中,由于起动有漏之思业,遂使业力熏习识中而成种子,从而引生未来不断相续的生命。
由此,有情在三界六趣当中,生生不已的受生。一旦拥有一期(本有)生命的结束,即转入另一生命(后有)的创生,分别有情新生命形态的产生,不外平有四种不同:谓胎、卵、湿、化四生。如《增一阿含》卷十七云:“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此四生。云何为四:所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生就是出生现起的意思。
一、胎生:又作腹生。从母胎而出生称为胎生。如人马牛羊等。在胎中有一定形成期,待身体形成方离母体。出胎后,有相当一段时间不能求生,得赖生母哺育而后方立。
二、卵生:就是脱壳而出生的生命称为卵生。如鹅、鸡、孔雀、鸽子、蛇等。离母体时唯卵未成全形,须孵化脱壳而生,出生后有的哺育成立,有的能自动生。
三、湿生:如鱼、虾等。母体生下卵后,便脱离关系,待一定时期,自从卵而生,或一再蜕变自谋生存。
四、化生:无所托而忽有,称为化生。不须父母外缘,皆由过去之业力而化生。如劫初人、诸天、地狱中有之有情等皆为变化而有。
关于四生之类别。《俱舍论颂》曰:“于中有四生,有情谓卵等。人傍生具四,地狱及诸天,中有唯化生,鬼通胎化二。”就是说人类和傍生各具有四生,地狱以及诸天,中有惟有化生摄,至于鬼道通胎化二生。
有情虽然以四种形式而出生,但论其寿命之长短,佛教亦有论述:如人,住在南瞻部洲,其寿在十岁到八万四千岁(无量)之中。住在其余二洲的有情寿命是固定的。东胜身洲有情寿命为二百五十岁,西牛贺洲的的有情寿命为五百岁,北俱卢洲的有情寿命为一千岁。天,其中四天王天的一昼夜等于人间五十年,如此的三十个昼夜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四天王天人平均寿数为这样的五百年。帝释天以人间的百年为一日,按百年为一日计算寿长一千岁。四天王天以上的寿命还更长。色界诸天的寿数是以劫计算的,无色界寿命则比色界更长。欲界中畜生寿数不定,有的可活百年,甚至有的瞬息死亡。饿鬼的一日等于人间一个月,这样的三十日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年,它们如此活五百年头。各类地狱的寿限也不等,总的来说都很长,如阿鼻地狱寿数竞达一中劫整。总之,有情的生命多数是不能凭观感言其寿命的,唯依其业所感的受报,报尽即一期生命结束,同时又是另一新生命的起点。
综上所述,佛教是主张凡是有情皆是有生死的。既使其有无限寿命,报尽终得一死,而后复生。六道轮回,生生不息。唯有正受佛法,精进修行,方得解脱。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