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元年到卫王祥兴二年的佛教
此外,曹洞宗仅洞山嫡传的云居道膺(?~902)一系,绵延不绝,从六世芙蓉道楷(1043~1118)以后渐盛。再经丹霞子淳(1064~1117)传弘智正觉(1096~1156),提倡默照禅,与看话禅并行。又丹霞子淳一系,在天童如净之后,传入日本。
除禅宗之外,律宗和贤首、慈恩的义学,在宋代也相当流行,天台宗则有新的发展。律宗是南山一系单传,其中心移于南方的杭州。宋初,得法宝律师传承的赞宁(911~1001)有律虎之称。另外,从法宝七传而有允堪(1005~1061),普遍地注解了道宣的着述,达七部之多,所着解释《行事钞》的《会正记》尤其重要,因而继承他的一系有会正宗的称呼。他的再传弟子灵芝元照(1048~1116),原学天台宗,后即采取台宗之说以讲律,也注解了道宣的三大部着作。
他对《行事钞》的注释称《资持记》,就一些行仪如绕佛左右、衣制长短等,都有不同的见解,于是别成资持宗。后来此宗独盛,传承不绝,并东传于日本。宋末宝佑六年(1258),临安明庆闻思律师,还请得道宣三大部着作及元照的记文入藏印行。
贤首宗(即华严宗)学说在宋初流行的是宗密一系,沟通《圆觉》、《起信》的理论,着名人物有长水子璇(?~1038)。他的师承不明,但尝从琅琊慧觉(传临济宗善昭的禅法)学禅宗,受到慧觉的起示,而重兴贤首宗,因之带有教禅一致的意味。其门下有晋水净源(1011~1088),他虽曾受学《华严经》于五台承迁和横海明覃,但由于子璇的影响,推崇《起信》,以为从杜顺以来即或明或暗地引据《起信》而立观门,所以他在贤首宗的传承上主张立马鸣为初祖,而构成此宗七祖之说。其时高丽的僧统义天(文宗的第四子,1051~1101)入宋,曾就学于净源之门,后从高丽送回好多《华严经》的章疏,大大帮助了贤首宗的复兴。到南宋时,净源的三传弟子有师会,注解了《一乘教义分齐章》,严格处理同教别教问题,而以恢复智俨、法藏的古义为言。他还批判了在他之前道亭和同时的观复对于教判的说法。他的弟子希迪,颇能发挥其说。后人即并称他们为四大家。又南宋初,慧因教院的义和请准贤首宗着述编入大藏,他又向高丽搜罗到智俨、法藏着述的佚本,重新雕版流通,因此华严义学在南宋一代始终活跃。
慈恩宗入宋以来的传承不明,但继承五代的风气,讲《唯识》、《百法》、《因明》各论的相继不绝。宋初着名的有秘公、通慧、傅章、继伦等。在译场的执事也多能讲诸论。慈恩章疏四十三卷,在天圣四年(1026)并编入大藏刻版。宣和初(1119),真定龙兴寺守千(1064~1143)为一大家,他尝校勘遁伦的《瑜伽师地论记》刊版流通。
天台宗经五代时吴越王钱弘俶,向高丽求得重要着述而复兴。入宋以后的传承,从义寂(919~987)、义通(927~988)到慈云遵式(964~1032)、四明知礼(960~1028)益趋兴盛。遵式尝于乾兴元年(1022)在天竺替皇室行忏,并请得天台教典入藏(天圣四年编入),一宗的势力即以四明、天竺等地为重心。与知礼同时,而属于义寂同门慈光志因一系的有慈光晤恩(912~986)、奉先源清(996顷)。源清传梵天庆昭(963~1017)、孤山智圆(976~1022)等。他们受了贤首、慈恩学说的影响,只信智顗《金光明经玄义》的略本为真作,而主张观心法门应该是真心观,即以心性真如为观察的对象,连带主张真心无性恶、真如随缘而起等说。这些主张都为相信《玄义》广本为真、并专说妄心观的知礼所反对。知礼曾以七年的长时间和晤恩、智圆等往复辩难,意见终于不能一致,而分裂为两派,知礼等称为山家,晤恩等称为山外。其后,知礼还阐明别教有但理(即真如)随缘,与圆教的性具随缘不同,以及色心在一念中都具有三千等说法,以致引起门下仁岳(?~1064)和庆昭门下永嘉继齐等的异议。最后,仁岳和知礼法孙从义(1042~1091)都反对山家之说,而有后山外一派之称(亦称杂传派)。不过知礼门下广智(尚贤)、神照(本如)、南屏(梵臻)三家继续发挥师说,影响甚大,终至以山家之说代表天台一宗,而盛行于南宋之世。广智系有善月(1149~1241)、宗晓(1151~1214)、志磐(1253年前后)。志磐以着《佛祖统记》而着名。神照系有有严(1021~1101)、了然(1077~1141)等。南屏系有宗印(1148~1213)、法照(1185~1273)、法称(1088~1158)。法称着有《翻译名义集》。宋代天台宗义也前后好几次对日本的天台宗发生影响。∵∵∵∵∵∵∵∵∵∵∵∵∵∵∵∵∵∵∵∵∵∵∵∵∵∵∵∵∵∵∵∵∵∵∵∵∵∵∵∵∵∵∵∵∵∵∵∵∵∵∵∵∵∵∵∵∵∵∵∵∵∵∵∵∵∵∵∵∵∵∵∵∵∵∵∵∵∵∵∵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