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写的一个思想史的课堂发言,发上来看看,呵呵
今天我要讲的题目是早期佛教与中国。在此,我觉得首先有必要对我所理解的早期佛教作一概念界定。我在这里所说的早期佛教是指由传入到初步发展的中国佛教。那么,我想有必要对佛教的传入首先作一描述了。现在对于佛教的传入有两种观点,一是佛教自西域经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大部分学者皆持此观点,如汤用彤等。另一是认为佛教由海路传入中国,再由沿海传入中原,并得到发展,梁启超先生就持此观点。但不管对于佛教传入的途径有何分歧,对于佛教传入的时间学术界有一共识,即佛教在东汉明帝期间传入中国。及至东汉桓、灵之际,佛教在中国开始了广泛的传播也就开始了它的初步发展。我认为佛教在中国初步发展的结束应当使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因此,可以说,我所认为的中国早期佛教是由东汉到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随着佛教传播的深入,其与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因而,也可以说,佛教的初步发展也就是它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首先,中国是一个王权一统的国家,国家的一切皆置于国王一人之下,使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因此,无论什么,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得到国王的认可。儒教之所以能从汉武帝开始就可一统天下,也正是由于它的理论符合了帝王“大一统”的思想。因此,佛教要想在中国得到发展就不得不得到国王的拥护。但佛教的原始理论不容于大一统的思想。佛教在中国首先不是一种思维模式或哲学体系,而应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高度纪律化的行为方式。佛教认为出家人是“方外之士”,应当“遁世以求其志,便俗以达其道”。他们认为佛教徒只有处于这种行为之下,人才能解脱,才能脱离生死轮回。要想实现这种行为佛教徒就应置于佛教团体之下,而独立于王权之外,是为“沙门不敬王者”。而中国的原始宗教从来没有这样一种超越王权而存在的社会团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惟一最高权威,统治者必然不允许这样的团体的存在。这就必然会导致佛教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为此,佛教徒与世俗权力者进行了一场辩论。但在中国这个王权高于一切的国度,一切与世俗权力有抵触的事物都将灭亡,一切辩论也终究是徒劳的。这可以由历代国王从自己了利益出发,可以很容易地毁佛、灭佛与兴佛的历史中看出来。因而,佛教要想在中国发展就必须要改革,以适应王权社会。所以,早期佛教开始改变自己的信条。于是出现了“五戒之禁,实助王化”,“每见烧香祝愿,必先国家”的说法。可见,在强大的世俗权力的压力下,佛教已不再纯正,而开始转向中国化了。
其次,作为一个异域的宗教,它的价值观念必然是会与中国有很大的差异的。由此,佛教与中国社会的矛盾先天即已存在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基点是一个“孝”字,古代社会也是以这个字维系起来的。但佛教却是以“精神”和“超越”为价值基础建立起来的信仰体系,这就从理论上反对中国原有的社会秩序了。因此,统治者和民众必然反对这种观点。古代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百善孝为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这种观念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要信徒剃头发、弃妻子,显然是不现实的。同时,统治者也不允许佛教破坏原有的稳固的统治秩序。这就导致了佛教与世俗观念的强烈斗争。要想改变这种早已根深蒂固的观念,仅凭佛教的一己之力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佛教不得不再次妥协,从而宣称两者皆有意义。有时面对驳责,佛教信徒不惜比附经典,号称“忠孝”亦为佛教所遵奉,将“忠孝”作为佛教立身之本。佛教改变如此,佛教的逐渐中国化可以想见了。
第三,佛教与中国原生宗教的矛盾。首先,中国的原生宗教,无论是儒教还是道教,都重视现实生活。因此,孔子对于鬼神能够说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对于死会说“未知生,焉知死?”而道教也是极其提倡贵生,他重视现实的享受,从而提出了许多的养生之道。但佛教却与此截然相反,它认为人最终是“形亡而神不灭”的。对于本世,它认为这只是求得解脱,最终脱离苦难的一种途径。为此,对于现世的生活,佛教徒不得追求享受,而是要以本世的善行来求得了来生的回报。这就使得佛教与中国原生宗教难以和平共处。同时,道教也不允许佛教挑战自己在中国的地位,因此,必然要对其进行打击,以求消灭佛教在中国的发展,使自己的地位日益上升。所以,道教徒对外宣传说佛教只是老子西去“化胡”所传的宗教。他们认为这种外来宗教只不过是为了满足未开化民族的需要,只不过是道教淡化了和堕落了的形式。面对这两方面的驳责,佛教不得不为自己辩护。但由于这些中国原生宗教在中国已存在了很长的历史,无论是平民还是士大夫都已广泛地接受了,要想驳倒他们是很不容易的。在这时,佛教也采取了与道教“化胡说”相类似的方法。他们把中国古代的圣贤,且多为儒教、道教的圣人说成了佛教东来的菩萨,如佛教徒讲“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内外之名耳。”他们称三圣东来,孔子、颜回、老子都是佛教的菩萨。再者,在《须弥四域经》中又说:“宝应声菩萨名曰伏羲,宝吉祥菩萨名曰女娲。”这就将中国创世之神也说成了佛教中人。在这样的情况下,佛教的中国化已相当明显,这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但也为佛教能在中国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佛教在传入中国的几百年中虽与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的矛盾,但它却很好地化解了这些矛盾。虽然,在这些压力的冲击下,佛教已不可能按它原有的思想体系进行发展,它的中国化也创生了一种中国式的佛教,这也应该是一种成功。同时,我认为,一种思想,无论是什么,只要想在与原生地截然不同的地域得到发展,它的当地化是不可避免的。佛教之所以能够在中国长期发展就是得益于它的中国化。∵∵∵∵∵∵∵∵∵∵∵∵∵∵∵∵∵∵∵∵∵∵∵∵∵∵∵∵∵∵∵∵∵∵∵∵∵∵∵∵∵∵∵∵∵∵∵∵∵∵∵∵∵∵∵∵∵∵∵∵∵∵∵∵∵∵∵∵∵∵∵∵∵∵∵∵∵∵∵∵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