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是从公元3世纪开始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宗教之后,就流传的地域和保存的教派二个方面,对印度以外的佛教所作的区分。具体地说,南传佛教是指佛教向南传到南亚、东南亚地区后建立的上座部佛教;北传佛教是指佛教向北传到中国汉地及***地区以后建立的中国佛教和受到中国佛教影响而建立的朝鲜佛教、日本佛教、越南佛教、蒙古佛教及俄国佛教。
南传佛教全称南传上座部佛教。原来在印度原始佛教风化以后,形成了上座部和大众两个根本派别。据说最初到南亚、东南亚地区传播佛教的比丘属于上座部,所以南传佛教徒便认为是南传上座部佛教。有的学者认为,根本上座部佛教早已灭绝,现在流传下来的上座部,实际上属于从根本上座部分化出来的法藏部的南派。南传佛教因使用的经典属于巴利语系,所以也称巴利佛教。从流传的具体地域来看,南传佛教包括了斯里兰卡、缅旬、泰国、东埔寨、老过等国家以及我国云南的泰族等民族地区的佛教。
云南上座部佛教属于中国佛教的一支。由于信徒以泰族占多数,也名“泰族佛教”。现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泰族自治州思矛地区、临沧地区;德宏泰族景颇族自治洲及保山地区的泰族、布朗族、阿昌族和部分佤族,以及其他民族部分群众之中。约6、7世纪开始传入。最早传入的是缅旬系佛教,后因战争等影响而绝灭。8世纪后汉地佛教也影响过这一地区。12世纪泰国佛教开始传入西双版纳地区。不久,缅旬佛教传入德宏地区。15世纪以后开始有了极大的发展,流传至今。
泰族佛教主要有四大派别,每派之下又有若干支系。“润派”是由泰国东北地区传入,下分花园寺派和莲花寺派二支。前者亦名“摆孙派”,流行在澜沧江两岸的大锰龙、景洪、锰罕地区;后者亦名“摆罢派”,分布在西定布朗山区,蜢遮、勐海、混勐等坝区。“摆庄派”又名“寺院派”,属于缅旬佛教系派别。传入时间较早。主要分布在德宏州和保山地区的泰族、崩龙族、阿昌族的居住区。“摆庄派”和“润派”僧侣虽多,影响最大,是云南上座部佛教的主体。“多列派”也是也是属于缅旬佛教的派别。下有达拱量、苏特曼、瑞竟、缅座四支,在芒市、遮放、孟定等地流传,现在寺无僧。各派在教义教制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持戒的宽严,和诵经的声调高低快慢区别。
信奉云南上座部佛教的信徒,男人一生至少到寺庙出家一次。一般在年轻时到寺院出家,即发心奉佛,又可以在寺里学习佛教和文化。出过家人才才能在社会上取得应有的地位,受到大家的尊敬。上座部寺院遍布各地,“村村有佛寺,家家有佛堂”。寺院分为四等,最高佛寺是州总佛寺,负责协调佛教徒的佛事活动,颁布有关教法规,形式上批准僧人僧职的晋升,以及为新述职的官员、较高级别的土司举行宗教事宜。同一地区具有四个寺院或四个以上寺院的村寨组成的若干个中心布萨堂是三级寺院,负责每月法定日的佛事活动和监督比丘持戒的情况,批准及考核沙弥晋升比丘等事宜。各村寨的佛寺是最低级别的寺院,负责村民日常的礼佛诵经的活动,以及对年轻人进行佛教教育、文化培训的工作。僧侣的僧阶,各地区、各派别都不一样,润派分为八级,摆庄只能从事慈善事业,不得主持佛事活动。
云南上座部佛教有自己的三藏,系南传巴利文三藏的音写。书写的文字有泰利文、泰纳文、泰绷文、金平泰文四种文字,写在贝页或构皮纸上。一些各民族的高僧、学者的着述,重要的泰文译典和注释也被收入在藏经内。重要的佛教节日有泼水节、雨安居、豪干节等,每逢节日期间,也是人民欢庆的时节,非常热闹。
新中国成立后,上座部佛教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中国佛教协会成立后是它的成员之一,在团结信徒加强各民族团结,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