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身建设与八荣八耻∵

胡锦涛主席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不仅明确了当代中国思想道德方面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也为建设和谐佛教提出新的要求。佛教界如何在实际中践行“八荣八耻”?我想应该与佛教的五个建设相结合。

一、与爱国爱教建设相结合。佛教徒应当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己任,坚持爱国爱教。综观历史发展的长河,国家兴盛时,其佛教也必将进入鼎盛时期,如唐朝初期,国家安定,人民生活稳定,佛教的各大宗派相继建立,佛教各派思想逐渐成熟,说明佛教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无数历史事实也证明,佛教的爱国爱教之心也是佛教自身发展的保证。唐朝玄奘大师不远万里,远赴印度学习经典,学成之后,婉拒印度国的盛情挽留,历经千辛万苦,重又回到祖国,在长安弘扬佛法,正法久住。这种爱国之心,爱国之举,可歌可泣,后人称之为“民族脊梁”,当之无愧。历史的事实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有了国家的兴盛,才有佛教的兴盛,当前,我们更要珍惜国家安定、团结的氛围,发挥佛教特有的作用,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祖国和平,以报效祖国、回报社会为己任。

二、与信仰建设相结合。作为青年僧人,要严守戒律,树立良好的道风,参禅念佛,讲经说法,提高自身的修养。坚持“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和“农禅并重”的思想,积极参加社会劳动,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佛教是正信的宗教,反对迷信,反对一切迷信活动,以自身的形象,带领信教群众坚决抵制打着佛教幌子招摇撞骗的假僧假道违法行为,防止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玷污佛教僧宝的盛誉。

三、与遵纪守法道德建设相结合。新时代的佛教徒,应当树立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带头知法、用法,遵守社会法律,践行公共道德,做和谐社会的促进者。同时,严持五戒十善,发扬佛教“六和敬”的优良传统,关注社会,关爱众生。经云:“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教一直倡导慈悲为怀的大乘精神,佛教的慈悲济世的思想与新时期的道德要求息息相通,佛教界应积极投身于赈灾扶贫、养老助残等社会公共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四、与僧才建设相结合。佛教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佛教在世界传承,关键在人。随着社会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科学技术的发展,世人综合素质的提高,佛教要发扬光大,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弘扬佛法,佛教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地方佛学院培养了一大批佛教人才,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人才还是佛教健康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宗教学识、道德人品,这其中,遵守“八荣八耻”为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

五、与教制建设和加强寺院管理相结合。加强寺院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应当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推行民主管理。僧人应当以庙为家,纲领执事应当德才兼备,爱国爱教,具足正信,戒行清净。同时,在寺院带头倡导信教群众知荣辱、讲文明,创建文明宗教活动场所,以实际行动迎接“世博会”的召开。∵

试想,如果我们都能以“八荣八耻”为镜,那么世界将会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文明和谐,世界和平。∵∵∵∵∵∵∵∵∵∵∵∵∵∵∵∵∵∵∵∵∵∵∵∵∵∵∵∵∵∵∵∵∵∵∵∵∵∵∵∵∵∵∵∵∵∵∵∵∵∵∵∵∵∵∵∵∵∵∵∵∵∵∵∵∵∵∵∵∵∵∵∵∵∵∵∵∵∵∵∵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