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观音灵场会顾问、前任会长坪井全广

在日本有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佛教最大的作用在于形成了以中国佛教为核心的中国佛教文化圈。

佛教于538年传入日本。在日本,原有的宗教——神道也同中国的儒教、道教一样渗透于民众之中。然而,日本的神道与佛教并没有相互排斥,反而是迅速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神佛合一的思想,并逐渐在日本传播开来。

圣德太子本身也是深深皈依于佛教,他在宪法的17条第二章中加入了“当敬重三宝”等条例,认为只有以佛教的精神方能治理国家。不久,佛教便对日本人的精神构成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以当时日本的首府奈良为中心,佛教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794年,日本迁都京都后,迎来了鼎盛时期。在处于转变时期的日本历史中,佛教对当时的皇室、武士,还有庶民百姓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20世纪后半叶,很多国家都认为:“20世纪是物质的时代,而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精神的时代,必然是精神的时代”。然而时至今日,战乱不止,并呈现扩大的趋势。犯罪活动更加猖獗,恐怖活动一而再、再而三,自认为无差别的恐怖主义分子正借着宗教之名想使其正当化。

现在世界人口已超过60亿,其中有70%的人正苦于饮用水和食物的不足,有5亿人至今还缺少食物。现在每天有4万人、一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饥饿。生老病死本是人之常情,但现实却是以儿童为中心的悲惨状况仍在持续之中。

1945年日本战败,1951年在当时的旧金山条约中,锡兰国,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放弃了对日索取赔偿,据说当时的斯里兰卡代表外交大臣曾指责美国和前苏联说,当今世界不应该让怨恨越积越深。

我认为这是引用了《法句经》中的一部分。这段话是这么说的:“人生在世,怨恨又招怨恨,是决不会停止的。然而,怨恨最终会停止,这是永恒的真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忍耐怨恨,如果人人都能忍耐怨恨的话,那怨恨就会停止”。

说到忍耐,虽说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但这却需要极大的勇气,也是一种最理性的行为。

释迦牟尼曾说过:“人世间的怨恨只是情感的一种,如果对方感情用事时,我方就不应该冲动对待。对方越感情用事我方就应该越加理性对待。为了战胜冲动除了忍耐别无他法”。

忍辱一词也数次出现在大乘佛教里作为求道者的宗教道德细目的六波罗蜜之中,由此可见在佛教中已得到相当的重视。

众所周知,释迦牟尼诞生的时候,正是印度处于种族和国家并存的不安定时代,种族的土地被国家占领,种族社会也随之土崩瓦解了。

在释迦牟尼的晚年,萨罗国的国王攻击了当时接壤的释迦族,然而由于释迦族的族民们平时固守释迦牟尼的戒律,一味地防卫而不杀敌,便渐渐地灭亡了。这虽是历史的悲剧,但却能从中看到以释迦牟尼的慈悲与忍辱为教化,贯彻不战的佛教曙光。

正如传说所说,连被称为圣人的释迦牟尼也被提婆达多这样的恶人视为敌人。时而从山顶推下巨石、时而释放处于发情期的大象来夺取释迦牟尼的性命。但最终提婆达多都失败了。释迦牟尼用忍耐战胜了提婆达多的嫉妒与怨恨。这都是从佛教中的反战主义、否定暴力的思想为出发点来决定的。

在过去的30年里,我到中国旅游近一百次,参拜了数百座寺院。特别是我自己的寺院本来就供奉着观世音菩萨,基于这个缘分,我前后50多次参拜了观音菩萨圣地的普陀山。每一次,以戒忍大师为首的普陀山佛教协会诸位高僧大德都给予我特别关照,让我倍感温暖。

无论是去中国的哪里都能感到一种怀念之情。许多自己无法了解的东西,总是能和昔日遥远的佛教文化联系在一起。一百次的访问就有一百次的感激之情,并从中深深领略了中国佛教的博大精深。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