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佛教徒对社会的巨大贡献
中国∵福建社会科学院∵谢重光教授
佛教与中国文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上辑)
1995.07∵∵p50-70
2001∵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研究委员会
--------------------------------------------------------------------------------
p∵49∵
唐代是我国佛教发展的全盛时期,佛教对杜会有着十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当时寺院是杜会文化中心之一,佛教徒(主要是僧侣)活跃在杜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杜会作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本文仅就营其大者,试作论述.
一∵.开发山区
中国寺院历来注重园圃种植业,唐代以降,随着士族阶层的衰退,均田制的崩溃,佛教寺院更加意识到靠自身力量建立独立的经济基础的重要性,对于垦辟田园和种植竹树果蔬尤为致力.一部分建于山林中的寺院,其垦辟田园和种植竹树果林的过程,也就是开发山区的过程.例如唐初浙江海虞山,有释慧旻自河东来此隐居,根据地土所宜,劝励僧俗种植梓树数十万株,既保证了将来三宝功德所需费用,又把海虞山开发成一片经济林区.(注一)
又如山西五台山中台的大学寺,经过寺僧多年的种植培育,在寺南形成了一片面积达二三顷之大的花园,“沃壤繁茂,百品千名.光彩晃曜.状同舒锦.”(注二)
还有许多寺院配合寺僧饮茶之风的兴盛,把寺院周围的荒山垦辟成了茶园,着名的如浙西湖州凤亭山的飞云.曲水二寺.常州圈岭的善权寺,杭州郊区的天竺.灵隐二寺,剑南彭州九陇县马鞍山的至德寺.都因产茶数量多.质量好,而受到茶神陆羽的好评.(注三)
如果说,佛教寺院对于山区的开发,在唐代前期还比较零散,还未形成足
p∵50
够大的规模与足够引人注意的声势.那么到了唐代后期.情况就有了明显的变化.变成了各地寺院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南方各省,简直就形成了一个大规模的佛教开发山区运动.兹举两个典型事例以见其概:
第一例发生在唐末江西南部地区.有一位名叫匡仁的禅师.于唐僖宗乾符末年(八0八年),起初率徒开辟了庐陵郡(今江西吉州市境)的严田山.后来因为该处土地脊薄.而僧徒日益增多,生活难以维持,匡仁禅师又带领徒众转移到临川郡(今江西杭州市境)的巴山,创建了白云禅院,同时在巴山开始了艰巨的垦荒创业工作.不久又因巴山山深地冷.收成不好,粮食供应发生了困难.师徒们再次移居本郡的疏山.疏山地处赣闽边境,在万山丛中,有广大未开垦的荒地,然而山深地僻,虎狼出没,原来连樵客都视为畏途.匡仁师徒来到之后,齐心协力,不畏艰险,“弈剃窝芜,基平峙渎,剪擎云之杞梓,砓懈谷之琅卑鸦纳奖涑闪肆继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