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佛教运动小史∵
太虚大师∵
一∵舍卫城的佛教∵
二∵佛教的新都∵
三∵世界佛教青年大会∵
四∵告佛教青年∵
五∵青年宣教师∵
六∵参加大乘佛教的青年比丘∵
七∵大乘佛教到达了南方的人间∵∵
一∵舍卫城的佛教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的祗树给孤独园。舍卫,是憍萨罗王国的首都。祗园在城南五、六里;一片空旷的园林中,建筑了淳朴、宏伟的精舍。中间有一所高大的讲堂,窗户是东向的。讲堂里,有的是空气、阳光,其它什么都没有。白石平铺的地上,洁净得一尘不染。讲堂的空寂,显得它分外宏壮了。讲堂的两边与后方,疏疏落落的有些小型的别院(千二百五十比丘的宿舍)。沿讲堂前的直道走去,那夹道的古木,苍老而屈曲的三三两两矗立着。树下,也偶然点缀着柔靡的小草,在微风中颤动,从嫩绿色的草叶下,露出香艳的鲜花。蓦直的前去,迎面是枝叶扶疏的尼拘陀林。密密的树干,大的也不知有几抱大!听说其中最大的一棵,可以容得下五百人乘凉呢!树上,小鸟在歌唱;树下,来往的行人在休息。清凉,真是印度民族的乐国!丛林中辟出了平坦的大道,建着叫做「特勒特」的山门,刻有浑朴而生动的浮雕。右道上,浮雕了释尊的观耕图。左道呢,是美丽的天堂。宏敞的中道上,是菩萨的本生谈。两旁石柱的顶上,有两个跃跃欲飞的夜叉,真诚的对面拱卫着。宏伟、淳朴、清凉,这祗园的一切,象征着佛教的一切。
二∵佛教的新都∵
释迦佛的教化,不断的在祗园流布。和暖的春风,把它散布到世间的每一个
角落。
参加祗园法会的佛教徒,有称为菩萨的,十分之九是在家的信徒。他们是世
间的有力者,是世间的眼目、冠冕、光明。他们是实行普贤行的成功者:见佛,闻法,智光彻了世间的实相,宏布佛陀的正法,适应世间从事不同的工作去拯救人类。有称为声闻的,在佛的教化中出家,体证了如、法性、实际,解脱烦恼的系缚,不再受生死的苦痛。他们在世间,没有丝毫的系累;澄静的禅思,虚空一般的明净无碍。还有叫做世主的──世间的统治者,就是天神、龙、罗刹、夜叉们。印度的群神,接受了佛的教化,忏悔自己过去的一切。他们不再把世间看做自己的创造物,不再生杀任性的支配人间,不再荒淫醉逸的纵欲,不再瞋忿、憍慢、狠斗,不再吸食人类的血肉、专心一意的立愿护持佛教,悲悯利济世间的众生。
菩萨、声闻、世主,他们的风格尽管不同,可是「佛陀的一切是至高无上」
,这不但是菩萨,就是声闻也在深深的信仰。世主们特别的真诚了!在不舍世间的第一义的见地上,从佛教中得到了新生。他们立愿要负担这佛陀救世的家业,继承佛的血统,做佛的嫡子。这样,不同风格的菩萨、声闻、世主,是在不约而同的一个目标前进了。大家一致的追求、思考:佛陀的一切,到底是怎样的?难信、难解、难得开显的一切,这除了佛陀的悲愿,唯有在贤师良友的训导中,生起纯洁的信心,养成明确的理解力,坚定希圣成佛的宏愿:唯有这样,才有充分开显的可能。这从不同区域来的,说着不同语言的,程度不齐而有不同性格、要求、工作的他们,一致为佛教的真理而努力。一致的追求、考虑,热望能从如来悲愿的正法中,显出如来的果德,本行的菩萨道,成佛、说法等一切的真相。思考,渴望,一心一意的继续着。
新的时代到来,宏伟、淳朴、清凉的祗园,出现了宏伟、华贵、辉煌、微妙
的佛教新都。宏旷得不见边际的金刚宝地,到处充满了珠花。地上,矗立起崇高的宝楼阁,看去像密接了美丽的天堂似的。众宝庄严的琉璃柱上,造了阎浮檀金的楼阁。远远的望去,宝楼中的光明,照耀得白日无光。有回廊,有卍字形的栏杆,有碧琉璃的窗子,有白玉的阶级。还有,回廊上与楼阁中,有宝玉的天神像,三三两两的点缀着。宝玉的天像,太生动逼真了!如果老眼模糊,那简直要把这佛教的新都,错看做神鬼的世界了。立锥形的阁顶,高高的矗破云天,怕少有望见真相的吧!楼阁的门口,挂起了宝光灿烂的旛幢。门外砌着金、银、琉璃、玻璃的阶道,还筑着宝栏。在这宝阶上眺望,只见广博的大宝林,一望无际的向前展开。珍宝的大地,四周围绕了曲折的宝垣。宝林里密布着四通八达的直道,又广大,又平坦。七宝的多罗树,一列列的分布在路旁。还有错综交流的香河,香水满满的清彻洁净得可爱。或平流,或激流,或旋转的回流;怒涛与微波,流出微妙的法音。各色的宝莲花,在香水中荡漾。岸上,高大繁荣的宝树,正开出香艳的宝花。一列列的琼楼玉宇,隐隐的在宝林深处。郁郁的清香,形形式式的宝幢,充满在宝林中。浮云、彩霞般的香树,乐器、珠网、楼阁、宝座,……美丽堂皇的天宫,也隐约的在空中出现。神世界的世主们,合掌低头的倾向这佛教
的新都,赞美佛陀的伟大。
宏伟、华贵、辉煌、微妙的佛教新都,象征着佛教的一切!佛教的信众们,
一心一意的渴望、思考,到底从佛陀悲愿的正法中,显现了佛陀行果的真相。崭新的祗园,是佛教新精神的表现。从宝阁中了望到十方,世界的每一佛教国,都与新祗园一样。宏伟、华贵、辉煌、微妙的祗园,是印度佛教的新都,世界佛教的肖影。真佛教的新生,确是值得颂赞的!
三∵世界佛教青年大会∵
佛教的新都,实行法付法臣,法王无事的制度,一切佛事由五百位学德崇高
的大菩萨,组织了和合僧团去处理。这里面,自然是分工合作的。从工作的性质上,分为两大部:一叫宣(传)教(育)院,负宣扬教化的责任,院长是一位青年思想家,擅长宣讲而富于感动力的文殊师利(妙德)童子菩萨。另一个叫行愿院,负责执行艰巨的利他工作,院长是愿宏行健的普贤菩萨。对真佛教的新生运动,二大士确是做到了意和同悦,没有一些隔碍。在某次大众和合的常会里,彼此交换意见。大家觉得真佛教的新生,正迅速的普及到各方;每个佛教国的菩萨行者,也正向这个目标走。事实上,有召开世界佛教青年大会的必要。与世界佛教青年们相见,这固然是快事。让世界的佛教青年,深切的认识祗园──也就是佛陀的真精神,报道各佛教国的特殊适应,提贡正确的意见,这在佛教新都本身看来,也确是有深长意义的。这个提议,获得了一致赞成,立刻转达到佛陀的本怀。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世界的佛教国,都接到了从佛教新都发出的世界佛教青年大会的邀请书。佛教国的青年们,对释迦牟尼佛的新都,早就有心来瞻礼,并且不时的想念着。现在得到了邀请,大家都充满了愉快与热诚,踊跃的来参加。十方的佛教国,都组织了庞大的代表团,由一位大菩萨──主席代表领导了来。空手来预会,未免有点轻率,那末大家都把自己心血所创作的名贵艺术品,如
菩萨本生像,释尊成道图,***,须弥山的模型,法音常流的乐器,庄严的楼阁、旛、幢;这一切,都由各方代表亲自运来,永久的供养在佛教的新都。祗园里,新添了多少的宝楼阁与宝座,绕在大宝楼阁的四周。来会的菩萨,按着本国的方向坐定,群星拱月式的向着大宝楼阁。佛教的新都,佳宾云集,显得分外的宏伟、华贵、辉煌。盛况空前的大会,在庄严、和平的空气中进行。
我们该没有遗忘吧!祗园还有耆年的声闻呢!老上座们本来也深深的仰望佛
陀,但他们没有培植深厚的善根,厌离人间,所以不想发菩提心,不想教化救济一切众生,不想净化这浊世,不想从大行难行的实践中去成佛。声闻行者与佛陀,有很大的距离,对佛陀圆备的真谛,也就永远是格格不入。祗园出现的新时代,他们是不闻、不见的。他们的所闻、所见、所想念的,依然是宏伟、淳朴、清凉,空寂得一无所有。夹道的古木,照样的苍老、屈曲,三三两两的矗立着。俯视地下柔靡的小草,分外的雄健、高傲。他们经常在清凉的尼拘陀林,经行、坐禅。出现的新事实,一切与他们无关。这与来会的世界佛教徒对比起来,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了!为了这个,佛教的青年们为他们难过,痛惜他们不能在这真佛教的新生中有所贡献。也曾用善巧的方法去教化他们,但结果还是一切与他们无关。长老们是不属这世间的!参加大会出来的佛教青年,传出一个幽默的公案说:从前,佛陀曾经赞叹智能第一的上座舍利弗,能够作狮子吼。舍利弗的信徒们,也常常这样的引以为荣。因此大智文殊师利菩萨,特地骑着一匹青毛狮子。还有神通第一的上座目犍连,有一次在猕猴江边坐禅,林子里的野象哮吼,居然打动了他的禅思。这故事传到了祗园,大行普贤菩萨,就骑着哮
吼的六牙白象。青狮与白象,在祗园中往来,但上座们还是吾行吾素,不见不闻。耆年的声闻,竟是那样的不动心呀!
且不谈这些,佛教的新都开始举行盛大的会议了。大会中唯一值得赞美的,
是充满了融洽无碍的精神。来会的代表,在一切上都表示了祗园与诸方佛教国,息息相通的交流,是不能分割的。世界佛教是祗园的扩大,祗园是世界佛教的肖影。佛教是无限差别而一贯的,应该意志集中而真诚的倾向祗园。其它,像不空谈,不闹意见,这倒都是佛教的传统精神。大会的程序,与世间的会议,有些不同。第一、先让佛教国来会的菩萨们,深深的观察祗园,理解祗园的真精神。这比报告之类,确要彻底得多。然后由各佛教国的主席代表,表示他们对祗园真佛教的理解与希望。第二、由行愿院院长普贤菩萨,根据佛陀完美的行证,作成菩萨普贤行大纲,在大会中披露。第三、由青年宣教师文殊菩萨,发表宣教的中心,在阐扬赞美佛陀的大行极果,也就是揭示真佛教的崇高目的。第四、大会综合了一切,针对现实,通过了一个告佛教青年,颁布各方,作为佛教青年的指南。
末了,大会宣布:青年佛教的真精神,在乎精进不已。所以大会不再举行散会式,以表示世界佛教青年的努力不已,更表示世界佛教徒的和合,直到永远的永远。
四∵告佛教青年∵
真佛教之新生,佛教青年事也!发微则严祗园之新都,普应则来十方之大集
。耆年者不闻不见,悉吾青年之精诚有以致之。佛陀之真谛,在以大悲为入佛之门,从事「利益众生」之事业,以「摄取众生」而化之于中道,此发心之青年已知之矣!夫真佛教之圆成,难责之于耆年,实唯青年之力行是赖。青年所负之责重,则所望于青年者大,圣大众仰体佛陀之悲怀,略举二事为吾青年言之:∵
一、净化自我:佛教之青年,应确立「光明」之人生观,求于身体力行中实
现之。化自我为光明之超人,进而与光明之佛陀相契合。举其目,一则严其身也:青年应养成宏伟都雅之「身」仪,「于世间殊胜」,能为众所「尊重」。二则端其志也:福乐如「天宫」,犹为「无常」苦切之所坏,青年不得拘恋于物欲(离凡夫行)。知「一切法如梦」,为性空无我之缘起,实无生死可厌,涅盘可求(离声闻行)。得无常无我之正见,立「菩萨大愿」,愿为一切众生而「受生」死(是菩萨行)。三则充其学也:真佛教首重为人,而青年应「为一切众生而学」。「施」舍所有,敦行「净戒」,任劳「忍」怨,勇「进」无伦,明净坚「定」,深见佛「慧」:六度乃学德之宏纲,不学何以为人!然求利他之实行,尤贵
有「求法能舍身」,「问法无厌」之精神,而为广博之修学。如「知时」代,乃足以「应」世求;知外学,乃能「制诸外道」;「知一切工巧明」,乃能为世间之利济;「知众生诸根、烦恼、习气、种种业报」,乃能为「开悟」一切众生之实益。四则健其行也:青年立本于「大悲」、「大愿」,以「智能」、「方便」摄取众生。虽入「天宫」而不为欲乐所惑,「往地狱」而不为苦痛所乱。有「不可沮坏」之雄健,直往无难,亦不为他所转,而后能随感而往,无往不化也。
二、利济人群:佛教青年应分化诸方,然与佛教之新都,则宜保持密切之联
系,务使上下交流,中边无碍,成「不离宝阁,普现十方」之行。言其要者,身则青年得以不同之「身」分,出「现」人间:如宗教师(佛教之「声闻」,外道之「婆罗门」,「苦行」者),「良医」,「商人」,「净命」(独身者),「伎乐」(艺术家),「奉事」(臣仆),「工巧技术」者等。处则青年不得隐遁山林,宜住「城邑、聚落、京都」等地,以化人群。法则或以「身相」、「威仪」为教,示以正常之行;或教以「语言法」,「世间工巧事业」,「一切智」学,因果「业报」,「十方国土」等。于此,犹有欲为佛教青年言之者,利他不务空谈,应即己所行以「成就一切众生」,摄众生以归佛教之新都,圣大众于此有厚望焉!青年其勉旃!
五∵青年宣教师
紧接着大会圆满,祗园的宣教院,就发动了一个「佛教宣传年」。一面领导
各佛教国,作一致而有效的普偏宣传。一面觉得直隶祗园的印度,特别是南方,工作还嫌不够。而且,南印度民族在兴起,也正热待青年佛教去教化他。结果,组织了一个「南方巡回宣教团」,由文殊菩萨领导了同行(从事宣教工作)者,向南方的人间游行,从事宣讲、考察、督促等有关宣教的一切工作。他们是辞别了佛教的新都出发了!
在这里,顺便谈一谈这位青年宣教师。真佛教,现在是侧重在大悲为门的人
间救济,理论上早已深确的决定,所以负着实际重任的是普贤,文殊却不过担任宣传而已。可是佛教青年的学佛,不单要实行,还需要正确的真知灼见。缘起性空的正见,配合着大行宏愿的光明人生观,才是正常的。关于缘起性空的圆满开显,在种种经典上看来,无疑的是文殊菩萨的功绩第一。所以文殊菩萨不单是宣教的雄辩者,还是智能渊深的思想家。这位体魄宏伟、容光焕发的青年,骑着狂吼的狮子,手拿犀利的宝剑,他是怎样的雄健强毅呀!文殊菩萨不是印度人,是从印度东北的清凉山善住(菩提心)城来的。据一般学者的考证,清凉山就是现在中国山西省的五台山。那么,在真佛教的新生中,中国是写着最光荣的一页了
六∵参加大乘佛教的青年比丘
巡回宣教团出发,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不见不闻的耆年上座,也有
点感觉了。智能第一的舍利弗,自证了「生死已尽,所作已办」,再没有什么可学可做的,这自然不会向大智文殊低头。可是,看上座们老成凋谢,信众一天天的减少,淳朴的佛教,也觉得有点收拾人心不住。青年们新出现了菩萨佛教,反而一天天发达,现在竟然要弘扬到南方去,想到自己负了维持佛教的重任,是「逐佛转***将」,不也该到南方去游化吗!况且宣教的方法,也还多少可以采取一点青年们的作风。舍利弗想定了,把意见向弟子们宣布。那出家未久的六千比丘,一个个捉筹赞成,大家都说:「和尚!你老真不愧智能第一!这办法太好了!到各处去宣讲,本来弟子们也曾想到过,只是整天的要在山门里坐禅、经行,和尚又总是说生死事大,弟子们也就开口不得。现在和尚提议,真是知时达变,我们也来组织个宣传队吧」!舍利弗听了,望了大家一下,慢慢说:「个人的生死第一,住持佛教,作人天眼目,功德也不可思议。你们总是青年气,动不动就要闹什么会,什么团。大家切不可误会,宣讲是宣讲,生死大事一点放松不得」!弟子们听了,不好再说,只有那个若愚比丘,自言自语的又说了一句:「和尚生死已了,功德有什么相干?何苦去游行教化,白费神」!「愚人总是多嘴的」!大家不再理会他,说走就走,六千零一个比丘,跟踪了文殊向南方游化。
渡过了恒河,在一个旷野中,赶上了宣教团。舍利弗远远的望见了,不觉得
暗暗点头:「怪不得!怪不得」!立刻转身向弟子们说:「大家看呀!前面不就是文殊他们么?文殊的身相庄严,容光焕发,单就这点,也够人发生好感了。何况他还有着名的慧光呢!他走着平正的大道,是何等的福慧尊严!他的功德,像树上累累的果实,这难怪世主们也要向他低头。他的宣教工作那样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你们也得观察观察,跟他学一点才好」!这一下,可合上青年比丘们的心愿了。原来在祗园的时候,弟子们上城去,或者到施主家里,早就见过文殊菩萨,听过他的宣讲,受了他的感化。只是祗园的长老们,在思想行动上,约束得严格,青年们初学,不敢公开的表示出来。现在和尚也赞叹文殊菩萨,还叫他们去学习,这真是欢喜得要跳起来。大家连忙说;「和尚!你老的意见,弟子们绝对服从!不过,这还得和尚领导我们去才行」!于是师徒们就快走一步,赶上去。舍利弗先过去,勉强的点点头,笑笑说:「文殊!你们路上平安呀!你看!这么多的青年,想见你谈谈呢」!文殊还没有答复,青年们早就过来敬礼。大家合了掌,由若愚比丘代表说:「圣者!我们这一群青年,太幸运了!居然得到了这个礼见的机会!圣者!我们的来意,和尚是知道的,就是想在这次礼见中,学得像圣者那样的身相严净、音声巧妙、威力自在的功德。圣者慈悲,总不会遗弃我们吧」!文殊菩萨听了,诚恳的说:「青年们!像我这样,这算什么呢?要是你们能确立一种不厌倦的广大心,那就成佛也不难」!文殊菩萨一望,见舍利弗早在路边的一棵大树下坐禅,比丘们默默的等着。这才又接着说:「这就是说,青年要建立崇高伟大的目标去追求它、实现它。你们要学佛陀那样的至高、无上!修集善根,见佛闻法,学六波罗蜜,这都要学而不厌。历受生死的苦痛去教化众生,严净佛国,随时随地的去行菩萨道,这都要为人不倦。不断的向上,不断的前进,在广大心的精进中,是不能容许厌倦的。青年们!解脱生死是不错的,但不能专为自己的生死打算而厌倦了一切。把你们的心,移到利益众生上去吧」!这不厌倦的广大心,针对耆年声闻道的急求自证,深深的印入每个青年的心坎里。大家得到了无碍清净的慧眼,深刻而正确的了解了佛陀的真谛。一致接受文殊菩萨的慈训,发起广大的菩提心,立愿参加青年的大乘佛教。文殊菩萨又指示了他们怎样的去从事利他的普贤行,然后领了宣教团,向南方前进。六千个青年比丘,也都身心清净的向十方去利济众生。唯有路边那棵大树下的舍利弗,照旧的默然入定。
七∵大乘佛教到达了南方的人间
巡回宣教团到了南印度的福城,这是南印与东印交界处的大城,在孟加拉湾
西岸。宣教团到了福城,住在城东庄严幢娑罗林的大塔寺。这是佛教的着名圣地,是为纪念释尊而修建的。释尊的深行伟业,永远留在人心深处,所以圣地大寺也就受着千万人的赞叹瞻仰。隔一天,文殊菩萨就在大塔寺开讲「普照法界经」。每天来寺听经的,真是人山人海。这样的盛大集会,在福城还是空前第一遭呢!听经而受感化的,或者离恶行善,或者发利他的菩提心,要算龙族特别多。龙王、龙子、龙女的性格,是暴戾,是睚眦必报。一点不如意,就要任性的残杀,全不顾人类的水深火热。这在悲济为本的真佛教,自然要特别的多多去教化他。其它归依佛教的,也着实不少。法会圆满了,文殊菩萨们预备动身。消息传到城里,归依三宝的优婆塞、优婆夷,天真纯洁的童子、童女们,忙着出城来送行,自然也还想听法。文殊菩萨见他们来了,尊严而慈悲的安慰他们,开示他们:「你们不要因我们去了,心里难过,你们要多多的忆念佛陀的崇高、伟大、圆满」!文殊菩萨善巧的赞叹解说了佛陀的广大行果,激发他们的尊敬心、景仰心。这个临别的开示,收了很大的效果,多少优婆塞、优婆夷、童子、童女们,发菩提心,加入了大乘佛教。文殊菩萨领了团员们,在信众热烈的欢送中,又向南方去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