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劝人不要“赌博”∵
■圣凯∵
佛法不但指导佛教徒解脱生命的烦恼痛苦,而且有助于佛弟予的身心安康、家庭和乐,从而达到社会稳定、国家繁荣、世界和平的目的。作为正信佛教徒,信仰佛法,以“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神、正念及正定)为生活原则,以五戒、十善为提升生命的动力,我们必须坚持正常的经济生活、合理的社会生活。佛陀以其殊胜的智能力,观察到赌博的种种害处,严格禁止赌博。《梵网经菩萨戒本》第33条教诫“邪业觉观戒”中就有明确禁赌的条文。∵
2002年3月,香港***民政事务局委托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及通识教育中心,对香港民众参与赌博活动进行调查,最后发表了《香港人参与赌博活动情况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结果显示赌博活动在香港非常普遍。每五名被访者之中,就有近四名(78%)曾经参与报告内列举出之∵13项赌博活动之中的至少1项,其中以投注六合彩、参与社交赌博(即与亲友打麻雀、玩扑克牌等活动)及投注本地赛马最为普遍;它们的参与率分别是64.2%、∵45.9%及30.4%。虽然13项活动均涉及金钱博彩,但公众(年龄介平15至64岁)认为它们的性质不尽相同。大部分被访者视投注六合彩(62.5%)及参与赛马博彩(78.8%)为“赌博”活动。但绝大部分被访者均认为赌场内提供的赌博活动(86.9%)和足球博彩活动(83.1%)的性质,是“寻求刺激”。至于社交赌博方面,则大多数被访者(75.9%)视之为交际应酬的一种形式。∵
佛教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发挥在治心的方面,所谓的“治心”,就是调整人们的心态,让人们始终能生活在一个在佛教看来是健康的心理状态中。赌博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因为赌博的动机是想要人不断地取得赢的状态,但已有不少的研究指出,能在赌博上赢取金钱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的;反之,赌博只会令人输掉金钱,陷入严重的财政问题。从佛教的道理来看,世界最终是处于一个无常的情况,既是无常就没有一个永远的赢家,所以赌徒是不可能常胜的。∵
赌博的动力来自众生的贪欲,从佛教立场来看,贪欲是人生最大的敌人,因为贪欲是无限的,众生有了贪欲之后,就会变得更加贪婪,从而无止境地贪下去。虽然偶然机会的赢钱可能造成容易赚钱的错觉。但赌博赢钱的概率毕竟是有限的,赢钱的机会远不如输钱的更多,在赢钱欲望的驱使下,一旦输钱,赌徒会更想赢,于是便深深地陷入了赌博的怪圈中,最终沉溺在赌博恶习之中,成为“病态赌博”(Pathological∵Gambler)。贪欲往往和嗔欲与痴欲连在一起的,佛教称此三种为“三毒”。因为贪欲会让人有了嗔欲,做事情时往往意气用事,例如赌徒输掉以后,还想继续翻本,全然不顾已经深深地陷在其中。痴欲让人不明事理,有时明明知道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由于沉溺其中,却仍然要去执意非做不可。许多赌徒都知道赌博不好,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由知痴迷其中,不能自拔,还非得要赌下去。所以,佛陀说赌博是“损财之业”,具有“虽胜生怨”、“财产日耗”的过失。在《长阿含经》卷十一《善生经》中,佛陀将“赌博”列为六种损财行为之一,而且举出赌博的六种过失:一、财产常被损耗;二、赌者常抱赢钱之心,我们偶然赢钱,对方也是嫉妒、仇恨,从而增加怨恨;三、赌博是智者所责备的行为;四、因参加赌博,社会大众对其诚信程度降低,从而影响其余社会生活;五、为人所疏远,不喜欢亲近;六、容易生起盗窃之心。∵
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赌博是毫无生产效益的,它只是将金钱在不同人的手中不断进行转换,是一种浪费时间与耗损社会资源的活动。如果人们了解一点佛教的知识,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不起贪心,明事知理,就不会陷入赌博的泥沼,家庭就会和平安和睦,何乐而不为呢?∵∵∵∵∵∵∵∵∵∵∵∵∵∵∵∵∵∵∵∵∵∵∵∵∵∵∵∵∵∵∵∵∵∵∵∵∵∵∵∵∵∵∵∵∵∵∵∵∵∵∵∵∵∵∵∵∵∵∵∵∵∵∵∵∵∵∵∵∵∵∵∵∵∵∵∵∵∵∵∵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