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历史上的佛教(中)

(十一)降魔藏禅师

《宋高僧传》卷八有《唐兖州东岳降魔藏师传》:

释藏师,姓王氏。赵郡人也。父为毫州掾。稚齿寻师,居然慕法,而性好独处。谯多厉鬼,持魅于人。藏七岁,只影闲房,孤形迥野,尝无少畏。至年长,弥见挺拔,故号降魔藏欤。请列青衿于广福院明赞禅师,师意其法器,乃发擿之。应对辩给,答出问表。因留执事,服勤受法。俾诵《法华》,逾月彻部,登即剃落,受具习律焉。次讲南宗论,大机将发,俄投麈尾,九州灵迹罕不登升。后往遇北州鼎盛,便誓依栖。秀问曰:“汝名降魔,我此无山精木怪,汝翻作魔邪?”曰“有佛有魔”。秀云:“汝若是魔。必住不思议境界也”。曰:“是佛亦空,何不思议之有?”时众莫不异而钦之。先是,秀师悬记之:“汝与少皞之墟有缘”。寻入泰山数年,学者臻萃,供亿克周。为金舆谷朗公行化之亚也。一日,告门人曰:“吾今老朽,物极有归,正是其时”。言讫而终,春秋九十一矣。

传中说藏禅师是赵郡人,唐代赵郡即今河北赵县一带。他的父亲为亳州掾,掾即掾属,指官员的属吏。看来藏禅师自幼随父生活在亳州,因为下文的“谯多厉鬼”中的谯就是亳州的别称。他颇具燕赵男子的风范,七岁幼童就不相信恶鬼邪魅,可以只身孤影于空房旷野而无所畏惧,因此得了个降魔藏禅师的名字。他很小时就对佛法有兴趣,稍长以读书人的身份求教于广福院的明赞法师。广福院及明赞法师无考,估计应在亳地。明赞法师对他很欣赏,他于是在寺中一边服务,一边学习,尤其下功夫研读《法华经》。按《法华经》即《妙法莲华经》,七卷二十八品近七千言,是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此经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在佛教诸经中地位很高,有“经中之王”之称。藏法师“诵《法华》逾月彻部”,是说他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透彻了解了此经奥义,因此他很快被正式剃度,受具足戒,成为真正的僧人。

藏禅师受具足戒后,努力修习,并到各名山宝刹拜访游历。当时他所修习的是以顿悟为特点的南宗禅。按禅分南北宗是唐高宗时候被称为五祖弘忍以后的事。弘忍在湖北黄梅双峰山东山寺,欲觅法嗣,乃令众门各作一偈,上座神秀本是最有希望获得衣钵的,可是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被弘忍认为“未见本性”;而一个舂米僧慧能却以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偈子终于得到衣钵。弘忍死后,慧能自知难与神秀争锋,乃南逃广东,此后禅宗便分为北南二宗,慧能成为南宗六祖。而神秀后来到了荆州当阳山,名气也越来越大,受到武则天的尊奉,《宋高僧传》卷八的《唐荆州当阳山度门寺神秀传》说:“则天闻其名,追赴都,肩舆上殿,亲加跪礼,敕当阳山置度门寺以旌其德。时王公已下及京都士庶,闻风争来谒见,望尘拜伏,日以万数。中宗即位,尤加敬异。中书舍人张说尝问道,执弟子之礼……”∵可见神秀当时声誉之高。

藏禅师见“北州鼎盛,便誓依栖”,转而修习北宗。北宗禅的特点是强调循序渐进而达觉悟,与强调偶然触发而达到觉悟的顿悟不同。事实上“顿”也需要“渐”的积累,两宗不过着重点不同而已。传中说藏禅师“讲南宗论大机将发”,是说他已经到将要悟的临界点了。而他在礼拜“九州灵迹”的过程中,还是下了皈依北宗的决心,到荆州当阳山度门寺去投入神秀门下。

神秀见到藏禅师,二人的对话从藏禅师的名号“伏魔”两字开始。神秀的问和藏禅师的答都充满了机锋和智慧,而最后藏禅师的反问:“是佛亦空,何不思议之有?”却可以说直捣神秀的软肋,竟令他无话可答——藏禅师这话和上引慧能的偈子何其相似!可以想见,神秀当时应该是很尴尬的。

神秀说藏禅师“与少皞之墟有缘”,少皞之墟即曲阜,所以藏禅师来到了兖州。在泰山一带数年,和当年的竺僧朗一样,学者云集,影响深远,形成了北方禅学的一个中心。

由于后世多以南宗为传灯主脉,所以在禅宗的授受谱系中,称北宗为“旁出”。《五灯会元》卷二把神秀列为“五祖大满禅师旁出法嗣”,兖州东岳降魔藏禅师则被列为“五祖下二世”“北宗秀禅师法嗣”。是神秀的四个法嗣之一。

传中未记藏禅师生卒年月,只说他活了91岁。神秀卒于中宗神龙二年(706),藏禅师与神秀同时代而低了一辈,并享如此高寿,则有可能生存到开元天宝以后。

(十二)崇明寺·道宗·府河残石·叶和尚

李白《李太白集》卷二十九有《崇明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颂并序》。其中有:

鲁郡崇明寺南门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者,盖天下之壮观。……以天下所立兹幢,多临诸旗亭,喧嚣湫溢,本非经行网绕之所,乃颁下明诏,令移于宝坊……

按:《新唐书·地理志》载“天宝元年,改兖州为鲁郡……领县十一”,治所在瑕丘县。且此颂序中有“其录事参军,六曹英竂,及十一县官署”之语,可见崇明寺必在鲁郡治瑕丘县。

清末陆增祥编《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十八记有一件石刻:

崇明寺造像题名。高一寸五分,广五寸六分;七行,行二字,六分,正书:“兖州瑕丘县崇明寺沙门宝玉□□”

亦可证崇明寺在瑕丘。

李白的经幢序中写到了当时鲁郡都督李辅:

我太官广武伯陇西李公,先名琬,奉诏书改为辅。其从政也,素而宽,仁而惠,五方镇牧,声闻于天。帝乃加剖竹于鲁,鲁道粲然可观……乃再宠厥功,发挥象教……

按,李辅本姓独孤氏,开元中上表请改李氏,奉诏改名辅。曾历任郢、海、唐、陈五州刺史,鲁郡都督,广平太守,袭广武伯。是当时鲁郡所属十一县的最高行政长官。由他来主持崇明寺经幢工程,也可见得崇明寺规格之高。

市博物馆现收藏有一件从城内少陵台下府河中出土的唐代残石。石上残存字中说到了一个寺院:

……寺建德年废,隋开皇……大业十年,寺废……。

按,建德为北周武帝宇文邕年号。这个周武帝就是历史上曾经灭佛的“三武一宗”之一。他于建德三年(574)“禁佛道二教,经像皆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俗。”(《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一)。周武帝死后,佛禁又开,不久隋文帝灭周,佛教又兴,残石上的“周建德年废”是指建德三年禁佛时此寺荒废,“隋开皇……”后的文字应是开皇某年又重建;大业为隋炀帝杨广年号,十年为590年,距开皇间并不久,此次寺废,应是毁于火灾之类。此残石上还有“讲,下淮沂而麋至,名匠持斤……”明显是叙工程兴建事,又有“鲁侯”字样,使人想到前引李白颂中的鲁郡都督李辅。

李白那篇《崇明寺陀罗尼经幢颂》中,又写到了崇明寺中的僧人律师道宗:

有律师道宗,心总群妙,量包大千。日何莹而常明,天不言而自运。识岸浪注,玄机清发。每口演金偈,舌摇电光,开关延敌,罕有当者。由万窍通号于一风,众流俱纳于冥海。若乃严饰佛事,规矩梵天,法堂郁以雾开,香楼岌乎岛峙,皆我公之缔构也。以天宝八载五月一日,示灭大寺。百城号天,四众泣血,焚香散花,扶榇卧辙。仙鹤数十,飞鸣中绝。非至德动天,深仁感物者,其孰能于此乎?

按,《涅盘经》有云:“如是能知佛法所作,善能解说,是名律师。”可见律师就是讲经说法的僧人。文中的“口演金偈,舌摇电光,开关延敌,罕有当者,”正是形象的写出了道宗“善言解说”,舌辩无敌的神态。只是李白此文沿袭了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词华铺张而叙事甚少,使我们除了知道道宗律师于天宝八载(749)示灭大寺外,他的生平竟无可考见。

而值得注意的是,府河残石上的文字中也有个道宗:

……道宗在,洎上座慧琳,寺主崇梵……

而且石上的其他的文字中又有“大众围绕,知吒王之若灭……”“辩才无碍”“讲堂”等,似乎与“善言解说”的律师有关。使人有理门认为,这个残碑上所说的寺就是崇明寺,这个道宗有可能就是崇明寺的道宗——当然这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又,《李太白集》卷二十八还有《鲁郡叶和尚像赞》,云:

海岳英灵,诞彼开士。了身皆空,观月在水。

如薪传火,朗彻生死。如云开天,廓然万里。

寂灭为乐,江河而闲。逆旅形内,虚舟世间。

邈彼昆阆,谁云可攀?

这一篇赞,黄钖珪《李太白年谱》谓作于天宝八载,詹锳《李白诗文系年》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后来詹锳主编的《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又系于开元二十七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系于天宝四、五载,各家颇有不同。但到1993年,安旗发表《李白有关佛教行文系年选笺》一文,提出了不仅否认前人,而且推翻自己前说的新观点:

此赞与颂(按指《崇明寺陀罗尼经幢颂》)联系而观,赞中之叶和尚,当即颂中之律师道宗。二人同是鲁郡高僧,同是受戒之师,且同在示灭以后……似此则二人为一人。

既为同一人,则其文之系年应改为天宝八载。

道宗与鲁郡叶和尚同为一人,此虽为一家之言,尚待更有力之证明,但亦值得注意。

(十三)寺院——精神的家园

前文提到了唐代及以前的兖州寺院,有瑕丘尼寺、普乐寺、法集寺、崇明寺、龙兴寺、甑山存道寺,等等。此外,见之于记载的还有:

开元寺:《旧五代史》卷一二九《慕容彦超传》中提到了开元寺。慕容彦超在后汉、后周时任泰宁军节度使,驻瑕丘。后周广顺二年(951)叛,周太祖郭威派曹英大军征讨彦超,兖州形势危殆:

……先是,填星初至角亢,占者曰:角郑分,兖州属焉。彦超即率军府宾佐,步出西门三十里致祭。迎于开元寺,塑像以祀之,谓之菩萨。日至祈祷,又令民家竖黄幡以禳之……

按,兖州西门外三十里,其地应为嵫山。“迎于开元寺,塑像以祀之”,所迎的应是填星。填星即土星,“填”又作“镇”。土星大约二十八年绕太阳一周,大致和二十八宿数目相符,故有“岁镇一宿”的说法。填行至角亢,象征着进入了慕容彦超所在的兖州地区,因此他要去迎,并塑像祀之。至于称之为菩萨,大概是因为将其供奉于佛寺并且塑成菩萨形状之故。这里的开元寺,似应在瑕丘城内。

另外,《唐会要》卷四十七,开元二十六年,“诏天下诸郡立龙兴、开元二寺”,并要求千秋节时在开元寺祝寿。也可见兖州是有开元寺的。

封岳寺、非烟寺,重轮寺:皆见于《唐会要》卷四十一:

乾封元年正月十七日,兖州置观寺各三座。观以紫云、仙鹤、万岁为称;寺以封岳、非烟、重轮为名。各度二七人。

这里的封岳寺,也许在泰山附近。非烟、重轮二寺不知所在,总之都在当时兖州辖区,是敕建寺院。

以上所列举的大都是有官方色彩的有名的寺院,而民间自创或规模不大的寺院,从城市到乡村,不知有多少,只是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人知了。

佛教教义中的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及天堂地狱等说法,对于社会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整个社会形成了十分浓厚的宗教氛围。不管其社会地位、经济状况如何,很多人都要尽其所能地去舍财施物以刊经造像,斋僧奉佛。下边引几条金口坝残石上的文字,以见一斑:

①∵∵大齐天保八年……东兖州任城郡平原县□束灵晖为□□□□女造像一躯并两菩萨,复为国王帝主、师僧父母、法界众生、有形之类,生生世世值佛闻法,早成菩提……

按:天保八年为557年。当时兖州又叫东兖州(相对于定陶的西兖州而言),辖任城、东平、高平三郡,治瑕丘,但并无瑕丘县。平原县即后来的龚丘县,今宁阳县。因此这个功德主束灵晖大概是今兖州西北乡一带的人。他施财造像,当是为其□□□□女祈福,至于后文的国王帝主、师僧父母之类,不过是陪衬。

②∵∵维大唐开元廿二年岁次辛巳……原夫天□大如来居四大……道尊德尊法处二尊之上,故得迥超三界,独拔四流,为品物之……女弟子赵大娘……为本饥馑,将儿……

按,开元廿二年为734年。此为女施主赵大娘造功德之后的题记。从文中“为本饥馑将儿”几字可以知道她并非是很富裕的施主,是不是因为荒歉之年,而将儿子送人或舍入寺院?这里很有想象的空间。

③∵∵……九年,岁次辛未九月丁未朔……志撰文,……今有功德主乃淹中……深时□久婴床枕,顺方医疗,转加困剧。误……乃炉焚薰陆,启告慈尊,愿救灾危,敬修功德……敬造石浮图九级并石像一铺,四面……相好圆备,乃梓匠镌珉……

按,这个“……九年”当为开元十九年(731),其年正是辛末。此为造九级石塔及佛像后刊以记功的,造塔的缘由是某人的疾病。看得出来,功德主地位较高,比较富有。碑侧文字中还有“……昌黎上姓疾病……”等,也许功德主姓韩。

④∵∵……敬造无量寿佛乙躯,愿亡父母托生西方妙乐国土,恒遇诸佛,有缘属眷,现在安隐,生生世世……

按,这是为死去的父母造像。

冯云鹏兄弟编的《金石索》中录有《唐范洪恩造塔记》一件,并摹刻其文字,云:

大唐神龙二年岁次丙午,九月壬寅朔,廿五日丙寅,范洪恩内外眷属等,敬造七级浮图一所,石像三躯;女大娘又造十佛,上为天龙八部,自皇帝至师僧父母七代先亡见存内外眷属及法界众生,共同斯福……

按,神龙二年为706年。此石清代时在今新兖镇马青村天齐庙,后不知所在。上录文字很典型的表现了古代民众热心佛事的心理动机。他要为包括“七代先亡”和“现存”的“内外眷属”祈福。

佛陀世界,是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十四)∵从唐宋龙兴寺到明清兴隆寺

关于兖州龙兴寺最早的文献记载,应是《太平广记》卷三五四《杨瑊》条:

兖州龙兴寺西南廊第一院有经藏。有法宝大师者,常于灵神佛堂前见一白衣叟。如此者数日,怪而诘之。叟曰:“余非人,乃杨书记宅之土地。”僧曰:“何为至此?”叟曰:“彼公愎戾,兴造不辍,致其无容身之处。”僧曰:“何不祸之?”答曰:“彼福寿未衰,无奈之何。”言毕不见。后数年,朱瑾弃城而遁,军乱,一家皆遇害。杨名瑊,累举不第,为朱瑾书记。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