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医僧行医生涯散录
作者:洪丕谟
佛教教义告诉我们菩萨为了利益众生需得广学多闻,方可饶益有情。所谓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即“自度度他”或“自觉觉他”者。“自度度他”是抱着广大志愿,不仅要把自己从苦海中救度出来,达到究竟安乐的彼岸,就是对于其他一切众生,也无不这样。“自觉觉他”是把自己从不觉不悟的愚痴中解脱出来的同时,不忘开悟其他一切众生,使之达到彻底觉悟的境界。修菩萨行的出家人为了自度度他,自觉觉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都要尽可能地学习五明:(1)声明,声韵学和语文;(2)工巧明,包括算学、历数、技术或所有其他工艺;(3)医方明,亦即医药学;(4)因明,意即逻辑学;(5)内明,意即佛学。由于“学处广大,悲心恳切”是成为菩萨的必要条件,所以大乘佛教要求修菩萨行者法门无量誓愿学,而且必须要难学能学,方能对机施药,广度众生。明代莲池大师《竹窗随笔》明确指出:“僧又有作地理师者,作卜筮师者,作风鉴师者,作医药师者,作女科医药师者,作符水炉火烧炼师者。”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医僧救人治病事例的介绍,从一个侧面展示佛教僧侣积极入世的精神。
鉴真和尚在佛教东渡扶桑,沟通中日文化的业绩方面自难一笔尽言,单就他把祖国传统医药学的种子洒向日本,就足以使人起崇敬之心。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随遣唐大使一起到中国留学。十年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荣睿、普照的足迹又踏上了“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扬州地界。当时正在大明寺讲律的鉴真和尚,因为有感于他两人的一再邀请,便下决心东渡日本讲学。天宝十二年(753)鉴真和尚第六次渡海,历尽艰险,百折不回,终于率领弟子法进(比丘)、智首(比丘尼)师和优婆塞潘仙童等35人,带着大批的药物和香料,乘坐日本遣唐使船,迎着海风抵达九州。第二年起,年已六十七岁的鉴真和尚开始在奈良东大寺筑成戒坛传授戒法,这就是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的开始。传戒之余,专程慕名前来请鉴真和尚看病的,一时多不胜数。《东征传》记载,当天宝十二年十二月鉴真东渡时,除日常生活用品和僧侣法器外,还带去麝香二十脐,沉香、甲香、甘松香、龙脑香、胆唐香、安息香、檀香、零陵香、青木香、熏陆香共六百余斤,又有毕菝、呵黎勒、胡椒、阿魏、蜂密、石蜜、蔗糖等五百余斤,甘蔗八十束,同时尚有医籍《鉴真上人秘方》、《医心方》等,书内载有奇效丸、呵黎勒丸、万病药,以及脚气入腹方第八,鉴真服钟乳随年齿方等药方。正是由于鉴真在传播佛学的同时,把祖国医药也大规模地传向日本,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日本医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僧人弘法兼作行医生涯的不在少数。北宋时四明僧人奉真,精于医术。其时江淮发运使许元奏课京师,正欲拜见皇上汇报工作,可偏偏就在这时,儿子病得一连好几天闭着眼睛粒米不进,生命垂危。急切之中,许元让人请奉真诊治,奉真诊后抱歉地说:“你儿子脾脏气绝,明天就要死了,我已无能为力。”许元听后恳切请求:“我儿子已病得这副模样,我也知道没救了,可就是明天,我因有事晋谒皇上。若进京,我就不能为儿子送终;不去又失信于皇上,后果将不堪设想。现在我求求你,千万让我儿子再拖几天,这样我就既不失信于皇上,又为儿子送了终。”奉真看他脸色悲切,言词诚恳,想了一想才道:“那就让我试一试吧。不过你儿子不仅脾脏气绝,就是其他各脏,除了肝气尚旺,也多因为脾脏气绝而牵连致衰。脾属土、肝属木、木能克土,现在脾脏气绝,再遭肝克,所以难保明天不死。应急的措施是,不妨让你儿子吃点急泻肝气的药,肝气一衰,那么受克的脾脏就可以稍稍透一口气。但这也仅能维持三天而已,三天以后就束手无策了。”说罢,开下药方让许元儿子服用,到了晚上,许元儿子重新张开眼睛,进了点稀粥,第二天竟还能吃点其他东西。许元见此情状,不禁心中大喜,可奉真却说:“你快去晋谒皇上吧,现在是肝木暂时被遏,脾土稍舒,过后就彻底没救了。”第三天时,许元儿子果然寿终正寝了。
宝鉴大师也是一个行医多历年所、富有经验的医僧。平江人张省干染伤寒症已舌缩眼赤,气喘失音,唇口生疮,泄利不止,病状危在旦夕。家里人因为着急,一连请来许多医生。诊治下来,众医生都认为要先止泄利,才能挽回,这时正巧秀州医僧宝鉴大师路过这里也在被邀之列。原到医生们这种议论,宝鉴力排众议,主张进五苓散和白虎汤。结果斟酌下来,家属听了他的,果然药到病除,起死回生。众医生见他医术这般神妙,纷纷请教道理。宝鉴回答:“医圣张仲景说,病人五脏实而阻塞的死。现在幸亏病人大肠还算通利,如果用止泻药止住大肠泄利,这样就会体内全部阻塞,哪有不死的呢?为此,采用五苓散通导他的小肠,白虎汤驱散他的病邪,所以病就好了。”众医生听他这样一解释,个个都心悦诚服得五体投地。
明代真空寺老僧不用符药治好病人心病的行医经历,也足以说明医僧业务技术的精湛。邝子元翰林患有心疾,发作时总是昏昏沉沉,好似梦境一般,有时还胡言乱语。这种心疾自然使他背上了沉重的精神包袱。后来听人介绍真空寺老僧有着高明的医术,便专程前去请教。老僧听完病人的自述,先开导说:“相公的贵恙起于烦恼,烦恼能生妄想。妄想这东西忽然而生,忽然而灭,禅家称为‘妄心’;若能够照见其妄而斩断念头,禅家称为‘觉心’。古人说:‘不怕妄念起,只怕觉悟迟。’如果你能把妄念驱除尽净,让心里空净得犹如太虚一样,烦恼又何处安脚呢?”接着,老僧又结合分析病因继续开导:“您相公的贵恙起源于水火不交。大凡白天沉迷美色,禅家叫做‘外感之欲’;入夜思念美色,禅家叫做‘内生之欲’,不管外感之欲还是内生之欲,要是让两者之欲绸缪染着,势必消耗人体元精。假如您能割断美色,那就肾水自生,上交于心。至于因读书作文而引起的废寝忘食,禅家称作‘理障’;因为职业杂事而导致的思绪纷扰,禅家称作‘事障’。这两种障,虽非人欲,也要损及性灵。如果您在这方面也能作适当的排遣,那就心火不上炎而下交于肾水,肾水复升腾而上交于心火,从而使之成就一种水火既济之象,那就疾病霍然可愈了,现在让我送您一句话,叫做:‘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邝子元本是个明白人,只是过去一直被欲、障迷住,现在经老僧一点拨,心里便豁然开朗了好多。回家后邝子元独处一室,扫空万缘,静坐了一个多月,从此心疾霍然而愈,今后也一直没有发过。
金山寺是江南有名的古刹。前清年间,寺中有一医僧挂牌行医,技术超群,救活病人无数。当时浙江有一孝廉约伴进京会试,当孝廉乘船由水路到达姑苏时,想不到竟恹恹地生起病来。舟上同伴见孝廉染病,就叫了轿子把他送到姑苏名医叶天士家诊治。叶天士诊脉后说:“你这病不单单是感冒风寒,此去进京由水路改为陆路,还必定会生出消渴症来,到了那时就无药可医了。现在脉象已经显露,决计活不过一个月。你现在赶紧回去,还来得及料理后事。这里,我先让你吃付感冒药,暂把感冒解决了好回家乡。说完开方,同时,让学徒门把孝廉医案登记下来。孝廉回到船里,不禁忧心如焚,泪眼汪汪。一旁同伴见状,无不安慰说:“这是医生们用来吓人的生财之道,况且叶天士不过是个时医罢了,决非神仙,你又何必介意呢?”第二天孝廉服药,感冒药后即愈。同伴见他身体好转,更加鼓励他一起进京应考。孝廉自忖,既然如此,就一起北上再说。
舟船行至江口,江上风急浪高,一时难以摆渡,于是孝廉一行一起舍舟上岸,游览金山古寺。其时,金山寺山门前赫然挂有医僧牌一块,孝廉见牌,心想何不去禅室请教一下?心里也好有个着落。等到步入禅室,医僧问过病情,诊过脉息,问道:“居士你还将去哪里?”孝廉回答:“我将进京参加会试。”医僧听后皱了皱眉直言相告:“怕来不及了。你此去登陆,消渴即发,寿数已不到一个月,为什么还要作这样的远行呢?”孝廉听后,不禁悲从中来,涕泣连连道:“你说的和叶天士完全一模一样,我怕再也没命了。”医僧听后问道:“叶天士是怎么说的?”孝廉回答:“叶天士也说我活不过一个月,并且认为无药可救。”医僧听后说:“叶天士这就错了,如果药不能救病的话,圣贤又何必留此一道呢?”孝廉听医僧话中有因,急切跪请医僧慈悲,救他一命。医僧见孝廉跪倒地上,急忙扶起他道:“你渡江登陆就是王家营地盘,那里有的是秋梨。到时你可买一百多斤梨放在车上,口渴了以梨代茶,肚饥了以梨代饭,这样直到进京,把一百多斤梨都吃完,就可安然无恙了。叶天士说的无药可救,真是误人性命?”孝廉闻言大喜,再三拜谢而退。第二天行抵清河,舍舟登车,果然消渴大发。好在金山寺医僧的话犹在耳边萦绕,于是到王家营买足秋梨,一路渴也吃梨,饥也吃梨,迨至京城,消渴竟消失得无影无踪。后来孝廉虽然考试不利,但活得一命,也算不幸中的大幸了。回到金山,为感谢金山寺医僧的活命之恩,孝廉恭恭敬敬地向医僧送上二十金和京城里的一些土产,医僧接过土产,退还二十金说:“您居士路过苏州时,再让叶天士去诊视。叶天士如果说没有病,你就把他过去所说的话责难他。如果他问起是谁把你医好的,您就说是我老僧。如果你能这样一说,就比用二十金谢我厚惠多了。”
到了姑苏,孝廉果然照着金山寺医僧的话再去找叶天士诊视。叶天士说:“你没有病让我怎么医呢?”孝廉听叶天士这么一说,就把过去叶天士说的全部掏了出来。叶天士闻言让学徒查阅脉案记录,果然白底黑字,历历在目。叶天士不禁大感不解问:“这就奇怪了,难道你孝廉碰上了神仙不成?”孝廉从容答道:“是佛菩萨,不是神仙。”最后,孝廉把金山寺求医的经过和医僧的话一五一十告诉了叶天士。叶天士听后道:“医僧的话我领会了。您先生就请回去吧,我这里将摘牌停业,拜老僧为师继续深造。”
几天以后,叶天士隐姓埋名,穿着仆人衣着前去金山寺拜老僧为师,学习医术。学了几天以后,叶天士跟着老僧抄方看了一百多个病人,心想,这老僧的医技好象和我也差不了多少,就壮着胆子试探着说:“几天抄方下来,我好象也有点悟了,不知您老可让我代您立方否?”老僧说:“你且试试吧。”叶天士诊过病人,即把处方递给老僧,等老僧有何下文,老僧看过处方,缓缓说道:“你的学业和姑苏叶天士相近,为什么不挂牌行医,和叶天士各树一帜,分庭抗礼,而要来拜我做老师呢?”叶天士回说:“弟子怕和叶天士一样误人性命,所以想精益求精,以求万无一失。”老僧听完,面露笑容,点头称赏:“善哉,看你这话就知道见识胜过叶天士了。”
又过了几天,寺里抬进一人,肚皮胀得和大肚子的孕妇一样,看样子已快断气了,陪来的家眷说:“病人肚皮痛了好几年,现在越发严重。”老僧闻言诊毕,让叶天士再诊,叶天士诊后开方,方中用的白砒霜三分。老僧看过处方笑着说:“妙哉,您所有及不上我的原因是太小心了点。比如这位病人,必须用白砒霜一钱才能起死回生,拔除病根。”叶天士听后呆了半饷:这病人生的是虫蛊病,用白砒霜三分,把虫毒死就可以了,剂量大了岂不连人也一起给毒死了?”老僧见叶天士惶惑不解,解释道:“你既然知道这病由虫引起,可就是不知道虫的大小,现在这虫已经长达三尺左右了,如果用白砒三分,只不过暂时把中心镇住罢了,以后必定会复发。复发后如果再用砒霜,那虫就会避而不受,这样就无药可救了。现在我用白砒一钱,一下子就把虫毒死,排出体外,使得永绝后患,岂不更妙?”叶天士听后仍感到迷茫,着实为病人和老僧各捏把冷汗。
老僧却不管叶天士心里怎么想说罢立时就让待者取出白丸,把它放在病人口中,用水吞下,服药之后,老僧对家眷说:“快把他抬回家去,晚上必定泻出长虫,我让徒儿跟你一起回家观察。”家眷闻言唯唯诺诺,就把病人抬了回去。晚上,病人果然腹泻不止,随即泻出二尺多长的赤虫一条。长虫泻出之后,病人开始肚饥索食,僧徒让家眷把人参、茯苓放进米里一起熬煮成粥,这样十天就病愈了。
亲眼目睹的事实,叶天士对老僧的医术更加心悦诚服,同时也把自己真实姓名告诉了他。老僧听说,才知这小子原来是叶天士假扮而来,心想他既这样虚心好学,就把一册秘方秘诀送给了他,勉励他好好学习。回家之后,叶天士依着方诀日夜研读,终于医技大胜往昔,无棘手之症了。
金山寺医僧的行医生涯告诉我们,他不仅医技精湛,并且注意培养人才,从而为大乘佛教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教义,写下了实实在在的一笔。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