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
佛教史“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综说中国佛教断肉食蔬之意义—严耀中普遍的社会行为是“文明”的最主要标志之一,因为人的行为不仅影响着社会中的人际关系,也影响着天人关系[1],而这两种关系正构成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行为,是按照当时社会的普遍原则去做的,因此社会普遍准则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在中国,断肉吃素[2]不仅成了全...
南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
佛教史“南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南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以大寺为宗的佛教派别,流行于今东南亚各国。因其属于部派佛教中的上座部,故习称上座部佛教。从教法传统言,它属于根本上座部一系,是佛教中迄今尚存部派中最古老的一支。其学说最接近原始佛教,故向来以纯正着称。上座部佛教于公元前3世纪便在斯里兰卡大寺立足。由于它从印度往南传播而得名;又因它...
当代中国南传佛教的“凡尘使命”
佛教史“当代中国南传佛教的“凡尘使命””。当代中国南传佛教的“凡尘使命”——郑筱筠人间佛教的提出已近百年,无论是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还是印顺法师、赵朴老以及星云大师提出的“人间佛教”,其核心思想都是要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佛教理念。在现当代佛教复兴运动中,慈善救济揭示了佛陀重视人间的根本精神,因而也成为当代人间佛教的重要弘法途径之一。历代高...
佛教慈爱与贪着的区别
佛教史“佛教慈爱与贪着的区别”。佛教慈爱与贪着的区别慈是希望一切有情具足快乐及乐苦,悲是希望众生离开苦及苦因。慈在佛教中有特殊的意义。有时我们会把慈和贪混淆起,这是因为我们有慈和贪时,都是把有情看作是悦意的。但是在我们这一方面产生慈心和贪心是非常不同的。贪是有许多条件的,我们有贪时,希望别人快乐是因为他们对我们好、是自己的亲戚、他...
佛教与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比较研究
佛教史“佛教与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比较研究”。佛教与现代西方环境伦理学的比较研究∵龚晓康(贵州大学∵哲学系;贵州∵贵阳∵550025)摘要:佛教"无情有性","众生平等"的理论蕴含着保护自然,尊重生命的思想.佛教"心净土净"的伦理实践,可以纠正生态保护中的重技术发展轻心灵建设的弊端,并给当代生态伦理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迪.关键字:无情有性∵众生...
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
佛教史“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何劲松一、“人间佛教”的提出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人间佛教”这一口号自上个世纪初正式提出后,便一直成为佛教界内界外的热门话题,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人间佛教”已被确立为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形成为时代的潮流。但是,“人间佛教”的提出,自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佛教是中华民族成功...
佛教中“业”的大致种类
佛教史“佛教中“业”的大致种类”。佛教中“业”的大致种类业的种类在佛教典籍中,为了阐释不同的教义,业也有多种分类。为了让读者在以后阅读经典过程中明了各种分类的含义,在这里作一个简单的介绍。从业的性质来分,有善业、恶业和无记业三类。在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对善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有时候在A地区认为是善的事物,但在B地区却被认定为恶,...
中国佛教外传第一站——越南
佛教史“中国佛教外传第一站——越南”。越南僧侣走过磅古瀑布,体验与流水同行。∵资料图片越南着名古刹天姥寺,其建筑风格与中国寺庙相仿。资料图片中国佛教向外传播,最早是在越南。自古以来,越南和中国就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文明在很早以前就已传入越南。汉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使得处于古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之间的越南处处表现出中华文明的痕迹。东汉末年,由...
人间佛教实践中的公民意识
佛教史“人间佛教实践中的公民意识”。人间佛教实践中的公民意识——高虹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艰苦历程的中国,在社会领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中国公民社会得到了最初的培育。而滥觞于西方的“公民社会”、“公民身份”等理论,对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和发展经验。但是,中国的公民社会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模式,而应该充分考虑到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