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出世与入世:佛教解脱论的双重维度

佛教史“出世与入世:佛教解脱论的双重维度”。传统佛教价值观是围绕解脱的追求展开的。佛教解脱论本身包含出世与入世双重维度,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佛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对于转变当代物质主义价值观具有纠偏作用;佛教价值观的入世维度及其朝向关注人心、人生以及人间的历史发展趋势,为当代佛教实现由“心解脱”向“境解脱”的生态转型提供了思想基础。生...

境解脱:佛教解脱论的生态建构

佛教史“境解脱:佛教解脱论的生态建构”。佛教要回应现实的生态环境危机及生态文化思潮,也应吸收融合西方生态价值论研究的已有成果,形成合乎时代需要、具有自身思想特质的文化价值取向。从生态环保建设的现实需要而言,传统佛教解脱论又存在着自身的局限。这主要体现在,传统佛教解脱论关注的主要是心灵的净化与解脱,但对于现实人生,更多的是消极顺应,缺乏普遍...

佛教与生命认识论

佛教史“佛教与生命认识论”。如果认为生命只是一种物质现象,而单用研究物质现象的方法来认识生命现象,那将不可避免地衰减生命的内涵,乃至于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走向物质化和庸俗化。若是认为生命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那么又该如何来认识生命呢?《大乘百法明门论》(后简称《百法》)中有五十一心所法(简称心所),在讲完五遍行心所之后,便紧接...

佛教对食肉的看法

佛教史“佛教对食肉的看法”。简介∵吃肉是一项很敏感的课题。世上有很多不同的言论,而每个都有可取之点,但未必每一个论点都是有智慧的。在这方面,我们姑且放下∵个人的观点而以豁达的态度去看一下佛陀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来是无所不知的。∵我们需要引据佛经来讨论这个问题。因为佛在【增支部4.1801】里说,如果有僧人断言某某话是佛...

佛教的生命实践观

佛教史“佛教的生命实践观”。∵佛教既以提升生命的境界为主旨,自当有一套完整的实践方案用以实现这一主旨。那么这套完整的实践方案何处可寻呢?答案是:向三藏十二部典籍中去寻。可是面对浩如烟海的典籍,又能找到什么呢?答案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就是说,要想提升生命的境界,就要在断恶修善处做功夫。那么“众善”为何?...

佛教思想与共生社会

佛教史“佛教思想与共生社会”。∵佛教思想与共生社会——水谷幸正一、对二十世纪的概括二十一世纪已经过了十年。十年以前的“二十世纪是个怎样的时代”,很多有识之士提议对此做个总结。由于提议者的思想信条和立场各不相同,所以意见多种多样,未必一致。不过大体上一致的见解可以略举二、三。第一,从绵延数世纪的物质文明和自然科学的发达所导致的以“...

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

佛教史“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试论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韦勇∵潘虹佛教是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产生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宗教,它的创始人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净饭王之子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佛教开始只在恒河两岸流传,到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前232)时代,开始传播到印度各地,并影响其他国家;向西传到...

鉴真和尚与日本佛教

佛教史“鉴真和尚与日本佛教”。∵鉴真和尚与日本佛教作者:思菩提鉴真(688—763),唐扬州江阳(今江苏扬州)人。武周长安二年(702)出家,随扬州大云寺的智满禅师为沙弥。有人认为,鉴真初人佛门学的是禅宗,这种说法值得商榷。考察《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等文献,许多天台宗的大师都不约而同被称为“禅师”。鉴真初出家随智满学习的实际...

朴老对新中国佛教人才建设的贡献

佛教史“朴老对新中国佛教人才建设的贡献”。∵朴老对新中国佛教人才建设的贡献传印时间过得真快,弹指间,已故会长赵朴初老居士离开我们已经10年了。每当我看到全国各地佛教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时,我的内心深处就会对他老人家油然生起无限的怀念和感恩之情。我与朴老的因缘可以追溯到50年前。1960年至1965年,我就学于中国佛学院。每次在广济寺举行法务活...

广西所见唐和南汉时期的佛钟

佛教史“广西所见唐和南汉时期的佛钟”。∵广西所见唐和南汉时期的佛钟蒋廷瑜佛钟是佛教寺院的重要法器。在中国,是应南北朝时期佛教大发展的需要,在原有古钟的基础上衍化出来的。佛钟与以前合瓦式的乐钟不同,采用顶部隆起,腹腔横截面为正圆的形制,使钟声更加悠扬、绵长。佛钟在佛寺中除作法器用外,往往也作报时之用,一般定时而鸣。晨钟示长夜已逝,劳作当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