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史

列表

对佛教在中国异化的思考——佚名

佛教史“对佛教在中国异化的思考——佚名”。对于原本是一种哲学体系的佛教来说,它的抽象的教义距离现实的生活过于遥远。为了在一个有着多神教传统的国度里存在和繁衍,它必须将自身融入到这个国家传统文化之中,对于佛教来说,这种融入就是将功利的因果报注入到中国传统的多神教之中。在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佛教不仅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多神教以新的解释和内容,也在这...

佛教发展道路的自我调适——李承贵

佛教史“佛教发展道路的自我调适——李承贵”。佛教自两汉之际入驻中土之后,儒家学者便逐渐开始了他们认知、理解和评价佛教的历程。由于儒家学者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主体身份,也由于儒家学者所提出的批评确有值得佛教界反省之处,所以其对佛教的认知、理解和评价(佛教观)必然引起佛教界的高度重视,并因此在佛教内部发生着影响。因而我们的问题是:儒士佛教观在哪些方...

佛教和睦与社会主义和谐——邓来送

佛教史“佛教和睦与社会主义和谐——邓来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五中全会强调了实现“和谐社会”的内容。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典礼的讲话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

略论佛教义理和制度的中国化——常慧

佛教史“略论佛教义理和制度的中国化——常慧”。一、佛教中国化的必要性佛教发源于印度,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但印度佛教的义理和制度并不能全局照搬的为中国人民所接受,这是有着很多原因的,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中印两国国情差异作为佛教起源地的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属热带季温气候,气候炎热,每逢旱季气温高达四十多摄氏度。印度佛教所强调的苦和出世思...

佛教义理中国化的演绎历程——黄向阳

佛教史“佛教义理中国化的演绎历程——黄向阳”。佛教自传人中国以后,由于其学说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佛儒之间为了争夺在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展开了长达近千年的争论。在争论中,佛教为了争取在中国发展的机会,在义理上不断的中国化,最终实现了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并推动和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格义——佛教义理中国化的起始佛教自身有一套完整的义理体系,但...

试论佛教的生命观——金小方

佛教史“试论佛教的生命观——金小方”。佛教自释伽牟尼创立开始,便将中心议题确立为如何解脱,如何成佛,如何达到彼岸极乐世界。它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提供了一种解决之道,成为芸芸众生的精神信仰。佛教延续了2500多年仍有很强的生命力,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人类终极关怀方面有永恒价值。佛教的着眼点向来被认为是在“佛”,不同于儒家的着眼点在“人”。如梁漱溟...

佛教空观的理论发展——曹晓虎

佛教史“佛教空观的理论发展——曹晓虎”。——从原始佛教“空”观到中观般若学空观佛教将人生的一切现象都视为苦,苦的根源在于人的贪执,人应该克除贪欲,求得解脱。解脱论是佛教全部教义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更好地说明解脱论,佛教创始人释迎牟尼有时使用“空”来说明人生现象。如《杂阿含经》卷四十四云“尔时,世尊为诸比丘说阿练若法......尔时,世尊为...

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韩作珍

佛教史“佛教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义——韩作珍”。一、佛教伦理思想的基本观念佛教伦理思想的内容极为丰富,笔者认为,可主要概括为三条,即平等观念、克己观念和慈悲利他观念。(一)平等观念在佛教产生前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的思想界一直为婆罗门教所主宰。佛教(特别是早期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观念,认为人的高低贵贱并不是由于人的出身,而是由于人的行为,...

佛教与科学关系中的融摄现象——王萌

佛教史“佛教与科学关系中的融摄现象——王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佛教对科学的融摄。对这一现象的探讨有助于认识佛教与科学关系的实际内涵,把握佛教与科学关系在当代的走向。一、佛教融摄科学的方式佛教对科学的融摄是佛教从其教义系统出发。对现代科学的进展所作出的反应,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融通佛...

佛教知行观的关键命题——金易明

佛教史“佛教知行观的关键命题——金易明”。——试论“一切唯心造”的哲学及修学意义“一切唯心造”,系佛教教义中一个被广泛引用的命题,但也正是这个耳熟能详的命题在社会各界中知名度的如雷贯耳,因此,其导致的误读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不仅社会各界认为佛教哲学非唯心主义体系莫属,即使那些从事佛教研究的学者,甚至于某些出家学问僧,在其着述、讲学中,也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