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心灵导航》 心灵“海涛法师《心灵导航》”。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么?「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时候,小沙弥眼睛看着我,眼神呆滞,只是看着你。有些人经本放前面,眼睛不看,嘴巴也不念,为什∵么?心跑...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海涛法师《心灵的网站》 心灵“海涛法师《心灵的网站》”。曾经有外道问佛说什么法?佛以「我说缘起」,「我论因说因」答复他。这是佛法的特质,其他的宗教不曾发现这个真理,更谈不上发扬光大。所谓「缘起法」是说,凡是存在的一切都是互相影响,互相依靠而存在,世界上没有可以单独存在的任何元素或众生。所以我们跟这世界,跟一切生命都息息相关,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所...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心灵哲学小故事 心灵“心灵哲学小故事”。礼物佛陀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连续好几天,好长一段路,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最后,佛陀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佛陀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那人摸摸鼻子走了。只要心灵健...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 心灵“慧律法师《解脱后的心灵》”。执着带给人束缚,使我们不得自在。这就好比犯人被上手拷、脚镣,行动无法自由。心灵的超越正是让我们放下执着,摆脱身心的桎梏。追求心灵的超越,以传统佛教术语来说,就是达到解脱、自在。现在,依据经论的记载,略为描述解脱后的心境。俗话说:“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普通人总是被是非、得失、利害所围绕,一天到晚...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 心灵“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诗境和禅心——王维山水诗的心灵境界卢光军王维的山水田园诗,葱茏氤氲、天机流荡,多融文学、绘画、音乐及禅趣于一体。这些诗读来既素雅清淡,又有“味外之味”,令人品尝不尽,展现了诗人卓异的才情和宁静深邃的心灵世界。本文藉其典型山水诗探究其诗歌意境特点,以及禅宗思想对此种诗境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禅者,净虑...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4 浏览
现象学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 心灵“现象学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与佛教心理学彭彦琴∵胡红云摘要:西方现象学心理学和东方佛教心理学这两种学说都从人类的心识出发,不同程度地发现了我们所面对的对象乃是认识主体所显现。本文从两种学说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出发,即通过比较纯粹意识与五位百法、现象学还原与禅定之间的异同,以使得佛教心理学和现象学心理学能够互相阐释、...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慈悲为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要素 心灵“慈悲为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要素”。慈悲为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要素文仲琴∵∵杨俊颖构建和谐社地是党中央的战略决策,体现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和众多不同的利益群体和社会阶层。虽然,人们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诉求和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形成了...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 心灵“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有什么样的心就过什么样的日子”,这是我儿时曾经听一位长辈说过的话。当时听到的时候,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然而奇怪的是,这句话却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拂之不去。直到我进入佛门之后,真正开始对自心进行观察的时候,才如梦方醒般地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内涵。确实,我们任何一个人当下所过的日子其实就是自己当下的心。...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2 浏览
日常法师:“心灵改革”意义之所在(一)_日常法师 心灵“日常法师:“心灵改革”意义之所在(一)_日常法师”。“心灵改革”必须做实践工夫,透过身体力行实际行持去体验、去享受改造心灵后的境界。为了实践,首先必须确立起此一命题的价值观念。因为价值观念会影响行为实践的效果,当大众能体认其价值时,再引导他们实践,可行性便可大大提高。谈这个题目,可以从“做学问”及“实践”二个角度看,二种立场谈。“做学问”,发表一篇论...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3 浏览
法界又添般若花:陈兵新作《佛教心理学》_何松 心灵“法界又添般若花:陈兵新作《佛教心理学》_何松”。∵将古老的佛法在精深的理解与准确的阐释基础上,与现代心理学整合,并提出立足于当代人心的完整的佛教心理学体系,是一件十分困难而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这样的工作,非精通整体佛法与现代心理学的人能彻底荷担得去。前人虽然做过类似的工作,但是,均显单薄偏窄,缺乏整体的视角和广阔的体系建构。而陈兵先生历经11年的辛... 心灵 1970年01月01日 0 点赞 0 评论 60 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