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乐清朱镜宙着∵
序∵
我自从踏进佛门后,对于释尊的遗教,有着很强烈的认识。以为凡佛所说的法要,五就是五,十就是十,我们只能在五与十范围内,加以演绎或诠释,却不容自作聪明,任意增减一字。否则,必得谤法诬佛的恶报。∵
因此,我每逢起草一种佛法论着的时候,必先至心忏悔,求佛加被,使我所说的能上契佛理,下经群机。∵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一文,在五年前,即想从事着述。然而属稿四次,均未惬意,延搁者屡,用是勤自忏悔,至第五次,始得勉强成书。这是我写本论的经过。∵
本论重点,是在说明菩萨行是大乘佛法的重心所系。佛在灵山会上,一再宣说:「菩萨为法王子,能荷担如来家业」。期望是何等的殷切!∵
说到如来家业,没有别的,只是「牺牲个己,普度众生」八个大字。∵
怎样叫牺牲个己?小则衣食金银,大则国城王位,手足头目,有人来乞,皆应施舍。∵
怎样叫普度众生?歌台舞榭,屠坊淫窟,乃至无足多足,天空海底,皆去化度。∵
我们不应小觑了这八个大字,试问林林总总之中,除释尊外,那个能做到?∵
菩萨欲成就这种大行,不是一蹴可几,要从无量劫来,勤恳发愿,修习复修习,像地藏菩萨,是人们学菩萨行的一个最好榜样。∵
释尊于涅盘前夕,在忉利天宫,当百万人天之前,宣说这部地藏本愿经,是有其深意的。∵
我有鉴于此,因发愿着论,略加引伸。但自愧智慧浅薄,业障深重,未能契机契理,时用滋惧!∵
当本论问世时,很荣幸地嘉义佛教会,首先重印一千册结缘外,还请菩提树主编朱斐居士代讲本论。∵
香港佛教同人,也翻印了一万二百册,胜缘如此,更令我悲欣交集,惶悚莫名!∵
港版筹备付印时,我在第七章结论后面,增补了一段文字,作为总结。其最后一段,我认为是大乘佛法的重要关键所在,故不惮费辞,重引如下:∵
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业,不求名,不争利;不委过,不卸责;常反省,勤忏悔;乐善好施,怨亲平等;少欲知足,安贫守道;为众生而服务,为万世开太平;虽不能至,心窃向往之,菩萨如是,其庶几焉。∵
这是大乘佛法的极则,愿与在家菩萨共勉之。∵
中华民国五十七年弥勒菩萨成道日乐清朱镜宙自序∵
论地藏经是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
乐清朱镜宙着∵
第一章序说∵
余读佛遗教经,至「是时中夜,寂然无声,与诸弟子,略说法要。」「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仿佛灵山最后一会,如在目前,不觉泫然欲涕!继思遗教二字,以今日术语来解释,就是遗嘱。佛弟子本来有七众;就这七众中,可归纳为出家众与在家众二大类别:∵
┌─比丘…………………┐∵
│比丘尼………………│∵
┌出家众─┤式叉摩那尼…………├染衣∵
││沙弥…………………│∵
佛弟子─┤└─沙弥尼………………┘∵
│┌─优婆塞………………┐∵
└在家众─┤├白衣∵
└─优婆夷………………┘∵
出家众仅是佛弟子的一部分。就事实言,在家弟子,当然要比出家弟子更多了。那末,佛既为出家弟子说了一部遗教经,作为他老人家的遗嘱。为什么对于多数在家弟子,并无一字遗言?这是我一直怀疑着,未能得到确实的解答。∵
这些年来,我对于地藏菩萨本愿经,兴趣特别浓厚。每年自夏历七月一日至三十日,必日课地藏经一部;间复虔持菩萨圣号数千声,年以为常。这也许是我过去生中,对于地藏经,有着深厚因缘所致。还记得当周宣德居士与南亭老法师主持广播弘法的时候,我应南师之嘱,以「地藏经与在家佛弟子的关系」为题,写了一篇广播文字,开场白就有以下几句话:「这部经(地藏经)对于居家学佛的弟子们,需要最为殷切。因经中对于人生每一不同的生活方式,皆有一合情合理切实可行的方案。只要照着这方案去做,那么,三恶道之门永闭,地狱自然会空,地藏菩萨也可早日毕愿,不必再待弥勒降生了。」这是我初期研究地藏经的一些了解。∵
三年以前,我应南普陀佛学院之邀,开讲八大人觉经;因为这部经很薄,所以通常将佛遗教经、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合订一本。∵
当我讲八大人觉经时,常引用遗教经、四十二章经的文字,以资互证。因此,更引起我对于遗教经广泛的注意。同时也是我对于地藏经,作进一步研究的开始。∵
第二章嘱累∵
于是,我发现地藏菩萨本愿经,是一部佛对在家弟子所说的遗教。等于佛对出家弟子比丘所说的遗教经,具有同样重要性。但因经文中没有明白指出,一般人也就忽略过去了。其实「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是金口于忉利天宫,当百千万亿诸佛菩萨天龙八部之前,公开所亲宣的。这,不是遗教是什么?至于世尊对地藏菩萨所付嘱的话,一再而三,更为详尽;兹引数节,以资互证:∵
分身集会品:∵
「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也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嘱累人天品:∵
「尔时世尊举金色臂,又摩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地藏!地藏!汝之神力,不可思议!汝之慈悲,不可思议!汝之智慧,不可思议!汝之辩才,不可思议!正使十方诸佛,赞叹宣说汝之不思议事,千万劫中不能得尽。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毋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地藏!是南阎浮提众生,志性无定,习恶者多;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以是之故,吾分是形,百千亿化度,随其根性,而度脱之。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众,付嘱于汝。未来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种少善根,一毛一尘,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拥护是人,渐修无上,勿令退失。复次,地藏!未来世中,若天若人,随业报应,落在恶趣,临堕趣中,或至门首,是诸众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萨名,一句一偈大乘经典,是诸众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现无边身,为碎地狱,遣令生天,受胜妙乐。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现在未来天人众,吾今殷勤付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
我们读了「地藏!地藏!记吾今日在忉利天中,于百千万亿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菩萨天龙八部大会之中,再以人天诸众生等未出三界在火宅中者,付嘱于汝,毋令是诸众生,堕恶趣中一日一夜,何况更落五无间及阿鼻地狱,动经千万亿劫,无有出期」。这一段经文以后,觉与佛遗教经中「一切世间动不动法,皆是败坏不安之相,此是我最后之所教诲」。一样的情文恳至,声泪俱下。无怪弘一大师,听经至此,不禁悲从中来,在法会上,竟号淘大哭起来。「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于此益信。∵
第三章比丘与菩萨的不同处∵
或问:佛法僧世称三宝,比丘僧是世尊法统的直接继承者;世尊何以不将未来众生,付嘱直接继承法统的比丘僧,而付嘱地藏菩萨?欲解答这问题,必先明了比丘与菩萨的不同之点:∵
--基于生死涅盘思想上的不同∵
比丘因怖生死苦,欣涅盘乐,是以辞亲割爱,离欲出家,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期于现身得证,梵行已立,不受后有。菩萨视生死如游观,涅盘等空花,既无生死可入,也无涅盘可证。盖一则我法已空,一则法执犹在故。∵
--基于戒相的不同∵
传世尊衣钵,而为人天师表,受人天供养礼拜者,惟有比丘僧,见僧如见佛,供僧如供佛,礼僧如礼佛,以比丘僧法相,与佛无异故。是以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实为比丘僧所应念兹在兹者。良非如此,不足当人天师表,垂世示范故。非如此,不堪受人天供养礼敬,信施难消故。若在菩萨,本在凡俗,珠冠璎珞,示有室家,与比丘僧截然不同。这在大方广大宝箧经卷下,有一段可资发噱的故事,是大迦叶***亲语舍利弗***的。其开场白如下:∵
「世尊在舍卫国给孤独精舍夏坐三月,时大迦叶***,不见文殊师利若如来前,若众僧中,若于食时,若说戒日,若僧行次,都不见之。过三月已,临自恣时,乃见其面。迦叶问言:文殊师利!何处夏坐?即答我言:大德,迦叶!我住在是舍卫大城波斯匿王后宫一月,复一月住童子学堂,复一月住诸淫女舍。我闻是已,心甚不悦;即作是念:云何当共是不净人而作自恣?我即出堂,便击楗椎,欲摈文殊师利。」∵
后来因文殊师利,同时化了许许多多的文殊师利,把大迦叶吓呆了!他想:那么多的文殊师利,究竟谁是真?谁是假?要从谁摈起?万一摈了一个,又化现一个,那就永远摈不尽,岂非成为笑话?算了罢!于是这场滑稽闹剧,也就从此闭幕。从这段记载里,我们可得一个启示:比丘与菩萨,因法相的不同,对于戒行的开遮方面,显然也有分别。后宫是妃嫔所居之地,淫舍是妓女窟,童子学堂,也是闹杂之处,穿了和尚衣,自然不能到那种地方去乱闯。而在家菩萨,就无所谓了。∵
--基于教相的不同∵
佛在遗教经里,除以持戒及四谛法,反复告诫诸比丘外,还有下列的遮止: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畜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合和汤药,占相吉凶,仰观星宿,推步盈虚,历数计算,皆所不应。节身时食,清净自活。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咒术仙药,结好贵人,亲厚媟慢,皆不应作。……」∵
上述的种种,在比丘,皆言「不得」。语极决绝,绝无通融余地。若就在家菩萨言,无一不是正当活动。故地藏经中,并无半语及此。∵
--基于愿心的不同∵
比丘以解脱为其终极目的,故其最初发心,即以个己为对象,速求自了,不问苍生。菩萨以度生为其终极目的,故其最初发心,即以法界为对象,有一众生未得度,菩萨誓不入涅盘。因此,比丘与菩萨的修习方法,也就彼此大异。大方广大宝箧经卷上云:∵
「佛言须菩提:汝今能知法界性耶?须菩提言:世尊!若离法界有余法者,可知法界,能知法界。佛语须菩提:无有一法离于法界,谁知法界?时须菩提默然不答。尔时文殊师利语须菩提:大德!汝今何故不答如来?须菩提言:以我本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何以故?我本不修习无尽无碍辩故。如是无尽无碍辩者,是菩萨有。有碍有尽,是声闻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成佛心。菩萨如欲成佛,必须三大阿僧只劫,广度众生,方得圆满。然因众生根器不同,菩萨更须先修习无尽无碍辩才,始能适应众生根器。而在声闻比丘,自度重于度他,自无此必要。可见愿心不同,其所修习亦异矣。∵
--基于名实广狭的不同。∵
凡是比丘,必须剃除须发,辞亲出家,服三法衣,受具足戒。菩萨不然,只要能发大心,不问外道异类,均可称为菩萨。例如:∵
婆罗门女,外道也;无毒鬼王,以菩萨称之。(地藏经忉利天宫神通品)无垢施女,优婆夷也;世尊称为无垢施菩萨,授记成佛,号无垢光相王如来。(大宝积经卷一百)大萨遮尼乾子,外道也;世尊授记,当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名实慧幢王。(大萨遮尼乾子授记经)遮罗迦利婆罗阇迦众,亦外道也;世尊授记,于星宿劫,皆得作佛,同号普闻高名称佛。(大宝积经卷七二)主命鬼王,异类也;世尊授记,却后过一百七十劫,当得成佛,号无相如来。(地藏经阎罗王众赞叹品)他如龙王、龙女、阿修罗王、迦楼罗王、鸠盘荼、乾闼婆、夜叉、紧那罗王,以及四天王天,三十三天,一直至净居天等,或为鬼神身,或为畜类身,或为诸天身,皆蒙世尊授记作佛。(大宝积经卷六二至七一)而以上授记诸品,大宝积经都称为菩萨见实会,则其统为菩萨可知。∵
本来菩萨二字,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义译是觉。萨埵义译有情。大智度论释:∵
菩提是自行,萨埵是化他,自修佛道,又用化他,故名菩萨。又称大士。四教仪集解卷上:大士者:大,非小也;士,事也;运心广大,能建佛事,故云大士。这已说明了菩萨的特征。而世尊不将众生付嘱直接继承法统的比丘,而付嘱菩萨,也可得一解答了。∵
世尊设教,类皆因材器使,不强人所难。而佛法的度生,又广及胎、卵、湿、化。凡是有生之属,不问有足无足,天空海底,粪蛆蚊蚋,下至一微生物,皆在应度之列。至于歌台舞榭,淫窟博场,屠坊酒肆,更不必言。若逢这种场合,虽有大心比丘,然为戒相所格,自然无法出入。而在菩萨,则无此禁忌。因此,世尊在灵山会上,曾誉菩萨为法王子,能荷担如来家业,而斥声闻比丘为「焦芽败种」。法王子的任务,是要去冲锋陷阵,出入生死,保护法城,救度众生的。是以贬小褒大,乃大乘佛法自然应有的结论。同时也是大乘佛法的特色。∵
第四章菩萨初发心,胜过二乘∵
世尊既贬斥声闻,褒扬菩萨,则比丘自比丘,菩萨自菩萨可知。然则世尊弟子中,究竟谁是菩萨?试就前面所列的世尊弟子中,有出家五众与在家二众;菩萨既不属于出家众上首的比丘,自然要落到在家众的弟子身上了。∵
但吾国比丘,均兼受菩萨戒的,当然也可称为菩萨。而在家弟子,虽可对佛像前自受菩萨戒,然习惯上仍多受自比丘僧。不过「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自来仍为吾国出家大德们所共严格遵守。盖比丘以庄严戒相作道场,与菩萨以方便度作道场者不同。故菩萨十波罗蜜中,第七就是方便波罗蜜。若在比丘,五,就是五。十,就是十。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中,虽也有开有遮,然皆依律而行,无所谓方便也。∵
菩萨与比丘的不同处,在僧史略卷下,说得更为详细:∵
「后周太武皇帝,废释道二教。建德三年,诏择释道有名德者,别立道观,改形服为学士。帝赐小道安牙笏,位以朝列,不就。寻武帝崩。天元宣帝立,意欲渐兴佛教,未便除先帝之制。大象元年,敕曰:太武皇帝,为嫌浊秽,废而不立。朕简耆旧学业僧二百二十人,勿剪发毁形,于东西二京陟岵寺,为国行道,所资公给。时有高僧智藏,姓荀氏,建德二年,隐终南紫峰阁。至宣帝时,出谒,敕令长发,为菩萨僧;作陟岵寺主。大象二年,隋文作相,藏谒之,因得落发。又,释彦琮不愿为通道观学士,以其菩萨僧须戴花冠,衣璎珞,像菩萨相,高僧恶作此形,非佛制也。」∵
这,说明了菩萨比丘,是要蓄长发,戴花冠,被璎珞,全是在家之相。所以当时大德比丘如小道安、智藏、彦琮辈,皆以为恶,而不肯为。而在经教里,如观无量寿佛经说:观世音菩萨,顶上楞伽摩尼宝以为天冠。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普门品说:无尽意菩萨,解颈众宝珠璎珞,价值百千两金,供养观世音菩萨。宝冠璎珞,皆足为菩萨在家相一大证明。至于吾国出家众,虽兼受菩萨戒,然仍剃除须发,服三法衣,保持比丘法相,无宝冠璎珞之饰,即所谓「内秘菩萨行,外现声闻相」者是。∵
菩萨既属于在家弟子,而世尊在家弟子中,本有二众,是否皆可称为菩萨?原夫菩萨本有地上与地前之分。地上菩萨,自初地至十地,皆称法身菩萨。而地前菩萨,则为凡夫菩萨的总称。系指能发大心的凡夫,虽未登地,而其发心广大,不为个己功名富贵,或子孙福禄,而时能为法界一切有情,求证菩提,像这样发心的在家弟子,始可称为菩萨。世尊尝言:菩萨初发心,即成正觉。发心就是发愿,这说明了菩萨发心的重要性。菩萨发愿,上度下化,终必得证菩提,过去诸佛为菩萨时如是,现在诸佛为菩萨时如是,未来诸佛为菩萨时也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为菩萨时,皆无不如是。是以大智度论卷七十八云:∵
「发心菩萨有二种,一者,行诸波罗蜜等菩萨道。二者,但密发心。此中说行菩萨道者,是人虽事未成就,能胜一切众生;何况成就。如歌罗频伽鸟,虽在壳中,未发声,已能胜诸鸟;何况成就。菩萨亦如是,虽未成佛,行菩萨道,说诸法实相音声,破诸外道,及魔民戏论;何况成佛。有人言:若有能一发心,言我当作佛,灭一切众生苦,虽未断烦恼,未行难事,以心口业重故,胜于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自求乐,自为身故,爱其所亲。阿罗汉、辟支佛,虽不贪世乐,自为灭苦故,求涅盘乐,不能为众生。菩萨心生口言,是故胜。譬如一六神通阿罗汉,将一沙弥,令负衣钵,循路而行。沙弥思维:我当以何乘为入涅盘?即发心:佛世尊,最上最妙,我当以佛乘入涅盘。师知其念,即取衣钵自担;推沙弥在前行。沙弥覆复思维:佛道甚难,久住生死,受无量苦,且以小乘,早入涅盘。师复以衣钵囊还与沙弥令担,语在后行。如是至三。沙弥白师:师年老耄,状如小儿戏;方始令我在前,已复令我在后,何其太速?师答:汝初念发心作佛,是心贵重,则住我师道中。如是人,诸辟支佛尚应供养,何况阿罗汉?以是故,推汝在前。汝心还悔,欲取小乘,而未便得,去我悬远,是故令汝在后。沙弥闻已惊悟,我师能知我心,我一发意,已胜阿罗汉,何况成就。即自坚固,住大乘法。」∵
又引「摩诃衍论云:或有人如是言:其有发大乘心者,虽复在弊恶小人中,犹胜二乘得解脱者。」∵
小乘、二乘,皆指声闻比丘说的。菩萨一发心,即超过小乘、二乘,则菩萨之非声闻比丘,更为明显。∵
第五章为什么独将众生付嘱地藏菩萨∵
菩萨与比丘的不同处,已略说如上。然当世尊住世时,法将如云,为什么独将众生,付嘱地藏菩萨?这在地神护法品,也有说明:∵
「尔时坚牢地神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瞻视顶礼无量菩萨摩诃萨,皆是大不可思议神通智慧,广度众生。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诸菩萨,誓愿深重。世尊!是地藏菩萨,于阎浮提,有大因缘。如文殊、普贤、观音、弥勒,亦化百千身形,度于六道,其愿尚有毕竟。是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
地藏菩萨,教化六道一切众生,所发誓愿劫数,如千百亿恒河沙。可知此菩萨愿力的弘大与坚固,有非一般菩萨所能及。试观分身集会品云:∵
「尔时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所有地狱处,分身地藏菩萨,俱来集在忉利天宫。以如来神力故,各以方面与诸得解脱从业道出者,亦各有千万亿那由他数,共持香华,来供养佛。彼诸同来等辈,皆因地藏菩萨教化,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众等,久远劫来,流浪生死,六道受苦,暂无休息;以地藏菩萨广大慈悲深誓愿故,各获果证。既至忉利,心怀踊跃,瞻仰如来,目不暂舍。尔时,世尊舒金色臂,摩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诸分身地藏菩萨摩诃萨顶而作是言:『吾于五浊恶世,教化如是刚强众生,令心调伏,舍邪归正。十有一二,尚恶习在,吾亦分身千百亿,广设方便,或有利根,闻即信受;或有善果,勤劝成就;或有暗钝,久化方归;或有业重,不生敬仰;如是等辈众生,各各差别,分身度脱。或现男子身,或现女人身,或现天龙身,或现神鬼身,或现山林川原,河池泉井,利及于人,悉皆度脱。或现天帝身,或现梵王身,或现转轮王身,或现居士身,或现国王身,或现宰辅身,或现官属身,或现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乃至声闻、罗汉、辟支佛、菩萨等身而以化度;非但佛身独现其前。汝观吾累劫勤苦,度脱如是等难化刚强罪苦众生,其有未调伏者,随业报应,若堕恶趣,受大苦时,汝当忆念吾在忉利天宫,殷勤付嘱,令娑婆世界,至弥勒出世已来众生,悉使解脱,永离诸苦,遇佛授记。』∵
「尔时诸世界分身地藏菩萨,共复一形,涕泪哀恋,白其佛言:『我从久远劫来,蒙佛接引,使获不可思议神力,具大智慧。我所分身,遍满百千万亿恒河沙世界;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但于佛法中所为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尘,或毫发许,我渐度脱,使获大利。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尔时佛赞地藏菩萨言:『善哉!善哉!吾助汝喜。汝能成就久远劫来,发弘誓愿,广度将毕,即证菩提。』」∵
地藏菩萨,于百千万亿不可思、不可议、不可量、不可说、无量阿僧只世界所有地狱处,均去分身化度。而且于每一世界,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令归敬三宝,永离生死,至涅盘乐。像这样的辛苦工作,非地藏菩萨历劫所发坚固誓愿,实在没有人可以当此!世尊以未来众生付嘱之,自非无因。∵
第六章依经修行略说∵
地藏经对于人生生活活动的指示,只可适用于在家弟子;与佛遗教经中所指示的生活方式,只能适用于出家弟子比丘者,其义正同。此亦足为本经为在家弟子遗教的一大证据。地神护法品云:∵
「若未来世中,有善男子,善女人,供养菩萨,及转读是经,但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非但汝独护是人故,亦有释梵眷属,诸天眷属,拥护是人。何故得如是圣贤拥护?皆由瞻礼地藏形像,及转读是本愿经故,自然毕竟出离苦海,证涅盘乐;以是之故,得大拥护。」∵
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是本经的主眼。世尊殷殷付瞩地神,以「依地藏本愿经一事修行者,汝以本神力而拥护之,勿令一切灾害及不如意事,辄闻于耳,何况令受。」此与遗教经:「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如贫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爱护之殷,完全没有两样。至于修行方法,经中所载,自养生送死,居家出游,以及消灾净业,戒杀布施等等,悉皆详备无遗。在家弟子,只要心体力行,自可应用无穷。不仅得免三恶道报,还可「出离苦海,证涅盘乐。」∵
惟是世尊说法,率皆随问随答。因之,有同一问题,往往前后散见。今欲将其归纳一起,自不免有割裂经文之嫌。关于这一点,我曾构思累日,欲加避免,无如限于智慧,未有善法,每一念及,惶悚莫名!兹将依经修行各事,胪述于后:∵
第一节发大誓愿∵
地藏经的宗趣所在,是教在家弟子,要如何能发广大誓愿。所以,我们如果要依经修行的话,第一件大事,必须要学地藏菩萨发大誓愿,然后方能与菩萨行相应。经中曾数举地藏菩萨历劫所发誓愿事相,可做我们在家弟子的一个最好榜样。如:忉利天宫神通品:∵
「文殊师利!是地藏菩萨摩诃萨,于过去久远不可说不可说劫前,身为大长者子。时世有佛,号曰: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时长者子,见佛相好,千福庄严;因问彼佛,作何行愿而得此相?时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告长者子:『欲证此身,当须久远度脱一切受苦众生。』文殊师利!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以是于彼佛前,立斯大愿,于今百千万亿那由他不可说劫,尚为菩萨。∵
「又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彼佛寿命,四百千万亿阿僧只劫。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遂卖家宅,广求香华,及诸供具,于先佛塔寺,大兴供养。见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其形像在一寺中,塑画威容,端严毕备。时婆罗门女,瞻礼尊容,倍生敬仰。私自念言:佛名大觉,具一切智;若在世时,我母死后,傥来问佛,必知处所。时婆罗门女,垂泣良久,瞻恋如来,忽闻空中声曰:『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婆罗门女,合掌向空,而白空曰:『是何神德?宽我忧虑。我自失母以来,昼夜忆恋,无处可问,知母生界。』时空中有声,再报女曰:『我是汝所瞻礼者,过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是。见汝忆母,倍于常情众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闻此声已,举身自扑,肢节皆损,左右扶侍,良久方苏。而白空曰:『愿佛慈愍,速说我母生界;我今身心,将死不久。』时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告圣女曰:『汝供养毕,但早返舍,端坐思惟吾之名号,即当知母所生去处。』时婆罗门女,寻礼佛已,即归其舍,以忆母故,端坐念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经一日一夜;忽见自身,到一海边,其水涌沸,多诸恶兽,尽复铁身,飞走海上,东西驰逐。见诸男子女人,百千万数,出没海中,被诸恶兽,争取食啖。又见夜叉,其形各异:或多手多眼,多足多头,口牙外出,利刃如剑,驱诸罪人,使近恶兽。复自搏攫,头足相就,其形万类,不敢久视。时婆罗门女,以念佛力故,自然无惧。有一鬼王,名曰无毒,稽首来迎,白圣女曰:『善哉!菩萨,何缘来此?』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不?』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亡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圣女又问大鬼王曰:『我母死来未久,不知魂神当至何处?』鬼王问圣女曰:『菩萨之母,在生习何行业?』圣女答曰:『我母邪见,讥毁三宝,设或暂信,旋又不敬,死虽日浅,未知生处?』无毒问曰:『菩萨之母,姓氏何等?』圣女答曰:『我父我母,俱婆罗门种。父号尸罗善现。母号悦帝利。』无毒合掌启菩萨曰:『愿圣者却返本处,无至忧忆悲恋!悦帝利罪女生天以来,经今三日,云承孝顺之子,为母设供修福,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非唯菩萨之母得脱地狱,应是无间罪人,此日悉得受乐,俱同生讫。』鬼王言毕,合掌而退。婆罗门女,寻如梦归,悟此事已,便于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像之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佛告文殊师利:『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阎浮众生业感品:∵
「乃往过去无量阿僧只那由他不可说劫,尔时有佛,号一切智成就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佛寿命六万劫。未出家时,为小国王,与一邻国王为友,同行十善,饶益众生。其邻国内所有人民,多造众恶。二王议计,广设方便:一王发愿,早成佛道,当度是辈,令使无余。一王发愿,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乐,得至菩提,我终未愿成佛。佛告定自在王菩萨:『一王发愿早成佛者,即一切智成就如来是。一王发愿永度罪苦众生,未愿成佛者,即地藏菩萨是。』∵
「复于过去无量阿僧只劫,有佛出世,名清净莲华目如来。其佛寿命四十劫。像法之中,有一罗汉,福度众生,因次教化,遇一女人,字曰光目,设食供养。罗汉问之:『欲愿何等?』光目答言:『我以母亡之日,资福救拔,未知我母,生处何趣?』罗汉愍之,为入定观,见光目女母,堕在恶趣,受极大苦。罗汉向光目言:『汝母在生,作何行业?今在恶趣,受极大苦。』光目答言:『我母所习,唯好食啖鱼鳖之属。所食鱼鳖,多食其子,或炒或煮,恣情食啖,计其命数,千万复倍。***慈愍,如何哀救?』罗汉愍之,为作方便,劝光目言:『汝可志诚念清净莲华目如来,兼画形像,存亡获报。』光目闻已,即舍所爱,寻画佛像,而供养之;复恭敬心,悲泣瞻礼。忽于夜后,梦见佛身,金色晃耀,如须弥山,放大光明,而告光目:『汝母不久,当生汝家。才觉饥寒,即当言说。』其后家内,婢生一子,未满三日,而乃言说,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业缘,果报自受。吾是汝母,久处暗冥,自别汝来,累堕大地狱;蒙汝福力,方得受生,为下贱人,又复短命;寿年十三,更落恶道。汝有何计?令吾脱免。』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光目问言:『地狱罪报,其事云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称说;百千岁中,猝白难竟。』光目闻已,啼泪号泣,而白空界:『愿我之母,永脱地狱,毕十三岁,更无重罪,及历恶道。十方诸佛,慈哀愍我!听我为母所发广大誓愿:若得我母,永离三途,及斯下贱,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愿我自今日后,对清净莲华目如来像前,却后百千万亿劫中,应有世界,所有地狱及三恶道诸罪苦众生,誓愿救拔,令离地狱恶趣畜生饿鬼等;如是罪报等人,尽成佛竟,我然后方成正觉。』发誓愿已,具闻清净莲华目如来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为母发如是大愿。吾观汝母,十三岁毕,舍此报已,生为梵志,寿年百岁。过是报后,当生无忧国土,寿命不可计劫;后成佛果,广度人天,数如恒河沙。』佛告定自在王:『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以上四个广大的誓愿故事,皆是地藏菩萨在家一为长者子时,一为国王时,为一切法界众生而发。另二,则为优婆夷时,为救度其母而发。古德因此,有判本经为佛门教孝宝典,与儒家孝经,同具重要性。世尊在父母恩难报经里说:「右肩负父,左肩负母,经历千年,更使便利背上,此子犹不足报父母恩。」父母恩重如是,做为一个在家佛弟子的,孝养父母,是第一件大事。父母在时,和颜悦色,养志养口体;父母既亡,发愿救度;这样,才配称为佛弟子。否则,不能孝养父母,而能孝养众生;不能救度父母,而能救度众生者;无有是处。∵
因「众生造业,因蔓不断。」(阎浮众生业感品)是以地藏菩萨累劫以来所重发誓愿,有如恒河沙。上面所述,不过恒河沙中一微尘,用以举例示范而已。∵
十方三世诸佛,无一不是从愿力而成。诸佛国土的净秽,也无一不从愿力而成。是以诸经要集卷三发愿缘云:∵
「夫佛果夐绝,登之有阶;法云峻极,届之有渐。是以创发大诚,则玄德照于来际;初立弘誓,则妙愿遍于空界。一念兴志,即尘劫之瑞华;半刻虔躬,乃大千之甘露。盖是大乘之根基,种智之津衢也。」∵
发愿,是菩萨成佛之因;成佛,是菩萨愿力所结之果。我们如要成佛,必须如地藏菩萨发愿广设方便,救度六道受苦众生始。∵
第二节显示地狱真相∵
在家弟子的生活,时时不离五欲,稍一不慎,就很容易堕入三恶道去。三恶道之苦,以地狱为最;所以地藏经说地狱苦处,也特别详尽。兹分述之:∵
甲、地狱处所。——忉利天宫神通品:∵
「时婆罗门女问鬼王曰:『此是何处?』无毒答曰:『此是大铁围山西面第一重海。』圣女问曰:『我闻铁围之内,地狱在中,是事实否?』无毒答曰:『实有地狱。』圣女问曰:『我今云何得到狱所?』无毒答曰:『若非威神,即须业力,非此二事,终不能到。』圣女又问:『此水何缘,而乃涌沸,多诸罪人,及以恶兽?』无毒答曰:『此是阎浮提造恶众生新死亡者,经四十九日后,无人继嗣,为作功德,救拔苦难;生时又无善因;当据本业所感地狱,自然先渡此海。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圣女又问鬼王无毒曰:『地狱何在?』无毒答曰:『三海之内,是大地狱,其数百千,各各差别。所谓大者,具有十八。次有五百,苦毒无量。次有千百,亦无量苦。』」∵
乙、地狱名号。——地狱名号品:∵
「『仁者,阎浮提东方有山,号曰铁围。其山黑邃,无日月光。有大地狱,号极无间。又有地狱,名大阿鼻。复有地狱,名曰四角。复有地狱,名曰飞刀。复有地狱,名曰火箭。复有地狱,名曰夹山。复有地狱,名曰通枪。复有地狱,名曰铁车。复有地狱,名曰铁床。复有地狱,名曰铁牛。复有地狱,名曰铁衣。复有地狱,名曰千刃。复有地狱,名曰铁驴。复有地狱,名曰烊铜。复有地狱,名曰抱柱。复有地狱,名曰流火。复有地狱,名曰耕舌。复有地狱,名曰剉首。复有地狱,名曰烧脚。复有地狱,名曰啖眼。复有地狱,名曰铁丸。复有地狱,名曰诤论。复有地狱,名曰铁鈇。复有地狱,名曰多嗔。地藏白言:仁者!铁围之内,有如是等地狱,其数无限。更有叫唤地狱,拔舌地狱,粪尿地狱,铜锁地狱,火象地狱,火狗地狱,火马地狱,火牛地狱,火山地狱,火石地狱,火床地狱,火梁地狱,火鹰地狱,锯牙地狱,剥皮地狱,饮血地狱,烧手地狱,烧脚地狱,倒刺地狱,火屋地狱,铁屋地狱,火狼地狱,如是等地狱;其中各各复有诸小地狱,或一或二,或三或四,乃至百千,其中名号,各各不同。』地藏菩萨告普贤菩萨言:『仁者!此者,皆是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父子至亲,歧路各别,纵然相逢,无肯代受。我今承佛威力,略说地狱罪报之事;唯愿仁者,暂听是言。』」∵
丙、地狱罪苦。——地狱名号品:∵
「地藏白言:『仁者!地狱罪报,其事如是:或有地狱,取罪人舌,使牛耕之。或有地狱,取罪人心,夜叉食之。或有地狱,镬汤盛沸,煮罪人身。或有地狱,赤烧铜柱,使罪人抱。或有地狱,使诸火烧,趁及罪人。或有地狱,一向寒冰。或有地狱,无限粪尿。或有地狱,纯飞[金+疾]鑗。或有地狱,多攒火枪。或有地狱,唯撞胸背。或有地狱,但烧手足。或有地狱,盘缴铁蛇。或有地狱,驱逐铁狗。或有地狱,尽驾铁骡。仁者!如是等报,各各狱中,有百千种业道之器,无非是铜是铁,是石是火;此四种物,众业行感。若广说地狱罪报等事,一一狱中,更有百千种苦楚,何况多狱。我今承佛威神,及仁者问,略说如是。若广解说,穷劫不尽。』」∵
丁、无间地狱。——观众生业缘品:∵
「摩耶夫人重白地藏菩萨言:『云何名为无间地狱?』地藏白言:『圣母!诸有地狱,在大铁围山之内,其大地狱,有一十八所。次有五百,名号各别。次有千百,名字亦别。无间狱者,其狱城周匝八万余里;其城纯铁,高一万里;城上火聚,少有空缺。其狱城中,诸狱相连,名号各别;独有一狱,名曰无间。其狱周匝万八千里,狱墙高一千里,悉是铁为。上火彻下,下火彻上;铁蛇铁狗,吐火驰逐,狱墙之上,东西而走。狱中有床,遍满万里,一人受罪,自见其身遍卧满床。千万人受罪,亦各自见身满床上。众业所感,获报如是!』」∵
戊、无间得名。——观众生业缘品:∵
「『又,五事业感,故称无间。何等为五?一者,日夜受罪,以至劫数,无时间绝,故称无间。二者,一人亦满,多人亦满,故称无间。三者,罪器叉棒,鹰蛇狼犬,碓磨锯凿,剉斫镬汤,铁网铁绳,铁驴铁马,生革络首,热铁浇身,饥吞铁丸,渴饮铁汁,从年竟劫,数那由他,苦楚相连,更无间断,故称无间。四者,不问男子女人,羌胡夷狄,老幼贵贱,或龙或神,或天或鬼,罪行业感,悉同受之,故称无间。五者,若堕此狱,从初入时,至百千劫,一日一夜,万死万生,求一念间,暂住不得,除非业尽,方得受生;以此连绵,故称无间。』地藏菩萨白圣母言:『无间地狱,粗说如是。若广说地狱罪器等名,及诸苦事,一劫之中,述说不尽。』」∵
己、无间罪苦。——观众生业缘品:∵
「又诸罪人,备受众苦。千百夜叉,及以恶鬼,口牙如剑,眼如电光,手复铜爪,拖拽罪人。复有夜叉,执大铁戟,中罪人身;或中口鼻,或中腹背,抛空翻接;或置床上。复有铁鹰,啖罪人目。复有铁蛇,缴罪人头。百肢节内,悉下长钉。拔舌耕犁,抽肠剉斩,烊铜灌口,热铁缠身,万死千生,业感如是,动经亿劫,求出无期。此界坏时,寄生他界;他界次坏,寄生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无间罪报,其事如是。」∵
第三节怎样会堕地狱?∵
甲、不信因果。——忉利天宫神通品:∵
「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宿福深厚,众所钦敬,行住坐卧,诸天卫护。其母信邪,常轻三宝。是时圣女,广设方便,劝诱其母,令生正见;而此女母,未全生信,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时婆罗门女,知母在世,不信因果,计当随业,必生恶趣。」∵
乙、作五逆罪。——观众生业缘品:∵
「尔时地藏菩萨白圣母言:『南阎浮提罪报名号如是:若有众生,不孝父母,或至杀害,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出佛身血,毁谤三宝,不敬尊经,亦当堕于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侵损常住,玷污僧尼;或伽蓝内,恣行淫欲,或杀或害,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伪作沙门,心非沙门;破用常任,欺诳白衣;违背戒律,种种造恶;如是等辈,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地藏白言:『圣母!若有众生,作如是罪,当堕五无间地狱,求暂停苦,一念不得。』」∵
丙、杀害毁骂之报。——阎浮众生业感品:∵
「光目闻说,知母无疑,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业,堕于恶道?』婢子答言:『以杀害毁骂二业受报。若非蒙福救拔吾难,以是业故,未合解脱。』」∵
丁、讥毁齿笑之罪。——如来赞叹品:∵
「复次,普广!未来世中,若有恶人,及恶神恶鬼,见有善男子、善女人,归敬供养赞叹瞻礼地藏菩萨形像,或妄生讥毁,谤无功德,及利益事;或露齿笑,或背面非,或劝人共非;或一人非,或多人非,乃至一念生讥毁者;如是之人,贤劫千佛灭度,讥毁之报,尚在阿鼻地狱,受极重罪。过是劫已,方受饿鬼;又经千劫,复受畜生;又经千劫,方得人身。纵受人身,贫穷下贱,诸根不具;多被恶业,来结其心;不久之间,复堕恶道。是故普广!讥毁他人供养,尚获此报,何况别生恶见毁灭。」∵
堕地狱的因素很多,上面所说的,不过略示数例而已。人们如能举一反三,自可得之言外。∵
这里我且举一个民国初年,谛闲老法师去北京讲经,道经烟台时,同他的皈依弟子烟台道尹伍雍所说的地狱故事,详见倓虚老法师影尘回忆录第八章八二页至八七页。回忆录说:∵
「谛老也知道伍的夫人是程某的女儿。程某在过去做过大官;此时他已死去。他夫人很信佛,还办了不少的慈善事。在谈话之间,谛老忽然想起一段奇闻:∵
『你知道吧!』谛老对伍道尹这样问:『近来上海出一段奇闻,差不多人人都知道!』∵
『我还没听说呢,什么奇怪事?』∵
谛老又沉思了半晌,像说闲话似的,把这一段新闻,从头至尾的说出来。事情是这样的:∵
『有一位程某,是一个官宦人家,家里很富足。程某在上海故去了。他还有一个太太,念夫心切,自从夫君死了以后,整天哭的要死要活,想要与夫君再见一面。那时侯,在上海有一个法国人,会「鬼学」。能够把新死去的鬼魂招来,与家人重行见面谈话,一次要一千块钱。程太太因为家道很富足,化一两千块钱,也算不了什么!只要把夫君招来见见面,这就心满意足了。于是请法国人到了家里,晚间,在大客厅里摆好坛,把电灯一熄,法国人就在里面掏诀念咒,约有一点钟工夫,电灯完全又开了,但却没见到鬼来。洋人说:∵
「咳!这个人很难找!在阴间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见他在地狱里,无论怎么叫他?也叫不出来。」∵
程太太自从夫君死了以后,心里疼的吃不下饭,巴不得赶紧把他招来见见面,谈谈话;谁想出乎意料之外,自己的夫君不但没来,而且洋人还说他下地狱,程太太听到这话,不由得怒从心出,火了!∵
『你这个洋鬼子玩艺儿,真会骗人!』程太太恼愤愤的说:『我丈夫一辈子乐善好施,盖庙修桥,不升天,也就够冤枉了!为什么反而下地狱呢?你这不是故意污辱我们吗?』∵
就这样把那个洋人申斥一顿。那位洋人,因为当时不能给他拿出证据来,所以也没法子辩驳,白受了一顿气。∵
程太太气不过,仍然直叨咕,洋人也实在忍不住了。∵
『好啦,你如不信的话,如果你另有新死的人,我可以给你找来作个证明。』∵
『别人我不要,只要我丈夫!』她仍是气的要死的样子说。∵
程太太有一位大儿子,刚在窑子里死了不几天,说这话时,从傍有人想起程太太的大儿媳妇,说:∵
『大少爷不是刚死了不久吗?既然他现在能招魂,可以借这机会,叫少奶奶花几个钱,把大少爷的魂灵招来;一方面可以说说话,一方面还可以证明这件事。』∵
有人把这话告诉大少奶奶,大少奶奶恐怕程太太不乐意,打算自己花钱;所以先给程太太商量一下。程太太说:∵
『你们的事情我不问!』∵
洋人也在傍边插嘴说:∵
『要愿意再作的话,我可以减价算五百元。』∵
大少奶奶很年轻,男人又刚死过,心里正在很哀痛的时候,也很想把他招来见见面,说说话,安慰一下自己的心。就是花上五六百块钱,也算不了一回事。于是就把死者的生辰八字,以及死的日期开好,一切都准备好了以后,洋人重行登坛去作法。∵
这一次不像上次一样,登坛不一会工夫,鬼就来了。来的时候,先在桌子底下哭了一顿,以后又说话。他的女人问道:∵
『你是某人吗?』∵
『是!一点不错。』∵
『你在阴间怎么样?』∵
『因为我刚死过不久,还在疏散鬼之列,未受拘禁。过几天,恐怕一点名,就要受拘禁了。唉!我在世间的时候,整天花街柳巷,吃喝嫖赌,不做正经事,造下这种孽,觉得很对不起你。现在我已经走到了这步田地,也没办法,除非你们能做功德,念经超度我。在我那件衣服里,还有一张支票,你可以到银行取出来。家里的事,你多费心,要好好照管孩子!』∵
有人到那件衣服里找一找,果然在口袋里有一张支票。这时侯,在傍边看的人,又把他的小孩子抱来,故意让他问:∵∵∵∵∵∵∵∵∵∵∵∵∵∵∵∵∵∵∵∵∵∵∵∵∵∵∵∵∵∵∵∵∵∵∵∵∵∵∵∵∵∵∵∵∵∵∵∵∵∵∵∵∵∵∵∵∵∵∵∵∵∵∵∵∵∵∵∵∵∵∵∵∵∵∵∵∵∵∵∵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