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拜千年高僧—九华山金地藏菩萨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原名九子山,唐大诗人李白“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的诗句使九子山易名为九华山。唐开元末,新罗国王子金乔觉,东渡到九华山创茅庵,苦修十载,九十九岁圆寂后被僧徒尊为地藏应化,建肉身塔供奉。此后地藏王菩萨道场香火日盛,举世闻名。

九月三十日早上,我们十多位佛友和法师集合在樟宜机场第一入口处,个个带着行李箱,一身出远门的穿着装扮,心情是那样兴奋,这次随着地藏行愿会的主持法师,组团到中国九华山朝拜两位名扬古今的“金地藏菩萨和应身菩萨”。根据旅行社所提供的资料,九华山最高峰顶天台峰——地藏禅林,海拔1.325米高,是这次旅游景点之一。

随团者大多数是第一次参加朝拜九华山佛教圣地。团中有两位将近八十岁高龄的佛友也与我们结伴同行,两位老人家朝山的虔诚心,令我们非常赞叹!

告别了送行的亲戚朋友,我们乘着中国东方航空班机直飞上海。抵达机场时已是下午4点钟,办完手续,领了行李,走向入境大厅。大厅人潮不少,人群中有三位法师向我们招手,我们加快脚步走了过去,带团法师向其中一位老法师合掌行礼,佛友们也一一向众法师合掌行礼。

三位法师是从昆明市长途跋涉,乘火车到上海与我们会合一道上九华山的。老法师是云南省昆明市海寺的主持真圆法师。老法师高龄近百岁,个子不高,面容清瘦,不时展露笑容,很少开口说话,步履轻快。

在导游带领下,旅行车朝上海西部开去。旅行车开入市区时,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处处可见。当我们抵达住宿的华厦大酒店时,天色已晚。用完晚餐,老法师为我们开示近代高僧虚云法师及印光法师艰苦修行的事迹,同时也指出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因果定律,并要大家勤念佛号,不断修行。近10点钟时,大家顶礼了法师,各自回到客房休息。

10月1日早晨7点钟,大家用完早餐,离开华厦酒店,赶到火车站,乘坐9点的火车前往“芜湖”。火车厢里干净明亮,有冷气设备。下午3点多才到达芜湖市饭店,这时候的我们已是饿得头晕脚软,肚子里的肠胃似开音乐会,响个不停,当热腾腾的饭菜送上桌,一伙人即狼吞虎咽,吃相之不雅观可想而知。

饭毕,休息片刻,大家又钻进旅行车,车子直往九华山圣地开去,路程约需4小时。途中,窗外那广阔无边的田野风光映入眼帘,三五成群的农民,正在田里辛勤收割。田里的稻穗在山风吹动下,好似穿着金黄色的衣裳,翩翩起舞。如此美丽景色,令我们忘记长时间坐车的疲劳。

天色渐渐暗了,而太阳似乎不肯下山,深怕我们身心的污浊尘埃未除尽,心灵深处的明灯光亮不够,继续为我们“充电”,一路上,黄澄澄的太阳伴随着我们上九华山。

近7点钟时,终于来到九华山圣地山门。车子驶过山门,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条柏油路笔直地向远方延伸而去;路两旁种满翠绿挺拔的松树,枝干伸展象在迎接远方来的客人。车子又行驶半个小时,在九华山山麓聚龙酒店的大门前停下来,大家快速把行李搬下车,办好住宿的手续,赶到饭厅集合。餐厅很大,用餐客人也不少,我们在餐厅角落头找到座位坐下后,服务员随即把饭菜端上,大伙儿津津有味的品尝了九华山名菜佳肴。

席间,为接待我们而亲自下山的九华山“百岁宫”住持慧庆法师来到,大家立刻放下碗筷,起立行礼。不久,法师又上山打点一切。

10月2日大清早,早餐完毕,大家迫不急待向九华山登山之路出发了。一颗颗虔诚的心,也早已飞向“百岁宫”和“地藏禅林”,礼拜金地藏菩萨和应身菩萨去了。

九华山位于中国安徽省青阳县内,这里民风纯朴,同时也是中国着名“黄梅剧”的发源地。九华山境内有不少奇峰峭石、千年松柏,还有变化无穷的海,以及入寂一千两百年,来自韩国的历史伟人——唐朝高僧苦修成正果的金乔觉,和用血写成《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一卷的明代高僧无瑕和尚。这些,都吸引不少海内外佛教团体,僧众和游客纷纷涌来朝圣及旅游的原因。

离聚龙大酒店不远地方,有一座非常陈旧二层高建筑屋,是百岁宫的下院,专门接待外来法师“挂单”的地方。

祗园禅寺

祗园禅寺是登九华山诸峰入口处第一大寺院,也是九华山四大丛林之首。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颇具规模,有一定代表性。它是根据释迦牟尼祗园说法的故事命名,象征宣扬释迦佛法的意思。建筑师们特于寺院前,铺上浮雕莲花通道,全以长方形条石砌成,每块石上刻有两个古钱币的图案,让人感觉就像踏上传说中黄金铺地的祗园。

走进了门厅,迎接我们是“韦驮菩萨”,紧接着是天王殿,殿内供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天王殿中间禅龛内供奉一尊笑口常开弥勒佛。

再往内走,来到气势非凡,建筑宏伟的大雄宝殿,殿高13丈,地方宽敞,殿堂内供奉三尊装金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为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大殿两旁依左右延伸、分列着文殊、普贤两位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大殿东南角落悬挂着光绪年代的千斤大钟,西南角落则是一面高架大鼓。

佛像的背面有一群“海岛奇观”塑像,是说善财童子往南方求道,先朝拜五十三位大善知识,最被观世音菩萨收为弟子的故事。“海岛”上的观世音塑像为女装、赤脚、站立鳌鱼头上,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之一的飘海观世音。

殿内还有一口铜铸“千僧锅”,当年五百罗汉期“授戒”法会,就是用它煮饭供千人用斋。祗园禅寺方丈是仁德大和尚,也是现今九华山佛教协会会长和全山总方丈。

百岁宫

上午近11点,我们这一群平时很少运动的佛友,汗流浃背的与众法师一起攀爬多达1,494级的石阶,几经辛苦,终于到达“百岁宫”。这千多级的石阶没有难倒我们,大伙儿站立在这人杰地灵,山明水秀的九华山圣地——金地藏菩萨道场,心里莫不兴奋万分,个个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口中不停地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圣号。

百岁宫是座白色建筑的古老寺院,建于明代。它的地基依山顺势,一层低于一层,墙身挺拨有力,卧伏于蜿蜒而下的岩石之上,屋顶与蓝天呈现整齐的轮廓线。大雄宝殿门额上的横匾写着“钦赐百岁宫护国万年寺”。

进入大雄宝殿,正面供奉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三尊佛像。两旁墙壁各供奉“二十四诸天”塑像,即日、月、星、电、风、雷、火、雨、地、树等。

从大殿往内走,便有下行趋势,转过一道小门,便进入肉身殿。殿内供奉三百六十五年前圆寂的应身菩萨——无瑕和尚装金真身。他端坐在莲花台上,头戴毗卢帽,身披红色袈裟,在玻璃供龛内,是九华山保存下来的肉身菩萨。

丹心碧血身无瑕,

渡尽众生成菩萨;

血写经言传百代,

谁来九华不拜他。

这首诗是称颂九华山“百岁宫”应身菩萨的功德。无瑕和尚生于明代,26岁出家。当时九华山寺庙林立,香火极盛,而这位苦行僧却独自一人攀上高峰岭上,找到石洞藏身苦修,长年采集山中的黄精、野果充饥,渴了就饮清泉水。从不外出募化,也不接受施舍,洞门隔绝世间尘。后来,他为了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决心刺血写经,每天坚持刺出自己的舌血和着金粉,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前后历时二十八年,终于抄写完八十一卷经文,就无生无息地离开了人间,时为110岁。三年后,人们发现时,他仍然面色如生,真身不坏,修成正果,身证菩提。

明皇崇祯十分感动,即刻下令修建寺庙,赐封“百岁宫护国万年寺”。装金供奉无瑕和尚真身,并敕封无瑕和尚为“应身菩萨”。应身菩萨修成正果以后,曾两次显圣。第一次是为百岁宫募碗。寺内僧人不少,因吃饭喝水的碗总是不够,大家正发愁时,忽然有一名江西景德镇的窑主带着整整一窑碗来结善缘。僧人们又惊又喜,对窑主称谢不已,不想那窑主却说出一段离奇的事故。那一天,外面来了一个朴素的老僧,向窑主合掌道:“阿弥陀佛,贫僧来自九华山百岁宫,欲向施主募一只碗”。窑主见那老僧宝相庄严,心生欢喜说:“行!行!别说一只,就是多些也行!”老僧合掌称佛,并要求碗上有“九华山百岁宫”字样。窑主一想,道:“那就请大师在这碗坯上题字,过几日来取。”老僧便讨了笔墨,在一只碗坯上写下“大九华山百岁宫”几个圆润隽永的楷体字。一窑碗烧成以后,窑主发现每只碗上都有“大九华山百岁宫”字样,方知是菩萨显圣,忙将一窑碗全都送来。众僧听窑主所描述那老僧模样,像是无瑕禅师,拿起碗来看,果然只只碗上都有“大九华山百岁宫”字样,字体正与《血经》字体相吻合。

另一次,是在清康熙年间,百岁宫忽遭大火,火势很猛,住持深恐烧坏了应身菩萨的法身,命年轻僧人把他抬走,可是任怎么抬也抬不动,眼见大火就将烧到了,住持急得跪下祈求道:“菩萨,您老人家快显灵吧!”就在这时,只见应身菩萨双手一抬,火焰忽转了方向,且越烧越弱,不一会儿只剩下缕缕青烟了。住持和众僧见状,忙下跪礼拜。至今应身菩萨的双手还是抬着的。

香山茅蓬

离开百岁宫,绕过山后,走入乡间小路的石径上,眼前出现一大片紫竹林。有一道竹门,门额上有块匾写着“香山茅蓬”。屋正中供奉一尊释迦牟尼佛。

这里住着一位很慈祥的比丘尼妙性老法师。向法师顶礼三拜后,回视屋内,发现一切,墙、桌、椅等,全都是以竹制成,给人一种很清新实在的感觉。茅蓬里右边有间闭关室,是妙性法师闭关修行的地方。据老法师的弟子说,妙性法师已九十多岁了,这四、五十年来未曾离开香山茅蓬半步。不少海内外信徒捐款重建茅蓬,也被老法师回拒。从老法师的言谈与举止中,深深的感觉到,老法师是位严格遵守佛陀教义,清苦修行的禅师,她以身力行,学佛所学,行佛所行,是当今少见的僧人之一。

因时间所限,大家依依不舍的向妙性法师辞别,老法师送我们到茅蓬门口,不断提醒我们“要勤念佛号”,并告诉我们“念佛法门”非常殊胜,能净化我们的六根,心念清明,净信会增长,道心就会坚固。大家都很感恩老法师的教诲。

临别时我向老法师说道:“老法师呀!有缘我会再回来拜访您的!”

飞来观音峰

离开香山茅蓬,来到观音寺。寺前有一块“观音感化碑”,碑上刻着一首诗。

观音妙法浩无边,

大海潮音万众意,

法相光中功德满,

定看舌上吐青莲。

从诗的内容,可以体会娑婆世界众生与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的“缘”很深。观音寺是由左右两座山峰形成,洞内有天然岩壁。岩壁上刻着一尊传说是从南海普陀山飞来的观音像。

东崖禅寺

东崖峰又名舍生崖,相传金乔觉初到九华山,便居于此,并且常在东崖上的“飞石”打坐苦修。至今东崖禅寺还保留当年高僧修禅入定“宴坐石”。

东崖禅寺距离百岁宫有二里许的山路,寺院是依山势由悬崖向高空而建,与百岁宫成南北呼应。寺院北有大雄宝殿,南有万佛楼。地藏殿供奉一尊金地藏。其庄严的形像,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大家都以虔诚恭敬之心,一个紧跟着一个绕佛并恭诵着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之圣号。这时,有许多游客也加入了绕佛的队伍使其更加壮大,宏亮的念佛声回荡不息。

接着,我们来到闻名东崖“六角幽冥钟亭”。这钟亭占地不大,空间很小。亭中间悬挂着1千多斤重,高12.4米的“幽冥钟”,钟声浑厚绵长,响遍全山。

按照九华山佛教的规矩,凡是念经拜佛或举行法会都要撞幽冥钟,以叩开地狱大门超度之灵。

逛九华街夜市

夜幕低垂,用了晚餐。带着愉快的心情成群结队逛夜市了。九华山的街道显得古老纯朴。动中带静,具有自己的特色。

街上有不少商店,贩卖音乐卡带、念珠、檀香等供品,还有出家僧人的日常用品,大家也买了许多用品供养法师。商店内播放了观音菩萨与地藏菩萨的圣号,使人感觉到浓厚的宗教气氛,时间就在我们讨价,还价声中过去了,大伙儿都高高兴兴提着大包小包的回旅店。

千年古桦凤凰松

山上着名的奇松以凤凰松最奇,据传这棵古松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树龄,被誉为“天下第一松”。它的枝干不高扁平但粗壮,状似凤凰开屏故称之为凤凰松,松树下有一块椭园形的大石头,一般说它是凤凰卵,大多数的香客,都在树下拍照留念。

天台峰

古人有:「九华奇秀,尽在天台。」素有“上九华不到天台,白流汗等于没来”之说,峡谷中有无数奇峰怪石,如大鹏听经石,罗汉面壁石等。

地藏禅林

天台峰上有地藏禅林,俗称天台寺,此为九十九峰最高处,其历史颇为古老,千年以前金地藏曾在此居住,它依山势高低构成上下五层楼阁。进入寺门,依次是地藏殿,大雄宝殿和万佛楼。供奉释迦牟尼佛,金地藏和弥勒等佛与菩萨像,在万佛楼上,有很多小的木雕佛像,满布在梁柱间。

走出弥勒殿拐角的小门,在岩石山凹陷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传说是金地藏所踩下的脚印。离开地藏禅林,路过古拜经台,这里据说就是当年金乔觉诵经的地方,后人为了追念,就在此建寺。

僧洞

走过青龙脊,到了当年金地藏潜心修行的山洞。石岩陷成洞,形状酷似石屋,浑然天成,洞内干爽宜人,洞中央玻璃佛龛内供奉一尊金地藏菩萨佛像。

闵公亭

贝叶参禅,闵门双觉。

袈裟东道,公墓千秋。

这首诗刻在闵公亭柱子上,闵公生于唐朝,为人乐善好施,斋百僧而缺一,适逢金地藏到,向闵公乞“一袈裟地”闵公欣然答应,金地藏展其袈裟,盖满九华。闵公见状连忙下跪,知此僧非常人,遂舍地供养,而闵公父子也先后皈依。今地藏菩萨两侧配像,便是闵氏父子。

神光岭——金地藏菩萨肉身宝殿

八十四级山头石,五百余年地藏坟。

风撼塔铃天半语,众人都向梦中闻。

这首描写地藏坟的诗词,是出自元代诗人陈岩的手笔。肉身宝殿所在的山顶,古称南台,金地藏在九华山住了七十五年,圆寂于公元794年。因他生前笃信地藏菩萨,据传说其容貌也酷似地藏瑞相,当他示寂后,遗体被安置于南台,三年后开缸,遗体犹柔软,颜面如生放光明,人们便说他是地藏菩萨转世,故称他为金地藏。

金沙泉——诗人李白洗砚池

上禅堂旁有口名泉,平日涌水不断,泉岩上刻有“金沙泉”三字,为李白所写,相传此为李白洗砚池,池内金沙铺底,闪烁如金,相传金地藏沏茶曾用此水。李白一生淡泊功名,常于青山绿水间吟诗作乐,并曾三游九华,山上有关他的遗迹与传说很多。

千秋古刹化城寺

化城寺是九华山开山主刹,化城寺建于高山盆地,南对芙蓉峰,北倚白云山,东崖雄视于东,神光岭耸立于西,群寺左右分列,四山环绕如城,是诸寺之“冠”。化城寺建于唐代,明万历皇帝两次颁赐《藏经》,清朝康熙皇帝御书“九华圣境”,乾隆皇帝御书‘芬陀普教’的匾额。

1857年,化城寺大部份毁于大火,仅存“藏经楼”。1890年,在众人募款资助下重建,重建后化城寺依山而建,前后四进,随地势逐级升高,庄严古朴。

1981年辟为“九华山历史文物馆”,现存的历史文物可分为:佛像、佛经、圣谕、匾额、古寺观、古墓葬、古书院、古桥梁、题刻、书画和器皿等。在此介绍部分佛教文物:

1、明神宗皇帝《圣旨》:这是1599年,明神宗颁赐《大藏经》给九华山的一份《圣旨》,是国内罕见的珍贵文物。《圣旨》为鹅黄色蜡笔纸,上面字迹工整,四周有描金飞龙图案,近400年来无虫蛀、无霉变,实在是一个奇迹,属于国家一级藏品。

2、明版《大藏经》:这部藏经乃是明神宗所颁赐的,共有6777卷。

3、明代《血经》:此经共81卷,为《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抄本。此经为硬纸素绸封面。经文字体清秀工整。它是明代高僧无暇和尚,以血调研银朱濡笔写成,共花28年心血。此经由僧众保护至今,被定一级藏品。

4、《贝叶经》:九华山还保存着梵文《贝叶经》。古印度佛教徒用铁笔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佛教经文,故称“贝叶经”。据传是宋代高僧从西域带回来的,目前保存在九华山的“贝叶经”是黑色与朱红色。

5、佛像:九华山保存着铜、铁、玉、石、瓷、木等佛像共6800余尊,其中最古老的铜铸释迦像,据说重有3600公斤。明代无瑕和尚真身,至今已565年是九华山经战乱及文革后,唯一保存下来的肉身。

在修持地藏法门,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卷,如来赞叹品第六中“南阎浮提众生举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的句子,让我清楚认识到自己前世和今世,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是随着身体、语言和心念造了无量无边的业,使自己常处在烦恼不安的境地。

在此感恩佛菩萨的慈悲和加持,十轮拔苦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里提到“常应如是守记内心,知唯妄念,无实境界,勿令休废,是名修学唯心识观。”使我们更深一层认识到「万法随心念生」的道理,明白一切都是心念贪求名闻利养、不断向外追求和攀缘所造的恶因。地藏菩萨慈悲又向我们提出“当知如是唯心识观,各为最上智慧之门,所谓其心猛利,长信解力,疾入空义,得发无上大菩提心故。

地藏菩萨在《占察善恶业报经》不断提醒众生,时常守住和观照内心,以智慧断除烦恼和无明,日子久了就能证入寂净的一实境界。

回新多日,脑海中常现起地藏禅林的金地藏菩萨与百岁宫的应身菩萨苦修成果,从而鞭策自己,在修行的道路上更应精进不懈,制止一切恶业延续,使心清明,净信增长。

南小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