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集)
请掀开经本《科注》卷下第六十五面,请看经文:
【生人天中。受胜妙乐。是人眷属。如有福力。已生人天受胜妙乐者。即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受无量乐。】
注解里面一开端就说,「已生善道,增益功勋,未脱苦轮,早生净土」,跟这段经文的意思相似。这是说明家亲眷属如果在世的时候行善修福,来生还可以得人身。如果善行福德力量很大,他可以生到天道享天福。眷属为他供养地藏菩萨形像,依照经典所教导的方法来修学,来超荐他,为他培福,他承这样的功德。这个经上讲得很清楚,『是人眷属,如有福力』,依照这个方法修学是修福,这种修学他得不得到好处?能得好处,将他的福报再增长、再扩大。此地讲『承斯功德,转增圣因』,「圣因」是佛法的机缘,他在受人天福报的时候有缘遇到佛法,当然这种情形我们能够想像得到,是地藏菩萨威神加持,使他能够接受佛法、信仰、理解佛法,依教修行,那他得的果报就殊胜,『受无量乐』。「无量乐」是一个标准,什么时候才真正得无量乐?总归到净土法门才真正得无量乐,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就能够获得,古德常讲「当生成就的佛法」,不必等第二生。
由此可知,这个法门确实如善导大师所说,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从他这句话的意思也能够体会到,人死了以后会往哪一道去投生也是遇缘不同,你们想想对不对?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如果遇到是恶缘,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不好,心里面烦躁,常常起贪、瞋、痴、慢这就堕三恶道去了。为什么到三恶道去?遇缘不同。如果在这一生当中遇到善知识,家庭好、学校好、老师好、朋友好,你一定是心善,心善行善,你一定在三善道,可见得「缘」关系太重要。佛法里面讲缘,现在世间人讲机会,言词虽然不同,意思没有两样。所以我们在古书里面读到,「孟母三迁」,有道理。孟子的母亲搬了三次家,诸位要晓得,现在搬家很平常,尤其是在外国,游牧民族常常搬家,中国古时候很不容易搬家,住在这一个地方,多少代都在这里,老家,哪有常常搬家?孟子的母亲为什么要搬三次家?都是为了儿女,为了小孩生活的环境,这个地方缘不好,赶紧要搬,选择这些邻居街坊都是善人、都是好人,让小孩生活在这个环境当中,从小他就有善良的薰习。所以孟子能成为圣人,得力於母教,母亲照顾得好。现在我们看到许多家庭,为儿女不顺心,儿女不听教诲,什么原因?他所接触一些朋友,他生活的环境不善,这个因素很大。
我们学佛在这一生当中,要想成就,我们要选择一个学佛的好环境。这就是这些年来,我们为什么常常念着建弥陀村、建念佛堂,无非是制造一个修行的好环境。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知道,为什么成就那么快速?修学的环境好,十方诸佛刹土都不能跟西方世界相比。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你说这个环境多好?古大德跟我们解释「上善」,上善是指哪一种人物?等觉菩萨。十地菩萨很「善」,还有「上」,所以把上善界定为等觉。由此可知,西方世界的菩萨都是等觉菩萨,你在这个环境里修学,你怎么会不成佛?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都不能够跟它相比,道理在此地。我们选择修学的环境,为什么选择极乐世界?为什么诸佛如来劝我们选择极乐世界?道理在此地。十方刹土修学的环境虽然好,哪里找那么多等觉菩萨在一起,找不到。声闻、缘觉、菩萨都有,而且修学是渐次成就,依旧要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逐渐往上提升。而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生到那个地方「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里面所说。这一句是弥陀本愿功德,他的愿都兑现了,所以他成佛了。生到西方世界就作阿惟越致菩萨,难信之法,谁会相信?这是佛说的。佛不可能有妄语,佛说的话决定真实,我们应当深信不疑,所以我们选择修学环境。这一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转增圣因,受无量乐」,意思就含在里头。再看下面经文:
【是人更能三七日中。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於万遍。当得菩萨现无边身。具告是人眷属生界。】
前面是说修行的期限是一日到七日,不退初心,这里更进一步,『更能三七日中』,修行最重要关键字眼在『一心』,这两个字很重要!如果是乱心、杂心,效果就没有了,只能够得一点福报,所以经里面讲的一心、一礼、一瞻,这个字样很重要。此地比前面说得更明显,『一心瞻礼地藏形像,念其名字,满於万遍』。此地「万」不是数字,是表圆满的意思,圆满是你三七日中二十一天尽力去念,实在讲念也不在念名字多少,要紧的是念得相应,这个重要!念得再多,要不相应,那就是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最重要是要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要紧在这个地方。相应,怎么叫相应?念地藏菩萨的时候,心是地藏菩萨的心,地藏菩萨是什么心?度脱法界一切苦难众生,孝敬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地藏心。
我们的心跟地藏菩萨的心相应,行要相应。行是行为,真正是献此身心为一切众生服务,为一切众生做得度的增上缘,这是行。随时随处,尽心尽力劝化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明了,十法界,特别是六道里面的状况,我们要讲给他听,让他了解六道的状况,知道取舍。不但要讲给他听,还要做出样子给他看,帮助他觉悟,如果你只能讲你做不到,别人听了不能相信。你要做到,大家看了就能够接受、相信,学习,这行相应。「心行相应」这叫「念」,一心称念,所以诸佛菩萨没有第二个念头,只有帮助众生,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心,真诚到了极处,古人所讲「诚则灵」,灵是感应,真诚到极处感应就特别的明显,所以你能感应到地藏菩萨现身,告诉你,你的家亲眷属现在在什么地方,你不是很关心吗?为了关心家亲眷属在哪里,你才认真一心修学这个法门,菩萨不辜负你,现身为你说法。
一心,注解里头也讲事一心跟理一心,你能够专心礼拜,礼拜地藏菩萨形像,专心念地藏菩萨圣号,这是事一心。也就是我们常讲的「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下面说「契入如虚空无边」,这是理一心。这个意思就是说,与真如自性相应就是理一心,或者说与一真相应是理一心。一真就是法界、就是真如、就是自性。心性广大如虚空,没有边际,入这个境界这是超越十法界。十法界是有边际、有范围的,所以超越十法界,这是理一心。这个境界很难懂,很不容易达到,佛在一般经上讲我们比较容易体会,要念到烦恼断尽,烦恼障破了,所知障也破了,这是理一心。烦恼障很广,见思烦恼、尘沙烦恼,尘沙、无明是属於所知障,见思是烦恼障,诸位都很清楚,我们有没有能力断掉?起心动念还有人我是非,我们被烦恼缠缚,没有能力除障。可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都告诉我们,烦恼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既然是虚妄,决定可以断除。自性真心是本有的,既是本有,决定可以证得。如何能够消除烦恼,证得真如,都在一念之间,这一念之间一定要当事人自己做功夫,谁都帮不上忙。所以佛祖他能够帮助我们,只是把这些事实真相说清楚、说明白,把他自己断烦恼、证入自性的那些经验、方法,提供给我们做参考,只能做到此地,其他的帮不上了。
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是给你说真话。真正帮助自己的,还是要靠自己,所谓是自己悟、自己修、自己证,没有叫你靠别人。我们听佛菩萨、听祖师大德讲经说法,自己觉悟了,觉悟之后自己肯修,修什么?修正一切错误。从前我们对人、对事、对物,我们想错看错,我们说错做错,才叫造业,错误就是造业,感得六道三途的苦报,这是凡夫。所谓轮回心造轮回业,我们干的是这个。在这一生当中我们遇缘殊胜,希有难逢,真正明白才生起感恩之心,知恩报恩。佛法对我们的恩德太大太大了!如果这一生遇不到,你怎么可能有机会脱离轮回?没有机会,决定还是造业。所以有这个缘分遇到醒悟过来,悟过来之后要真修,修什么?决定不造业。不但恶业不造,再跟诸位讲,善业也不造了。这一句话大家要听懂,如果说是真的善业也不造,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是不是善业?度众生是不是好事?好事就不造,那释迦牟尼佛入般涅盘,不必讲经说法。
佛菩萨依旧示现断恶修善这些事来给人看,他是善恶两边都不造。不造恶我们好懂,不造善是什么?他修一切善法,决定没有一个念头希求善果,这就叫不造善,绝不希求善果。世间人种善因要得善果,他为什么修善?因为有善果,他才肯修善。佛菩萨真正觉悟了,不求善果。那叫不思恶、不思善,善恶两头都坐断了,这叫真修行人。你仔细去观察,他真得大自在。唯有善恶两头坐断才得自在。还有一个希求善果,他就不自在,他的果报在人天,人天有善果,他出不了三界,出不了十法界;就是因为希求果报这个念头没断,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如果我们将人天善福的果报这个念头打断,你就决定出三界,你才能超越十法界。
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这样用功夫的话,不但是决定往生,而且决定往生实报土,不会在同居土,也不会在方便土。多少人念佛求往生,希求西方极乐世界,希求见阿弥陀佛,他有这个心,我们常常讲带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同居土、方便土。但是西方的同居、方便,跟十方世界不一样,等於实报土,这是不可思议的境界,所以这是诸佛所谓的难信之法。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跟事实真相,那一定要希求相应,怎样相应?你自己思惟,你自己应该可以体会到,一念相应就一念佛。
所以在事相上要不要天天礼拜地藏菩萨?要,很有必要。要不要称念?要。我们专修净宗,每天礼拜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就好。如果我们敬仰地藏菩萨,可以请一尊地藏菩萨形像,供在阿弥陀佛的旁边,我们称念阿弥陀佛,包括地藏菩萨在其中,我们礼拜阿弥陀佛,也包括地藏菩萨在其中,这样容易达到一心。不至於我念多少声阿弥陀佛,再去念多少声地藏菩萨,又去念多少声观音菩萨,分心。所以西方三圣都供在一起,念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念到了,这样比较容易摄心。这一段是讲思念过去的家亲眷属,甚至於从来没有见面,或者小时候见面,长大之后逐渐淡忘,常常思念家亲眷属在哪里,用这种修学方法,菩萨会告诉你,感应当中告诉你,你的家亲眷属现在生在哪一道?『生界』就是哪一道。再看下面这段经文:
【或於梦中。菩萨现大神力。亲领是人於诸世界。见诸眷属。】
这个感应很明显,或者在梦中你梦到菩萨,菩萨带着你去游历他方世界,你会见到你过去的家亲眷属。这一段注解我们念一念,「上是显机显应,故於称礼之际,现身告知其界」,这是总结前面一段。显感显应,很明显,像前面婆罗门女一样,非常明显,觉华定自在王佛虽然没有现形,但是有声音告诉她,你母亲在哪里。这是很明显的。「眷属冥机冥应,故於梦中相告」,这一段是讲在梦中。梦中梦到佛菩萨来教导你很多,我们常常遇到,常常听说,显感显应比较少,冥感冥应多。下面他举个例子,这桩事情「即同善见律天人现梦,乃实梦也」,这个梦不是你妄想变现的,一般凡夫作梦,都是意识里头的妄想现行。这个梦真的是佛菩萨,或者是善神感应这个梦境,这种梦境是可靠的。
后头他讲的三句话好,「然须了知,善恶凡圣之事,无非是梦」,这就是《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现在这个世间,生活这个世间,你仔细去观察是梦境。昨天,昨天已经过去,昨天永远不会再来,昨天的事情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梦境。说今天,今天又变成过去了,我们活一百年天天在作梦,哪有一样是真的?梦里头不要再造业,你就算是觉悟了。没有一样是真的,何必去计较!为什么不在梦境当中做好事?多做一点善事?积功累德,往后你还继续做好梦。如果造作罪业,你往后那个梦全是恶梦,不想做恶梦,天天想做美梦,那你就得要做好事。知道念念都是在梦境,天天都是在梦境,我们才真正佩服释迦牟尼佛,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讲的是真相,「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是不是真的存在?没有!是「刹那际」。
我昨天晚上在华严会上,做总结兜率天王这段经文,归结到念佛,诸位要细心去体会。这里头的原理、原则,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懂,一定要深解义趣。佛在《华严》上说,一切法,包括世、出世间、虚空法界,「唯心所现」。我们今天这个相,相从哪里来?心现的。心现相,我们在相里面所有一切造作,那是识,「唯识所变」,识在造作,心现相。告诉你,相是妄相,识也是妄识,都不是真的。所以所现的相以及所变的识,在百法里面都是属於有为法,有为法就是假的,就是梦幻泡影。能现相的,那是真的,真如无为。我们在假相、妄识,一下觉悟了,能够与真如无为相应,这就叫佛,就叫菩萨。相应并不舍相,并不舍识,把假相、妄识来接引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觉悟,这是菩萨行。
菩萨言语、菩萨生活、菩萨起心动念,一切造作无非是觉悟众生。虽觉悟众生,一丝毫希求的念头都没有,只要有一个希求的念头,与自性就不相应。我们今天劝人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希求?是的。与自性相不相应?不相应。虽不相应,但是走相应自性的这一条路,这一个方向,这一个目标,逐渐接近明心见性。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去明心见性,那个地方修学的环境好,道理在此地,这叫做「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极乐世界最好!最殊胜!我们明了之后才不会怀疑,才死心塌地修学这个法门,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都不希求、都放下,只求往生净土,只求见阿弥陀佛,这叫带业。这是我们凡夫在一生当中决定能成就的,肯定不会落空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把这个希求舍得干干净净,那就圆成佛道。
现在学佛的同修,最难舍的就是求愿之心。他所求、所愿全是虚妄,他想求现前的富贵、现前的福德,实在讲也能得到,那你就要懂得因果的道理。你想得善果,一定要修善因,你的心行不善,决定得不到善果,这是求六道之内的福报,并非究竟。但是绝大多数的人只看眼前,没有远大的眼光;只有真正觉悟的人,才真正发心出离六道轮回,那个心是纯善。希求往生,希求脱离六道轮回,念念还在造业,这个愿望你永远达不到。为什么?你的心愿跟你的所作所为是相背的,你怎么能满你的愿望?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是什么世界?在经上我们看得太清楚、太明白,是普贤菩萨的法界,不是普通菩萨。换句话说,普通菩萨行不能往生极乐世界,往生极乐世界要修普贤行,《无量寿经》讲那么清楚,《华严经》也是讲得这么清楚。也许同修要问,我们看到很多老太婆、老阿公,念了几年佛他真的往生,一点都不假。他临终的时候告诉旁边的人,「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跟他去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问:他有没有修普贤行?有!最后那一念是普贤行,那就决定得生,道理在此地。
普贤行是什么?清净心跟平等心;清净心是「普」,平等心是「普」。你心不清净、不平等就有界限,有界限就不平等。换句话说,你还有分别、还有执着,就不是普贤行。我们布施、供养,瞻礼、称名,这都是修行,大家平常做的,可是你有分别、有执着,你这个不是普贤行,你算得是菩萨行,不是普贤菩萨行。普贤菩萨行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着。离一切分别执着,我们一瞻一礼是普贤行,布施供养也是普贤行,乃至於说我们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落在分别、执着里面就不是普贤行。普贤行它与法界相应,它没有界限,我们一般讲这个功德最大,不可思议。念念与虚空法界相应,这是属於理一心。凡是往生的人,最后一念一定是没有一切分别执着,他走了。最后一念还有分别执着,他又退堕了。可是我们怎么能够保证,自己最后一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太难太难了。
所以修行是修正我们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之中,离妄想、分别、执着,功夫得力了,自己才真正有把握往生。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有也好,没有也好。有也不分别、不执着,没有也不分别、也不执着,你就得自在了。没有,想得到,有了,又怕丢掉,患得患失,那你一天念十万声佛,一天磕十万个大头,也未必能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六道轮回是执着造成的,你还有这么严重的执着,怎么能摆脱?十法界是分别造成的,只要有分别、有执着,你就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跟十法界,你所修的不是普贤行。普贤行简单告诉诸位同修,於一切法都不生分别、执着心,无论你修什么法都是普贤行,刚才说过穿衣吃饭都是普贤行,这个重要!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