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

前面说到这正宗分分四科,这第四科明成佛因有两品经文,前面讲念佛是成佛之因。这第十品这个助缘就是要布施功德。你一方面念佛,一方面布施就能成佛。所谓较量就是比较。这个六度万行归纳起来有六度,为什么不叫修六度,只叫修布施呢?因为布施就包括六度。布施能摄六度法门。《弥勒般若偈》云:‘檀义摄于六,资生无畏法,此中一二三,名为修行住。’弥勒菩萨解释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偈颂上,金刚经上就是叫我们要修布施。梵语‘檀那’华言布施,也就是布施度;有三种:叫资生施、无畏施、法施。也就是偈颂上第二句。资生施就是财施,因为财物可以资养生命,或叫财布施。无畏施与法布施解释第二句。此中一二三就是三种布施摄六度。也就是财布施摄布施一个度。无畏施摄持戒与忍辱两个度。法施就摄精进、禅定、般若翻成智慧等三个度。这就是由布施开成三个布施,再由三个布施摄六度的解释。这叫做修行安住之法。不但金刚经叫我们行布施。这地藏经也叫我们行布施,怎么行呢?就是财布施,有多少钱,就随力随分,随你心力财力去行。无畏施,这里讲持戒忍辱,就是看见众生有灾难,随力去救拔,像观世音菩萨一样,不能不去救。法布施,讲经说法,你懂多少就讲多少,我是一再劝诸位要去讲经书法,其他的经不会讲,你就学讲地藏经,不一定要从头讲到尾,你讲一品甚至于讲一段乃至于只讲一个偈颂都可以,这就叫法布施。这就是修行纲要,也就是修行人安住之法。

记得在北平的时候,同时在三个佛学院任课。为了来往上课方便,每一个学院都给备了一部人力车来接我上课,一坐上去,内心起了欢喜心,还打妄想,真是‘不怕妄想起只怕觉照迟’啊!如果觉照迟了就要舍大福了!马上起个觉照:‘耶!道源啊你大错特错,你本是没有福报的穷法师,只因人家请你去上课,才给你备了三部人力车。’当时自己大力呵斥自己,心里越是惭愧,于是三部人力车全部给辞退不坐,改坐电车,但是对方说好说歹!无论如何你自己叫人力车,这车资还是他们要付。但我还是坐电车,把省下的钱换成一毛一毛的钱,电车站里要饭的很多,你要钱可以,排班站好,每人念一声阿弥陀佛,就给一毛钱。这就是我以前当穷和尚时惜福布施的方法,供各位参考。

这布施就布施,为什么还要较量呢?这有两个道理:一、是约福田较量。二、是约施心较量。所谓约福田就是面对受布施的对象来说,例如四十二章经说:‘施与恶人不如施与善人,施与善人不如施与受五戒人,一层层的比较,到最后佛说施与无量诸佛,不如施与心中无念的人......’这是依福田来较量,圣人福田比凡夫要大太多了。要是约心呢?就是布施的心:‘则施与诸佛,不如施与贫贱之人。’这就是地藏经的意思。为什么呢?因为施与诸佛的心容易发。而施与又穷又贱又脏的贫贱人的心不容易发;不容易发的心,而你能发起来了,这个心力很大,得福很大,这是地藏经讲的道理;‘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佛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说:‘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当下悟得这个道理,佛是舍利弗的师长!以饭供佛供师长容易,而要拿饭去供给一只又丑又饿的狗,这心不易起啊。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以心为田主,田为外事,故良田虽得福多,而不如心,有如是差别,故须较量。’所以最大的福报是从心里生出来,不是由外边那个田,田是外边的境界不是由外边的田境生出来。为什么?因为心才是田的主人翁,田是心的事相,圣人如良田,良田虽得福较多,然而不如心的力量大。因为有如是等种种的差别,所以才需要较量比较啊!

尔时地藏菩萨摩诃萨,承佛威神,从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我观业道众生,校量布施,有轻有重,有一生受福,有十生受福,有百生千生受大福利者。是事云何,唯愿世尊为我说之。

这个时候地藏王菩萨从他的本位上,仰承佛陀威德神通道力从座而起,右膝着地胡跪合掌而禀白世尊:‘我观察这六道的众生,要行布施要较量功德,有轻有重。为什么布施的物品是一样,受布施的人也一样,结果所得福报会不一样呢?有一生受福,有十生享受福报,甚至有百生千生也享用不完的福报,这事是什么道理呢?希望世尊能够为我解说。’这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发大愿度众生,所度众生已成佛者亦有无量数。这较量布施功德,地藏菩萨还会不知道吗?这有两种情形:第一他真的是不知道!因为他还没成佛,他还有一分生相无明在。大乘起信论中,‘无明’分四个位,分四个相:就是生、住、异、灭。等觉菩萨也尚有一分无明,就是生相无明未断,既有无明在,就有不知道的地方,所以是真的不知道。第二种解释呢,是地藏菩萨明知故问!要由佛金口来宣说,使众生增加信仰心。前面第九品念佛名号品由地藏菩萨宣说请佛印证,因为众生对于念佛不会生疑惑,要是对佛生疑惑,他根本就不会信仰佛法,凡是信仰佛法的人,对于称念佛名而能得大功德是深信不疑的!所以菩萨自己说,请佛证明即可。然而在这第十品里较量布施功德,谈到做国王大臣的要是布施给贫穷下贱的人,这个功德还超过供养百恒河沙数佛的功德!地藏菩萨要是亲口宣说,未来世的众生就像我们,难免会生疑惑,所以非得请佛亲口宣说,佛是正遍知,说的决定没有错,才能坚固我们众生的信心,不是地藏菩萨不知道,而是明知故问。

尔时佛告地藏菩萨:吾今于忉利天宫一切众会,说阎浮提布施较量功德轻重,汝当谛听,吾为汝说。地藏白佛言:我疑是事,愿乐欲闻。

这个时候世尊告诉地藏菩萨:‘我今天在忉利天宫地藏法会,为所有参加法会的大众说说有关阎浮提人,能行布施的话他的功德比较轻或比较重,你们应该要仔细的听,我马上替你们解说’。地藏菩萨白佛言:‘我对这个事还是不明白!这里正是忉利天宫,向大众宣说阎浮提人如能行布施,其功德必报生天上,故于天宫众天人前说此功德轻重。’

佛告地藏菩萨:南阎浮提,有诸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若遇最下贫穷,乃至癃残喑哑,聋痴无目,如是种种不完具者。

世尊告诉地藏菩萨:‘这南阎浮提有这么多的国王、宰相及辅佐大臣或又富又贵的大长者,或是贵族的大刹利,或事奉大梵天王的大婆罗门等,最高最尊最贵的种族!假如遇到最下贱的贫穷人,连衣食住都不能获得,甚至不但穷而且六根不全,癃就是胸骨凸起,或脊背上突起,残就是残缺。喑哑就是哑巴不会说话。聋就是耳朵听不到。痴就是白痴或疾呆傻笑,无目就是眼睛看不见的瞎子,像这样种种不完全具足而有严重残缺的人。’

是大国王等欲布施时,若能具大慈悲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或使人施,软言慰喻,是国王等所获福利,如布施百恒河沙佛功德之利。

这些大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等尊贵种族的人,如想要行布施时,就是想要对着以上最下贱贫穷癃残喑哑聋痴无目等,诸根不完具的人行布施时,若是能具足大慈悲心,怜愍最下贱贫穷,种种六根不完具的这些人,以谦虚卑下的心,面带慈爱怜愍的笑容,自己亲手拿着东西布施给,这些下贱贫穷诸根不具的人,或者派人去布施,仍然以慈愍心轻声细语的加以关怀爱护这些贫穷低贱的人,切不可看不起这些穷人,如果这些国王大臣大长者,大刹利大婆罗门,能如此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及软言安慰关怀布施,则他所获得的功德利益,就像是布施百个恒河沙数的诸佛一样的不可思议。中国民间故事有则‘不食嗟来食’的故事,正是反映这行布施的人不能软言慰喻,而致令这穷人宁愿被饿死也不愿接受布施。后人对这个故事还有一段评语:‘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这更叫我们如果有能力行布施时,要特别注意啊!要下心含笑,要软言慰喻啊!

何以故。缘是国王等,于是最贫贱辈及不完具者,发大慈心,是故福利有如此报。百千生中,常得七宝具足,何况衣食受用。

为什么这些行布施的国王大臣及贵族们,能得这么多的功德利益?因为这些国王等贵族的人,他是上流社会高高在上的人,但他对于最下极贫穷种种六根不完具的人,能发大慈悲心,这是很难以发起的心,要供养佛的心易发,但要下心含笑亲手遍布施,还要软言慰喻的对这些贫贱人布施,实在是很难得的发心,所以他的功德福利才有如此大的果报,就是百千生中时常得七种宝物具足不缺,更何况是食衣住行这些平时日常生活受用的东西了。而且生生世世都不会受到贫穷之苦,生生世世享受大富大贵,七宝具足是用也用不完。

百姓贫穷是社会动乱不安的根源!社会怎么会大乱,国家怎么会大乱,世界怎么会大乱?主要原因都是贫穷人多,邪知邪见具有野心的人想要作乱,他就煽动这些贫穷的人,说什么要穷人翻身,换穷人做主人,于是煽动仇恨敌视烧杀抢夺,社会乱成一团,你看非洲地区的黑人,贫穷、疾病饥饿,还年年战祸不停,真是惨不忍睹的凄凉恐怖!我们学佛,就要依佛的教化,救度众生,依着佛经,这地藏经说要你去布施这些最极贫贱的人,下心含笑软言慰喻!这样的功德不可思议,因为诸佛不需要等着你的供养,最需要供养布施的是那些贫穷的人,及六根不全的人。八大人觉经云:‘贫苦多怨,横结恶缘。’所以我们佛弟子或在家居士,有当官的或做大生意的要懂得这个道理!要把救济贫穷人排在供佛前面。穷人事事不如意,所以怨恨特别多,他跟你横结多怨不讲理,你布施穷人,诸佛心理高兴安慰,你光布施供佛不布施贫穷下贱人,诸佛内心还是念念这些受苦受难的穷人!因为诸佛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心苦,诸佛亦苦,所以先布施贫贱,则社会太平、国家太平、世界太平。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

接下来就讲到供佛的功德:接下继续说吧!地藏!‘若是未来世的国王、宰辅大臣大长者、大刹利乃至大婆罗门等,遇到修造佛塔或佛寺,或者塑造佛的形像,乃至要修造菩萨声闻辟支佛的形像,你能自己亲自营办,来供养布施。如是这些国王贵族等一定能得到,三劫为帝释天王之身的天福之报,享受无穷尽的殊胜快乐。’前面谈到布施贫贱人,所得功德是没有数目的,难以计数功德,等于布施百恒河沙佛的功德利益,也是无数可计的无量功德。但这一段就有数目可计了,三劫为帝释天主。这就是较量其功德了。

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

但是假如你能将此布施修造佛像,乃至声闻辟支佛像的功德福利,回施给法界所有众生,于是这些大国王及贵族人等,因此回向法性理体,本来只有三劫为帝释身,因这一回向法界,一下子变成十劫当大梵天主的果报。

诸位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你除了会布施,还得要会回向,就是要注意‘回向法界’这四个字。前面有讲过地藏经有两个经眼:一个是‘业力甚大’大到不可思议:‘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在事相上发明业力。这一品经文的经眼就是‘回向法界’,就是回向法性,法性就是理体,就是真理的实体,要回向真理而不着相。前面业力是事相,这里回向法界是理性,合起来就是理事无碍,理事圆融,所以地藏经并非你所认为是浅显的经,凡是能回向法界就是最深的义理。

佛经上说回向有三种:‘回者转也,向者趣也。回转自己所修之功德,趣向三处,故名回向,三处者:一者菩提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趣向于佛果菩提所谓回因向果也;二者众生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而施于一切之众生,所谓回自向他也;三者实际回向,回自己之功德,趣求真如实际,所谓回事向理也。’第一种是我自己所修功德一定要回向佛果菩提,我不求人天福报,也不求二乘小果。第二种众生回向就是把我的功德施给一切众生,我不求自己的福报。第三种实际回向,就是把功德回向趣求真如实际,就是真如之理,所谓回事向理,你所修的功德就是属于实相,你不着实相回到真如实际理地上,或理性上。‘法界’在佛经上有三种解释:一者界限义,一个界两个界等十法界等就是界限;二者因义,法界是诸法之因。;三者法界就是法性,这里就依法性解,所以回向法界者,就是回向一切诸法的本性。一切诸法就是真如理性,回向真如法界。

金刚经里讲‘无住行施’。住就是执着。‘就是不要执着去行布施。’内不着能施之我,外不着受施之人,中不着所施之物,所谓‘三轮体空’,即是回事向理也。这布施是个妙法、是个成佛之最大功夫,能度你的烦恼,了脱你的生死,他是总摄六度法门,你一执着我是布施之人,则别人不如我,慢心一起,不但度不了烦恼,更增加根本烦恼。你若执着受施之人,则不能平等布施,亲者布施,疏者仇者则不布施,是起分别心冤亲不平等。要是执着所施之物呢?则着财物之相,是你所喜爱,则不肯舍,好的贵的不肯舍,所以也不能执着所施之物。这三项就叫‘三轮体空’。所以能以三轮体空的心来布施,则同样是一件布施行为,却因你能将功德回向法界,所得果报亦是种种不同。而且是千差万别。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