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经目录∵第七卷

  隋沙门法经等撰

  大兴善寺翻经众沙门法经等敬白皇帝大檀越。去五月十日。太常卿牛弘奉敕须撰众经目录。经等谨即修撰。总计众经合有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卷凡为七卷。别录六卷。总录一卷。缮写始竟。谨用进呈。经等又敬白。仰惟无上法宝道洽无穷。像运中途预被兹土。昔方朔睹毘明下灰。令问西域取决。刘向校书。天阁录载。已见佛经方知前汉之世正法久至。非为后汉始流此地矣。但自道淡情华真伪玄隔人鮮宗敬。虽有若亡。又致明帝梦感金容现者。当是圣道凭籍皇王。大启弘奉之端耳。于是发使西域专求佛经。缘此摩腾法兰创出四十二章。世高支谶广译诸余经部。是后信道之士相寻而至。爰暨魏晋京洛之日。虽有支谦康会骤宣于金陵。竺护兰炬飞译于雍洛。然而信敬尚简奉行固微。比逮东晋二秦之时经律粗备。但法假人弘贤明日广。于是道安法师创条诸经目录。铨品译材的明时代。求遗索缺备成录体。自尔达今二百年间。制经录者十有数家。或以数求或用名取。或凭时代或寄译人。各纪一隅务存所见。独有杨州律师僧佑。撰三藏记录颇近可观。然犹小大雷同三藏杂糅。抄集参正传记乱经。考始括终莫能该备。自外诸录胡可胜言。僧众既未获尽见三国经本校验异同。今唯且据诸家目录。删简可否总摽纲纪。位为九录区别品类。有四十二分九初六录三十六分。略示经律三藏大小之殊。粗显传译是非真伪之别。后之三录集传记注。前三分者并是西域圣贤所撰。以非三藏正经故为别录。后之三分并是此方名德所修。虽不类西域所制。莫非毗赞正经。发明宗教。光辉前绪。开进后学。故兼载焉。又法经等更复窃思。诸家经录多是前代贤哲修撰。敬度前贤靡不皆号一时稽古。而所修撰不至详审者。非彼诸贤才不足而学不周。直是所遇之日。天下分崩九牧无主。名州大郡各号帝畿。疆场艰关并为战国。经出所在悉不相知。学者遥闻终身莫睹。故彼前哲虽有材能。若不逢时亦无所申述也。当今经等识学诚不及古。而宿缘多幸运属休辰。四海为家六合清泰。殊方异俗宛若目前。正朔所班书轨无外。又皇帝大檀越。虽复亲综万机。而耽道终日兴复三宝为***王。永关四趣之门。大启天人之路。在域群生莫不蒙赖。而况经等。夫何复论所恨识慧无长猥参嘉运。不能尽获三国经本及遗文逸法。造次修撰多有罔昧。进思退省惭慨良深。敬白开皇十四年七月十四日大兴善寺翻经众沙门法经等

  众经总录∵大乘修多罗藏录第一(六分) 合七百八十四部一千七百一十八卷∵众经一译分 合一百三十三部四百二十一卷∵众经异译分 合一百九十五部五百三十二卷∵众经失译分 合一百三十四部二百七十五卷∵众经别生分 合二百二十一部二百六十四卷∵众经疑惑分 合二十一部三十卷∵众经伪妄分 合八十部一百九十六卷∵小乘修多罗藏录第二(六分) 合八百四十二部一千三百一卷∵众经一译分 合七十二部二百九十二卷∵众经异译分 合一百部二百七十卷∵众经失译分 合二百五十部二百七十二卷∵众经别生分 合三百四十一部三百四十六卷∵众经疑惑分 合二十九部三十一卷∵众经伪妄分 合五十三部九十三卷∵大乘毗尼藏录第三(六分) 合五十部八十二卷∵众律一译分 合十二部三十三卷∵众律异译分 合七部七卷∵众律失译分 合十二部十四卷∵众律别生分 合十六部十六卷∵众律疑惑分 合一部二卷∵众律伪妄分 合二部十一卷∵小乘毗尼藏录第四(六分) 合六十三部三百八十一卷∵众律一译分 合一十五部一百九十八卷∵众律异译分 合八部一百二十六卷∵众律失译分 合二十九部四十五卷∵众律别生分 合六部六卷∵众律疑惑分 合二部三卷∵众律伪妄分 合三部三卷∵大乘阿毗昙藏第五(六分) 合六十八部二百八十一卷∵众论一译分 合四十二部二百六卷∵众论异译分 合八部五十二卷∵众论失译分 合一部二卷∵众论别生分 合一十五部一十九卷∵众论疑惑分 合一部一卷∵众论伪妄分 合一部一卷∵小乘阿毗昙藏录第六(六分) 合一百十六部四百八十二卷∵众论一译分 合一十四部二百七十六卷∵众论异译分 合八部六十六卷∵众论失译分 合五部二十二卷∵众论别生分 合八十六部一百七卷∵众论疑惑分 合一部一卷∵众论伪妄分 合二部十卷∵佛灭度后抄录集第七(二分) 合一百四十四部六百二十七卷∵西域圣贤抄集分 合四十八部一百一十九卷∵此方诸德抄集分 合九十六部五百八卷∵佛灭度后传记录第八(二分) 合六十八部一百八十五卷∵西域圣贤传记分 合一十三部三十卷∵此方诸德传记分 合五十五部一百五十五卷∵佛灭度后著述录第九(二分) 合一百一十九部一百三十四卷∵西域圣贤著述分 合一十五部一十九卷∵此方诸德著述分 合一百四部一百一十五卷∵右九录合二千二百五十七部五千三百一十卷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