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是中华文化的宝典,中国道教的圣典,也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具原创精神的典籍之一,被翻译成多种外文版本,广泛流传于世界。《道德经》在向世人彰显其独特魅力与恒久价值的同时,也将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道之义。老子在《道德经》一书中开宗明义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第25∵章中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老子讲的“道”,是宇宙根源、整体及运动法则,是生育天地、运行日月、长养万物的始祖。虽无形无名,其运化万物的功能、威力却是无限的,也是任何有形事物无法比拟的。天皇贵胄,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动植,有道则生;胎卵湿化,离道即亡。无论遐迩高卑、贤愚贵贱,无一不在道中生息。
二、道与德之关系及德的作用。既然“道”是宇宙本体,是整个世界,那什么又是“德”?古人说:“德者,物之所得。”“德”者“得”也,“道”之所赋,万物得之。由此可知,“德”就是万物所固有的本质属性,是道的具体体现。“道”为体,“德”为用。没有“道”,“德”不会存在;没有“德”,“道”亦无从显现。道与德之关系为体用关系,道为体而德为用,古人云:“德无道不立(无灵魂),道无德不载(无处发挥作用)。”道与德形影不离,故老子说:“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若要明道体道,必先修德。而德又如何具体地讲?凡是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和对众生有益的举措,都在“德”的范围之内。
三、“道法自然”及“无为”的价值。有关“道法自然”及“无为”的思想,是老子《道德经》上下两篇、81∵章的中心内容。然而常人将老子“无为”这一思想误解为无所作为或者消极的不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不然,它的基本含义是对事物发展变化应因势利导,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法则而用事,故所以称“无为”、“自然”。《道德经》中讲:“大道甚夷(平易简单),而民好径(因私情而走小道)。”“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因此,尊重自然法则,以“自然无为”之道处世,乃为做人之本。
四、《道德经》中的“和谐”的思想。《周易》给“道”下的定义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敦颐用图像来表述,写了《太极图说》,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兹也承认太极图代表的“道”是宇宙最高奥秘。既然道是宇宙整体,道体之属性是“和”,运动法则是“谐”。道的运动法则可节制阴阳消长,调解事物之过与不及,节制与调解正是大道运化万物的“法则”。总之,宇宙之间,森罗万象,芸芸众生,“中和”(和谐)是唯一的生息常态,亦是人类共同遵循的法则,是人们永远研究探讨的课题。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
自然和谐:星辰顺序,天清地宁,河海静默,山岳稳固,风调雨顺,万物繁荣。
人类和谐:天下太平,社会稳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鸡犬之音相闻,和平之歌合唱,并肩奋进,共同繁荣。
国政和谐:上下同心,同心同德,百官尽职,百工尽技,百业兴隆,百姓乐业。
家庭和谐:六亲和睦,夫妇和顺,人丁兴旺,幸福美满,家道昌盛,乐享天伦。
人身和谐:阴阳平衡,百脉畅通,五脏清凉,六腑调泰,身康体健,心旷神怡,尽享天年。和谐永恒。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