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袄。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本章教人混沌养真,冥冥养神。闷闷者,大道不期而至,察察者,妄求至道,其道更远。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政,是指思想,而思想产生于心;也可以理解为动脑筋,动心思。闷闷,是指傻傻的。民,是指气、神;淳淳,是指质朴,原始而不着修饰。

老子是古时苦县人,即现在的河南鹿邑县人,他这里使用的“闷闷”一词,即便是当下的河南话中还有出现,他们往往会用“闷”来说明一个人傻里傻气,缺脑筋,不灵光。但就是这种“闷闷”的人,他的气神才最淳厚,最饱满。

生活当中经常听到有人形容某某人,很聪明,心眼很多,很活泛,脑子也灵光,似乎所有事情都心中有数,清清楚楚,其实,这类人偏偏在动心思的过程中伤逝了自己宝贵的气韵与精神,这就叫“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其政闷闷,其民必定淳淳。人一旦合乎大道,也就无所谓祸,也就无所谓福。但其政察察,其民必定缺缺,福祸必定随之而来。

祸福皆产生于心,没有求福之心,其祸便无门可入。祸在福中,福在祸中,相依相生,须臾不离。得道之人,终日闷闷而不用其心,没有了对立,也就没有了祸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谁才能明了这至极之道呢?只有“无”,方可为天下正。世间万物都是无中生有,而有最后都是要回归于无。不懂得这种空性,难免要不断地经历悲喜祸福的反复折磨,无法脱身。佛教称之为“不得解脱”,总是处于轮回之中。

正复为奇,善复为袄。人之迷,其日固久。

世间所谓的正,都是暂时的,正可以变化为不正,善可以变化为恶。为什么会是这样?就是因为,不懂空性,会被实有的假象所迷惑,而我们执着的所谓实有又都是要归于无的。

人们沉迷于转瞬即逝的这种实有的假象实在是太久了。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所以,得道的人坚信大道的心犹如磐石,不能割动一丝;清静廉洁而无法碎分一毫;刚直而不放逸;敛光而不显耀。

世人之所以“察察”而不是“闷闷”,就是因为不识大道,错认假象为实有,这样就会变得执着,就会落入祸福的陷阱,就会处在时苦时乐的漩涡之中,不可能得到究竟的快乐和自在。

更多【龙泉解《道德经》】文章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