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净口业
慎独
《说文解字注》阐述“话”字之义,即是会合善言。所以,真正会说“话”之人,所说之言,必是善语,令闻者心开意解,清耳悦心。
人在社会中,跟他人相处,处理各种问题,说话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沟通方式。能说话或者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文字就都形成了口业。话也有好话和坏话之分,这就给自己造下了善与恶的果报。
《无量寿经》教我们善护“口、身、意”三业,并把口业摆在第一,头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一句话极重要,它告诉我们学佛要先从“口业”开始,其次才是“身业”和“意业”。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步一步慢慢的变化过来的,这是渐教,不同于顿教。因为顿教只要一个“善护意业”就可以了,意业清净了,身和口怎么还会不清净呢?这也是佛教度化众生的不同方法,让根性不同的人都能化度。
众生内心有瞠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或说话挑拨离间、恶口骂人、说不实的话欺诳他人;或说秽语、无意义的话,乃至毁谤佛、法、僧及一切众生等。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而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所以善护口业,就要先从清净口业开始,而清净口业就要不犯口过。
口过有四种:两舌、恶口、妄语、绮语。
“两舌”即是于两人之间挑拨离间;如看到张三说李四不好,见到李四就说张三不好;或是见他吵架,甚至于打架,自己在旁边看笑话、说风凉话,这些就是两舌。俗谚云:“嘴巴两片皮,说好说坏都是你。”
就拿夫妻吵架来说,有人劝架,若是不会说话,到两人面前,这人在丈夫的面前就会批评妻子的种种缺点,结果导致丈夫更加对妻子有意见,而在妻子面前,这人就会历数丈夫的许多劣行,煽风点火地让妻子更痛恨丈夫,可想而知这后果是越来越糟糕,甚至为此而离婚的也不少见。但是到最后,丈夫和妻子往往会同时憎恨的这个人恰恰是那个两舌的人,因为他分明没安好心,分明是在挑拨离间。
“恶口”是以粗言恶语骂人,致使他人起烦恼;或逢天雨、刮风,令身心感觉不适,即开始骂风骂雨;乃至骂畜生,不论骂詈的对象是有情或无情,这些都属于恶口。一般人对一些不经意的恶口讲成习惯,自己不容易察觉,境界一现前,很自然就讲了出来,话一出口,坏了事还不知道。
例如有人以“老子”为口头语,开口闭口离不开这两个字作点缀,虽是口头语,也是属于一种恶口的习惯。有一次,喜欢说“老子”口头语的这个人去买菜。到菜市场一个菜摊前问黄瓜多少钱一斤,摊主回答一个价钱,这人嫌贵,于是说了一句“老子不买了”就要走。可是卖菜的不高兴了,说:“你是谁老子?我还是你爷爷呢!”结果两个人就此吵了起来,最后大打出手。这就是恶口,无意中说了得罪人自己还不知道。
《大智度论》中记载有位毕陵伽婆蹉***,每天都到恒河对岸去化缘,每次要过恒河时就跟水神讲:“小婢,我要过河了,给我开路!”因为毕陵伽婆蹉***是证到罗汉的圣者,堪受三界众生所尊重,所以水神一听到***的话,马上就帮他开路。但是时间久了,水神心中起了烦恼:“奇怪,我帮***开路,***不但不感激我,还骂我是小婢,这口气实在很难咽下去。”就去找佛陀评理。佛陀于是把毕陵伽婆蹉***找来,问他:“你每次到恒河对岸化缘托钵时,水神都帮你开路,你怎么还骂他是小婢!实在不应该。”毕陵伽婆蹉***说:“我并无意要骂水神,只是无心。”于是马上向水神道歉:“小婢!我现在向你道歉。”原来***虽然已证罗汉,可他一些在世间时形成的粗俗的习气却还存在,故仍叫水神小婢却还不自知。
所以恶口不容易改,自己要多注意,要经常检讨反省,讲话的时候是不是有过失,时时要“三思而后行”。如此,不断地薰修,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慢慢地就能修去恶口的习气。
妄语是指说谎话欺骗他人。
罗目侯罗年幼即出家,担任佛陀侍者时喜欢开人玩笑。有人来拜访佛陀,佛在精舍时他就说佛不在,佛陀不在时他却又说在。一日,佛陀唤罗目侯罗用澡盆取水来洗足,洗毕将水倒弃后,佛要他把澡盆覆地,之后又叫他注水,罗目侯罗心想:“覆盆怎么装得进水呢?”此时佛陀说:“这就像无惭无愧的人,喜欢打妄语,使自性被覆盖,道法不能人心一般。”
社会上有些从商的居士,想发心受五戒,但又认为做生意当中,极难真正说老实话,认为没办法持守不妄语戒。其实,任何事情都不离因缘果报,想要生意兴隆,便须诚实、信用。过去的百年老店能永续经营,不外乎是本着童叟无欺的理念,只要以真诚不妄之心待人处世,这个事业就是值得人们信任的金招牌,如此何须担心无法成功。
世间又有“善意的谎言”一说,在佛教中这称为方便妄语。所谓方便妄语,指话讲出之后,对自己没损失,而别人听了不但没有损失,而且还有功德,让对方从中得到利益。诸如你看到一个顽童在追打一只小猫,而这小猫逃到了你的房间里。顽童跑来问你有没有看到小猫,你不忍小猫再受欺负,于是就问看到猫从后面窗户跑出去了。明明知道小猫躺在你的桌子下面,可还说跑掉了,这对自己没有坏处,也保护了小猫,这就是“善意的谎言”。所以佛法的精神是活用的,为救护众生,成就善法,不得已时即可用方便妄语;但是若不是为了成就善法功德,则不可说妄语。
“绮语”是指言不及义的轻浮言语,例如讲黄色笑话、言情小说令人打妄想,甚至说些取笑他人的话,自己却认为讲得很幽默,这些绮语都是一种恶业。若现世与人言谈喜论绮语,未来便会召感口齿不清、遭人戏弄轻贱的果报。
《辩意长者子经》佛陀以偈颂告诉长者子说:
欺诈迷惑众,常无有至诚,心口所作行,令身受罪深。
若生地狱中,铁钩钩舌出,烊铜灌其口,昼夜不解休。
若当生为人,口气常腥臭,人见便不喜,无有和悦欢。
常遇县官事,为人所讥论,遭逢众厄难,心意初不安。
死还人地狱,出则为畜生,辗转五道中,不脱众苦难。
又说:
人心是毒根,口为祸之门,
心念而口言,身受其罪殃。
佛陀说因为众生内心有瞠心、嫉妒、骄慢等烦恼,因而易犯种种口过,由于口犯种种过失,导致今生有所言说,人不喜听、亦不信受;乃至后世贫穷下贱、容颜丑陋。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注意清净自己的口业,一定不要挑拨是非叫人家彼此不和,也不要在没了解真相之前就说长论短,也不要嘲笑他人的短处或者对他人的过错津津乐道,更不要不懂装懂还偏要指手画脚,把自己弄得像个先知先觉一样。
佛陀是“真语者、实语者”,佛所说之言,不唯是善语,更能令众生解脱烦恼,得大自在。经云:“持口如佛口,常说诚实语……,若生于世间,谓诸香庄严,犹如香山水,流人涅盘河。”佛陀有三十二相好庄严,其中一相为“梵音声”,就是真正做到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言、不绮语所感得的果德。佛不只三世·,乃至三大阿僧只劫,都修六波罗蜜,口业清净,所以佛的舌头,一伸即能覆面至发际,称为“广长舌”,这也表示佛说法广大无碍,无远弗届,无人能及。这些都是佛在因地修行时,口业清净所感的殊胜果报。
古德云:“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足见一句话的影响甚大!常说是非,口业不净者,人见人厌;反之,常以好言,真诚称赞别人的长处,人际关系必定很好。一个家庭里,姑嫂、妯娌或兄弟姊妹之间,彼此不和,产生嫌隙,这个家庭必定无法和乐兴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经常互相攻讦,这个社会必定乱象频仍。若是人人都能净守口业,多观察、学习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的长处,这个社会就能充满和谐。
倘能学佛,口业清净,常说正语利益众生,即能口出妙香,咸令闻者欢喜信受,亦能同登自在解脱的涅盘圣地。修行若能远离四种口过,未来即能感得如佛的清净梵音声,说法度众无有障碍。此外,口不犯四过,以真诚心待人处世,不但能得人信赖、尊重,念佛、持咒、诵经也会有感应,因为口业清净,自然有清净的功德效用产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