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昆山周思仁述
凡夫白话译
‘戒杀四十八问’是清朝周思仁(安士)居士,劝在家众吃素之文章。因版本缘故,其中少了十五问,日后如有缘,当补齐。∵∵
戒杀四十八问∵∵∵
呜呼。杀劫之来。亦惨矣哉。其在人道。或数十年。或百余年。方一见。在畜生道。则无日不见。一遇鸡鸣。即有无限狠心屠户。执利刃。伺群畜奋然捆缚。群畜自知不免。大声踯跳。动地惊天。救援不至。各各被人面罗刹。抽肠拔肺。哀声未断又投沸汤。受大苦恼。片刻间。亿万生灵。身首异处。
呜呼。彼独不畏杀乎。受制于人。愤愤而死。冤无可伸。郁而为戾气。戾气一聚。而诸天魔王。遂出世而了此案矣。
慈受禅师偈云。世上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汝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
由此观之。杀劫之来。皆人人杀业之所召也。则夫临杀劫。而思所以逃之者。惟以戒杀转之。其机最捷。其感最神。他善敌不过也。
余故作戒杀问答一卷。释人之疑。而坚人之信。所愿大地众生。于过去杀业。念佛超荐。未来杀业。当下断除。发大慈悲。发大坚忍。誓不故杀一微细生命。如此而犹虑杀劫之不能逃也。八部金刚。截我头去。
杀劫来临之时,实在是够凄惨的。对人类而言,或许几十年,或许百多年,才可能遇上一次。而在畜生道,则每天都发生。从凌晨鸡鸣开始,就有很多的狠心屠夫,手持利刃,奋力捆缚群畜。畜生知道不能幸免,大声哀叫,奔跑逃跳,真是惊天动地。然而最终还是没有人来救援,于是各各被这些人面罗刹,活生生的抽肠拔肺。在哀号声未断之际,又被丢到沸汤中煮,受到极大的痛苦。片刻之间,就有亿万的生灵,头和身体就分家了。∵∵∵
唉!只有它们不怕被杀吗?它们因为被人控制,只得愤愤而死。它们的冤屈无可伸诉,于是就郁积而成为一股戾气。当戾气聚集浓厚之后,诸天的魔王就会到人间来了此杀生的案件了。∵∵∵
慈受禅师的偈说:‘世间上杀生杀得太多了,于是就引发了战争。于是曾经杀生的,在战争中就会被杀。曾经欠人钱财而赖怅不还的,在战争中房子就被烧掉。曾经捣毁鸟兽巢穴的,在战争中就会妻离子散。各各的报应,都相等于所造之业。所以大家要洗耳恭听佛陀所说,因果报应的道理呀。’∵∵
由此可知,杀劫的发生,都是由于大家的杀生之业而感召来的。那么面临杀劫,想要逃避的话,该如何呢?只有以戒杀来转变,才是最快速,最感应的,做其他的善事都比不上它的效果。∵∵
因此之故,我特别写此问答一卷,以解释一般人对戒杀的疑惑,加强已戒杀者的信心。希望大家对过去所造的杀业,能够念佛超度它们。当下要断除未来的杀业,发大慈悲心,发大坚强忍耐之心,发誓不再故意去杀害任何一个微细的生命。如果能够这么做的话,还会逃不掉杀劫。那么我愿意让天龙八部及金刚神,把我的头截去。∵∵∵
客曰。书云。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天生异类。本为养人。禁之不杀。何为。
答曰。既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当知万物为天地之赤子。赤子中有强凌弱。贵欺贱者。父母亦大不乐矣。倘因食其肉。遂谓天之所以养我。则虎豹蚊虻亦食人类血肉。将天之生人。又为蚊虻虎豹耶。
问:书经上说,天地是万物的父母,人类是万物之灵。所以我认为上天生长了这么多的畜生类,就是为了要养育人的。为什么要禁止不杀生呢?∵∵
答:既然你知道天地是万物的父母,那就应当知道万物是天地的赤子。赤子之中,如果有强壮的欺负弱小的。有高贵的凌辱低贱的,做父母的一定是大大不乐的。如果你吃畜生的肉,就认为是上天以此来养育你的话。那么虎豹吃人肉,蚊虻吸人血,是不是说上天生人类,是为了养育蚊虻虎豹的呢。∵∵∵
客曰。然则天何以不显示其报。而禁人之杀。
答曰。天固禁之。故累示杀报。特愚人不知而蹈之。智者知之而故蹈。天无如何也。
咸丰某年。全椒县居民某。夜卧。梦神戒曰。兵旦夕至。不戒杀断难逃死。某惊醒。率合家大小。焚香发誓。永断杀业。人皆从之。惟一妇曰。此梦耳。何足信。不数日兵至。一家逃出。此妇以恋家。故出稍迟。遂被杀。余亲见之。
问:既然如此,那为何上天不显示报应,以禁止人类杀生呀?∵∵∵∵∵
答:上天当然禁止杀生,所以经常显示杀生的果报。只是愚蠢的人不知其间的道理,所以仍照样杀生。而有智慧的人虽然知道,却仍然故意去犯,老天爷也莫可奈何呀。∵∵
在咸丰年间,全椒县有位居民晚上睡觉时,梦见天神告诫他说,有军队马上就要来了,不戒杀的话,绝对难逃一死。他惊醒过来,率领全家大小,焚香发誓要永远断除杀业,大家都遵从。其中只有一位妇女不同意。她说:‘这只不过是梦而已,不值得相信的。’几天之后,军队果然来了,他们全家都逃出去。只有这位妇女,由于恋家的缘故,比别人走得迟些,结果就被杀了。这件事是我亲自见闻的。∵∵∵∵∵
客曰。天下物类甚多。人人戒杀。则生生不已。将成禽兽世界。奈何。
答曰。蚯蚓虫蛇。人所不食者也。岂见充满天下乎。况世间禽兽之多。正因杀禽兽者之多也。冤冤相报。互为畜生。则成禽兽世界。若人人戒杀。则物类业报渐消。必且人天增盛矣。楚不捕蛙。而蛙反少。蜀不食蟹。而蟹自稀。非明验乎。
问:天下的畜生种类那么多,如果人人戒杀的话,那些畜生不停的生长,人间岂不就成了禽兽世界?∵∵∵
答:蚯蚓、昆虫及蛇,一般人是不吃的,它们可有充满天地之间呢。世间的禽兽之所以多,正是因为杀生的人多之故。这叫做冤冤相报,彼此互成畜生,那就会成为禽兽世界了。若是人人戒杀的话,那么畜生果报的业就会慢慢消减,而人类和诸天的数量就会增多。楚人不捕蛙类,而蛙类反而减少。蜀人不食螃蟹,而螃蟹却日渐稀少,这些不都是证明吗。∵∵∵
客曰。天既恶杀。当使血肉之味臭恶难堪。则普天之下。自然戒杀。不亦善乎。
答曰。禽兽血肉。自天视之。原系臭恶难堪。世人食之见为美者。亦犹厕虫贪粪。习而不觉也。譬如有人。前世为猫。念念捕鼠。前世为鹤。念念吞蛇。今世为人。不复思此二物。可见一种形骸。一种嗜好。嗜好不同。从业缘起。业缘不同。又从心起。人能与天同其心。自觉血肉之味。臭恶难堪也。
问:上天既然厌恶人类杀生,那就应当使畜生血肉的味道,变得很臭恶恶心才对呀。如此一来,普天之下,自然人人都戒杀而不敢吃畜生血肉了,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答:禽兽血肉的味道,上天是认为很臭恶恶心的。世间的人吃了觉得是美味,就好比厕所的蛆,贪吃粪便一样,这是习性而自己无法觉察出来。譬如前世做猫的人,当时心心念念就想着要捉老鼠来吃。前世做鹤的人,当时一心只想吞蛇。现在今世为人,就不会想吃老鼠或蛇了。可见是那一种躯体,就具备那种躯体的嗜好。嗜好的不同,是由于业力与因缘之故。而业力与因缘的各不相同,又是因心而起的。人的心如果和天的心一样,自然会觉得血肉的味道,实在是很臭恶恶心的。∵∵∵
客曰。杀生为业者。仰事俯畜。咸赖乎此。劝之改业。绝其生路矣。爱物不爱人。吾不取也。
答曰。杀生为业。譬之漏脯救饥。虽暂得衣食。而累劫受苦。未有了期也。正为爱之故。劝之改业。反谓绝其生路。世之不杀生为业者。竟死乎。弗思而已。
问:杀生为业的人,养家活口,全赖这份工作。如果劝他改行的话,岂不是绝了他生路?爱畜生而不爱人,我实在不敢苟同。∵∵
答:以杀生为业,好比是吃有毒的肉干以疗饥饿。虽然从事杀生之业暂时得到衣食,但却必须累劫受果报之苦,没有停止之期。正是为了爱他的缘故,才劝他改业,怎么反而说绝了他的生路呢。世间不以杀生为业的人,难道就会死了吗,你实在是没有仔细思量呀。∵∵
客曰。牛可耕田。犬可守夜。固当怜之。猪羊一无所能。不食何用。
答曰。戒杀放生。不过自全其恻隐耳。岂因物之有用无用哉。因有用而不食。仍然自私之念矣。甚矣。性蔽于习。爱起于贪也。
问:牛可以耕田,狗可以看门守夜,固然应当怜念不杀它们,不过猪羊一无所能,除了食它们之外,没别的用途。∵∵∵
答:戒杀放生,是要成全我们的恻隐之心,岂是从此物之有用或无用上来论。如果因为此物有用而不食它,这仍然是自私的念头。实在是我们的自性被习气给蒙蔽住了,所谓爱人爱物,不过是个贪心而已。∵∵∵
客曰。鸡犬牛羊。皆哀鸣畏死。杀之固所不忍。微细水族。杀之无声泪者。安用戒为。
答曰。形有大小。性无大小。譬如杀人。杀老者与婴儿。其罪同也。若谓无声泪者。杀之不痛。试于哑子就戮时察之。
问:鸡犬牛羊被杀的时候,都会哀鸣做怕死之状,杀它们确实不忍心。不过微细的水族类,杀它们之时,既不出声也不流泪,何必戒杀它们呢?∵∵
答:禽兽与水族,形状虽然有大小,但是本性是没有大小不同的。譬如杀老人与杀婴儿,罪是相同的。若认为它们被杀时没有哀鸣声也不流泪,就以为它们被杀时不会痛的话,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哑巴被杀时的情形就知道了。∵∵∵∵∵
客曰。掺刀自割。固害慈心。若自人杀之。而我食之。有何不可。
答曰。此掩耳盗铃也。若谓自人杀之。即可嫁祸于人。则屈受官刑者。但当怨隶人,不当怨官长矣。噫。物类可欺。自心可欺耶。
问:亲自拿刀杀生,确实有损慈悲之心。不过若是别人杀了,而我才吃,又有何不可呢?∵∵
答:你这叫做掩耳盗铃呀,若是认为别人杀的,就可以嫁祸于人。那么委屈受到用刑之人,是否应当埋怨执刑之人,而不应当埋怨下令用刑之官长呢。唉,畜生可以欺骗,然而可以欺骗得了自己的良心吗?∵∵∵∵∵
客曰。放生固属善举。但所放之物。被人捕取。奈何。
答曰。捕者自捕。放者自放耳。譬如良医疗病。不能保将来之不死。譬如凶年设粥。不能保后曰之不饥。世间万事皆然。何独于放生而疑之。且子又安知。所放之物。尽为人捕。而无一生乎。
问:放生固然是善奉,但是所放生之物,又会被人捕捉,这可怎么办?∵∵
答:捕捉的人随他捕捉,放生的人还是照放。譬如良医治病,并不能保证被治者将来不会死。又譬如饥荒时***煮粥供饥民食,并不能保证饥民日后不会挨饿。世间万事皆是如此,何以独独对放生有疑问。而且你又如何知道,所放生之物,都会再度被人捕捉,而没有一个可以逃生的呢?∵∵
客曰。行善以立心为主。心苟善矣。何须戒杀。
答曰。何哉。尔所谓善心者。为口腹之娱。使物类受弥天之苦。天下凶毒心。莫此为甚矣。试问善心。更在何处。孟子曰。人也者。仁也。仁则不杀。杀则不仁。天下断无好杀之仁人也。
问:行善重要在心地上论,只要心善就好,何必戒杀呢?∵∵
答:作这是说的什么话呀,你所谓的善心,是为了自己的口腹之娱,而使畜生受到弥天之苦。天下凶毒之心,没有能超过这种心的了。请问,你的善心何在?孟子说:‘所谓人类,就是仁慈之意。’有仁慈之心,则不会杀生,杀生则非仁慈。天下断无好杀生的仁人君子。∵∵∵
客曰。吾则无可无不可。非戒杀。非不戒杀。置之无心而已。
答曰。无心戒之。未必有功。无心杀之。何能无罪。譬如寇盗劫掠他家。飞矢误中于汝。汝能谅其无心乎。
问:我是无可无不可,不一定非要戒杀,也不一定非不戒杀。反正我以无心来看待戒杀。∵∵
答:以无心之心来戒杀,不一定有功德。而虽然无心,却杀了生,岂能无罪呢?譬如流寇盗贼,去抢劫别人的家,他的箭误中了你,你能原谅他的无心吗?∵∵
客曰。物类烹割。彼罪难述。我纵不杀。必有杀之者。杀之何害。
答曰。物罪固不可逃矣。己罪独不可逃乎。因物罪不可逃而杀之。与彼同受不可逃之罪矣。相啖相杀。理有必然。人奈何处可逃之地。不思早自逃乎。
问:畜生被杀被烹煮,是它们自己罪业难逃。纵然我不杀它,也还是会有人杀它呀,所以杀它们有何损害?∵∵∵
答:畜生自己的罪业固然不可能逃脱,而我们自己的罪业,难道不能逃吗。如果你以为畜生罪业该死不可逃,你因此而杀它,那么你就和它一样,同样受不可逃之罪业了。彼此相食相杀,有它必然的因果道理。而人处于可以逃脱的处境,为何不想早早逃脱呢。∵∵∵
客曰。世间物命。类多欠债。杀之何罪。
答曰。物命偿债岂不诚然。但有对受杀果。不对受杀果之分耳。对受杀果者。前世彼曾杀我。今冤对相逢。理当偿我也。不对受杀果者。前世他人。曾被其杀。今业报虽至。不当酬我也。世人一宴之顷。牲肴数品。一脔之肉。细命百干。安得尽取对受者而杀之。窃恐取偿于前世者。手中希得一二。而借债于来生者。比比然也。
问:世间畜生的被杀,大多是前世欠债的缘故,杀它们有什么罪过?∵∵∵
答:畜生被杀以偿宿世债业是没错,不过其中有该被我杀,有不该被我杀的分别。该被我杀的是,前世他曾杀我,现在彼此相逢,照理他该偿命于我。不该被我杀是说,前世他杀了别人,现在虽然业报到了,但却不该偿命于我。世人一顿宴饮,所杀的畜生品类和数量无数。一块肉就不晓得有多少的微细生命,难道它们全都应该偿命于吃的人吗。我想它们之中,大概只有一、二个是该偿前世之债的。吃它们的人,等于是先欠债于来世。∵∵
客曰。不对受者。杀之固当有报。若对受者。一往一来。杀报已尽。庸何伤乎。
答曰。子不见世人相殴乎。此以杖来。彼以杖往。两拳迭下如雨。曾见一往一来之后。各各敛手平心乎。菩萨于未来因缘。洞若观火。所以遇冤仇而不报也。
问:与自己没有冤对的,杀了它固然应当会有报应。但是和自己有冤对的,彼此一往一来,相杀之报就互不再欠。这么说来,杀有冤对的畜生,又有什么关系呢?∵∵
答:你见过世人互相殴打的情形吗?这边用棍子打过去,那边用棍子打过来。或者是彼此两拳如下雨般不停的打下去。何曾见过两人一来一往之后,各各都平心静气停手不打的呢。菩萨观看未来的因缘,清楚得如同观火般,所以即使遇到冤仇,也不回报。∵∵∵∵∵
客曰。佛言有生之属。或多宿世父母六亲。有何证据而作此说。
答曰。六道众生无量劫来轮回不已。即以一劫论。其数无量。安见目前有生之属。与己无关耶。余曾见刘道源为蓬溪令。解官归。宿秦氏家。梦一妇泣曰。吾乃秦之妻也。因埵杀一婢。冥官处我以死。乃罚为羊。今现在栏中。明日将杀以享君矣。刘急白之。亡不及救。举家大恸。呜呼。世之类此者亦多矣。肉眼人见不到耳。悲夫。
咸丰三年。浙江绍兴府有黎氏子。无恶不作。现生变为猪。其家送至云栖下院放生。许荫庭司马亲见之。
问:佛说凡是有生命的,大多是宿世的父母及亲人,有什么证据这么说呢?∵∵
答:六道众生无量劫来一直轮回不已,就以一劫来讲,和我们有关的众生数量就多得数不清。因此,就以你目前所见到的众生,怎知就与你无关连呢。我亲自见闻下面这件事。蓬溪令刘道源退休回老家,归途中借住一位秦姓人家里。晚上他梦见一位妇女哭着向他说,她本是这家主人的妻子,因为生前打死过一名婢女,因此地府的官吏判她死罪,罚她投胎为羊,现在正在羊栏里,明天就要被杀来招待客人您了。刘道源赶紧告诉主人这件事,但已经来不及了,秦家人伤心不已。唉,世界上这类事情多得很,只是肉眼凡夫看不到而已,可悲呀。∵∵∵
咸丰三年,浙江绍兴府有个姓黎的,无恶不作,结果活生生从人就变成了一头猪,他的家人就把他送到云栖寺的下院去放生,这是许荫庭司马亲自见到的事。∵∵
客曰。见人杀生及捕鱼鸟者。虽发救度之愿。而力不从心。奈何。
答曰。见杀生者。默持一切神咒。或称阿弥陀佛名号。代物发忏悔心。则被杀之物。自然受益。见捕鱼鸟者。专注其人。不起别念。默念南无多宝如来数十声。鱼鸟皆可逃网矣。此法屡试屡验。万勿轻忽。
问:见到有人杀生,或是有人捕鱼捉鸟,虽然有心愿救它们,奈何力不从心呀。∵∵∵
答:见到有人杀生的时候,心里要默念一切会的神咒,或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并代替被杀之物发忏悔心,那么被杀之物,自然会得到利益。见到捕鱼捉鸟的人,你就把心念专注在此人身上,心无杂念的默念南无多宝如来几十声,那么那些鱼鸟都可以逃脱被网捕的命运。此法非常灵验,千万不要轻忽。∵∵
客曰。祷神者。或求生子延寿。或求功名财货。舍牲拴无以明敬。奈何。
答曰。天地神明。好生恶杀。使物类无子而求子。减寿以求寿。丧命而求名利。无论天理不容。自心亦大不忍矣。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