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禅宗的特质
陈荣波
华冈佛学学报第五期(1981.12.31)
309-330页
--------------------------------------------------------------------------------
∵309页
∵提要:
∵壹、前言:陈述唯有在中国文化的大烘炉里,才能提
∵炼出禅宗精品。
∵贰、构成中国禅宗的因素:禅宗能在中国园地生根的主
∵要因素有二:(一)与儒、道二家思想互为辉映(二)与佛
∵家经典如金刚经、维摩经、法华经、涅盘经互为印证。
∵参、中国禅宗的特质:阐述禅宗具有七大特质:(一)
∵无的妙用(二)顿悟的心法(三)定慧不二(四)祖师的心
∵印(五)丛林制度之规建(六)公案的价值(七)棒喝的施
∵教方式。
∵肆、结语:禅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暂镇静剂
∵,而是一种永恒纯正的心净心定之清凉剂,其理想境界是实
∵践人间净土,发挥“以大智故不住生死,以大悲故不住涅盘
∵”的大我、和谐、幸褔之淑世菩萨精神。
∵壹、前言
∵孕育于中国文化的禅宗,一方面融合了外来的印度佛学
∵,另方面充实了中国文化的内在生命价值,构筑中国文
∵310页
∵化的内在生命价值,构筑中国大乘佛学最突出、最独特的教
∵外别传之宗派。
∵中国禅宗始于南北朝的达摩,大盛于唐朝。由于初唐六
∵祖慧能的顿悟法门之树立,开创出中国禅之伟大生命机能,
∵代代相传,远播于欧美各国,广受世人之爱慕与研究,确为
∵中国人之殊荣。
∵在本文中,主要的论点在于阐述禅宗为何能在中国生根
∵之构成因素与其特质,使国人对它有更深刻的体认与发扬。∵∵
∵贰、构成中国禅宗的因素
∵中国文化代表了中国人五千多年来的高度智慧之卓越表
∵现。它是“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我们追问
∵:为何禅宗能在中国园地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呢?依
∵笔者的看法,认为有两大主要因素,分述于后:
∵一、与儒道二家思想互为辉映
∵儒道二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特有的原创滋素。但它们与禅
∵宗思想具有一些沟通点,互为辉映。先谈儒家,然后再谈道
∵家。
∵(一)禅宗与儒家的沟通点
∵1.对孝的看法∵∵
∵a儒家的见解
∵儒家很注重孝道,以孔子为代表,其看法如下:
∵
子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
∵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
∵(注1)
∵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注2)∵311页
∵
子曰:“弟子入孝,出则弟(同悌),谨而信,泛
∵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注3)∵(注3)
∵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注4)
∵
子曰:“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注5)
∵孔子认为孝是行仁的根本核心。尽孝即是行道。如果不
∵行孝而只言仁,则此仁便是虚有其名,失去仁之真正精神。
∵因为孝是一种人类对父母的敬爱,出于内心真诚的流露。此
∵种真挚感情是“不学而知,不虑而能”的良知本能,譬如慈
∵鸟反哺之类,皆是天性良能的显现。如果不加以培育,便会
∵枯萎或凋谢,甚至斫伤人性。因此,孝弟是人心最亲切、最
∵自然的行为表现。它是由“亲亲”开始,进而“民胞物与”
∵,以便达到治国、平天下的终极目的。
∵b禅宗的见解
∵“孝”不只是儒家的中心思想,而且佛家也很注重孝道
∵。其孝道思想是基于报恩观念而来的。如“父母恩重难报经
∵”、“报恩经”(注6)、“目莲救母”等等皆是阐述孝道的
∵思想。因此,我们不能忽视佛家的看法。钟友联先生指出佛
∵家孝道思想的特色有四、内容如下:“一、佛家所讲的孝道
∵,不仅注重生前,而且重视死后。二、佛家的孝道,不仅要
∵实现世俗的孝行,让父母衣食无缺,长寿无病,福乐百年,
∵无一切苦恼后患;而且要实现出世的孝行,使父母了生脱死
∵,脱离六道轮回。三、佛家的孝道,不仅要使父母现实快乐
∵,而且要拔死后之苦。四、佛家不仅要孝敬今生今世之父母
∵,而且多生多世以来的父母亦当孝敬。”(注7)因此、佛家
∵的孝道思想是贯通于三世,不仅度自己的父母,而且也要度
∵无数多的他人父母,让世人能够转苦为乐,了脱生死。
∵禅宗的见解是秉承佛家的一贯精神而融合儒家伦理生活
∵的行为规范。佛家修行人出家的目的是度众生之苦,而不是
∵背弃亲人远走高飞。例如六祖慧能当初想要到黄梅参拜五祖
∵弘忍为师,研习佛法,可是他并不违背孝道的原则
∵312页
∵,曾蒙一客赈济十两银作为其母亲生活费用,又得到母亲允
∵许之后,才离家北上,参拜五祖。我们举六祖坛经一段话,
∵作为佐证。慧能大师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
∵喧。”(注8)此段话具有浓厚的儒家色彩,与儒家思想相得
∵益彰。
∵2.对内证工夫的看法
∵a儒家的见解
∵大学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新民),在止于至善。”“明明德”即是阐明人性善良的四
∵端(仁、义、礼、智)。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
∵而已矣。”(注9)又说:“养心莫大于寡欲。”(注10)(注10)其目
∵的在于把放散之心收敛回来,以尽人之性,才能尽物之性,
∵以便“与天地合其德”,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b禅宗的见解
∵六祖慧能:“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注11)禅宗
∵认为人人皆有佛性,只要内证于心,明心见性,找到真正的
∵自我,才能获得自由与喜悦。
∵除外,儒家大学篇里所谓“定、静、安、虑、得”与禅
∵定思想是很相似,前者目的在于渴求见仁得仁,而后者目的
∵在于见性成佛。至于两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儒家只重入世,
∵而禅宗不仅讲入世,而且也讲出世。所谓“出世”的精意在
∵于断除烦恼一干二净,化烦恼为菩提,比儒家较为究竟彻底
∵些。
∵(二)禅宗与道家的沟通点
∵禅宗与道家思想(以老、庄为主)的相似点比儒家的相似
∵点还要多。笔者在此只举四点,以明其关系,分述于后:
∵313页
∵1.崇尚自然
∵a老子的看法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注12)
∵这里所说的“自然”两字不是当“名词”来使用,而是当
∵“形容词”来解释。所谓“道法自然”是表示道的变化运动
∵是顺其自然,自然而然地生出一切万物,毫无造作。老子接
∵着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注13)
∵他认为万物是由道的自身自然显现出来。因此,他很注重“
∵返朴归真”思想的发挥。
∵b庄子的看法
∵我们举庄子应帝王的一段话来说明:“南海的帝王名叫
∵倏,北海的帝王名叫忽,中央的帝王名叫浑沌。倏和忽两人
∵常到浑沌的国土,并接受礼遇。因此,此两人为了要报答浑
∵沌的善待之德,商议着如下计划:‘人都有七窍∵(耳朵、眼
∵睛、嘴和鼻孔)∵作为看、听、饮食以及呼吸之用,我们试图
∵凿开他的七窍’,于是他们两人决定每天替浑沌凿一窍,等
∵到七天,七窍凿完,浑沌就溘世了。”
∵我引用此一“浑沌凿窍”之故事,在于阐述人要顺其本
∵性的自然发展,不可揠苗助长而违背人性。
∵c禅宗的看法
∵禅宗非常注重“平常心是道”的说法。例如,大珠慧海
∵禅师云:“饥来吃饭,困来就眠。”其意是说该当吃饭,就
∵要吃饭。六祖慧能有明确指示如下:“佛法在世间,不离世
∵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注14)禅宗认为道是存
∵在于日常生活之中。行、住、坐、卧都是道的显现。如果离
∵开日常生活来谈禅道,这是违理的。
∵2.最高智慧是绝对待的体悟智,而不是一种主客对立的相
∵对知。
∵a老子
∵314页
∵老子道德经:“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注15)又云: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
∵唯病病,是以不病。”(注16)意谓以“不知为知”就是一种
∵病。所谓“病”就是一种执着,一种对待性的妄念。真正的
∵大知不是属于一种相对知识。因此,老子所提出的绝“圣”
∵弃“智”之用意在于泯除一般所谓主客对立的相对观念与投
∵机取巧的相对知能。
∵b庄子
∵庄子在大宗师上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
∵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用意在于根除人的欲念向外驰
∵求。唯有“与天地精神独来往”,才能“与天地并生,而与
∵万物为一”(齐物论)。换言之,庄子认为唯有“是非两忘而
∵化其道”,才能“与道同在”,获得真知灼见。
∵c禅宗
∵禅宗认为最高的知识是一种自性(即佛性或觉性)知识,
∵是言亡虑绝,心行处灭。唯有内证于心,由内在的生命原泉
∵活生生地把握万物的真相,才是宝贵、真实的。这是禅思想
∵的重心所在。
∵3.语言文字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一种目的
∵a老子
∵道德经开宗明义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
∵常名。”(注17)意谓可道之道不是常道,可名之名不是常名
∵。老子既然认为常道是不可说,可是他还是说了五千多字。
∵这会是一种矛盾吗?我认为语言文字只是一种权宜之计罢了
∵,但不等于实相本身。因为我们使用语言文字的目的是透过
∵它的了解,进而把握其背后所隐藏的真正义蕴。那才是我们
∵所要追寻的理想指标。
∵b庄子
∵315页
∵庄子在外物篇云:“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
∵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其
∵重点在于“意”,而不是在“言”。“言”是一种媒介,是
∵一种阶梯,而不是目的。西方当代哲学家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1889-1951)说:“我的命题在于向任何了解
∵我的人阐述如下:‘当他以这些命题为阶梯,爬过它们之后
∵,毕竟认知它们为无稽之谈。’∵(他必须超越这些命题,然
∵后才能正视世界。换言之,他爬过去之后,必须舍弃此阶梯
∵。)”(注18)因此,庄子所谓“得意忘言”就昭然若揭了。
∵c禅宗
∵一般人认为禅宗思想可用十六个字来表示:“教外别传
∵,不立文字,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其中所谓“不立文字
∵”不是说“不用文字”,而是说“不执着于文字”。假如说
∵禅宗真的不用文字,那么市面上所见到的禅学要籍,为何特
∵别多呢?其因在于禅宗为了要接机,为了要“应机与法”,
∵不得不说,说出来的语言文字(公案)只是一种方便法门而已
∵。
∵4.注重心灵的宁静与永恒喜悦
∵a老子
∵老子云:“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
∵足,常足矣。”(注19)又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注20)老子认为人不能得到快乐在于人的欲念之不知足。唯
∵有知足,才能获得心灵的快乐。这就是老子“知足常乐”的
∵看法。
∵b庄子
∵我们举庄子与惠施在河边观鱼的一段话来说明:
∵“有一次,庄子与惠子(惠施)相约而同在濠水的桥头上
∵游玩。此时,庄子看到很多鱼在水中游着。于是,庄子
∵316页
∵就开口说道:‘倏鱼(白鱼)很自在地游着。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回答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会知道鱼是快乐呢
∵?’庄子接着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无法知道你。可是你并不是
∵鱼,你无法知道鱼的快乐,这不是很明显吗?’庄子说:‘
∵那么,我们从开始谈话说起,你说‘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
∵一句话就表明了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才问起我从何
∵处得来的,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得知的。’”(注21)
∵庄子是站在主客合一的立场来看万物,泯除主客对待的
∵差别心。所以,他很快乐。
∵c禅宗
∵禅宗认为人的自性(觉性或佛性)是自足自满,清净光明
∵。人只要把内在清净光明的自性充分显现出来,他一定是常
∵乐的。禅宗也跟庄子一样,带给人真正的快乐。因为它在于
∵启迪人的心灵,开拓人的视野,培养“海阔天空,逍遥自在
∵”的洒脱人生观,所以,我们只要把内在晶莹如镜的自性发
∵挥出来,一定充满喜悦。此种喜悦一定是甜美的、无垠的、
∵永恒的。
∵最后,我认为禅宗与老庄思想具有一些沟通之处,但彼
∵此间仍有很多不同点,譬如说:
禅宗是属于宗教色彩,
∵而老庄思想是一种非宗教性的价值观。
禅宗是一种顿悟∵法门,而老庄思想是一种有次第的修行与实践。
禅宗有
∵时用棒、喝等行动来表达禅境、禅机,而老庄并未用棒喝教
∵化学生。
禅宗有公案,可作为后人参究的指南针,而老∵庄思想并无指导后人的实际体悟记载,但到了后来的道教
∵略有雏形而已。
∵二、与佛家经典互为印证
∵笔者举出在六祖坛经所引用的几部经典与禅宗思想作一
∵种互证的说明,分述于下:
∵1.金刚经与禅宗之关系
∵317页
∵金刚经是佛陀在舍卫国祗树孤独园的一次法会中,认为
∵因缘成熟,已至普渡众生之时机,藉着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之
∵发问而导引出此部经书。其要旨在于阐述“遣相、离相、无
∵住”的金刚般若智----“缘起性空”之妙义。六祖慧能认为
∵此部经典为禅宗的重要经典之一。禅宗以般若智的妙用配合
∵着真参实究的禅定思想而发展出来的。我们都知道,六祖慧
∵能因读到“金刚经”的其中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而有所领悟,创立了中国禅宗独特风格。所谓“无所住”就
∵是在于破斥所有相,使心不染着于相。如“金刚经”文云: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至于
∵“生其心”是说心念要清净光明,以便发挥“烦恼即菩提”
∵的大悲精神。因此,金刚经此种离相见性之思想,影响慧能
∵大师很深。在六祖坛经经文中充满此种色彩很浓厚,例如般
∵若品第二:“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
∵达无碍。能修此行,与般若经本来无差别。”即为明识,不
∵胜枚举。
∵2.维摩诘与禅宗之关系∵∵
∵维摩经又名无诟经或净名经,是一部大乘经,讲菩萨法
∵。全经共有十四品,属于般若空观思想系统,在于阐述(一)
∵人间的净土(二)不可思议法门。第一要点指出真正的佛土在
∵于人间的菩萨净土。以直心、深心、菩提心、六度、四无量
∵心、四摄法、三十七道品为众行之方针。如佛国品云:“若
∵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这与
∵六祖慧所云的“人有两种,法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
∵。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所以佛言,随其心净
∵即佛土净。…但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注22)是互为印
∵证的。至于第二要点所谓不可思议的不二法门,引文如下:∵∵
∵维摩诘居士问文殊师利:“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文殊师利曰:“如我意言,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
∵示、无识、离诸问答,是为入不二法门。”
∵于是文殊师利问维摩诘:“我等各自说已,仁者当说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318页
∵时维摩诘默然无言。
∵文殊师利叹曰:“善哉!善哉!乃至无有文字语
∵言,是真入不二法门。”(注23)
∵从上述文殊师利与维摩诘对话中,可看出前者是以言遣
∵言来显道,而后者以无言来显道。维摩诘的“无言显道”与
∵大乘禅不立文字的宗风----“以心传心”的精神是相一致的
∵。所以,此经被视为禅宗所依之经典,其因在此。
∵3.法华经与禅宗之关系
∵法华经原名妙法莲花经。世尊讲此经有一大因缘,其文
∵如下:“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
∵!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
∵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
∵生,佛之知见,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佛告舍利弗
∵: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
∵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
∵,无有余众,若二若三。……舍利弗当知,诸佛法如是,以
∵万亿方便,随宜而说法,其不习学者,还能晓了此。汝等既
∵已知,诸佛世之师,随宜方便事,无复诸疑惑,心生大欢喜
∵,自知当作佛。”(注24)佛陀讲法之目的在于开佛知见,使
∵众生都能起正知正觉,了脱生死。六祖慧能对“开佛知见”
∵解释如下:“世人外迷着相,内迷着空。若能于相离相,于
∵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若悟此法,一念心开,是为开佛知
∵见。”(注25)又云:“汝今当信佛知见者,只汝自心,更无
∵别佛。”(注26)禅宗认为佛就是觉,起正觉在于心。心悟与
∵成佛具有密切关系。六祖慧能云:“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若起正真般若观照,一刹那间,妄念俱灭,若识自性,一
∵悟即至佛地。”(注27)这指明禅宗强调心悟思想与佛陀的普
∵渡众生之意愿是互为发明,不可分离之。至于法华经方便品
∵陈述教化要善用方便法门与六祖所谓“法本一宗,人有南北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
∵故名顿渐。”(注28)之说法是相吻合的。
∵4.涅盘经与禅宗之关系
∵319页
∵涅盘经的特色在于主张佛性常住论,并反对阐提无佛性
∵不成佛之说法。本经第二十七卷师子吼菩萨品的看法如下:
∵
“佛性者名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智慧。……佛性
∵常恒,无有变易。”
“佛性者即首楞严三昧性,如醍醐∵,即是一切诸佛之母”
“以是义故,十二因缘名为佛性
∵,佛性者即第一义空,第一义空名为中道,中道者即名为佛
∵,佛名涅盘。”佛所证的第一义谛就是涅盘,获得第一义的
∵主体是佛性,佛性的人格化就是佛。
∵禅宗认为其宗旨在于见性(彻见佛性)。此种见不是二分
∵法,而是一种不二法门。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有一段话如下
∵:“印宗问:‘如何是佛法不二之法?’慧能曰:‘法师讲
∵涅盘经,明佛性不二之法。如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种
∵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佛性否?佛言:善根有
∵二: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名为
∵不二。一者善,二者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名不二。蕴
∵之与界,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
∵佛性。’”慧能仍然主张佛性是人人皆有,人人皆可成佛。
∵佛性是人之法身,了悟佛性就是报身,实践佛性,化导众生
∵,就是化身。佛性与此三身之关系是一而三,三而一。开悟
∵佛性是禅宗的第一要事,因此禅宗与涅盘经思想是互通的,
∵融洽的。
∵参、中国禅宗的特质
∵我认为中国禅宗至少具有七大特质,阐述于后:
∵一、无的妙用
∵“无”一字在佛法中是一个专门术语(technical∵terms
∵)。如果不注意它的特殊用法,就无法了解其真正意义。老
∵子说:“无之以为用。”(注29)往往很多人只看到有形的东
∵西,而忽略了无形的东西。这是一种错误,殊不知“无形胜
∵有形”(the∵invisible∵over∵the∵visible)、“无声胜有声
∵”的哲理。因为有形是有限
∵320页
∵,无形是无限。无限的应用范围比有限大得多。老子很注重
∵“无”的运用。他常言“无欲”、“无知”、“无为”都是
∵“无形”、“无限”的运用。譬如他说“为学日益,为道日
∵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中的“无为”
∵不是消极的颓废思想,而是一种积极性的无所不为的完美实
∵现。
∵“无”在佛学的看法如何?“无”是一种否定词(包括
∵“无”、“非”、“不”)。否定词之使用在佛学中占着很
∵重要的地位。例如中论有“八不”(不生、不灭、不常、不
∵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般若心经有“六不”(如诸
∵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说法。此种否定
∵词在佛学上至少具有荡相遣执与提升境界之双重作用。它是
∵采用一种“以楔出楔”的方式,一层一层地否定每一层的执
∵着性,并且提升心灵的宁静与清净。在佛法上有所谓“离四
∵句、绝百非”的说法,就是一种否定词的妙用。所谓四句就
∵是:
常句
非常句亦常亦无常句
非常非无常句。∵现举大智度论卷一缘起论的摩诃衍义偈来说明:“语言尽竟
∵,心行亦讫,不生不灭,法如涅盘。说诸行处,名世界法;
∵说不行处,名第一义。一切实一切非实,及一切实亦非实,
∵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名诸法之实。”其中“一切实”为常句
∵,“一切非实”为非常句,“一切实亦非实”为亦常亦无常
∵句,“一切非实非不实”为非常非无常句,绘图说明于后:
∵双遮的中
∵一切非实非不实
∵(合)∵=∵(反)─┐
∵│
∵空∵∵├────────────涅盘境界(佛)
一切非实(反)┐∵双照的中∵∵│∵无限递进至言亡虑绝
∵│∵∵一切实亦非实∵∵│∵心行处灭的绝对涅盘境界
∵├─∵(合)∵=∵(正)─┘
∵有∵∵│
一切实(正)
∵321页
∵如果用“有”、“空”、“中”的递进过程来说明,“
∵一切实”是一种因缘和合的“有”之境界--本身并不真实的
∵独立存在着,可说是第一层次,“一切非实”是第二层次“
∵空”的境界,其缘起之本性是“空”的,是无执着相。接着
∵,“中”可分为“双照的中”与“双遮的中”两种。如“一
∵切实亦非实”是“双照的中”,不偏于“有”,也不偏于“
∵空”,而“一切非实非不实”是“双遮的中”,对上一层“
∵双照的中”加以扬弃(否定与提升),无限递进至绝对涅盘境
∵界—佛的境界。
∵因此,禅宗也承袭此种否定词的特殊用法并加以发挥,
∵构成其内在特质。“无”一字在禅宗经典至少具有五大妙义
∵。分述于下:
∵(一)缘起性空
∵我们都知道,开展中国禅宗的真正祖师就是六祖慧能。
∵为何五祖弘忍会把传心法门传给慧能而不传给神秀呢?为了
∵了解此问题,我们把慧能和神秀的偈法举列比较:
∵神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
∵使惹尘埃。”
∵慧能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
∵处惹尘埃。”
∵从上述两首偈语的比较中,可以看出慧能会灵活运用“
∵无”的殊胜妙义,层层遣相,使人心清净,达到宁静喜悦的
∵境地。这是慧能比神秀高明之处。这里所谓“本来无一物”
∵,就是一种缘起性空思想。
∵(二)平等
∵当慧能大师初见五祖弘忍时,祖(弘忍)说:“汝是岭南
∵人,又是獦獠(引申义为未开化的南方山地民族),若为堪作
∵佛。”慧能回答:“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
∵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注30)
∵这一段对答说明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能成佛,人人平
∵等,与孟子所说的:“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
∵322页
∵是”是相通。这是无的第二妙义。
∵(三)至高尊贵
∵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
∵,见自本性,不生不灭,于一切时中,念念自见,万法无滞
∵,一真一切真,万境自如如。如如之心,即是真实。若如是
∵见,即是无上菩提之自性也。”
∵其中“无上菩提”的“无上”具有至高尊贵之意义,与
∵佛经常言“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或
∵无上正遍知)是相通的。
∵(四)圆融
∵例如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善知识!内外不住,去来
∵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其中所谓“无碍”以及上面
∵第三点所引用文中的“无滞”皆具有圆融自在的意义。
∵(五)扫荡作用(破邪显正)
∵六祖坛经定慧品第四:“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
∵,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相者,于相而离
∵相;无念,于念而无念;无住者,人之本性。”“无念”、
∵“无相”、“无住”是禅宗的基本思想。现在我们来谈慧能
∵对三者如何解释?
∵1.无念的定义:
“善知识!无者,无何事;念者,
∵念何物。无二相;无诸尘劳之心。念真如本性,真如即是念
∵之体,念即是真如之用。真如自性起念,非眼鼻舌能念,真
∵如有性,所以起念。真如若无,眼耳色声当时即坏。”(注31)
∵
“何名无念?知见一切法,心不染着,是为无念。”(注32)∵2.无相的定义:“善知识!外离一切相,名为无相。能
∵离于相,则法体清净。此是以无相为体。”(注33)
∵3.无住的定义:“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后
∵念,念念相续不断,名为系缚。于诸法上,念念不住,
∵323页
∵即无缚也。此是以无住为本。”(注34)
∵慧能所提“无念”、“无相”、“无住”的“无”具有
∵扫荡相对的执着性,以便明心见性。
∵此种否定方式的运用范围很广。例如
绘画上的“烘
∵云托月”。
数学上的间接证法。(注35)逻辑上的归谬
∵法。(注36)
∵科学上的虚证法。∵∵(the∵method∵of∵fasification)(注37)
以及赵州“狗子无佛性”(注38)等
∵皆是。
∵二、顿悟的心法
∵禅宗修行的终极目标在于悟,在于体证。无悟处,即无
∵禅可言。此种悟力是从人的清莹明彻之心体而来的。慧能说
∵:“善知识!心量广大,遍周法界。用即了了分明,应用便
∵知一切。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即是
∵般若。……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
∵,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注39)永嘉大师证道歌:“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禅宗肯定人人皆有一
∵颗清莹明彻的自性(佛性或觉性)。它是见一切法而不染于外
∵相的根源。由此种自性而生出的悟不是精神活动的停止,而
∵是心体般若智的生机展现。它的关键性在于一刹那间,又称
∵此种悟为顿悟。有人用“□地一下”、“喷地一发”、“打
∵破漆桶”、“爆地一声”、“扫破太虚空”等言语来譬喻。
∵此种心念的悟境之顿现,能化佛性而为佛。慧能积力鼓励人
∵努力把握此灵光一现的禅机,勿失良机,其用意在此。
∵三、定慧不二
∵禅宗所谓“禅”不只是指谓“静虑”或“调身、调息、
∵调心”的禅坐方法而已。而且更要注重无限智慧的普遍关照
∵。因此禅宗的禅意是能于日常生活的四威仪∵(行、住、坐、
∵卧)∵中发挥定慧一如的般若定力。这是禅宗一向所要追求的
∵理想境地。于是,慧能认为定力不可与慧分离,两者之关系
∵有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废。他说:
∵324页
∵“……定慧一体,不是二,定是慧体,慧是定用。即慧之时
∵,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若识此义,即是定慧等学。
∵……定慧犹如何等?犹如灯光。有灯即光,无灯即暗。”(注40)
∵卧轮禅师的法偈说明如下:“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
∵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注41)但是,慧能对此偈只改了
∵几个字,却能点石成金,成为禅境杰作:“慧能无伎俩,不
∵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注42)慧能这首诗
∵偈之高明在于他破斥“断思想”、“心不起”之枯禅。他要
∵我们随处用心,用而不住于相,以便纠正“以长坐灭想”为
∵禅定的错误看法。
∵四、祖师的心印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
∵师长是我们立身处世的导师。人不能没有师长的教导,否则
∵在行事准则上会发生动摇。禅宗是讲“以心传心”,特重心
∵法的印证。永嘉大师自述他修道的历程:“吾早年来积学问
∵,亦曾讨疏寻经论,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却
∵初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从未蹭蹬觉虚行,多年枉
∵作风尘客。”(证道歌)这一段话指出永嘉大师经由六祖心印
∵之后的肺腑之言,强调心印在修道上的重要性。这值得我们
∵作为借镜。
∵五、丛林制度之规建
∵据禅门正统记载:“元和(唐宪宗)九年,百丈怀海禅师
∵,始立天下丛林规式,谓之清规。”南怀瑾教授认为“百丈
∵创立的禅门丛林,它的主要目的,不止在于创建寺院,而且
∵更是在于有一座好的禅室,可使天下僧众有个安身立命,专
∵志修行的所在。”(注43)此制度一方面保存了中国佛教的自
∵力更生之生活方式--“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规范,改变
∵不事生产,过着乞食或供养的依赖生活,使中国禅宗欣欣向
∵荣,另方面对于中国宋明书院(如白鹿洞书院)与教育制度有
∵至深的影响。这是中国禅宗一大特色。
∵六、公案的价值
∵325页
∵公案是用来启发修行人作为明心见性的题材,以便直契
∵于佛心,洞察人生之究竟。例如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宗
∵镜录、请益录、从容录、碧岩录、指月录、古尊宿语录、虚
∵堂集等等皆是一般通行的公案禅籍。
∵何谓公案?它本是“公府的案牍,所以剖断是非”,现
∵引申为“祖师们应机垂示所用的语言和动作,所以剖断迷悟
∵”。其价值是不可抹灭,但我们在演念公案时,要口念心行
∵,了悟其经文之精意,才不会辜负禅师们的一片苦心。
∵本人认为公案是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至少具有五
∵大特性,分述如下:
∵1.超越性:例如
赵州从谂曰:“有佛处不得住,无
∵佛处,急走过。”(注44)其意是说,有佛处、无佛处都不应
∵留住,应该超越两边的对立性,才能体悟到真空妙有的不二
∵法门之精意。
船山德诚禅师嘱夹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注45)其意是说船山的首
∵句是叫夹山不要住有,但又怕他执空,所以次句叫他也不要
∵住空。这是一种教人不住两边、超越两边的接引方法。
∵2.诗喻性:例如圜悟克勤说:“在孤峰(注:即圣境)者
∵救令入荒草(注:即凡境),落荒草者救令处孤峰。”(碧岩
∵集)其内容是说,滞凡情的,用“圣”药给它吃,把他的凡
∵情泻掉;至于坠圣解的,用“凡”药给他吃,把他的圣解泻
∵去。去除凡情是一层,除圣解又是一层,层层遣相,步步提
∵升,以便发挥悲智双运的淑世精神。
∵3.动作性:举例如下:百丈怀海禅师一日侍马祖行次,
∵见一群野鸭子飞过,祖(马祖)云:“是什么?”师(百丈怀
∵海)云:“野鸭子。”祖云:“甚么去也?”师云:“飞过
∵去也。”祖逐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云:“又道飞过去也
∵?”丈于言下大悟。(注46)其要意是说,百丈两度答话,都
∵是跟着外境(野鸭子)转,马祖要他当下体悟自性(佛性)并没
∵有飞去,遂扭着百丈的鼻子,于是百丈负痛失声,就在这当
∵时,自己的主观和客观(野鸭子)的对立被泯灭了,而跃入主
∵客不分的绝对境界。
∵326页
∵4.矛盾性:例如:
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岩
∵头答:“小鱼吞大鱼。”(指月录)
傅大士偈:“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指月录)
∵在第一例子岩头所回答的“小鱼吞大鱼”和第二例子的矛盾
∵句都在说明佛法不是论理性的(理性的),也不是感觉性,而
∵是超越现量、比量而含盖它们的体悟意境。
∵5.日常性:例如赵州因僧问:“某甲乍入丛林,乞师指
∵示?”州云:“吃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也。”州云
∵:“洗钵盂去。”其僧有省。(注47)此一公案用日常生活中
∵的“粥”来比喻“自性”(佛法);“吃粥了也未”是用来暗
∵示“悟了没有”,“吃粥了也”是说已悟了,达到人空的境
∵界,为了不死于本体界(空界),赵州和尚告诉此僧说“洗钵
∵盂去”之目的在于从智起悲,以度众生,解脱人生之苦难。∵∵
∵七、棒喝的施教方法
∵禅宗的施教方式不拘一格,不落窠臼,生动活泼。有时
∵采用棒喝的动作接引方式,看起来粗鲁,其实用心良苦,出
∵发点是本之于善意,别无恶意。先举德山棒,然后再举临济
∵喝,其例子如下;
∵1.德山棒:雪峰问:“从上宗乘学人还有分也?”师∵(
∵德山)打一棒曰:“道什么?”曰:“不会。”至明日,请
∵益,师曰:“我宗无语句,实无一法与人”,峰因此有省。
∵(指月录)此一公案说明德山用棒的目的在于截断学人思路之
∵执着性,然后才能体悟诸法之真相。
∵2.临济喝:例如临济见径山,径山方举头,师(临济)便
∵喝,径山拟开口,师拂袖便行。(指月录)临济的“喝”具有
∵四种作用,:
斩除情解,寸丝不留。
阻遏情解生起。∵
勘验学人(修行人)功夫之深浅。
有时一喝含有“不敢∵独讳”之作用。(注48)可见临济的施教方式具有独特的教育
∵功能—启发心灵的内在潜能。
∵肆、结论
∵327页
∵禅宗是一种生活化的宗教,强调人生的幸福建筑于实际
∵的人间净土之上。人的生活,不限于物质生活,最可贵的在
∵于人的精神生活之富足与完美。禅宗的伟大处是在净化自我
∵,实践自我,找到真正的自我。它确是人人响往,人人可以
∵做到的人生净土蓝图。愿与大家共勉励!共策进!
∵注释
∵(注∵∵1)∵中庸第二十章。
∵(注∵∵2)∵孝经开宗明义章。
∵(注∵∵3)∵论语学而第一。
∵(注∵∵4)∵同(注3)。
∵(注∵∵5)∵中庸第十九章。
∵(注∵∵6)∵报恩经指出母爱十恩:<一>怀胎守护恩<二>临产受
∵苦恩<三>生子忘忧恩<四>因苦吐恩<五>迥干就湿恩
∵<六>哺乳养育恩<七>洗濯不净恩<八>远行忆念恩<
∵九>深加体恤恩<十>究竟怜悯恩。
∵(注∵∵7)∵参见钟友联着儒佛的孝道思想第十四页,佛教出版
∵社印行∵∵民国六十六年八月一日出版。
∵(注∵∵8)∵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注∵∵9)∵孟子尽心上。
∵(注∵10)∵同(注9)尽心下。
∵(注∵11)∵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注∵12)∵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328页
∵(注∵13)∵同(注12)第四十二章。
∵(注∵14)∵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
∵(注∵15)∵同(注13)第五十六章。
∵(注∵16)∵同(注15)第七十一章。
∵(注∵17)∵同(注16)第一章。
∵(注∵18)∵维根斯坦着逻辑哲学论丛六、五四。
∵(注∵19)∵同(注17)第四十六章。
∵(注∵20)∵同(注19)第十九章。
∵(注∵21)∵庄子秋水篇。
∵(注∵22)∵六祖坛经疑问品第三。
∵(注∵23)∵维摩经入不二法门第九。
∵NAME="n9">
∵(注∵24)∵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注∵25)∵六祖坛经机缘品第七。
∵(注∵26)∵同(注25)。
∵(注∵27)∵我们应该了解禅宗所谓“自性”是从觉性或佛性观
∵点去讲;而空宗所谓“自性”是从诸法的固定不变
∵性去说的,此种“自性”正是空字所要破的对象,
∵才合乎“缘起性空”之基本原理。因此,禅宗与空
∵宗对“自性”一词具有不同的注释,特别注意,不
∵可混淆。
∵(注∵28)∵六祖坛经顿渐品第八。
∵(注∵29)∵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注∵30)∵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
∵328页
∵(注∵31)∵同(注30)定慧品第四。
∵(注∵32)∵同(注32)般若品第二。
∵(注∵33)∵同(注33)。
∵(注∵34)∵同(注34)。
∵(注∵35)∵数学上的间接证法是先假设结论不成立;如果因为
∵这项假设而导致与公理定理或已知条件相冲突,则
∵这项假设就不成立,因而结论成立。参阅林正弘着
∵逻辑,东大图书公司出版。
∵(注∵36)∵归谬法是先把结论的否定句暂时假设为前提;如果
∵因为增加这个前提而导致矛盾句,则这个暂时假设
∵的前提为假,因而结论为真。
∵(注∵37)∵当代科学哲学家波柏(Rarl∵popper)认为要证明全
∵称肯定命题如“天下乌鸦是白的”一命题为假时,
∵只要举出偏称否定命题如“有一只乌鸦是黑的”命
∵题为真即可。此种证明一命题为假的方法称为“虚
∵证”,与逻辑实证论所证“检证原则”∵(the∵
∵principle∵of∵vertification)∵--“证明某一事物
∵或某一语句为真”是不相同的。
∵(注∵38)∵赵州“狗子无佛性”内容如下:赵州和尚,因僧问
∵,狗子还有佛性也无?赵州和尚对一僧回答“狗子
∵无佛性”,对另一僧回答“狗子有佛性。”赵州答
∵“无”答“有”是一种对机说法,先答“无”是扫
∵荡(绝对平等),后答“有”是建立(相对差别)杀活
∵自在。此种“无”字的妙用在于全提正令,使一切
∵的是非、苦乐、迷悟、凡圣、生死涅盘都泯绝在这
∵个“无”的里面,这才合乎禅宗所谓“悬崖撒手,
∵绝后再苏”或“大死一番,再活现成”之要求。
∵(注∵39)∵同(注34)般若品第二。
∵(注∵40)∵同(注39)定慧品第四。
∵(注∵41)∵同(注40)机缘品第七。
∵(注∵42)∵同(注41)。
∵(注∵43)∵南怀瑾着《禅与道概论》真善美出版社∵∵民国五十
∵七年十一月初版。
∵330页
∵(注∵44)∵景德传灯录卷十。
∵(注∵45)∵同(注44)卷十五。
∵(注∵46)∵同(注45)卷六。
∵(注∵47)∵同(注46)卷十。
∵(注∵48)∵临济说:“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距
∵地师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
∵用。”(参阅人天眼目卷一第三○一四页。)∵∵∵∵∵∵∵∵∵∵∵∵∵∵∵∵∵∵∵∵∵∵∵∵∵∵∵∵∵∵∵∵∵∵∵∵∵∵∵∵∵∵∵∵∵∵∵∵∵∵∵∵∵∵∵∵∵∵∵∵∵∵∵∵∵∵∵∵∵∵∵∵∵∵∵∵∵∵∵∵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