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前禅影(十七)

性在作用

王开府∵***师大国文系教授89.7.3

《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了达摩在南天竺时,遣弟子波罗提,度化轻毁三宝之“异见王”事,其内容如下:

王怒而问曰:“何者是佛?”答:“见性是佛。”王曰:“师见性否?”答曰:“我见佛性。”王曰:“性在何处?”答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见。”答曰:“今见作用,王自不见。”王曰:“于我有否?”答曰:“王若作用,无有不是;王若不用,体亦难见。”王曰:“若当用时,几处出现。”答曰:“若出现时,当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现,当为我说。”波罗提即说偈曰:“在胎为身,处世名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遍现俱该沙界,收摄在一微尘;识者知是佛性,不识唤作精魂。”王闻偈已,心即开悟。

姑且不论这段话的来源可不可靠,至少它代表了中国禅宗一种重要的思想。在这段话中的“性在作用”,是说佛性在作用上处处可见;它又说:“王若不用,体亦难见。”这里点出佛性的体用义,申明“体”须藉“用”而见,所谓“作用见性”。

“体”“用”这一对哲学范畴的运用,在中国哲学与佛学中,是源远流长的。在中国的主流思想中,大体是主张“体用不二”。如南朝天台宗的慧思就提到“体用无二”,他在《大乘止观法门》中说:“但以世谛之中,一一事相即是真谛全体,故云体用无二。”北宋理学家程伊川在《易传序》中也说:“体用一源,显微无间。”

类似达摩门下的“性在作用”说,在临济宗的祖师临济义玄的语录中更见纯熟。临济义玄说:“心法无形,通贯十方,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嗅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本是一精明,分为六和合。一心既无,随处解脱。”这里的“心法”就是“性”“体”,临济义玄又称之为“无位真人”,他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这就是性在作用,体在用中。

临济义玄又说:“尔欲得识祖佛么?只尔面前听法底是。……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尔目前历历底,勿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若如是见得,便与祖佛不别。但一切时中,更莫间断,触目皆是。”眼前这个能历历分明地了解、听闻佛法的,就是佛(佛性)啊!在一切时中,佛性从未间断,到处可见。

临济义玄说:“佛法无用功处,只是平常无事。屙屎送尿,着衣吃饭,困来即卧。……尔且随处作主,立处皆真。”因此,他劝人学佛只是学做个“无事人”而已。佛性既然随时随处都在作用,不劳我们起心动念做什么功夫。我们唯一做的,只是“随缘消旧业,任运着衣裳,要行即行,要坐即坐。”

到此,禅宗当真把“性在作用”,在生活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临济义玄说“立处皆真”,原文是出自僧肇的〈不真空论〉末段,兹引如下:

是以圣人乘千化而不变,履万惑而常通者,以其即万物之自虚,不假虚而虚物也。故经云:甚奇世尊!不动真际为诸法立处,非离真而立处,立处即真也。然则道远乎哉?触事而真;圣远乎哉?体之而神。

本段中所引的经,是《放光般若经》卷二十所云:“是为如来大士之所差特,不动等觉法为诸法立处。”僧肇的“立处即真”是站在般若“一切法空”的立场,以“空”(虚)为诸法的“真”(道);能体悟性空,即是神∵(圣)。而禅宗的“立处皆真”“触目皆是”却有不同,除了般若性空之外,又多了“性在作用”的佛性思想,而把“性空”与“佛性”二者巧妙地圆融为一了。

(灯前禅影系列共十七篇连空白共32421字)∵∵∵∵∵∵∵∵∵∵∵∵∵∵∵∵∵∵∵∵∵∵∵∵∵∵∵∵∵∵∵∵∵∵∵∵∵∵∵∵∵∵∵∵∵∵∵∵∵∵∵∵∵∵∵∵∵∵∵∵∵∵∵∵∵∵∵∵∵∵∵∵∵∵∵∵∵∵∵∵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