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六和僧”,依印顺法师《佛法概论》的解说为:∵

依律制而住的和合僧,释尊曾提到他的纲领,就是六和敬(《长含.游行经》。)六和中,“见和同解”、“戒和同行”、“利和同均”,是和合的本质;“意和同悦”、“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是和合的表现。∵

从佛教的僧团看,经济与思想并重。释尊的不偏于物质,也不偏于精神,确是到处流露的一贯家风,僧团确立在见和、戒和、利和的原则,才会有平等、和谐、民主、自由的团结,才能吻合释尊的本意,负担起住持佛法的责任87[87]。∵

李老师在一九八九年四月,撰写《宗门规矩》,将原本未经组织的共修会成员组成“佛教现代禅菩萨僧团”,它的用意就是要设计一个团体的制度,不但形成集团,而且有明文的团体规范,可说是受到印顺法师这段文字的启发。∵

李老师在〈《禅门一叶》.序〉中说:∵

《宗门规矩》是现代禅教团的根本法、根本律,是每一位现代禅教团成员所共同遵行的戒律和制度。除非特立独行的个人或子孙道场,一个十方团体是不能没有制度的,制度最公正公平,让团体中的每一个人都不需揣摩或迎合他人的心意,而只要遵循制度的精神和原则行事,便可以心无旁骛一心修行办道。原始佛教佛陀创立僧团的本意亦在“以法摄僧”,以制度和戒律统摄大众,尝自云:“我亦僧数,我不摄僧”,可见佛教的原始精神是重视戒律和制度的。时下有提倡佛教新时代运动者,由于强调心灵必须获得绝对的自由,不愿受任何权威偶像的宰制,而略有嫌恶制度宗派的倾向,我觉得这是对佛教僧团意义有所误解88[88]。∵

“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的最后一项:∵

现代禅菩萨僧团的建立,在***佛教史上是一个创举∣∣∵集阿含、般若、禅之精要,独自提出不共的道次第,并有宗派传承、戒律、制度、全国性组织,以及中央级“全体指导老师会议”统筹负责决策。建立一个清净温馨、有情有义、纪律严明的修行、弘法团体,是现代禅在思想之外的另一项坚持89[89]。∵

即是践履这项思想。∵

《现代禅宗门规矩》从内容来看,始以“三皈依”:∵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法界实相本地风光∵

南无一切菩萨摩诃萨90[90]∵

表明是大乘佛教的教团。∵

具体章节:一是〈血脉图〉,表明现代禅教团是一个具有师门传承的宗派。二、〈宗风〉与三、〈道次第略图〉,说明现代禅的思想特色与修行次第。四、〈组织图表〉与五、〈制度与法规〉则说明现代禅的教团组织制度、运作原则等。六、〈同修须知〉则对《宗门规矩》的精神作切要的说明。∵

《现代禅宗门规矩》提出的理想,是:∵

建立一个具议会精神,无我无私的修行弘法团体,并以培养悲智双运的大修行人,再创契应时代的祖师禅风为职志91[91]。∵

现代禅的僧团制度,其核心组织是“传法会议”。∵

〈制度与法规〉第一条明定:∵

“传法会议”由全体传法老师组成,为现代禅教团最高负责单位及教学中心。职责有六:∵

1.主持师资勘验会,印可现代禅同修担任禅修指导之资格。∵

2.对道心明显退转或戒德有严重亏失之师资,得提出纠正,要求一定时间内改善,并视改善情形决定是否保留原资格。∵

3.制定教团基本教义、拟定教团教学方针。∵

4.创立、修改或取消教团各项制度。∵

5.任免、监督宗长暨副宗长。∵

6.裁断教团重大难决事项。∵

主席由资深的传法长老担任,传法长老无法与会则由宗长暂代,召集传法老师开会行使传法会议六项职责92[92]。∵

至于传法老师的资格,〈制度与法规〉第六条:∵

传法老师肩负教团兴衰之责,且为教团能否清净的关键,因此须由追求正觉之心坚定、德行敦厚人格洁净者担任(须经传法会议勘验通过)。传法老师道业稳定增长,定慧萌根,永断三结,通达现代禅道次第者可为传法长老;道业因故退转,特别是德行有亏,有明显贪嗔言行经查证属实者,则应自请处分或由传法会议议处93[93]。∵

由此可见,现代禅的僧团制度是采取“以贤为尊,以道为尊”的立场,由道业、德行达一定水准以上者担任“最高负责单位及教学中心”的成员。因此,现代禅菩萨僧团的“议会精神”乃是一种精英的集体领导制,呈现修行团体的特色。∵

在“以贤为尊,以道为尊”的精英领导制的同时,〈制度与法规〉第七条还规定全体大众平等布萨的制度:∵

为提供教团大众一个理性、平等、清净的参学环境,促使每一位现代禅同修(含弟子和护法委员)都能不惊慌、无顾忌、自由安心地追求解脱,因此教团效法原始佛教布萨羯磨的制度,规定各地共修会每月第一次集会时应诵读《宗门规矩.同修须知》(外加〈制度与法规〉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每次教团年度之集会,传法长老、传法老师以及负责教团法务之执事都应自陈己过,发露忏悔,或接受大众询问质疑(口头或书面,可记名可不记名)自上次集会迄今有过无过,并由当事人耐心答覆细心说明,直至事理彰显为止94[94]。∵

总体而言,《现代禅宗门规矩》所呈现的精神,大体符应于“六和敬”中的“见和同解”、“戒和同行”、“意和同悦”、“语和无诤”的原则,而“身和同住”则在建设“象山修行社区”的实践中得到落实(详后)。唯在“利和同均”这一点上,现代禅并不采取声闻僧团的经济共产制度。(虽然对教团中的出家众,现代禅仿传统僧团,每月发给单银、四事供养无虞。)主要是因为教团成员多为在家众,各有俗家眷属,每个人的福报因缘不同,且“进行修行上的任何事,都必须先把世俗的事情做好、安排好,不可为了修行,抛弃原先应承担的责任义务95[95]”,故鼓励同修自备道粮,杜绝为谋衣食而来者;除此之外,为防范参学者发心偏离修行的初衷,杂染世俗利益,因此严厉禁止同修之间有任何私下的金钱往来,以维护教团的清净和合。∵

(六)∵以修证之道统摄戒律:“十三道次第”皆戒∵

前面讨论过“律”与“戒”的差别。《宗门规矩》即是现代禅教团的“律”∣∣∵团体规章制度,是具有他律性。至于“戒”,也就是具有自律性的行为准则,前面谈到的,包括“开放心灵”、“责任义务”、“现代人的性格:理性、民主、人道、爱心”等等德目,李老师以修证道的原理加以统贯,界定其先后次第,组成一个从世俗谛层次的有漏善伦理,通往胜义谛层次的无漏善阶梯,此即“现代禅十三道次第”。由于“一切行为准则皆是‘戒’”,因此李老师曾提出“十三道次第即十三重禁戒”的讲法:∵

《大智度论》云:“般若是一德,随机立万名。”现代禅……由佛教根本理趣出发。积极的说是十三道次第,消极的说则是十三重禁戒∣∣∵从禁止违背法律伤害他人,到不可不理性、不民主、不人道;从不可散乱、瞻前顾后,到不可不活在眼前、不可不诵读经典;从不可不观察三法印、不改革恶习,到不可有自性见、不可作意之修定,乃至不可没有悲心、菩提心,不可缺乏广学一切法门、成就一切智的宏愿96[96]。∵

现代禅十三道次第,由世俗谛层次的有漏善伦理,通往胜义谛层次的无漏善的过程,可诠释为:∵

1.培养健康开放的生活态度:“在没有违背法律、伤害他人的前提下,已有的情欲(包括兴趣、嗜好),可以尽量发挥97[97]。”∵

2.具备现代人的良好品质:“先使自己成为一个具备理性、民主、人道、爱心性格的现代人98[98]。”此次第为“世俗有漏善”,可配比于“三学”中的“增上戒学”。∵

3.培养稳重磅礴的禅定个性:“锻炼气势磅礴的意志力,二六时中行住坐卧,无前瞻顾后地倾宇宙之力活在眼前一瞬99[99]。”此次第可比配为“三学”中之“定学”。前三次第,在佛教名词,属“端正法”,也可称为“道基”。到此,还没有真正走上严格意义的学佛修行之路。但李元松老师对此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导在“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的教育”中有关“道基戒行”的论述近六百则,内容极为丰富。∵

4.致力于佛教慧智的闻、思、修、证:“听闻、诵读、吟咏《阿含》、《般若》、《禅典》。”“定中思维、观察三法印。定中思维、观察潜伏心态。”“出定之后起而力行,修正种种不符合三法印原理的身、口、意行为。”“顿悟一切本不生,现观缘起空寂性,永断矛盾、疑惑、自性见,参与圣弟子之流100[100]。”∵

5.培养道骨,接受禅门顿悟法门的直指:“吟咏《密勒日巴传记》暨《倚天屠龙记》,培养惜法敬法的道心和侠义风骨101[101]。”对于禅门子弟,李老师有更高的戒德要求,故特标举此一次第。李老师提倡“重视侠义精神的学风”:∵

现代禅认为仁心侠骨乃圣贤之基。圣贤之道高明广大,凡夫一蹴难及,倘由侠义之道不仅可落实圣贤之学,并且可避免言极高渺,行极卑劣之弊。“是非真假已忘却,独留情义落江湖”,乃现代禅行者的座右铭102[102]。∵

6.深化涅盘体验,永断烦恼:“安住无作意之道共定。”“定中思维、观察三法印。定中思维、观察潜伏心态。”“出定之后起而力行,修正种种不符合涅盘无生的身、口、意行为。”“由知性上的现观涅盘,进而深化到情意上的现观涅盘、永断俱生我法二见103[103]。”∵

7.后得智的学习:“涌现无我的大悲心∣∣∵但愿众生离得苦,不惜示现种种身;就要永眠在今宵,愿将一切都给您。”“为度无量众生,广学一切法门,朝向成为一切种智智者的方向无休止地迈进104[104]。”∵

所谓“十三道次第即十三重禁戒”,是把修学佛法的过程视为一个人格逐渐健全、圆满的过程。前前是后后的基础,相资相成,而成为一个丰富而立体的人格形态。这样的戒学,呼应前引傅伟勋教授所说的,是由慧学所指导,并与慧学成为一贯之全体。李老师的这一段话,足以表达这一精神:∵

关于戒律,总的说,我认为:凡是跟智慧慈悲相应、顺乎涅盘解脱的戒就是好的戒,我们应该奉行;凡抵触涅盘解脱,干扰智慧,障碍慈悲的戒,就不是合乎时宜的戒,我们应该知所抉择取舍105[105]。∵

(七)∵新律制生活的实践:象山修行社区∵

前面提到,在实现“六和敬”的摄僧纲领中,《宗门规矩》以具备议会精神、无私无我的制度设计,来实现“六和敬”中的“见和同解”、“戒和同行”、“意和同悦”、“语和无诤”。而“利和同均”应仅适用于出家僧团,并不适合在家学佛拥有其各自财产的处境。至于“身和同住”,由于现代禅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受限于现实的条件,起初几年,同修的聚会仅能定期举行,聚会结束后,又各自散去,无所谓“身和同住”可言。一九九四年八月,鉴于教团的急剧扩展和业务的膨胀繁杂,有违建立清净教团和培养修行人的初衷,因此决定宣布潜修,龙江根本道场退租、《现代禅杂志》停刊、不再举行对外弘法活动,不再招收新弟子,全力培养内部的修行弘法人才。在潜修的过程中,由于部份同修经常亲近李老师,与李老师在居家附近登山法谈。久之,远道的人为了休息歇脚之用,租下李老师家附近的房子,进而举家迁来。后来,仿效的同修逐渐增加,于是,一九九六年七月,李老师着手建立了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个“都会型修行社区”的尝试。由于该社区位于台北市信义区的象山脚下,所以也称为“象山修行社区106[106]”。∵

“象山修行社区”的建立,让现代禅教团找到一条突破在家学佛而无法实现“身和同住”限制的可能性,以及学人进一步了解及实践“在履行责任义务中迈向涅盘解脱”、“在吃喝玩乐中修观空性”、“从自我实现到禅定解脱”……等诉求的具体内容。∵

更重要的是,在善知识以及同见同行的师兄弟朝夕相处、全方面接触与切磋的情况下,所形成的道风和集体感染力,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的功效,在修行指导上的成果,是前所未有的。∵

曾有同修如是见证:∵

我新近惊奇的发现:象山修行社区的同修,普遍呈现谦卑柔软、直言无诤、有情有义与悠闲从容的气质。我想,这应是每当老师针对某位同修的某一盲点或障碍指导之后,其他同修经由切磋法谈与共处薰习,不知不觉的,也在同一地方见贤思齐、同步超越了。这种潜移默化的感染效应,彷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却又没有戒条的形式与束缚,纯然如古德所言:“亲近善士,如雾露中行,虽不沾衣,而时时有润”。∵

这样的发现令我欢欣不已,无以名之,权且称之为“道风”。是的,就是一种化“戒德”与“律制”于无形,自然导引行者趣向于解脱之道的风气氛围。古代的修行团体应该都有这样的一种气氛吧!∵

今后,如果有人再以“现代禅的戒律观”相询时,我会毫不犹豫的告诉他:是一种化为无形的清净道风107[107]。∵

佛教史学者蓝吉富老师也说:∵

当我第一次前往社区造访时,他们所流露出来的氛围,立刻让我想起东晋文人习凿齿赞叹高僧道安之修行团体的这段话:“师徒数百,斋讲不倦。无变化技术可以惑常人之耳目,无重威大势可以整群小之参差,而师徒肃肃,自相尊敬108[108]。”∵

参、结语:现代禅戒律观带来的挑战∵

印顺法师认为,龙树菩萨创建“菩萨僧团”的理想之所以不能成功,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传统声闻僧团的反对,二是世俗政权的疑忌:∵

龙树菩萨有创菩萨僧团之素志而未果。意论之,大乘初兴,声闻僧之力犹强;况成立大乘僧团,即人事以向佛道,非当时之政治可容。受龙王之化而止,其在此乎!109[109]。∵

昭慧法师也认为,释迦牟尼佛之所以没有为在家众组织团体,其主要原因是:∵

在君主专制的社会里,在家的宗教徒未必有集会结社的自由110[110]。∵

民国以后,君主专制终结,民主共和体制建立,为宗教的结社自由带来新的社会条件,也为佛教的健全带来新的契机。关注汉传佛教教制革新的印顺法师,可说慧眼独具看到了此中的关键,因此,他在〈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一文的破题就说:∵

复兴中国佛教,说起来千头万绪,然我们始终以为:应该着重于青年的佛教、知识界的佛教、在家的佛教。……在这三点中,在家的佛教更为重要111[111]。∵

又说:∵

应该发展在家的佛教(提高出家众的品质),这才能免除社会的误会,使佛教进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112[112]。∵

如前所述,现代禅在戒律观方面的见解,以及实际进行的尝试,在汉传佛教历史长河中,可能是石破天惊的一步,也可能是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葛藤,使佛教“进入正常而光明的前途”的开始。∵

而现代禅之所以能够迈出之一步,除了经典的启发、前贤的鼓舞之外,民国以后,朝廷设置僧官管辖出家僧团的制度已有了根本的改变,再加上***在解严之后,社会开放多元的风气、集会结社的自由,也让宗教改革的尝试可免于政治的干涉与打压。这应该也是重要的条件之一113[113]。∵

由于现代禅菩萨僧团的戒律观,具有挑战千年传统(或廓清千年葛藤)的意义,因此它在过程中,引起传统僧伽部份人士的反感或批评,其实也是情理之常。但由于现代禅有幸诞生于一个自由的环境中,教界的反感与批评可以纯粹透过法义的论诤来解决;更何况在***佛教界,实践或呼应“菩萨僧团”理念的教团,已经不是只有现代禅而已,尤其是“中华佛光协会”与“佛教弘誓学院”,在出家僧尼的领导下,却能出而提倡四众平等,组成契合大乘精神与现代精神的新教团,其胸襟与见识令人敬佩。∵

无论如何,现代禅的戒律观及“菩萨僧团”、“修行社区”的尝试,只要继续存在及发展,就可能会给思考如何突破汉传佛教戒律困境的人,一些可资借鉴的参考。因此,它也必将给汉传佛教的戒律传统,带来一些或大或小的挑战。至于这样的挑战能否在未来的历史中产生实际的影响,抑或只是历史上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涟漪,就不是现在所能评估的。唯就主观上来说,现代禅的创始人李元松老师对此是抱着谦虚而自肯的态度。李老师在〈《现代禅宗门规矩》.序〉说:∵

现代禅仅履及菩萨道理想的一小分,在复兴佛教的行列中只是一名小兵,唯愿我们创建菩萨僧团的悲愿,对普天下热爱真理、共同实践四圣谛、八正道、六度波罗蜜的教团或行人,能有些许肯定和鼓舞,并愿现代禅弟子人人都能秉持无我和大悲的精神,雄健无畏、坦荡无碍地出入人间114[114]。

参考文献∵

◆∵中文书籍:∵

◆∵佛教经典:∵

.(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中阿含.教化病经》∵(大正一.四五八)。∵

.(宋罽宾三藏)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大正廿二.一)。∵

.∵龙树菩萨造,(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一(大正廿五.五七)。∵

.(后秦)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大正五○.一八四)。∵

.∵释法海录,《六祖坛经流行本.敦煌本合刊》,台北市:慧炬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版。∵

.∵达磨大师着,《达磨四行观.达磨血脉论.达磨悟性论.达磨破相论.最上乘论.黄檗传心法要》,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一版四刷。∵

◆∵今人撰述:∵

.∵中华佛光协会编,《中华佛光协会会员手册》,台北市:中华佛光协会出版,一九九一年六月初版。∵

.∵布鲁格编着,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先知出版社印行,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版。∵

.∵白樱芳.小鱼.董云霞等合着,《现代妙好人∣∣∵***佛教第一个都会修行社区》,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五月初版。∵

.∵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

.∵李元松,《禅的修行与禅的生活》,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二月初版。∵

.∵李元松,《现代人如何学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

.∵李元松,《昔日曾为梅花醉不归》,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

.∵李元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

.∵李元松,《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现代禅序文集》,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

.∵李元松,《古仙人道》,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六月。∵

.∵李元松,《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初版。∵

.∵李元松,《现代禅的教育》,见“现代禅网站”。∵

.∵庄伯和,《厕所曼陀罗》,台北市: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二○○二年四月初版。∵

.∵陈垣,《释氏疑年录》,蓝吉富主编,【现代佛学大系】第三册,台北县:弥勒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初版。∵

.∵张慈田,《善知识参访记》,台北市:圆明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一版第一刷。∵

.∵董云霞,《都市丛林∣∣∵现代禅象山修行社区》,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二年元月初版。∵

.∵温金柯,《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佛教》,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初版。∵

.∵欧阳渐,《欧阳大师遗集》,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七六年出版。∵

.∵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十月初版。∵

.∵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南县: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一九九四年元月出版。∵

.∵释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四月再版。∵

.∵释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五月出版。∵

.∵释印顺,《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

.∵释印顺,《印度之佛教》,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重版。∵

.∵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

.∵释印顺,《成佛之道》,【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版。∵

.∵释印顺,《教制教典与教学》,【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

.∵释昭慧,《(新版)如是我思》,台北市:东初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初版。∵

.∵释昭慧,〈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律学今诠》,台北市:法界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

.∵释清德,《印顺导师的律学思想》,台北市:云龙出版社,二○○一年三月第一版第一刷。∵

.∵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中文期刊∵

.∵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第一版。∵

.∵李元松口述,张拙勤整理,〈高难度禅修问答(七)〉,《现代禅杂志》第十一期,一九九○年十月一日,第三版。∵

.∵李元松,〈佛教现代禅菩萨僧团宗门规矩序〉,《现代禅杂志》,第二十期,一九九一年八月一日,第二版。∵

.∵李元松,〈现代禅真的这么可怕吗?〉,《现代禅杂志》第三十六期,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第二版。∵

.∵曹仕邦,〈戒律与僧制之间∣∣∵弘一律师的两难之局〉,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一六九│一八○。∵

.∵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七三│一○一。∵

.∵傅伟勋,〈(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二三三│二五○。∵

.∵蓝吉富,〈大乘经典中之在家佛教徒的地位及其角色功能〉,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四九│五九。∵

.∵禅思,〈现代禅的戒律观〉,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的教育专栏,“同修心灵小札”。∵

.∵释中观,〈白衣不应阅出家毗尼〉,《世界弘明哲学季刊》二○○二年六月号。∵

.∵释惠谦,〈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佛藏》十八期,二○○○年四月,页九。∵

--------------------------------------------------------------------------------

1[1]李元松老师,一九五七年生,石碇人,台北市仁爱国小毕业。小学毕业后,因承担家计,放弃升学,先后从事市场小贩、瓦斯行送货员、搬家工等职业。李老师在工作之余,本于对宗教哲学的浓厚兴趣,开始他的自学探索。十三岁起,加入“一贯道”,熟读传统中国文化儒释道三家经典。十八岁以后,接触心理分析、逻辑、语意诸学,开始阅读现代学术诸种着作。二十二岁退伍后,开始浸习***当代佛学思想家印顺法师之【妙云集】系列着作,思想越倾向佛教,专攻中观哲学。一九八三年精通中观思想及哲理,但却仍感无力化解心底深处所藏对生死的不安和疑惑,并经一段时间的寻师访道后,确定周遭并无可以指导自己的师长,遂发愿依靠自力,苦参契入之道。从此深入禅定冥想,醒梦无间苦苦寻伺勘破生死迷梦的现量经验。于工作之余每日打坐八小时以上,前后长达三年之久,期间曾经历过的大、中、小悟境数十百次。终于一九八八年三月,粉碎人类对时空万有一切存在所潜藏的谬见。之后,随即走入佛教文化界,倡导“止观双运”“本地风光”两门禅法。一九八九年四月,有感于传统佛教迷信之风颇盛,为将深富人文理性精神,纯属健全人格、成熟心智的方法推广于社会,遂创立“现代禅菩萨僧团”。以上资料取材自李元松,《禅的传习》之“作者简介”(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页一│二。

2[2]〈解严后***佛教新兴教派之研究∣∣∵杨惠南教授访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老师〉,原刊《本地风光》杂志(第二十五期)(一九九八年三月),后收入李元松,《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页二一八。

3[3]〈解严后***佛教新兴教派之研究∣∣∵杨惠南教授访现代禅创始人李元松老师〉,原刊《本地风光》杂志(第二十五期)(一九九八年三月),后收入李元松,《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页二二五。

4[4]李元松,〈《现代禅宗门规矩》.序〉,收入《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现代禅序文集》(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页四九│五○。

5[5]释印顺,《印度之佛教》第十二章〈性空大乘之传宏〉,(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重版),页二○二│∵二○三。

6[6]释印顺,《印度之佛教》第十四章〈虚妄唯识论〉,(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重版),页二六五。

7[7]李元松,〈《现代禅宗门规矩》.序〉,收入《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现代禅序文集》,(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页四九│五○。

8[8]初期大乘经的年代,依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页八一之说。

9[9]蓝吉富,〈大乘经典中之在家佛教徒的地位及其角色功能〉,收入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五五。

10[10]龙树菩萨的年代,印顺法师推定为“约生于西元一五○∵∣∣∵二五○年”。见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页一一九。

11[11]鸠摩罗什译,《龙树菩萨传》(大正五○.一八六上)。

12[12]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页一二一│一二二。

13[13]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页二四一。

14[14]释印顺,《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四月初版),页二四三。

15[15]此处的年代,采陈垣《释氏疑年录》(蓝吉富主编,【现代佛学大系】第三册,台北县:弥勒出版社,一九八二年七月初版)之说。

16[16]傅伟勋,〈(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收入傅伟勋主编之论文集《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二三六│二三七。

17[17]傅伟勋,〈(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收入傅伟勋主编之论文集《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二三七│二三八。

18[18]蓝吉富,〈大乘经典中之在家佛教徒的地位及其角色功能〉,收入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五二。

19[19]详见拙着,〈***居士佛教的展望〉,收入拙着《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佛教》(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初版),页二三九│二四三。

20[20]释印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妙云集】《教制教典与教学》(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八七│八八,九○│九一。

21[21]张慈田,〈活在眼前一瞬∣∣∵访李元松居士〉,《新雨月刊》第二十期,一九八九年二月。后收入张慈田,《善知识参访记》(台北市:圆明出版社,一九九二年第一版第一刷),页一三八。

22[22]李元松,〈佛堂也可能是世俗的地方∣∣∵李老师谈建立菩萨僧团的理想〉,《昔日曾为梅花醉不归》(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二月初版),页九八。

23[23]〈昭慧序〉,释清德,《印顺导师的律学思想》(台北市:云龙出版社,二○○一年三月第一版第一刷),页二一。

24[24]中华佛光协会编,《中华佛光协会会员手册》(台北市:中华佛光协会出版,一九九一年六月初版),页一六五│一六六。

25[25]值得一提的是,提倡建立菩萨僧团,重视在家众在大乘佛法中的地位,应与印顺法师的早期着述中的大乘观较相关。而印顺法师的早期大乘观,到其晚年有所改变,而显得不再那么激进。详见拙着〈印顺法师对大乘起源的思考〉,《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佛教》(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初版),页一一二│一三○。除此之外,在“僧俗平等”、“废除八敬法”等四众平等的议题上,印顺法师晚年的思想也不若其早年雄健、果决,而略显摇摆、妥协,此亦是令人稍感困惑与遗憾的地方。

26[26]释印顺,〈泛论中国佛教制度〉,《教制教典与教学》,【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五。

27[27]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八五│八六。

28[28]傅伟勋,〈(大乘)佛教伦理现代化重建课题试论〉,收入傅伟勋主编之论文集《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二三六│二三七。

29[29]蓝吉富主编,【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台南县: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一九九四年元月出版),页二五六二。

30[30]详见释昭慧,《(新版)如是我思》中〈诤事与灭诤法〉、〈依止与依止羯磨〉、〈安居事辩〉等篇所论(台北市:东初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初版)。

31[31]释印顺,《成佛之道》,【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十五版),页一九○│一九一。

32[32]释昭慧,〈不得含饭语应当学〉,《(新版)如是我思》等篇所论。(台北市:东初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九月初版)。

33[33]庄伯和,〈我们用什么擦屁股〉,《厕所曼陀罗》(台北市: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二○○二年四月初版),页二八。

34[34]庄伯和,〈小便的姿势〉,《厕所曼陀罗》(台北市:二鱼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二○○二年四月初版),页七六。

35[35]布鲁格编着,项退结编译,《西洋哲学辞典》(台北:国立编译馆出版.先知出版社印行,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版),页二六六。“Morality∵道德”条。

36[36]释印顺,〈自序〉,《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

37[37]释印顺,〈自序〉,《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

38[38]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39[39]李元松,〈现代禅真的这么可怕吗?〉,《现代禅杂志》第三十六期(一九九三年二月一日)。

40[40]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41[41]〈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42[42]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43[43]释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五月出版)页一七九。

44[44]释印顺,〈泛论中国佛教制度〉,《教制教典与教学》,【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一│二。

45[45]释惠谦,〈我对“修改戒律”的一些看法〉,《佛藏》十八期,二○○○年四月,页九。

46[46]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九七│九八。

47[47]曹仕邦,〈戒律与僧制之间∣∣∵弘一律师的两难之局〉,傅伟勋编,《从传统到现代∣∣∵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台北市:东大图书公司,一九九○年十月初版),页一七四│一七五。

48[48]释中观,〈白衣不应阅出家毗尼〉,《世界弘明哲学季刊》二○○二年六月号。

49[49]李元松,〈止观双运的修习法∣∣∵现代禅道次第初讲〉,《禅的修行与禅的生活》(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二月初版),页二一│二二。

50[50]《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卷廿二,〈五分律第三分之八食法〉(大正廿二.一五三上)。

51[51]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52[52]释印顺,《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七八年四月再版),页八七七。

53[53]龙树菩萨造,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卷一(大正廿五.六六上)。

54[54]李元松,〈自序二〉,《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一五。

55[55]李元松,〈体察佛法本质,但愿汉传佛教振兴〉,《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初版),页八│九。

56[56]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57[57]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三四│三六。本书第七版时改名为《从自我实现到禅定解脱》。

58[58]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三六。本书第七版时改名为《从自我实现到禅定解脱》。

59[59]原始经典谈到佛陀教人的两个次第,即先教以世俗谛层次的有漏善伦理,称为“先说端正法”。接着,才对端正法成熟的人说“正法要”,使之了解纯属胜义谛的无漏善伦理。《中阿含.教化病经》:“如诸佛法,先说端正法,闻者欢悦;谓说施、说戒、说生天法。……世尊为我说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欢喜心、具足心、柔软心、堪耐心、升上心、一向心、无疑心、无盖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谓如诸佛所说正要,世尊即为我说苦、集、灭、道,我即于坐中见四圣谛苦、集、灭、道。”(大正一.四六○中下)古代的“端正法”是说施、说戒、说生天法,即当时印度通行的伦理观。现代禅的“端正法”是“现代人的特质”,标举理性、民主、人道、爱心四种性格。此处第四点,即从“端正法”的角度谈现代价值。

60[60]此处第二点,谈的是现代人性格中的理性、科学精神,可助提升择师的能力。

61[61]此处第一点,说明现代价值相应于涅盘智的体验。

62[62]此处第三点,谈的是悟道之后,修习后得智,也须充实、熟稔现代价值。

63[63]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一○。

64[64]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五七。

65[65]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66[66]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67[67]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68[68]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69[69]释禅音编,《现代禅文教基金会简介》,见“现代禅网站”,一九九八年七月初版,二○○二年十月修订。

70[70]“拜师切结书”,见“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简介专栏“入门资格”。

71[71]李元松,〈止观双运的修习法∣∣∵现代禅道次第初讲〉,《禅的修行与禅的生活》(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二月初版),页一九│二○。

72[72]李元松,〈日记十四则〉,《现代人如何学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页一二五│一二六。

73[73]李元松,《与现代人论现代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二八一。

74[74]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九五。

75[75]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八六。

76[76]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八七│八八。

77[77]傅伟勋,〈大小兼受戒、单受菩萨戒与无戒之戒∣∣∵中日佛教戒律观的评较考察〉,《中华佛学学报》第六期(一九九三年七月),页八八│八九。

78[78]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79[79]可参阅拙着,〈***居士佛教的展望〉的首节,曾列论“佛经中的在家佛教徒地位论”。《生命方向之省思∣∣∵检视***佛教》(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十二月初版),二三三│二三八页。

80[80]达磨大师着,《达磨四行观.达磨血脉论.达磨悟性论.达磨破相论.最上乘论.黄檗传心法要》(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九一年一版四刷),页二五。此论有说非达磨作,但仍被视为禅宗典籍之一。

81[81]释法海录,《六祖坛经流行本.敦煌本合刊》(台北市:慧炬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六版),页二六。

82[82]欧阳渐,《欧阳大师遗集》(台北市:新文丰出版公司,一九七六年出版),页二二│三六。

83[83]释印顺,《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页二四│二五。

84[84]释印顺,《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五月出版),页一八七。

85[85]李元松,〈《现代禅宗门规矩》.序〉,收入《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现代禅序文集》(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页四九。

86[86]释印顺,《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页二五。

87[87]释印顺,《佛法概论》,【妙云集】(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三年四版),页二一│二三。

88[88]李元松,〈《禅门一叶》.序〉(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九│一○。

89[89]李元松,〈佛教现代禅十项坚持〉,《现代禅杂志》第二十七期(一九九二年三月一日)。

90[90]李元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八二。

91[91]李元松,〈同修须知〉,《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二○○。

92[92]李元松,〈制度与法规〉,《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五。

93[93]李元松,〈制度与法规〉,《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七│一九八。

94[94]李元松,〈制度与法规〉,《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七│一九八。

95[95]李元松,“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的教育专栏,“第八篇清净教团.六十四、禅门家训”第十七条。

96[96]李元松口述,张拙勤整理,〈高难度禅修问答(七)〉,《现代禅杂志》第十一期(一九九○年十月一日)。收入《古仙人道》,(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六月初版),页一七二│一七三。

97[97]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98[98]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99[99]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100[100]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一九二。

101[101]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一。

102[102]李元松,〈现代禅真的这么可怕吗?〉,《现代人如何学禅》(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六月初版),页八九。

103[103]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二。

104[104]李元松,〈现代禅道次第略图〉,《禅门一叶∣∣∵附录现代禅宗门规矩》(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七年七月初版),页一九二。

105[105]李元松,“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的教育专栏,“第三篇道基戒行.十一、佛门戒律”。

106[106]董云霞,《都市丛林∣∣∵现代禅象山修行社区》,(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二年元月初版)。

107[107]禅思,〈现代禅的戒律观〉,见“现代禅网站”,现代禅的教育专栏,“同修心灵小札”。

108[108]〈蓝吉富老师序〉,《现代妙好人∣∣∵***佛教第一个都会修行社区》(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五月初版),页三。

109[109]释印顺,《印度之佛教》第十二章〈性空大乘之传宏〉,(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八五年十月重版),页二○三。

110[110]释昭慧,〈戒律与法律的互动关系〉,《律学今诠》(台北市:法界出版社,一九九九年九月),页一九二。

111[111]释印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教制教典与教学》(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八一。

112[112]释印顺,〈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教制教典与教学》(台北市:正闻出版社,一九九○年三月十一版),页八二。

113[113]李老师在回答杨惠南教授问:“现代禅的创立和解严有关吗?”答:“虽然在当时我自己没有意识到,不过有人说‘政治是一切改革的基础’,我想这多少有道理,现代禅能无所忌惮地改革传统佛教、公开宣扬宗教理念,实际上有受到政治改革的泽荫。”见《禅的传习》(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二○○○年十二月初版),页二四九。

114[114]李元松,〈《现代禅宗门规矩》.序〉,《建立大乘佛教新宗派的心路∣∣∵现代禅序文集》(台北市:现代禅出版社,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初版),页五一。∵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