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机妙悟入画来
∵禅画是南宋以来出现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绘画类型,是禅与画的巧妙结合,从广义上说,属于文人画的一个旁支。
∵禅画的起源,当首推唐代的王维。王维(701年至761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官至尚书右丞。其名取自《维摩诘经》。安史之乱后,长斋奉佛,遁入参禅悟道的空门之中。王维不仅精通音律、工草书,而且是一位诗人兼画家。他以禅的静观心态,将禅境、诗境和画境统一在一起。苏轼曾赞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特别是他首次采用“破墨”山水技法,大大发展了山水画的意境,对山水画的变革做出了重大贡献。黄庭坚在《摩诘画》一诗中云:“丹青王右辖,诗句佳九州,物华常独住,人间何所求。袖手南山雨,辋川桑拓秋。胸中有佳处,泾渭看同流。”∵可见王维的画表现了一种“空”和“寂”的“无我之境”,体现了自然与人性的复归。《雪溪图》传为王维存世之作,曾被明代董其昌、清代王时敏等递藏。据安岐的《墨缘汇观》云:此图“以焦墨作画,敷粉为雪,渍墨成阴,笔法高古,树石奇异。其溪桥、篱舍、野店、村居、坡陀、远岸,皆具天真。溪面一舟,二人撑渡,篱边作大小四豕,一人驱逐,更为奇绝。”作品以俯视角度取景,构图奇妙,气势贯通,寓动于静,诗意美、画境美和音律美妙相生发,体现了禅境与艺术境界的和谐统一。
∵但严格地说,王维的山水画只能说是一种禅意画,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禅画。宋元时期,随着佛教禅宗的空前发展,一批参禅画家从文人画中解脱出来,在绘画的表象世界,引起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革,使绘画不再仅仅“应物象形”,而成为精神表现和人生完善之“道”,真正出现了不同于传统文人画格调的古代禅画。
∵梁楷,南宋东平(今属山东)人,宁宗嘉泰年间为画院待诏。曾师事贾师古,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亦能花鸟。其人豪放不羁,不拘小节,皇帝曾赐予金带,他却挂于院中而去。艺术上更是蔑视古法,不肯随波逐流,故有“梁疯子”之称。梁楷的禅画,有细笔和简笔两种。前者画法工整严谨,如《八高僧故事图》、《释迦出山图》;后者发展了唐以来粗笔写意之减笔画法,以“以一胜百”的笔墨传神取意,奠定了梁楷在中国人物画发展史上的突出地位,对明清的徐渭、朱耷、石涛、金农以及现代的齐白石等许多画家产生影响。其代表作有《六祖斫竹图》、《泼墨仙人图》等。《泼墨仙人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可以说是梁楷与画院画风决绝后,自辟蹊径的具体体现,笔墨纵肆狂放到旁若无人的程度。作者有意夸张人物脸部,将五官挤在下部,憨态可掬,诙谐滑稽,写尽嬉笑怒骂之态。
∵此外,还应当指出,梁楷的禅画,尚有一些存疑之作,如着名的《布袋和尚图》等。《布袋和尚图》现藏上海博物馆,有研究者认为虽属宋画,却非梁氏所作,疑为他人仿。但此画形神兼备,笔墨高妙,无论如何也是宋代禅画中的佼佼者,不可不提。此图只画半身,以水墨粗笔涂写袍服,而以细部勾勒出笑容可掬的形象,眼神和目光中蕴涵禅的智慧,又颇为有趣,令人过目难忘。
∵∵∵∵∵∵∵∵∵∵∵∵∵∵∵∵∵∵∵∵∵∵∵∵∵∵∵∵∵∵∵∵∵∵∵∵∵∵∵∵∵∵∵∵∵∵∵∵∵∵∵∵∵∵∵∵∵∵∵∵∵∵∵∵∵∵∵∵∵∵∵∵∵∵∵∵∵∵∵∵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