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在禅宗史上的意义
杜朏的《传法宝纪》上说,道信"每谓门人曰:努力勤坐,坐为根本。能作三五年,得一口食塞(疗)饥疮,即闭门坐,莫读经,不共人语"。在这里定居聚徒,坐(坐禅)作(劳动)并行,不读经不共人语,都是禅宗初期的基本特征。对于禅宗史来说,道信的意义是双重的:一方面他是达摩、慧可、僧璨之后真正使这一系禅门开始有一个教派组织形式的领袖人物。达摩虽居嵩岳,却从学者不多;慧可四处奔走,却无一立足之寺,终被菩提流支党徒与官府勾结所害;僧璨长期隐于山中与世间隔离,从学者更少。道信经过近20年的游方习学,回到双峰山时已是一个着名的禅师了。∵
道信在"黄梅双峰山定居了三十余年,聚徒五百余人,直到圆寂"。由于道信的努力,达摩一系才算真正有了一个开宗说法的地盘,在他的周围很快聚集起一大批信徒,也很快在世俗社会中形成了影响。"诸州学道无远不至,刺史崔义玄,闻而就礼",意思很清楚,是说道信入山后名声大振远近归依,蕲州刺史崔义玄听说后,也不得不放下架子入山礼拜。∵
唐太宗的数次诏征,也使达摩一系的禅法得到了最高当权者的认可,从而为禅宗后来的发展赢得了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所以尽管唐初对南方一直持防范态度,对于聚众相当敏感,道信的继承者弘忍还能于东山聚众千余而没有受到官府的阻挠,且以"东山法门"闻名于世,其中道信的功劳是不能小视的。∵
《历代法宝纪》、《神会语录》、《传法宝纪》都特意提到他的这份功德。《历代法宝纪》中说:"信大师大作佛事,广开法门,接引群品,四方龙象尽受归依,经三十余年";《续高僧传》中所载的玄爽、法显、善伏,都曾向他请教禅法;他的传说中的着名弟子牛头法融和真正的传法弟子东山弘忍更是继承这一传统,各自占山开法,开出后世禅门两大支脉。∵
另一方面,道信使达摩这一系禅法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理论轮廓。在《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中,可以看到道信的义学水准是相当高的。他广征博引滔滔不绝,论述了他的思想;他引用《般若》、《华严》、《法华》、《维摩》等当时流行的几部大乘经典,并把这些思想作为禅法的理论背景,使禅思想有了大乘经典的支持而形成体系。∵
前面已经说过,他引用经典,不是为了给经典作注疏,而是用经典来注解他自己的思想,这就形成了以禅为中心的理论。可以说,如果没有道信的《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就不会有后来六祖慧能的《坛经》。因此,道信在禅宗理论构建中的地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
一个宗教流派的形成与自立,组织与思想是必不可少的两大因素。正如葛兆光先生在《中国禅宗思想史》所言:"没有组织就无所谓流派,充其量只是一个思想潮流;没有思想,组织也无所谓组织,充其量是一群乌合之众。思想史上一个宗派的崛起仿佛在建造一座思想的塑像,没有组织仿佛没有建塑像的材料,谁也无法在这里无中生有地凭空塑造;没有思想仿佛没有固定的形象,那材料再多也不过是一堆材料。道信在禅的历史与思想史上的意义就在于他建立了禅宗的组织与思想的雏形,虽然禅门的真正崛起还要等到若干年之后。"∵
不过,如果没有道信开创的农禅结合这条佛教徒的自给自足之路,佛教在遭受唐武宗的灭法和理学的掏心战术之后,也许就从此断绝了。在这一点上,道信的功德也是无量的,因为这使佛教获得了独立于官府之外的经济基础。也使得佛教彻底地深入民间。与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融合起来,确立了佛教的民间基础,这使得它在与道教的竞争中又获得了一件十分有力的武器,虽然这武器是四祖道信从道教那里借过来的。∵
因此,我们认为道信在禅宗史上的意义至少有四:第一是他建立了达摩一系禅者的僧团,奠定了禅宗的组织;第二是他形成了以禅为中心的理论,这是禅宗的思想基础;第三是他开创的农禅结合的路子,使佛教在中国第一次有了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使禅宗可以最小程度地受官府宗教政策的冲击而稳步地向前发展;第四是他使佛教理论大大简化,从而满足了一般百姓和士大夫们的实际需要。广开法门,为佛教获得强大的群众基础开辟了道路,从而使佛教禅宗在佛教屡遭打击之后能够生存下来,进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2007年10月13日写于苦作舟书斋∵周濯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