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生有没有目的性?一定没有人否认人生有目的。但是,按形式逻辑,人只是作为客观存在的一个逻辑的起点,并不具备目的性,否则便会导致逻辑循环的错误。形式逻辑不能构建目的性的逻辑理论,只能作为这种理论中,不能循环和自稳的局部的线性推理工具。因而,在形式逻辑看来,人的命运是不能被预测的,它是在茫茫的未知征途上的逻辑性的“随机行走”。∵

形式逻辑的线性关系和相互独立性的前提或公理,决定了西方科学建构关于世界的理论都只能是实践性的,是在实践基础之上,用形式逻辑作为工具而建构的实践模型。

概率和统计为形式逻的实践辑模型引入了不确定性和未知因素,导致了西方系统理论的产生。从系统角度看世界,世界具有了目的性,人类的“科学”观念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但是,西方系统理论仍然是以形式逻辑作为推理工具,本质上并没有改变,仍然只能建立形式逻辑的实践模型,而不能建立演绎的逻辑模型。因而,西方系统理论下的人是在自组自稳的运动的同时,在茫茫的未知征途上的逻辑性的“随机行走”。或者是对前人命运的周期性的重复。

当然,关于人的这两种系统模型目前还没有建立起来,建立起来后它们还能有可能被综合到一体,成为既随机行走,又与未来构成自组自稳过程的实践模型。这种模型在理论上可能能建立,但不仅异常复杂,还涉及到一系列测量因素、标准、方法技术,尤其是精神方面、道德方面因素的困难,建立的可能性便很小了。即使能建立,它仍然是统计和概率性的,并不一定比易学系统模型对人生推算的准确率高。

西方科学另一种对人的目的性的推算,可以由基因入手。但基因的作用和表现仍然离不开系统性的相互作用,也离不开统计和概率,其困难不一定比前一种途径容易太多。

因而,西方科学对人及人生的系统性推理不仅在目前不可能,便是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一定能作到。这即是说,西方科学观念下,人的命运是不可预测的,或在相当长时间内是不可预测的。

人及人生既然有目的,西方科学理论既然都只是实践模型,西方系统理论既然很难建立人生的系统模型,易学既然是流传数千年的系统理论,中国既然流传多种关于人生的系统理论,那为什么我们不能放开胸襟,以实践的、务实的、开放的、平等的态度对待传统这些理论呢?

一、易与人生的目的性

人类对事物性质的判断都是相对的。西方科学人为地设立一系列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数量和性质的测量和判断,同样是相对的。但这种按人为标准的测量和判断能不能真的可以反映世界的本质,尚值得质疑。易学则不同,它在承认世界是一个系统整体的基础上,依据人类认识的相对性本质,直接对系统进行相对性的性质划分和分析。这种性质的相对划分和判断分析并没有什么人为规定的固定标准,而是随着系统的不同、变化和我们认识需要的不同、变化而相对地变化,亦即始终是“以物观物”。

易学的“以物观物”与科学的以人为固定的尺度观物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在测量的标准上比科学的“以物观物”有更少的主观因素的介入,在判断上的主观因素的介入则比科学多。但这只是以增加判断的困难而换来理论的简洁和完全而已。

世界在易学里是系统的整体,就是说世界在易学里是有目的的。人和人生作为系统的整体,也便都具有目的性。

即时刻的人是一个系统,随时间变化的人生过程也是一个系统,它们一阴一阳相对,又构成了一个总体的的太极系统。这个太极系统又与宇宙天地环境构成更大的太极系统。

按西方科学,这种大的系统只是观念上的,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和意义。其实不然。科学形式逻辑的认识是从部分到整体的,需要从具体的因素开始一点点地进行推理,因而整体性的系统观念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但易学不同。易学从系统整体出发,对系统整体进行一步步地阴阳相对地划分和分析,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认识方法,不需要从具体的因而开始分析。这种一步步地阴阳相对划分的分析虽然可以无限地进行下去,导致分析的困难,但我们却可以以降低精确度的方法,减少划分的层次而进行分析。因而,在易学里,人和人生的目的性是可以分析的,人的命运是可以推算的。这是易之所以神奇的原因之所在。

人的命运可以推算,是不是说命运是“天生注定”的呢?换句话说,命运是不是可以被完全地推算出来而不可改变呢?按易学理论来说,命运“天生注定”和“没有命运”都是不对的。要把命运完全的推算出来,需要对系统无限地划分下去,这在实践上是不可能的。并且,任何一个子系统在天地宇宙的大系统之内,都有位移的余地,只要发生位移的改变,位置的阴阳特性便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命运便会随之而变化。

因而,命运可算,也可改。可算但不能算全,可改但不能随意。可算是因为人生有规律,可改是因为规律可以被利用和运用。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但犯错的却极为普遍,这都是根源于愚昧和迷信。前段时间有一个关于公民科学素质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是以相不相信算命作为判断公民科学素质的标准之一,这样的调查也能称科学?迷信起源于愚昧,迷信的对象即使是科学,也同样会犯最简单的错误,也同样是愚昧。

二、禅与人生的目的性

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每个人可能都有与众不同的答案。但有一个答案可能比较一致,那就是幸福。

不同的人,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因而导致对人生目的性的不同的答案。有一种流行的观念是,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生活习惯。但这种解说并不具备动力学的意义。按系统理论来说,系统的目的总是寻求系统内部及系统和环境间的最大的平衡和稳定。亦即是说,幸福的感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系统达到了相对平衡和稳定所导致的。或者说,幸福便是系统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不同的人之所以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是因为不同人的系统特性和环境特性的不同所导致的。

在物欲旺盛的社会文化里,导致了人与物质之间的不平衡,因而物欲的满足便成为幸福的答案。因而这种社会文化导致了物质和制造技术的发达。在精神欲望旺盛的社会文化里,导致了人和精神之间的不平衡,因而这种社会文化导致了文化艺术宗教等的发达。

地域与人之间也构成了一个系统。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系统特性,导致了不同地域性的人体素质和文化特征。山、水、草木、光照、温度、土壤、季节等相对平衡的地域,人体系统素质也相对平衡,人性安静中庸,逍遥自乐,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相对平衡。山、水、草木、光照、温度、土壤、季节等不平衡的地域,人体系统素质也相对不平衡,人性偏激,勇猛进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也相对不平衡。多山则刚勇,多土则诚信,多水则智谋,多木则仁直,多风则轻浮虚伪,多光多温则热烈。

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也具有不同的系统特性。春生则仁爱正直,夏生则热情,秋生则侠义刚勇,冬生则智谋。等等。

因而,不管各人的幸福答案是什么,但幸福的原因却是相同的,都是人作为系统达到相对平衡的感觉。人的系统的矛盾性的不同,导致了人的幸福的答案不同。既然如此,要达到人生的幸福,便可以有不同的技术、方法和途径。因而不单单仅有物质的科学,也有人体生命科学,人生幸福科学。

但幸福与快乐是不是等同的呢?这不仅依赖于我们对幸福和快乐的定义,也需要我们对系统规律有足够的了解。

系统存在不同种类和不同层次的矛盾性,这些矛盾性导致了人的欲望的混杂性地存在,但却有主次之分。从单一的矛盾性来说,它们的消解过程是系统向着相对平衡稳定的方向运动变化的过程。因而,幸福和快乐便在这个过程中便开始被体验。这是一些人认为人生的幸福就是不断奋斗的过程的原因。但这种运动具有惯性,它在达到相对平衡和稳定的时候,仍然会因惯性运动而向着远离平衡的方向,从而导致了新的不平衡,人的新的欲望便随之而产生。在背离平衡的惯性运动中,欲望不断积累并暂时不能被实践,这种欲望便会成为痛苦的感受。因而,快乐和痛苦是一对孪生子,等量的快乐需要等量的痛苦作为代价。系统相对平衡稳定的波动运动导致了人生快乐和痛苦交替的感受。如果我们把快乐定义为幸福,那么幸福和痛苦便等量地存在,纯粹的人生幸福便不存在,也不存在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幸福。

在系统中,多重性和多层次性矛盾的波动运动不能完全同步,如果同步,系统便会因共振而崩溃。但却存在波动的叠加和干涉,导致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的掩盖。因而,人的快乐和痛苦总是交织在一起,但却会因主要矛盾的解决而产生快乐对痛苦的掩盖。

因而,物质的科学虽然能解决人类物质需求的基本生活问题,但却不一定能解决或完全人类生存体验的精神性需要的问题。

人是肉体和精神的总和。人的物质性和精神性构成了对立统一体的人。因而,人的幸福感受需要物质和精神共同来解决。我们不能片面地强调物质的重要性,也不能片面地强调精神的重要性。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应当系统协调地发展。

在人类物质需要相对满足的条件下,人生幸福问题需要用精神的方法来解决。归纳起来,可有如下的方法途径:

1、精神追求的方法:我们可以把人生目标不断的抬高或定在一生都不可能达到的甚至是虚无的目标上,使人的这种矛盾成为系统的主要矛盾,其它矛盾被主要矛盾所同化或掩盖,而主要矛盾的平衡又永远达不到,向着平衡运动的快感便不会轻易地消失。但在内在系统和外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条件下,这种主要矛盾有可能会因此而转化为次要矛盾,并可能反而转化成为痛苦的根源。这种方法导致产生快感,但痛苦并不能根除。

2、人体生命工程的方法:这是利用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对人体进行系统地调整,一是使人体内部的矛盾性达到最小,系统平衡稳定的波动运动的波幅也就达到最小。二是使系统自动平衡稳定的调节能力最强,抵抗系统和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这种方法导致产生满足的感受并相对较稳定。但较难产生快乐的感受。

3、禅的方法:禅的方法是调整我们的思想,让我们的精神的追求永远跟随着物质和环境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导致物质和精神永远处于相对静止和平衡的状态。这种方法导致满足的感受并非常稳定。但却有消极处世之嫌,并且练习起来困难较大。

4、综合性的方法:即是上两种或三种方法综合运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快乐和痛苦孪生,满足却可以永恒。如果我们认为快乐即幸福,那么,人类永远的幸福便只是幻想。我们为追求快乐的一切努力对人的自身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如果我们认为满足即幸福,我们便不仅需要物质的科学,也还需要精神的科学、幸福的科学、人体生命工程的科学。

禅不仅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的艺术、幸福的技术、幸福的科学。禅与精神追求、生命工程、易学、物质科学的结合才是人类追求幸福的必然途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