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绍琦禅师生平索疑∵∵

向世山

摘∵∵要:为了今后搞清楚山禅师的行履,找出史料中不清不楚的地方,列出5个问题。

关键词:∵∵楚山∵∵生平∵∵疑难

作∵∵者:向世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楚山绍琦禅师是四川明代初期着名中兴禅宗临济宗的禅师,其法嗣遍布四川境内。但岁月流逝,书籍散亡,有关他的生平却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在翻阅古籍时,顺手记下几个有疑问的环节,整理成此文,以冀抛砖引玉。

第一个问题:楚山禅师是四川人还是湖北人?

《续指月录》说他是“唐安雷氏子”。唐安为四川一古县名和郡名,均发生在唐朝。作为县名,景龙二年(708)析唐兴县置,治所在川中的蓬溪县。先天二年(713)废。第二次是在先天元年(712)改唐隆县置,治所在川西的崇州市。至德二年(757)改为唐兴县。作为郡名,天宝元年(742)改蜀州置、治所在晋原县(今崇州市)。但乾元元年(758)恢复为蜀州。蓬溪在成都东方,崇州在成都西边,那么,楚山到底是哪一个唐安?按时代先后,楚山可能是崇州的唐安。

据一翁透露,早年他曾在某省级图书馆看见过一本古书,上面明确写着楚山是湖北人。石经寺内祖师洞墙壁上镌刻有介绍楚山的生平事迹,其中也把楚山的籍贯标明为湖北。既然,现在找不着这本古书,那我们尝试推论:楚山对自己的称呼让人怀疑他不是四川人。楚山本名绍琦,字幻叟,楚山是他的号,也是以号传世。楚山,楚地之山,他暗示自己来自四川东边的楚地,他是湖北人?还有一个证据,楚山晚年自称“荆璧老人楚山”,这个称呼至今还保留在成化五年(1469)所铸造的铁钟的钟壁上。铸钟之时,楚山已65岁,这之前,楚山已把住持之位传给弟子祖意海珠。这点钟壁上也有反映。一“楚”一“荆”,好像都与湖北相关,楚山又获封“荆璧禅师”,∵∵都让人猜测他是楚人或祖籍楚。

第二个问题:楚山禅师第一次到东普道林寺是哪一年?

从各种灯录、僧传看,楚山到川中丘陵地带的普州(今四川安岳)道林寺参拜无际明悟禅师(安岳人)有两次。第二次,也就是以“头顶虚空,脚踏实地”得到印可的这一次,众书皆曰“正统六年(辛酉,1441)”,时当楚山37岁。而第一次何时去的,众书却无明确说明。

实际上,第一次拜谒对楚山影响深刻。有两点值得申说。一是明悟以“无”字公案提嘶楚山,此对楚山心灵冲击之大,以至于楚山后来常说:“无”字。二是,楚山闻板声省悟。是小悟,是大悟,还是彻悟?楚山自己明白,在他人看来,却是楚山完成了对“禅”启悟的一次飞跃。“木偶人”的困顿得以化解,他才有了下江南叩访诸长老的“敲门砖”。

第一次参明悟是楚山重大人生“新生点”。可惜,我们无以得知发生在哪一年?!

第三个问题:楚山禅师出蜀下江南是两次还是三次?

楚山出蜀下江南到底是两次还是三次?还有探讨的必要。

第一次下江南是在楚山第一次参无际明悟以后,他还参了月澄、海洲诸老,获得赞赏。对这一次,众书记载很一致。但具体在一年没有说明。

第二次下江南是在楚山初领成都简州北部灵音寺获得声名后。这次出蜀时间在正统十四年(己巳,1449年),楚山时当46岁。楚山这次经历非常丰富。自锦江泛舟,经三峡至楚、吴等地,相继得荆王、江夏王之厚遇,作《示蕲州荆王殿下》、《进辞蕲阳荆王殿下》、《奉和江夏王见赐二首》。宏扬禅法,名声更噪。再抵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拜访月溪、海舟诸老。后北上到了安徽,与诸王游了潜山三祖寺。因爱天柱山景色,遂在此山隐居几年。景泰五年(甲戌,1454)十月,楚山50岁时,被迎庆到桐城投子山投子寺升座讲法。这之后,楚山哪一年回四川却有似乎矛盾的说法。

有的书说“寻自吴还蜀”,这个“寻”字太奇怪。同年回川了吗?但是还有一种说法:天顺元年丁丑(1457),楚山自匡庐返蜀。韩都侯在方山(可能是四川省南部的泸州市境内的方山)修葺云峰寺,迎绍琦住持。这中间相差两年。如果后者是真,那么是第三次回蜀吗?这不大可能。在两年之内再出川又回蜀。是第二次吗?那么第二次下江南在外呆的时间便长达八年!

第四个问题:楚山禅师是哪一年被封为荆璧禅师?

楚山有个封号“荆璧禅师”,但怎么来的?哪一年获封的?众书未点明。石经寺寺内保存了一口铜钟,钟壁上铭文明确提到楚山:荆璧老人楚山。这口钟铸造时间是“大明成化五年岁次己丑∵∵/∵∵闰二月二十四日己丑”。这块实物证明在成化五年以前,楚山已得封号“荆璧禅师”。但具体在哪一年呢?还要我们到故纸堆或地下文物中去搜求。

第五个问题:楚山禅师是否去过峨眉山?修建过洪椿坪吗?

清代康熙年间蒋超修撰的《峨眉山志》中,一处明确没有提到楚山禅师修过洪椿坪:“洪椿坪即千佛庵,乃明僧德心上人开建,锐锋重修。”【民国十八年重印本,卷二】另一处却明确说开建者是楚山和尚:“千佛庵即洪椿坪,伏牛山楚山和尚开建,德心大师重修,梵宇精洁,结构弘敞,常有千人。此地曲折幽雅,最为隐僻矣。”【卷三】显然,洪椿坪是山中大寺。查卷四《高僧》章,没有看见楚山、德心、锐锋三人。这里有个矛盾:谁是开建者?由于没有年代记录,无法下定论。

现存最早的峨眉山志、写于明末的《译峨籁》(胡世安)缺载洪椿坪和楚山和尚的事情。

但是,当代人编着的《峨眉山志》(1997年,四川科学出版社出版)却把这一矛盾继承了下来。

在介绍洪椿坪时说:“明楚山和尚重建,德心、锐锋禅师续建。”∵∵【页262】怎么建设的没有提及。在《千年史程》一章中,却把开建年代定在明朝初期:“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僧楚山开建千佛禅院于洪椿坪。明德心禅师、法嗣锐锋相继修建历20余年始成。”∵∵【14-15页】

但在介绍“洪椿晓雨”景点时说:“洪椿坪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以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树而得名。”【189页】万历元年(1573年)距洪武元年,有205年之遥,因此综合上述说法,可作以下猜测:楚山洪武元年开建千佛禅院,二百多年后,德心和锐锋师徒于万历年间重修,并改寺庙名为洪椿坪。历史上,寺庙兴废多有,重建之事经常发生。这一猜测合符历史。

但问题接踵而来,四川明朝初期和尚叫楚山的是驻锡在简州妙音寺(约天顺年间改名天成寺),他出生于永乐二年(1404年),示寂于成化九年(1473年),上距洪武元年有36年,下距万历元年有100年。显然,千佛禅院不是天成楚山创建的,但四川佛教史上叫楚山和尚只有一个,就是天成寺的楚山绍琦。如果是楚山创建的,那一定是在天顺、成化年间,这时楚山名声已隆,又得官士民的追捧,去峨眉山创建一庵或一庙,完全有这个可能。

蒋超说楚山和尚来自伏牛山,这是河南的名山,表明“伏牛楚山”是来自中原的外省人。然而,这个“伏牛楚山”和“天成楚山”是一个人吗?至今,也没有确切的答案。

因此,我们可以作个假设:天成楚山和尚朝礼峨眉山时,创建了千佛庵,一百多年后,德心师徒在原址重建,并更名为“洪椿坪”。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呢?概率有二分之一。峨眉山是中国佛教名山,四川僧人去朝拜是很普遍的事情,这个概率又增加了二分之一。所以,天成楚山朝峨嵋建一庵,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