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漫谈“禅宗”的缘起、传承与真谛∵∵

陈清俊∵

国立台北师院语文教育系副教授∵

E-Mail∵:∵chchj@tea.ntptc.edu.tw

【缘起:拈花微笑】

据《联灯会要》卷一记载,在灵山会上,大梵天王以优钵罗花供养佛陀,至诚礼请世尊说法。佛陀拈花示众,大众都不解其意;唯独大迦叶***,心领神会,破颜微笑,于是世尊当众宣言:

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付嘱摩诃迦叶。

禅,就在一枝花与一抹微笑间诞生了!

尽管这则美丽的传说不见于经藏,许多研究者对它多所质疑,但是千古以来,它却传诵于禅林而不绝。其实,禅的精神本就源于自心的妙悟,而不在于文字经典;然则,又有什么经典比这则传说更契合禅宗的本怀?

【传承:一花开五叶】

相传摩诃迦叶传法于阿难***,其后历经二十余传,由菩提达摩继承衣钵。为了度化中土的众生,梁武帝时,达摩渡海东来;然而,梁武帝与他的禅法并不相应,于是他一苇渡江,北上嵩山少林寺,在后山壁观禅坐,时人称之为壁观婆罗门。

达摩的衣钵传给了慧可,而后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则传法给弘忍。至弘忍时,中国的禅宗已经初具规模;然而,禅宗的建立,却直到唐代的惠能才真正完成。在后世,惠能被称为六祖,而达摩大师则被推崇为中国禅宗的初祖。

惠能与神秀同出于弘忍门下,但是二人对修学的法门体会不同,于是禅宗分为南能、北秀二大派。南宗强调顿悟,北宗则主张渐修,二派弟子对于禅宗正统的论辩,在唐代曾经喧腾一时;最后,南宗取得正统的地位,北宗则逐渐式微。

惠能之后,各代的禅师又分别依据自身的领悟,发展出风格迥异的宗派。其中,临济义玄建立了临济宗;沩山灵佑、仰山慧寂建立了沩仰宗;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建立了曹洞宗;清凉文益建立了法眼宗;云门文偃则创立了云门宗。临济、沩仰、曹洞、法眼、与云门五家,都传承了达摩以来的禅法,故称为“一花开五叶”。

而在宋代,临济宗又分出黄龙慧南的黄龙派、杨歧方会的杨歧派;五家二派,即禅宗史上所谓的“五家七宗”。

【宗旨:花开见佛】

禅宗以禅为名,然而,禅的真谛究竟为何?其实,禅本是梵文Dhyana音译“禅那”的略称,意译为“静虑”,原是佛法修行的法门之一,以心系一境,进入定境为旨归。至于禅宗所谓的禅,与禅那、禅定的意义,并不全然相同;它意谓着对本心自性的体证,或是对宇宙本体的顿悟。

“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点出了禅宗和其他教派修行旨趣的不同。不以礼拜、坐禅、读经等外在的修习形式为重,禅宗提倡以般若智慧向内观照,直接参证自心真性。《六祖坛经?机缘品》说:“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一旦彻见觉体的光明圆满,悟得自家的本来面目,即名为见性,而见性即成佛﹝佛者,觉也﹞。

然则,成佛真正的意义,乃是寻回内在的真性,发现生命的实相。自性是破妄去伪的真,人格圆满的善,亦是清净庄严的美;见性,即是体证生命本然的和谐圆满,亦是生命终极的安顿。

【家风:平常心是道】

参禅是真理的追寻、终极归宿的扣问,其本质是严肃的。然而,禅既以明心见性为旨归,便不离当下这一念心,亦即不离日常的生活。

诵经、静坐固然可以参禅,运水、搬柴亦无非是修道。对禅师而言,行、住、坐、卧都是道场;扬眉、瞬目、施棒、斥喝皆是示道。事实上,禅宗的特质是亦庄亦谐、动静相参、世出世间不二的;也因此,呈现出精采而丰富的风貌。

无门慧开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门关》﹞若能契悟自性内蕴的清净,在寻常饮水中,自有甘美,在春花秋月中,自见生命的富足。

“日日是好日”,是禅家洒脱自在的生命风光!

【参考书目】

1、景德传灯录∵张华释译∵∵高雄佛光山∵∵民国86年

2、禅学的黄金时代∵吴经熊∵∵台北***商务印书馆∵∵民国73年

3、禅史与禅思∵杨惠南∵∵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4年

4、公案禅语∵∵吴∵∵怡∵∵台北东大图书公司∵∵民国84年∵∵∵∵∵∵∵∵∵∵∵∵∵∵∵∵∵∵∵∵∵∵∵∵∵∵∵∵∵∵∵∵∵∵∵∵∵∵∵∵∵∵∵∵∵∵∵∵∵∵∵∵∵∵∵∵∵∵∵∵∵∵∵∵∵∵∵∵∵∵∵∵∵∵∵∵∵∵∵∵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