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禅之门》序
据闻佛陀初成正觉时,原本并不想说法,曾谓:“我法甚深妙,无信云何解?辛勤所证法,显说为徒劳,我宁不说法,疾速入涅盘!”经上这类记载,透露佛陀对佛法是否能够被普遍接受,正确奉行,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虽然在佛教史上,流传久远的佛教,曾经在许多时代、许多国度上兴盛过,但这只是一般性看法及佛教自身的立场。倘若从整体人类历史的角度加以考量的话,则会发现:佛教在群体社会的舞台上,只是微末的角色,即使佛陀住世的时代亦然!而今日虽有被称许为佛教兴盛的国家,也是极为表面的看法,佛教的根本教义是缘起无我论──这是佛教的特质,如果偏离缘起无我论,甚或丧失无我的行持与体验,那么虽不妨碍它是真善美的宗教或深邃圆融的哲学,但和佛教的关系其实十分有限。
缘起无我的大意是:一、有情的存在,不是没有原因的,他们之所以出现在世间,际遇报应各有不同,乃依无明意识和业的力量所造。二、有情长劫轮回于三界,展现种种不同的生命状态,并营造出不同的身心活动,但这些状态和活动,都只是根、境、识和合的假相,没有实体、没有核心,而且变化不居、迁流不息。无我的理趣,扼要的说,虽只是以上两点,但对于执着感官经验、迷信唯物思想且一向散乱的广大群生而言,是多么难以理解的!尤其是意欲掌握缘起无我的心要,并援引心要融入生活净化三业,以至于断渴爱、灭戏论、寂静无诤、任运随缘之境,对于是非心重、诤胜心强的有情,更是难上加难!
清末丘逢甲先生有一感言:“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虽然这只是国族主义者的悲情,但身为佛弟子,面对人类整体的共业,以及思及缘起空义的甚深难行,不禁也有类似的感触:“佛法,纯正的佛法,在地球上恐怕是没有前途的……”唯正因存有佛法衰颓的忧思,而更觉得佛法可贵、身旁的人可怜,愿倾尽一生微薄之力,死而后已地宣扬佛法,就如“衔水救森林大火的小鸟”,虽然于大势无补,但浇水之处自有一片清凉。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愿有幸听闻佛法的人,应警惕身命危脆、轮回可怖,利用来日无多的光阴,赶紧修行。而发心学习菩萨的人,尤应正念分明:并没有补特伽罗(众生),也没有萨迦耶(我),此外也没有非缘生、具主体、堪称真实的精神或物质可供布施。倘于此三轮体空之义,能正确周遍观察,方是随缘无碍、悲心不退,名符其实的大乘菩萨。
志成仁者勉力为本书写序,并详细介绍文稿的出处和性质,将有助于读者了解本书的内容,在此一并致上谢意。
一九九一年十一月廿五日于鹿谷居∵∵∵∵∵∵∵∵∵∵∵∵∵∵∵∵∵∵∵∵∵∵∵∵∵∵∵∵∵∵∵∵∵∵∵∵∵∵∵∵∵∵∵∵∵∵∵∵∵∵∵∵∵∵∵∵∵∵∵∵∵∵∵∵∵∵∵∵∵∵∵∵∵∵∵∵∵∵∵∵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