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在峨眉山的足迹
作者:∵李豫川∵
佛教自西晋初年传入峨眉山后,第一个在山中弘化禅宗的,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初祖菩提达摩(?——536年)的剃度弟子僧副(163——524年)。∵
僧副,俗姓王,山西祁县人,生于刘宋孝武帝刘骏大明七年。南齐明帝萧鸾建武年间(494——497),三十余岁的他在钟山(今南京市内)定林下寺师事菩提达摩。据北宋释道原于真宗赵恒景德元年(1006)成书的《景德传灯录》卷三记载,菩提达摩临终时,曾自许慧可(487——593年,禅宗二祖)得髓,慧育得骨,尼总持得肉,僧副得皮。于此可以想见僧副禅学程度之深。他素慕岷岭峨眉之胜,乃乘萧渊藻出镇蜀郡(今四川地区)之际扈从入蜀,大扇宗风,遂使禅法流行于峨山蜀水。他后来返回金陵(今南京),梁武帝萧衍普通五年圆寂于开善寺,享年六十一岁。∵
唐宋时期,峨眉禅僧辈出,佛事大兴。据清圣祖玄烨康熙初年翰林院修撰蒋超(1638——1687年)所着《峨眉山志》记载:禅门巨匠南泉普愿(748-835年)、黄檗希运(?——855年)、赵州从谂(778——897年)等均曾游峨眉。其在山住持道场者,初多为青原行思(?——740年)下法嗣。如白水寺(今万年寺)白水和尚为青原下四世夷山善会法嗣,香山澄照为青原下四世投子大同法嗣,黑水寺(今已毁,故址在今万年寺西北约十华里)慧通禅师、沿溪禅师为青原下五世洛浦元安法嗣。黑水禅师、光相寺(今金顶华藏寺)黄龙继达、华严寺昌福达道均为青原下七世黄龙慧南(1002——1069年)法嗣。白水寺如新禅师为青原下七世玄沙师备(855-908年)法嗣。∵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黑水寺慧通禅师,他是湖北江陵人,自幼聪颖好学,善根夙具,喜去禅院聆听僧人讲经说法,深沾法乳之恩,渐萌出家之念。青年时代披剃于洛浦寺,礼元安和尚为师。他立志效法东晋慧持和尚(337——412年,为净土宗初祖慧远之弟)弘教峨眉的业绩,于唐宣宗李忱大中元年(847)溯江而上,来到峨眉黑水寺驻锡。唐僖宗李儇乾符二年(875),朝廷敕建火毁的金顶永***藏寺,重建中峰寺、牛心寺、华严寺、万年寺、灵岩寺、黑水寺六大寺,由慧通禅师主其事。他认为峨眉山属火,故火灾频繁,遂将其中四大寺的名称加以更改。将中峰寺改为集云寺.牛心寺改为卧云寺,华严寺改为归云寺.万年寺改为白水寺。意在以三云(集云、卧云、归云)二水(白水、黑水)以抑火。据《峨眉山志》云:他德行深厚,诚感天地。初入山时,行至普贤寺(今万年寺,为慧持法师首创)前,猝遇山洪暴涨,水势汹涌,浊浪翻滚,无法过溪。正在进退两难之际,一只大虎悄然而至,伏在禅师身旁。他心有灵犀一点通,赓即会意,虎跃涧过。后人在此筑桥一座,名之曰虎跳桥,以记之,今尚存。他还将其妹慧续尼师劝来黑水寺驻锡,是为峨眉山比丘尼之始。慧续尼师亦德行出俗,事迹神异。她性情淡泊,每日诵经礼佛,修习禅定.足不出院,影不逾山。据《峨眉山志》记述,黑水寺夜有黑虎绕廊巡行,晨有乌鸦啼叫报晓。寺外草坪上有一水池,常有近百只老鹰在其中浴戏,山民呼之“百鹰池”。又谓池中青蛙久闻古刹磬锵然,颇有所悟,能弹唱出八种音调,宛若钟馨之音,悦耳动听。人呼蛙为“弹琴蛙”,名池曰“八音池”(“八”、“百”声母相同,“鹰”、“音”音近),今天人们仍可时常见到和听到。明禅宗朱翊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后任嘉定州(今乐山地区)知州的袁子让于万历三十年(1602)游峨眉山后,写了一篇《游大峨山记》(大峨山即今之峨眉山,此外还有二峨山、三峨山、四峨山),记叙了沿途的所见所闻。文中有这样几段文字:“黑水寺在西北,与白水(寺)相对,……又西过虎跳桥……登山。山壁立,不可面上,路曲屈十二盘,萦纡而升。山尽有八音池……过池,又西则黑水池,寺前为慧续尼院。……今院已瓦解,亦仅存其名矣。寺后有祖师堂,慧通肉身俱在。……”∵
唐僖宗李儇为表彰慧通兄妹在峨眉山弘法的卓着功绩,于光启三年(887)诏赐慧通禅师袈裟一领,慧续尼师法器数件。慧通圆寂后,门人将其遗体供奉于黑水寺祖师堂内,称为“肉身菩萨”。明末尚存,清代则无记载。慧续圆寂后,弟子将她的遗体荼毗,建灵骨塔于黑水寺后,明末已毁。∵
慧通禅师法嗣有承璟、昙振、义钦、广悟、黑水、洞溪,共计七代,大振云门宗风,黑水寺被称为峨眉祖堂。此外,延福院罗江禅师,为云门宗祖师文偃(864-949年)的大弟子香林澄远(?-987年)法嗣。其谱系为:优昙从广政,了性悟真如,德智圆通品,方知绍祖灯。”云门宗的法脉在峨眉山仅延续了二百余年,至南宋理宗赵昀年间(1225-1264年)其法脉已不可考。∵
峨眉山观心坡,在唐末五代时期是沩仰宗的根据地。其谱系为:“慧继妙真恒,心空悟上乘,续宗弘法远,万古跃莲灯。”至北宋徽宗崇宁年间(1102-1106),该宗已无传人。∵
山中属于曹洞宗者,有唐末的白水仁禅师,为洞山良价(807-869年)法嗣,西禅和尚、布水岩和尚为曹山本寂(840-901年)法嗣,白水玮禅师为云居道膺(835-902年)法嗣,棋盘寺东汀禅师为曹山慧霞法嗣,明代遍融真圆,会异僧于九老洞,为不二际法嗣。今峨眉诸刹的曹洞宗传人,均系贾菩萨万安派、万年寺、长老坪、初殿、洗象池(包括乐山乌尤寺)、金龙寺、慈圣庵皆属之。其谱系为:“广从妙普,宏胜禧昌,继祖续宗,慧镇维方,圆明净智,德行福祥,澄清觉海,了悟真常。”∵
属于临济宗者,有宋代华严寺的纯白禅师、白水寺的宗月禅师,均系黄龙慧南孙。灵岩寺徽禅师为黄龙慧南四世孙,慧远佛海参学于徽禅师,亦住灵岩寺。中峰寺密印安民为圆悟克勤(1063——1135年)法嗣。南宋别峰宝印(1108——1190年)拜师于密印安民。明代圣积寺别传慧宗(1493—1574年)为无际明悟曾孙。清代伏虎寺可闻禅师得法于贯之性一,紫芝禅师得法于灵筏昌,均为破山海明(1597——1666年)孙。舒光照得法于大治况,为破山海明曾孙。∵
今峨眉诸刹,惟毗卢殿一处,曾设坛传戒,为十方丛林,有传法派系,为临济宗雪峰祖定派。其谱系为:“祖道戒定宗,方广正圆通,行超明实际,了悟达真空。”其余诸寺皆剃度法派,以临济宗为最多。其中临济正宗为碧峰下第七世突空智极派,谱系为:“智慧清净,道德圆明,真如性海,寂照普通,心源广续,本觉昌隆,能仁圣果,常演宽宏,惟传法印,证悟会融,坚持戒定,永纪祖宗。”金顶华藏寺、九老洞仙峰寺、洪椿坪千佛禅院、广福寺、牛心寺、清音阁、雷音寺、大坪净土禅院等皆属之。明代以后,又出现了临济支派,其谱系为:“性圆觉本,法乃心中,智真了悟,祖道辉宏。”金顶卧云庵、永庆寺、华严寺、大乘寺、中峰寺、伏虎寺、纯阳殿、报国寺诸刹皆属之。∵
这里着重叙述几位高僧,即南宋的别峰宝印禅师、明代的别传慧宗禅师,清代的可闻禅师。∵
别峰宝印禅师俗姓李,北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出生于峨眉县。家世信佛,深受浸润。自幼聪颖好学,熟读四书五经及诸子百家着述。青年时期,初学道教,因感志趣不合,中途辍学,转而披剃于峨眉山中峰寺,礼密印安民为师,深得密印安民赏识。后密印安民又介绍其去成都昭觉寺,参学于圆悟克勤大师。他淡于名利,密印安民要将方丈职位让与他,他坚辞不受,后见无法推脱,遂悄然远离故园,去到浙江余杭径山寺,参礼于大慧宗杲(1089-1163年)。他与南宋大诗人陆游(1125-1210年)是挚友。孝宗赵春(在位时期1163-1189年)对他颇为器重,曾召其入京为《圆觉经》作注。光宗绍熙元年(1190)十二月,禅师安然西逝,享年八十有二。陆游为之撰写了《别峰禅师塔铭》,述其“生为龙游(今四川乐山)李氏子,世居峨眉之麓。……少而奇警,日诵千言,然不喜有家,成童时,已博通六经及百家之说。……后至径山,见大慧(宗)杲。……渊识雄辩,震惊一世,矫乎人中龙也!……”极尽敬佩之情。∵
别传慧宗禅师俗姓王,湖北云梦人,生于明孝宗朱佑樘弘治六年(1493)。七岁出家于白鹤寺。明世宗朱厚熜嘉靖十二年(1533),来峨眉山驻锡于金顶锡瓦殿,后到山麓圣积寺(五十年代末被毁,故址尚存)担任住持。他在圣积寺铸铜钟三口,一送白水寺,一送金顶永延寺;最大的一口留在圣积寺老宝楼,人你“圣积晚钟”。该钟腹空深大,高二点三米,重十二点五吨,为峨眉山第一大钟,1983年底移悬于山麓报国寺对面凤凰堡钟亭内。此钟表里刻字六万一千六百个,其上部刻有自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年间(266-275)至明嘉靖十二年近一千三百载岁月里与峨眉山佛教有关的历代帝王将相和文武重臣的名字。其余地方刻的是部分《阿含经》、偈语和当时的翰林院编修(正七品)杨初南所撰《洪钟疏》、翰林院检讨(从七品)毛起所作《圣积寺钟铭》以及捐资出米助铸铜钟的善男信女的芳名,是研究峨眉山佛教史的珍贵文物。每当月白风清之夜,清越悠远的钟声,回荡于清流翠岭,使人恍然有出世之想。清人谭钟岳有诗云:∵
“晚钟轻撞一声声,古寺犹传圣积名。∵
纵令凡情蔽塞极,亦应入耳觉心情。”∵
谭氏并将“圣积晚钟”列为“峨眉十景”之一。∵
离“峨眉第一胜景”——“双桥清音”不远,“翠云深处隐古寺,山径穷时遇老僧。”现出一丛丹楹飞栋的殿宇,这便是遐迩闻名的白龙洞禅院。始建于明穆宗朱载垕隆庆元年(1567),由别传慧宗禅师首创之。初名金龙寺,后改今名。据《峨眉伽蓝记》载,禅师在寺周广植樟、楠、柏、杉。每种一树,辄诵《妙法莲华经》一字,并作礼拜。该经共有六万九千七百七十七字,他也种了近七万株树。起于大峨楼下的象牙坡,止于清音阁上之向阳坡。方圆六里之内,翠云蔽日,浓荫匝地,山花夹道,香气袭人,彩蝶翩跹,轻盈美丽,“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风景绝佳!“峨眉十景”之一的“白水秋风”即在附近。后人为了纪念禅师的植树造林功绩,把这片古林称为“功德林”,为山中避暑胜地。∵
禅师还在万年寺内建造了伽蓝殿,铸大铜佛三尊。他驻锡峨眉四十年,颇受四众弟子敬重。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元年(1573),禅师被召入京,神宗亲赐金质万岁牌一座,《华严经》二十四部,以及幡幢等法物。次年,禅师在京圆寂,神宗赐谥“洪济禅师”,以彰其建寺造林、铸钟造像之功,并派张●、刘砻二人护送其骨灰回峨眉,建灵骨塔于极乐寺附近林中。大学士陈以勤为之撰写了《别传禅师塔铭》。∵
可闻禅师俗姓王,江苏金坛人,生于明熹宗朱由校天启七年(1627)。史传其母分娩前夕,梦见莲花开放,清香满室;其父解梦说:“莲花清雅,出淤泥而不染,此子定非寻常之辈。”果然,可闻少时即聪颖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他十岁出家,清世祖福临顺治十年(1653),他来到峨眉山,协助其师贯之性一重建伏虎寺,今为山中第一大寺.占地近一万平方米。顺治十八年,他又上到海拔二千五百四十米的接引殿担任方丈,大力重兴古刹。他生活朴素,名利淡薄,虽身为住持,仍时常亲自下山背米负菜,打扫殿堂,极少闲暇,与普通僧侣无异。深得四众弟子敬重,被誉为“活普贤。”∵
禅师与顺治十八年探花蒋超既是同乡,又是至交。康熙十年(1671),蒋居士托病辞官,来到峨眉,以度余生。时任伏虎寺方丈的可闻禅师安排他住在寺后的萝峰庵静室。此地为“峨眉十景”中的“萝峰晴云”所在地,海拔七百米。周围古木参天,绿荫匝地,松涛阵阵,山泉淙淙,奇花异卉,四时如春。极目则千峰凝翠,倾听则万壑清音;碧涧幽溪,漾绿溢秀。峰顶至今未通公路,循曲径磴道以通幽处。颇有世外桃源的韵味,堪为参禅静修的佳境,确是一处请心涤虑的胜地。蒋超就在这里,穷十五载之力,撰成了有史以来第一部完整的《峨眉山志》。书稿甫成,斯人即殁,临终时,蒋氏将手稿交给可闻禅师保存。禅师一诺千金,不负亡友厚望,运动四川按察使(正三品)曹熙衡,在曹氏的大力支持下,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即蒋超寂年)末将《峨眉山志》木版刻印行世,实现了故友的遗愿。∵
可闻禅师圆寂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世寿七十。从童贞入道起,整整当了六十年和尚。∵
自宋至清,峨眉禅僧中诗人辈出。如北宋初年中峰寺之怀古禅师(950——1010年),与建南的希昼,金华的宝●,南越的文兆,天台的行肇,沃州的简久,贵城的惟风,淮南的惠崇,江南的于昭同为“九诗僧”。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欧阳修(1007——1072年)对“九诗僧”的作品颇为推崇。他在《六一诗话》中,引用怀古禅师的诗句:“雾开杂草回,风逆到花迟。”作为清雅新颖诗句的例子加以称赞。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年(1740)峨眉知县文曙等人纂修的《峨眉县志·艺文》收录了怀古禅师的一道五律《送田锡下第归宁》,诗云:∵
“念彼孤亲去,无成万里归。∵
筭程芳草尽,去国故人稀。∵
栈道浮云险,刀州入望微。∵
前期有公介,莫负老菜衣。”∵
田锡(940——1003年),四川洪雅人。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三年(978)榜眼,后擢右谏议大夫。刀州为盖州之代称,即今四川省地。筭,同算。∵∵∵∵∵∵∵∵∵∵∵∵∵∵∵∵∵∵∵∵∵∵∵∵∵∵∵∵∵∵∵∵∵∵∵∵∵∵∵∵∵∵∵∵∵∵∵∵∵∵∵∵∵∵∵∵∵∵∵∵∵∵∵∵∵∵∵∵∵∵∵∵∵∵∵∵∵∵∵∵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