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禅的增上缘

有人能疾得禅那,有人则迟得或不得禅那。如何疾得禅定?在饮食方面,应如法取得、受用,不使饥饿或营养失衡,也不嗜食;身心应调和,住闲静处。关于心的调顺,《中部53经》〈有学经〉说,七法具足者,得四禅、现法乐住,易不难得者。

一、有信。信如来之菩提,忆念佛陀的圣德,可坚定信仰。

二、有惭。惭身.口.意恶行。惭:于所作罪,自觉羞耻。

三、有愧。愧身.口.意恶行。愧:于所作罪,对他羞愧。惭耻之服,最为庄严。

四、多闻。听闻初善、中善、后善之诸法,有深义、有文采,显示圆满、清净之梵行。闻法后,能忆持、熟知、洞察。

五、精进。舍诸不善法,具诸善法;于诸善法坚定受持、勇猛精进。

六、具念。随时随地皆具有正念,念念分明。能清楚忆念过去所作、所言。

七、有慧。能观察究竟名法、色法之生灭、无常等,因此,可导至苦灭。

若生起了禅定,随其所起之定,时时作意三相的调顺,其心可柔软、堪任(适合工作)、极光净、不顽固,能得神通、漏尽。三相即禅定相(samadhinimitta)、精勤相(paggahanimitta)、舍相(upekhanimitta)。若只有不断地(ekanta)作意禅定相,则趣于懈怠;若只作意精勤相,则趣于不安;若只作意舍相,则心不平衡,不得灭烦恼。(见《增支部》三集?第五.掬盐品?一百)∵∵∵∵∵∵∵∵∵∵∵∵∵∵∵∵∵∵∵∵∵∵∵∵∵∵∵∵∵∵∵∵∵∵∵∵∵∵∵∵∵∵∵∵∵∵∵∵∵∵∵∵∵∵∵∵∵∵∵∵∵∵∵∵∵∵∵∵∵∵∵∵∵∵∵∵∵∵∵∵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