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赤溪镇龟山禅寺探密∵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对于龟山禅寺的命运变迁而言,以三十年为“轮回”显然太短。“蔡、柳禅师携钵寻胜”、“一代大儒朱晦庵设堂讲学”、“罗状元拜谒二禅”、……或许是听惯了太多龟山禅寺传奇的故事,或许是潜意识里怀着某种期待,威严无比的龟山禅寺时常浮现在眼前。然而,期待愈甚,失望愈大。正如龟山禅寺跌宕的命运一样,风风火火,辉煌千年,却一朝灰飞湮灭。如今,辉煌已逝去,惟有空留叹。个中缘由,孰是孰非,说不清,道不明。只是,龟山禅寺那千年威严,今与何人说?
鼎盛时期,龟山禅寺规模宏大(占地面积约300亩),气势恢宏,名扬四方,散布各地的信徒无数,在闽东乃至福建佛教界中享有崇高地位。“一龟(龟山禅寺)、二凤(周宁方广寺)、三支提(霍童支提寺)”的说法,至今仍在民间流传。僧人300有余,良田1000多亩,年收田租数千担;下辖大小寺院众多、范围极广,“凡能听到龟山禅寺钟声的周边寺观,皆归其管辖。”当时福安甘棠寺、赤溪广教寺及八都际山寺等数十座寺庙均为龟山禅寺下院亦或分寺。
声扬四海的龟山禅寺,引来历朝历代官宦、翰林学士、游僧、道士及民众不避艰险“一路崎岖步步悭”来此“持香谒二禅”,“了得寸心缘”。宋代大儒朱晦庵(朱熹),晚年来闽游历时,曾迷恋于龟山的奇丽、静馨,沉醉于禅林之中,尽享林泉乐趣,并在此开坛讲学,发出了“亭挹小南屏,遥联御经阁,四时发清兴,还尔林泉乐。”之感叹(此诗刻于龟山禅寺后的“白云亭”上,今亭已废)。邑人姚望在龟山尽兴之余留下了“万山深处远轮蹄,古寺‘雍熙’诏赐题,坐望竺乾诸佛近,徒凭菌阁十方低。灵岩频见元猿度,琪树应招白鹤栖。不觉胜游天已晚,一痕新月印前溪。”的佳句。
龟山禅寺魅力可见一斑。
禅师寻胜逢龟则止
龟山禅寺的来历,源于蔡、柳禅师“携钵寻胜”之传说。
传闻唐太和中期,有蔡、柳二禅师携带铁钵、铜瓶遍寻幽胜,其师授法旨:逢龟则止。二禅师来到龟山,惊羡于此地奇丽风景,决心“吾居此矣”,遂在龟山建寺传经讲法,于是有了后来的龟山禅寺。
蔡、柳禅师“逢龟则止”,一为其师授旨,二为留恋龟山“万山深处远轮蹄”,“四周能容千万家”之胜境。另一方面,蔡、柳禅师逢龟则止,建寺传经,更为龟山增添了几分禅机与神秘。于是,龟山三十六胜境披上了一层神奇面纱:“钵盂承露”(龟山禅寺前一小山,形似钵盂,收雨露,贮烟霞,历久而不盈虚)、“龙湫瀑布”(形如素练悬空,天气晴朗时,太阳朝映,又如五彩云霞,接涧而生)、“第一宿”(蔡、柳二禅师到龟山时宿此处,柳师诗:“侧身翘首白云隈,一宿岩头古石台。欲叩山灵访消息,何人踏破旧苍苔。”)、“卓锡泉”(蔡、柳禅师至此,口渴,以锡杖击石,得清泉)、“堕虎口”(其处多虎,柳师晚归,憩石上,有虎跃出,以法伏之,虎堕而死)……由于龟山自然人文景观充满神奇色彩,众多文人墨客慕名上山游历,并留下不少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
废墟上的叹息
千年古寺今不再,废墟一片掠神伤。谁曾想到,一度风光无限的龟山禅寺,如今却容颜难觅,一朝威严永远湮没于鸡屎狗粪之中。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龟山禅寺那金碧辉煌的禅院建筑,雄浑威武的禅佛圣灵,在“打倒一切牛鬼蛇神”的呼声中,轰然倒塌,留下令人黯然伤神的废墟一片。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寺内一口大铁锅(锅口直径约4米,锅厚30公分,单锅底重140公斤,烧开满满一锅水3天不凉,所煮草包饭可供1000多人食用),以及重500公斤的铜钟(明朝永乐年间铸,钟口两成年人牵手抱不拢,据说,在福建省众寺院中实属罕见)在大炼钢铁时期,变为一桶桶铁水和铜水。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闻风而来的各地文物贩子游荡于龟山禅寺周边村落,收购禅寺散落民间的各种文物。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保护文物鞭长莫及,加之村民意识低、经济拮据等众多缘由,在文物贩子的蛊惑下,许多村民为一己私利,四处搜寻遗散文物,一卖了之,大批珍贵遗存就此流失。
如今,龟山禅寺遗址上仅有残破客殿一座,如孤独的守夜人,无言诉说龟山禅寺那曾经的存在。
“一着残棋犹未了,人间海上又沧桑”(龟山禅寺僧云叟诗)。想必,僧人云叟不曾想到,这着残棋终为无果之棋。如今,痴心的游人们怀着虔诚之意进山朝拜,乘兴而来,抱憾而去,在古寺废墟上留下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僧民之怨的沉思
龟山禅寺为何走向毁灭?
几百年来,龟山禅寺一直占领着数千亩良田,龟山上所有农田皆归其所有。无地可耕的农民只能向寺院租田耕种,号称四大皆空的僧人们很滑稽地成了坐收田租的地主。于是,涉及龟山数千村民生存问题的利益之争,便悄悄潜伏其中。随着时间推移和朝代更替,这种争斗愈加激烈。直到有一天,当地村民联合起来,将寺院告上衙门,虽然官司以村民失败告终,但是,这种势力对峙已经深深影响到龟山禅寺的利益根基。国内战争时期,这里一度成为战争双方轮流的后勤“保障部”,掏空了大量的财力、物力,龟山禅寺元气大伤。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被定性为地主的龟山禅寺僧人们,成了特定历史时期的众矢之的,挨了批斗,最后的百亩良田也被分入寻常百姓家。村民们积了数百年的怨恨终于有了发泄机会,龟山禅寺做了无辜的“替罪羊”。和着时代特有的“运动”,龟山各村老人、小孩齐上阵,欢呼着用几头壮牛扳倒龟山禅寺最后几尊佛像,也就扳倒了长期来威胁他们生存的对立面。
人间事事如棋局,是非曲直任评说。当村民们分了田地、出了怨气,龟山禅寺走了僧人、倒了佛像之时,龟山人却油然而生某种前所未有的茫然与神伤,对于逝去的这一切感慨与抱憾交织。而今,这种感觉逐渐变成一种共同期待,期待从废墟上重新找回龟山禅寺那辉煌千年的威严。
龟山禅寺,位于蕉城区赤溪镇龟山院前村南屏峰脚下。据《宁德县志》载:“龟山禅寺,在十都,唐开成二年建(公元831年),五代闽王审知建殿五间,宋雍熙二年赐额‘雍熙禅寺’。明成化十年重建。国朝乾隆十六年修。其地亦邑名胜。”□吴辉东∵∵∵∵∵∵∵∵∵∵∵∵∵∵∵∵∵∵∵∵∵∵∵∵∵∵∵∵∵∵∵∵∵∵∵∵∵∵∵∵∵∵∵∵∵∵∵∵∵∵∵∵∵∵∵∵∵∵∵∵∵∵∵∵∵∵∵∵∵∵∵∵∵∵∵∵∵∵∵∵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