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禅学研讨会的回响∵

※∵作者:∵常能法师-慈明佛学研究所∵

两岸禅学研讨会顺利圆满的落幕,这不但是佛教界首次举办这样的盛会,更是***史上未曾有过的两岸禅学心得交流,怪不得主办单位,虽然没有充分宣传,还是有很多教内外的僧、俗冒着风雨,闻风而来.,而我们一行十数人,抱着观摩兼寻宝的心念,不管气象局预测台风即将登陆,也不能改变我们的心意,就这样的我们上路了,事后证实,确实是不虚此行。

简单而隆重的开幕仪式结束,立刻进行,没有拖泥带水的场面出现,两天的论辩、场次、时间都掌握的很精确,这是此次大会成功的要素之一。尽管外面风雨肆虐,场内却是热情奔溢,论声不断。显示出台上与台下都非常投入,主客都是有备而来的,学僧一行多数是首次参与这种场合,不仅是大开眼界,且情绪颇为激昂,时而为发表者喝采,时而为他紧张,时而为讲评人的评论刮目相看。每天结束,回到宿处,大家尽速盥洗完毕,围坐一堂,进行第二场的论议与心得交流,两天下来,同学们都感觉到自己的观察力与思辩能力进步了,这应该是我们此行的最大收获吧!

学僧一行深感很有福报,不只是课堂上的受业,还能参加这样的研讨会,而不致落于闭门造车之危,感谢主办单位排除艰难,邀请大陆法师及学者和国内年青辈的法师及学者,举行这个有异于一般空谈理论的学术研讨会,使学僧们获益匪浅,感激之余,仅以学僧一行之心得及建议数则,忝为与会之回响:

一、心得

1.大陆法师或学者可能因文革过后或其他相关因素,表达之思想趋向保守,反之本省法师、学者则较为开放与多元化。

2.大陆方面可能限于佛学典籍及资讯不易取得,参考书目较为狭窄及冷门,相形之下,***的佛弟子实在太有福报了,随手可得,我们应当珍惜当下,好好用功,既自利又利他。

3.发表着应先将作品拟出口头报告式的大纲(紧扣主题),提纲挈领的点出,至于枝末细节,可待讲评或发问后再处埋。

4.不论是研讨会或发表会,表达能力,方法和听话(理解对方问题、话意)非常重要,略举一例:结束前的综合讨论时间,会中有一居士以戏谚语调,称发表论文法师为“梦幻观祖师”,为当事人当场纠正,令学僧等拍手称快,更佩服惠空法师的果断与俐落,这样的能力是我们的不足之处,有待加强。

5.此次与会者,中餐一律食用便当,不但利合同均又节省时间,也没有喧哗场面出现(尤其是出家众),庄严肃穆,这是很好的示范动作,可以让人一新耳目,非似佛教活动都是大拜拜似的闹哄哄。

6.不管是发表者、讲评人或与会者,均须对自己提出的文字或所说的话负责。

7.因为主办者是出家僧团,而与会者的素质或涵养浅深不同,所以讲评人或主持人应请有正知见的法师坐镇或主导,有不适或偏差的知见出现,能温和善巧的指出,破邪才能显正,以匡正时下泛滥的相似佛法。

二、建议事项

1.现场麦克风若能增加数量,可减少工作人员的辛苦,亦可争取发言时间。

2.有些发表者与台下发问者若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言,而非一味地固执己见,获益更多。

3.有些讲评人若能从论文中的思想核心切入评论,会比在论文格式上或文字叙述上的斟酌,更能引起问题意识及思想的启发。

4.主办单位能再接再励举办或禅、或净或唯识或……等等,专题研讨会,并能利用媒体资讯,使更多的僧青年参与,互相交流,增广见阁。

5.主办单位能多邀请解行并重的法师与学者参与盛会指导。

以上数则心得与建议,是学僧等此行的心得与期许,提供参考,普愿正法能透过解行并重的专题研讨会,弘传无碍,广被众生。∵∵∵∵∵∵∵∵∵∵∵∵∵∵∵∵∵∵∵∵∵∵∵∵∵∵∵∵∵∵∵∵∵∵∵∵∵∵∵∵∵∵∵∵∵∵∵∵∵∵∵∵∵∵∵∵∵∵∵∵∵∵∵∵∵∵∵∵∵∵∵∵∵∵∵∵∵∵∵∵∵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