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禅话

秦孟潇∵

示现人间

很多佛教信徒总是这样认为:佛陀至高无上,有智慧、有神通,怎么还会患有病痛呢?佛陀已修无量世了,跟人是不能相提并论,他是“大解脱”、“大自在”--何来“病痛”与“烦恼”呢?佛陀示现人间,须遵循人生的规律,他同样具有“生”、“老”、“病”、“死”诸现象,备尝一切苦!因感到人生“有苦”,所以走上“修行”、“求解脱”的道路。可以说,这是一种“示现人间”诸相,所谓“佛是由人修成的”。佛陀的一生,告诉人们如何去摆脱“苦”?佛说的一切经典,就是通向真理的道路。经说:佛陀经常患着头痛,他最后的一场病给了他许多肉体上的痛苦。有时他被迫挨饿,他的弟子背叛他,他被迫在森林中躲藏了三个月。在森林里,他睡在粗糙的地面上以树叶铺成的床,面对着剌骨的寒风,仍能保持泰然的心境。在痛苦与快乐之间,他以平衡的心情生活着。佛陀的一生极其平凡的,没有神秘的色彩,跟平常人一样的一生。

谈苦楚

每一个人活在世上,几乎都摆脱不了苦的境况,即使在娘胎中,就开始备尝种种苦楚了,一出娘胎就是“哇哇”哭喊声!至于年老了,也是一种苦恼,这也是很自然的现象,谁也摆脱不了。阿罗陀大师说,要忍受老年之苦须有舍心,要泰然处之。比老苦要痛苦些的是病苦,即使是小小的牙痛或头痛,有时都会使人受不了。有病的时候,不要着急、烦愁,要极力忍受。我们可以想:幸亏没有染上更严重的疾病,而稍感宽慰。佛说,“忧别离苦”!我们常常离开我们的亲人,这种离别很令人伤心!我们必须了解“合”必有“分”,这也是修“舍”的一个好机会。我们又常会不得不与我们憎恶的人相聚,我们必须忍受这种际遇,也许这正是我们“今世”或“前世”的业果。我们必须适应这种环境,或者用别的方法来克服这种障碍。我们知道,佛陀是一位完人,已经减除了所有的烦恼,但他也必须忍受由疾病和意外所造成的创痛。何况世俗人呢?

“死亡”启示

人最怕的是“死亡”!但是,谁也逃不了这一“死亡关”!在佛经中说到有个妇人波多伽罗,因为丧失亲人--双亲、丈夫、兄弟和两个孩子而发疯。佛陀安慰了她。还有一段佛经记载:吉娑乔答弥失去了她唯一的幼儿,她到处寻求“起死回生”的仙方妙药。她抱着婴尸到佛前求治。佛说:“好的,姊妹,你能带几颗芥子来吗?”哭喊着的妇女说道:“当然可以,世尊!”佛陀慈祥地说道:“可是,姊妹,这芥子必须要从没死过人的家里取来才行呀!”她想,芥子倒不难找到,只是没有一家不死人的呀!她终于悟明了生命的真相。还有一位母亲的独子惨死了,她并没有哭。人家问她何缘故?她说:“他来,我没请他;他去,我也没叫他!他如是而来,如是而去。我们为什么要哭呢?哭又有什么用呢?”果子从树上掉下来,有的还是生的,有的则熟透变烂了。同样的,我们可以在襁褓中,在盛年、在老年死亡!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例外,让我们泰然地面对它吧!

男尊女卑

有一位年轻居士看了《玉耶女经》后,心里很不舒服,认为非常不适合现代女性的心态,有着严重的“男尊女卑”的说教倾向。这位女居士的意见有一定的道理,但她没有懂得,在二千五百多年以前,印度的阶级观念极重,妇女地位向来是低微的,用现代眼光看古代奴隶制社会,当然存在着极不合理的现象。看佛经要带有灵活性,所谓持有“辩证法”的观点,才能悟透事物的实质问题。讲到这部《玉耶女经》的来由,是当年佛陀分析了世间妇女的各种类型,指出了妇女应如何对待夫婿,侍奉公婆的原则。从现代角度来看佛陀的这类教导,似乎有点“古老”了,特别是讲究“男女平等”的社会里,为女性一方所不能接受,感到自己的地位被“屈辱”了。特别是倡导“女权”的时代,再也不能忍受过去那套“三从四德”的无理要求了。在今日,是不是真正达到“男女平等”的地位呢?应该说还没有吧!既然如此,再回过头来看,佛陀的教诲其意义更深长。

野蛮女子

佛陀为什么说《玉耶女经》?当然是有其原因的。在佛陀时代,有个女子名叫玉耶,她是着名富翁给孤独长者的媳妇,长得非常漂亮!但是她一点都不懂得孝侍翁姑、亲近丈夫的道理。一天到晚,打扮得浓妆艳抹,而不知料理家务,且生性骄横野蛮,没有守过教义仪规。娶到这样的女子,的确伤透脑筋。给孤独长者两老夫妇商量的结果,认为只有佛陀能够感化她!所以决定恭请佛陀到家中来,为玉耶女讲经说法,开解她的心窍。佛陀很慈悲地答允接受给孤独长者的供养,到家中为玉耶女开示法要。当佛陀吃饱了饭,家人都来礼佛听经,只有玉耶女躲在房间里,拒绝出来拜见佛陀,弄得给孤独长者非常生气!佛陀慈悲心重,知道玉耶女这样骄横的人,惟有用神通的力量,才能感化她。所以佛陀只好施展神变力量,突然震动一声,就在这一刹那,屋内的东西,不论墙或壁,已全部变成透明,像玻璃水晶一样内外透明,玉耶女躲在一角,也被看得清清楚楚。

重新做人

看来这段佛经似乎带有神话色彩,怎么一座屋宇竟能变成透明的呢?这就是佛陀施展神变的力量,凡夫俗子是不能做到的。佛陀有六种神通变异力量。玉耶女看到佛陀的庄严法相,慑服了她的骄横野蛮,自己悔悟了,这时她来到佛陀跟前,低头合掌,不说一句话。一向自恃美丽,骄横任性的玉耶女,受到佛陀的感化,已经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所以也能够接受佛陀的开示法义,重新做人。佛陀告诉玉耶,如果恃着美容,轻慢傲慢他人,这便不是真正的美了,真正的美是心端行正,是要去除心理上种种的邪念,污垢的心理完全洗净了以后,整个心洁如莲花,才能显出真正的美。佛陀说女人有十大缺憾事自己并不自觉:(1)初生时,因为世人大多重男轻女,故多数不被父母喜爱。(2)因为不被父母喜爱,受到种种轻视。(3)身为女子,在心里常充满了畏惧他人之心。(4)做父母的,也时时刻刻为女儿嫁娶之事担心不已!(5)长大时候,因须嫁人,不得不和父母离别。(6)常常畏惧夫婿,处处要看丈夫的脸色。(7)怀孕时受到种种痛苦,难产尤甚。(8)幼年时处处受父母的支配,父母不放心。(9)中年又受夫婿的牵制,无法自由。(10)老年又受不孝子女的剌激。佛陀说,身为女人,时时受这十种恶事牵制,但女人并不自觉这十种憾事。

善良妇道

玉耶女听了佛陀教诲后,她立即醒悟了过来,所以恭敬地请求佛陀开示,女人要如何守持“妇道”。在当时的古印度的奴隶制社会风气下,佛陀的教导也要社会上能够普遍接受,所谓不悖于常理!佛陀说关于妇人侍奉妯娌夫婿,有“五善”,那就是:(1)早起晚睡,心里要常存着恭敬心。(2)丈夫偶或呵骂,得尽量忍让,不生嗔恨不平之心。(3)无论何时何地,不可怀有邪淫的念头。(4)常愿丈夫长寿无病,丈夫外出,当在家中料理家务,而无怨尤。(5)时时刻刻深深地念着丈夫的优点,而不记丈夫的缺点。佛说,一位善良的妇女,能严守妇道的女人,大概都能做到以上五点。否则,造成家庭不和。

恶妇向善

在佛经中,很少涉及到夫妇之间的问题。如发现有关这方面的经典章句,在信徒中间能起很大的作用,所谓“信守奉行”是也。这部《玉耶女经》千年不衰,奉为“金科玉律”的箴言。世间不少恶妇人气焰极为嚣张,不易驯服,称之为“雌老虎”!奇怪,天下恶妇谁也不怕,就怕佛陀!为什么?因为佛陀有神变力量,也有高度智慧!恶妇无所遁其形,无法施展花招,只好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了。一切女人的本性都是善良,只是习气毛病而已。一且受到佛陀的教诲,醒悟过来,就变成“善女人”了。着名的摩登伽女诱惑阿难***,佛陀施展了神通力,把阿难抢救了过来,摩登伽女闻佛说法,忏悔自己的淫乱心!顿时证到“阿罗汉果”,所谓“超凡入圣”了。佛陀教导玉耶女避免三恶:(1)日出不起,未暗先歇,丈夫稍一呵教,便怒目待夫。(2)不以一心向夫,却在心中念着其他男子。(3)甚至欲丈夫早死,以便另行再嫁。玉耶女听了佛陀开示后,心生惭愧,一心向善了。

七类女人

佛陀看到玉耶女有了转变,随即又开示“七辈妇”。说明了世间为人妻子者,有七种不同的典型。所谓“七辈妇”,那就是:(1)“母妇”,女人爱敬丈夫,犹如慈母,晨昏侍奉,不离左右,念夫如子,所以叫“母妇”。(2)“妹妇”,承事丈夫,尽诚尽爱,如同妹妹对待胞兄,有骨肉之情的亲切,所以叫做“妹妇”。(3)“善知识妇”,爱念丈夫,一片至诚!见过规劝,善事鼓舞,似同师友,相敬如宾。这种贤淑妇人,常令丈夫增加智慧。(4)“孝妇”,供养堂上翁姑敬重异常,尤其待人谦顺,以和气为贵的态度,时时不失妇礼。(5)“婢妇”,日夜常怀畏敬之心,从不敢自我骄慢,含辛茹苦,乐于服从,似婢女般甘愿供使唤。(6)“怨家妇”,见夫不欢,常怀嗔恨,日夜常思离异,虽是夫妇,但像是寄留的家人。或者不知羞耻,心怀淫荡,犹如怨家一般。(7)“夺命妇”,日夜不停,急心相向,随时随地想要卷逃,谋财害命,真如勾魂摄魄使者。■

∵∵∵∵∵∵∵∵∵∵∵∵∵∵∵∵∵∵∵∵∵∵∵∵∵∵∵∵∵∵∵∵∵∵∵∵∵∵∵∵∵∵∵∵∵∵∵∵∵∵∵∵∵∵∵∵∵∵∵∵∵∵∵∵∵∵∵∵∵∵∵∵∵∵∵∵∵∵∵∵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