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众煎点烧香法
堂中大座煎点。斋前入堂礼请。唯上香一炷。斋后点茶(或临晚问汤)第一翻。上香两炷。第二翻上香一炷(堂头库下诸寮就本处特为并准此。唯无请礼)。非泛茶汤唯上香一炷。
置食特为
置食之法。斋前请讫。长版动众。客齐坐定。入卓烧香问讯特为之人。自余筵外普同问讯。候上饭行遍。即又烧香问讯特为之人。下衬钱讫。复面前问讯。次第同前。堂头侍者行法事。库司主席者行法事。
谢茶
堂头置食点茶特为罢。如系卑行之人。即时于住持人前大展三拜。如不容即触礼三拜。如平交已上即晚间诣堂头陈谢词云。此日伏蒙管待。特为煎点。下情无任不胜感激之至(古人云。谢茶不谢食也)。拜礼临时知事头首特为茶汤。并不须诣寮陈谢。如众中平交特为煎点。须当放参前后诣寮谢之。
看藏经
如遇施主请众看大藏经或藏下或法堂上。直岁安排椅卓。典座排供过。行者藏主准备茶汤香华灯烛。维那依戒腊出榜分经并坐位照牌。请法事。又作梵阇梨书状写造开启罢。散文疏并看经大榜。藏殿主出经。至时维那鸣钟集众请经依位坐。法事声螺钹。知客点净。引施主行香竟。当筵跪炉。维那表叹。宣开启疏。念佛阇梨作梵。候声绝。然后大众开经。如遇病患将息。及有众缘在外。维那收钱并函号候参堂。及归日分付看转。此事极好。如病僧坚取经钱即须分付。若有分俵大众残零不尽之经。依寻常看经腊次牌分俵。如施主于看经了日设斋供庆忏。更须读罢散文疏。施主经钱并系堂司收掌分俵(除常住童行利。维那读疏。书记写疏。藏下香烛茶汤。知客行香法事作梵钱外。据见在多少契勘钱数分俵也)。监院照管大纲专切迎待施主。藏主供给大众茶汤。常切告白护惜圣教。看经之法。藏主篇中具明。子细看验。如不能看经。即于堂司退免。若已受经。即须子细如法披寻。早了为上。非唯施主愿心圆满。亦乃他时免负经债。
中筵斋
如遇施主入院作中筵斋。监院先问外请僧俗客若干。食衬钱各若干。然后报住持人知。同典座定食。次辨斋料。直岁安排坐位。或在库司或法堂上。香花奕幕随家丰俭。书状依吉凶斋意。修写文疏。维那安排坐位。照管住持人居主位(出即监院代之)。首座分首(如有尊宿名德可当席面。即首座居住持人左手)。藏主已下依位列。施主俗客在照位。监院维那直岁在鼓下。自余头首宿德相度安排。远则东西相照。近则合榻相朝。并从南为上。鱼鼓集众。鸣钟就坐。宾主问讯皆同入堂。于圣像前先声法事。知客点净。引施主行香。从住持人起至中筵东南角。次从席面起至中筵西南角。自余从便以径截为上。行香罢。施主像前跪炉法事唱礼。维那宣疏。念十声佛。施主就位。如行香不用法事。则请法事头一人先唱恭敬头(一切恭敬信礼常住三宝此名略梵)。次第举佛至行香。罢法事。唱如来梵(如来妙色身乃至是故我归依。信礼常住三宝)。跪炉头读疏念佛就坐同前。若无法事及不举佛亦不读疏。维那鸣磬唱礼恭敬头。施主行香罢。像前跪炉。维那唱如来梵。白斋意念诵。施主就坐。鸣磬结位。复鸣磬一下。首座施食。次行香喝食遍(中筵斋行者更不喝食。但逐味行食遍。在中筵外立之)。鸣磬一下。大众只揖默然作观。然后出生。吃食饭遍。维那鸣磬。首座施财。或施主俵衬。或知事代行。大众食毕法事头。或维那鸣磬念处世界如虚空等。略取疏中大意回向。念十佛罢。鸣磬而起(或打磬两下。一以念食讫偈。二以离位)。中筵大斋及早备辨。如其过午则是非时。
出入
若有缘事全众出入。或赴斋。或念诵。或接尊宿。若粥后出。则维那于粥前白堂。斋后出则维那于斋时白堂。白堂之法。粥饭遍槌罢。或施财罢。打槌一下云。白大众。今晨粥后闻钟声。各具威仪。普请于某处赴斋。应系诸寮头首卷帘齐赴。谨白。打槌一下。维那乃于圣僧前问讯。复于住持前问讯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当问讯。除后堂。时至鸣钟。三门下齐集。住持人行。次首座。次书状藏主知客浴主名德勤旧。并依戒腊次第而行。直岁典座维那监院在大众后。庠序相随无致差乱。不得左右顾眄语言献笑。高声课诵。垂手掉臂。若到处所安详下笠。候住持知事头首大众聚集一处。同只揖施主罢。方可就位。并当俨然恭默。令起瞻敬之心。若欲大小便。不得叠袈裟安坐位机案而立。须于众外。安袈裟于净处。事讫净手披还。贵免唐突清众。施主点净行香俵衬。并当专谨承迎。不可慢易。亦不得观看书画。不得戏弄儿童。凡是欲乐之境不得顾眄。食毕参随住持人归院。并不得留身干事动人讥笑(或买衣物。或买药草。或相看施主。或赡礼胜景。或于别院回礼师僧。自余不可尽言)。若有所干。候别日于堂司请假。若赴念诵。或接尊宿。大纲准此。诸寮头首赴与不赴计在临时。
警众
凡闻钟鼓鱼版。须知所为。五更鸣大钟者。警睡眠也。次厨前打小钟子者。开小静也(诸寮供过行者及打头等并皆先起)。次击厨前云版者。开大静也(众僧齐起方得折叠单被及上蚊厨)。次打长版者。众僧下钵也(众僧一时入堂)。次打木鱼众僧集定也(后到者更不得入堂)。三通鼓鸣者。住持人赴堂也。堂前小钟子鸣者。众僧下床只候问讯住持人也。维那最初打槌一下者。众僧开钵也(随槌声白念心经三卷)。次打槌一下者。白设粥意也(或表叹读疏)。次打槌十下者。念十佛名也。次打槌一下者。首座施粥也。又打槌一下者。粥遍也。粥罢打槌一下者。众僧下堂也(住持人出堂。众僧方可上钵)。堂前鸣小钟子三下。乃放早参也。如不放参。堂上鸣鼓者。升堂也。参罢茶毕。堂前鸣小钟三下者。众僧下床也。斋前闻三下版鸣者。众僧下钵也。次鸣大钟者。报斋时也(城隍先斋钟后三下。山林先三下后斋钟)。自余长版鱼鼓堂前小钟维那打槌食毕下堂。并同晨粥之法(唯施主设斋于遍槌后添施财槌一下)。次闻堂头或库下击鼓。或诸寮打版者。众僧赴茶也。闻厨前鼓鸣者。众僧普请也。闻堂前钟鸣者。或接送尊官。或请知事。或送亡僧也。闻浴下鸣鼓者。开浴或淋汗也。至晚堂前鸣钟三下者。放晚参也。三八闻大钟或堂前小钟者。念诵也(城隍集众念佛皆击小钟。山林先击大钟集众。然后击小钟念佛)。黄昏鸣大钟者。行者上殿念佛也。或闻堂上鼓鸣者。小参也。从朝至暮钟鼓交参。非唯警悟大众。亦乃说法无间。丛林高士各自知时。开小静之法([先]击版三声。渐渐高大。令声调畅。从慢至紧。从重至轻为一会。至二会杀声。徐徐打二下)。开大静之法(如开小静之法。但只长打一会也)。打长版木鱼之法(并轻手引声。渐渐高大。令音声调畅。然后紧慢相参轻重相应。凡至一会略歇少时。所贵节会分明。令听者不误。至三会杀声。徐打三下)。上堂小参打鼓之法(先轻拟鼓面三下。然后重手徐徐击之。使其紧慢相参轻重相应。音声和畅起复连环。隐隐轰轰若春雷之震蛰。第一会延声即长击。会终略歇少时。第二会连声稍促。更不歇声。即便转通。第三会一向[缠]声击之。候住持人升座方始杀鼓。双槌连打三下)。斋鼓粥鼓之法(并击三会。如升堂之法。但节会稍促而已)。浴鼓茶鼓普请鼓之法(并长打一会。更不转通也)。击堂前小钟之法。入堂钟(轻手引声。渐渐高大。住持人入堂即立)。放参钟(先打版三下。然后缓击三声)。念诵钟(如开小静之法。住持人入堂烧香罢。于僧堂前立。维那杀钟。念十佛名号讫。两下。然后杀之)。下床钟(更不击版。连打二下)。接送请知事送亡僧钟(唯打一会)。维那打槌之法(先问讯讫。右手仰把槌柄卧砧面上。令槌头向身。展左手两指仰副槌楞。徐运槌柄旋转击之。即覆左两指接砧楞然后手正。下槌不得过五寸。一转槌不得离却本位也)。打大钟之法(先轻手拟钟三下。慢十八声。紧十八声。三紧三慢共一百八声。当职行者烧香礼拜诵偈讫然后击之。偈云。三涂八难。息苦停酸。法界众生。闻声悟道。念竟即时辍之)。堂上鼓侍者主之。库下鼓监院主之。斋粥版木鱼开静典座主之。堂前小钟维那主之。大钟如不请钟头。维那主之。打钟行者典座主之。已上钟鼓如不应法。则致令轻重失宜紧慢无节。并当晓谕。令音声和畅为上。
驰书
如下承嗣书遗书。入院先驰书而专使到院。知客安排位次讫。法堂上一节如化主纳疏之法。书记宣读单。专使于住持人前两展三拜(一展云。此驰专信得奉尊颜。下情无任瞻仰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乃触礼三拜)。知事首座大众贺或慰住持人(入院先驰。无上一节)。首座大众僧堂前立(首座在门外上间第一位。众僧在下间排立)。安排香卓。专使过疏与首座。首座薰显过与维那宣读讫。专使近前问讯。首座退身立。首座大众入堂上立。专使入堂。行如化主参堂之法(书同封皮贴安门外下间)。知客引专使入库堂。呈书与监院。薰显请维那读讫。然后人事茶汤(如平常承嗣遗信。及过往先驰。只就方丈下傍持人书首座寮下。首座大众书贴安门外下间。库堂但呈监院。已上下并不宣读)。知客引巡寮(如化主小师诣尊宿处下书。候呈书讫方可礼拜)。
发书
书信之法须言语整斋。写染严谨。剪裁封角如法。令人生善及起瞻敬之心。若诸事草率。人不在意。徒费纸笔及妨道业。若与官员书信。劝令减刑护法爱惜伽蓝。当面判凭不见僧家小过。设有粗行且令护惜袈裟。与同袍劝令禅诵香火觉悟无常。或与尊宿书祝其扞劳忍苦传法利生。与施主书即勉令修善作福。已上并不宜多谈俗事。语言以简当激切为上。封讫香薰遣之(如非[事]不得已。不宜妄发书信)。
受书
如得僧中近上尊敬之人所赐书信。即当香薰。望尊人所向礼讫开之。如以次尊敬之人。亦须香薰自开。如是平交。即令侍者或行者启封(并用剪开一头款曲取之。不得折破封皮。非唯不谨亦属粗操)。读讫如法安置一处。常生感激之心。不得意生容易。如受官员书信。亦当殷重读讫。即时念诵回向装严福慧。
将息参堂
住持人服药。如非寻常病患。三日已外。当于别寮将息。令侍者白首座知事。如库司知事及诸头首有病。并令供过行者白维那请假下延寿堂(有处云省行堂)将息(如病患日微不妨众务。只就本寮将息)。如病体迁延。即白住持人别请交代。住持人病起升堂。陈谢大众问疾下座。知事首座大众人事两展三礼(谢辞云。摄养乖方。有烦存问。幸承法力。粗获痊安。贺辞云。伏喜和尚法位轻安。下情无任不胜欣跃之至)。巡堂礼圣僧大众。次入方丈点大座茶。知事病起。参堂上礼谢住持人。次于知事头首及诸寮人事。问讯众中兄弟。初觉有疾。或自往。或遣人报堂司请假将息。及报寮主。然后入延寿堂。病起参堂先到堂司相看。然后上方丈人事(谢辞云。此者上蒙法庇。粗获痊安。下情无任感激之至。答辞云。且喜道体安乐。伏惟欢庆)。次第诣知事诸头首寮问讯。堂头已下诸头首随意茶汤。不须特为。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六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大小便利
欲上东司应须预往。勿致临时内逼仓卒。乃叠袈裟安寮中案上或净竿上。问讯而去。即先披挂子。然后左臂搭净巾。不得由尊殿经过。于东司近外净竿上安挂子手巾讫。卷裙叠遍衫。搭东司前竿上。仍置遍衫于裙上。以腰绦系之。一以记号。二恐堕地。右手携瓶诣厕。弃鞋亦须齐整。轻手掩门。低手放瓶。临厕弹指三下。以警啖粪之鬼。不得涕唾狼籍努气作声。厕筹划地隔门壁共人语笑。洗净之法。冷水为上。如用热汤引生肠风。右手提瓶左手用水(仍护第一第二指)。不得撒水污地及槽唇左右。用筹不得过一茎(有人用筹讫自洗而出)。洗手先灰次土。至后架用皂荚澡豆并洗至肘前。盥嗽讫(准律须嚼杨枝)还至本处。收挂子净巾。问讯袈裟披之。准律若不洗净不得坐僧床及礼三宝。亦不得受人礼拜。初到厕门。如内有人。不得謦欬弹指及以语言相逼。如先在厕上。觉外有人。即须早出(自洗筹者至此不宜)。如上尿寮小解。收衫袖裙衣。近里蹲身。不得涕唾说话。常须回避宿德之人(淮律小便亦须洗净。违者同前)。
亡僧
如僧人病势稍困。堂主计会维那监院首座藏主书记知客。同共抄札口辞收祠部。并衣物入堂司收掌。首座封押并收掌钥匙。知事申官。如加病势。即再申困重。如已迁化。又申官乞行殡送。三日内缴纳祠部或紫衣师号牒。亡僧初化。即澡浴梯头披挂子。坐桶内以龛贮之。置延寿堂前。设香火供养。并剪造白幡书无常偈。及置佛丧花于龛上。题云。殁故某人上座之灵。集众念诵。是夜法事诵戒回向。来日早晨或斋后津送。至日维那于粥饭遍槌罢。或行衬罢。白槌一下云。大众粥后(或斋后)闻钟声各具威仪。普请送亡僧。除诸寮头首并皆齐赴。谨白。打槌一下。维那乃于圣僧前问讯。复于住持人前问讯巡堂一匝。如堂外有僧亦当问讯。除后僧堂。时至鸣钟。龛前齐集。住持人已下次第烧香。维那念诵竟。鸣鼓举龛前行。大众随后把幡提磬香炉香台法事。库司知事预前差拨。行者直岁部领举龛准此。备柴薪坛前。一宗诸事并皆主之。既至塔头。住持已下烧香略声法事。下火讫(当有法语)。十念阿弥陀佛。再声法事。罢散或有讽经。各随自意。若在城隍。送葬之法须当往还次序齐整。不得戏笑。默念佛名秘语回向亡人。齐赴齐归。并不得留身在后。若有所干别日于堂司请假。次日堂主维那法事收骨入普同塔。或散水内。唱衣之法。挂牌告众。鸣钟入堂。先为亡僧念诵。次将衣钵请首座验封头。对众开之(未鸣钟前。先将衣钵陈于堂内)。次第估唱讫。维那复为亡僧念诵。住持人并内知事并不得唱亡僧衣物。维那支破须合众情。不得妄有费用。除用外俵大众看经。或暂到见送亡僧。及见唱衣。三分得一。施主看经亦如之。如多有衣钵即抽。那设粥或斋供。至于上七日。集众人所诵经咒。同时宣表破使文字张挂后架。令众人知之(众知事签押以表通众无私)。出家之人修行之外。常令衣钵齐整。足用而已。不宜蓄积增长贪心。唱衣之日免令大众久坐生恼。又不得全无衣钵。免令身后侵损常住。凡唱亡僧衣物。此谓对破悭心。及与亡僧结缘。不可贱唱贵卖。如所唱衣物价例太高。不得动念。免令众人轻笑。维那唱衣。须知所唱衣物价例高低。新即言新。旧即言旧。破即言破。声定钱陌(或足或省或是依除)。如大众不肯添钱。虽贱亦须打与。如添钱太过。维那即云。更须子细。后悔难追。免致众中动念生事。亦不得寄唱众人及常住衣物。恐涉嫌疑。如常住或堂头入众唱衣。即许人寄唱。病僧前念诵(维那叹佛罢云。今晨即有在疾比丘某人。奉为释多生之冤对。忏累劫之愆尤。特运至诚。仰投清众称扬圣号。荡涤深殃。仰凭尊重念清净等。又回向云。伏愿某人一心清净。四大轻安。寿命与慧命延长。色身与法身坚固。如病重之人即与十念阿弥陀佛念诵之法。先叹弥陀佛罢。次白众为某人长声念阿弥陀佛四圣名号。回向云。伏愿某人诸缘未断。早遂轻安。大命难回。愿生安养。又念四圣名号罢。劝令摄心清净念。不得攀缘俗事也)。龛前念诵(亡僧初入龛。堂司告众鸣钟。集之龛前。住持人已下知事堂首并堂主次第拈香毕。维那声磬叹佛罢云。切以生死交谢寒暑迭迁。其来也电激长空。其去也波停大海。是日即有殁故比丘某。生缘既尽。大命俄迁。了诸行之无常。乃寂灭而为乐。恭投大众肃诣龛帏。诵诸圣之洪名。荐清魂于净土。仰凭大众念清净法身等。又回向云。伏愿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上品之华。佛授一生之记。又云。再劳尊众念十方三世等)。举龛念诵(词云。欲举灵龛赴茶毗之盛礼。仰凭尊众诵诸圣之洪名。用表攀违上资觉路。念十声佛号罢便行)。塔前十念(词云。切以殁故某人。既随缘而顺寂。乃依法以荼毗。焚百年弘道之身。入一路涅盘之径。仰凭尊众资助觉灵。乃称十念。罢云。上来称扬圣号。资荐往生。惟愿慧镜分辉真风散彩。菩提园里开敷觉意之花。法性海中荡涤尘心之垢。茶倾三奠。香爇一炉。用荐云程。和南圣众)。唱衣前念诵。大众集。维那鸣磬一下云(浮云散而影不流。残烛尽而光自灭。今兹估唱。用表无常。仰凭尊众。奉为殁故某人上坐。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念清净法身云云等)。复鸣磬云。夫唱衣之法盖禀常规。新旧短长自宜照顾。钱须足陌(或七十七陌或七十五陌)。无以新锡相兼。磬声断后不得翻悔。谨白。唱衣竟。乃云(上来大众念诵并唱衣物功德。并用回向殁故某人。资助觉灵往生净土。再烦大众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并以志诚念佛。不得戏笑语话乖角)。诵戒煎汤唱衣点茶并系库司所管。准律死尸并衣物并不得塔下过。亦不得于塔下烧死尸。
请立僧
退院尊宿首座藏主如合众望。可举立僧。即住持人升座举白讫。知事大众诣寮礼请(请辞云。大众倾心。久思示诲。伏望慈悲俯赐开允)。如不允。更不答拜云(自救不了岂可为人)。如允即时还礼(云既蒙坚请不敢固辞)。乃上方丈陈谢。礼数随宜。退院尊行(谢云。本欲依栖贵藏衰拙。既蒙见举不敢奉违。答云。象驾既临***常转。虽然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退院平交(谢云。方图自养复为为人。上命难违下情多愧。答云。不合奉烦。且以佛法为念)。诸方名德及参学小师(谢云。此蒙和尚指挥。今受兄弟问设。虽无深证不敢固辞。下情无任惶恐感激之至。答云。既有余光。且以佛法为念)。并相看陈谢知事。次日堂头库下特为煎点(置食随意)。
请尊宿
监院维那内推排一人。外头首内推排一人。并前资勤资推排有心力晓丛林惯熟了事者数人。具合用钱物行李人轿等。或舟船要用之物。官疏院疏僧官疏诸院长老疏施主疏闲居官员疏。住持帖本州县开报彼处州县文殊。官员书信院门茶榜并须子细备辨。如法安置。如钱物之类须选一僧主管收支。不得多用亦不得太俭。防避官中点检。并不得张皇声势。出于不意为上。专使一人先经彼州县下关牒。然后入院安下。如彼州县不肯发遣。即请回牒先令专使一人执回牒报本处州县。不得便回。如有文字再请。即依前告彼州县发遣。如无再请文字。方可归院。如彼州县允从。即就院如法礼请。专使先看知事计会讫。上堂头人事茶罢。便赍书疏咨闻礼请。殷勤三请乃可受之(法云圆通禅师每受请。必待三回遣使方受之)。
尊宿受疏
受疏之法。如是见住持人。先于方丈三请。如有允意。鸣鼓集众。更须辞让不得已受之。香薰显示(当有法语)。请维那宣读。升座举扬毕。下座。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贺辞云。荣迁上刹。喜动丛林。祖师增辉。人天共庆。下情无任欣跃之至。谢辞云。叩膺请命有玷宗风。仰愧诸天俯惭大众)。如所请非见住持人。先诣寮三请。如有允意。住持人升座举白同众人礼请。然后礼拜。住持人受疏。如未经出世本院。专使预备法衣一条。宣疏罢。专使呈献。香薰显示披之(当有法语)。如有已经出世即不须也。然后指法座上座(当有法语)。举扬毕。下座礼谢住持人。或大展九拜。或两展三礼(谢辞云。一生取辨。仰愧先贤。三请既勤。难违上命。下情无任惶惧激切之至。贺词云。囊锥已露。花雨难逃。幸是当仁。伏惟欢庆)。次与知事首座大众贺谢。两展三礼(谢云。叨膺请命。有玷宗风。仰荷吹嘘。不任感激。贺词云。喜受人天之请。荣添佛祖之光。下情无任欣跃之至)。次第巡寮一两日专使特为新住持人先呈茶榜。次日置食点茶。临行升堂别众小参之礼。各逐方宜。如见住侍人受请。切不可将院中受用之物衷私随行。如有钱谷交加。须是交割分明。亦不得将院中得力行者移帐前去。亦不得多受本院送路。如和会参随亦不得令本院失事。然后请先驰兄弟并具一行。合用书信先驰。中选一人下官员檀越谢书并到状。两人归院打叠。新住持人于起程之日同大众打包离院(住持人在大众后。专使并相送僧俗在新住持人后)。
尊宿入院
入院之法。新住持人打包在前。参随在后。如遇迎接。或下笠敛杖问讯。或右手略把笠缘低身。或请就座茶汤。但卸笠倚杖就坐。不可卸包(于尊宿问讯云。路次未得具威仪礼拜。于官员只揖云。路次衣服不便且望不罪)。入院于三门下烧香(当有法语)。就僧堂前解包了。后架洗脚。入堂参圣僧烧香。同参随大展三拜同巡堂一匝。维那请就位。触礼三拜。挂搭讫。新住持人先到大殿。次土地堂。次真堂。并声法事烧香。知事请入方丈。据座显示讫。知事礼谢。略与人客相见。须臾鸣鼓升堂。次第人事贺谢。如解结之礼(贺词云。伏承象驾光据法筵。下情无任喜跃之至。谢词云。自惭非器。窃据名蓝。下情无任惶恐之至)。至晚小参。三日为准。次日早晨看官。次第人事。择日开堂。才到人事稍定。便合特为专使参随。并迎请官员施主及前资勤旧相伴(参随人礼须和会。未入院前令先驰别打叠一寮安置。候定叠散入请寮)。
尊宿住持
代佛扬化表异知事故云传法。各处一方续佛慧命斯曰住持。初转***命为出世。师承有据乃号传灯。得善现***长老之名。居金粟如来方丈之地。私称洒扫贵徒严净道场。官请焚修。盖为祝延圣寿。故宜运大心演大法。蕰大德与大行。廓大慈悲作大佛事成大利益。权衡在手纵夺临。时规矩准绳故难拟议。然其大体令行禁止必在威严。形直影端莫如尊重。量才补职略为指踪。拱手仰成慎无彻肘。整肃丛林规矩。抚循龙象高僧。朝晡不倦指南。便是人天眼目。
尊宿迁化
如已坐化。置方丈中。香花供养。以遗诫偈颂贴牌上。挂灵筵左右。于众尊宿中请法属一人为丧主。如无法属则请自余住持尊宿。然后修写遗书报官员檀越僧官。邻近尊宿嗣法小师。亲密法属。请僧分头下书。三日后入龛。如亡僧法。入龛时请尊宿一人举灵座(当有法语)。法堂上西间置龛。东间铺设卧床衣架。随身受用之具。法座上挂真。法堂上用素幕白花灯烛供养之物。真前铺道场法事。小师在龛帏之后幕下。具孝服守龛。法堂上安排了。丧主已下礼真讫。然后知事头首孝子大众与丧主相见。丧主已下次第相慰。如有外人吊慰。外知客引到堂上。内知客引于真前。烧香致礼竟。与丧主知事首座相看。却来幕下慰孝小师。然后却来与丧主茶汤。外知客送出。如有致祭。于真前陈设。若不将带读祭文人来。即本院维那书记代读。送葬之仪合备大龛。结饰临时并真亭香亭法事花幡。起龛之日本院随力作一大斋。衬施重于寻常。至时请尊宿一人举龛(当有法语)。孝子并行者围绕龛后。次丧主已下送孝人及本院大众等相继中道而行。官员施主在大众左右并行。尼师宅眷随在末后送葬。若焚化。即请尊宿一人举火(当有法语)。若入塔即请尊宿一人下龛(当有法语)。又请尊宿一人撒土(当有法语)。然十念等如亡僧之礼。本院应散念佛钱。归院请尊宿一人挂真(当有法语)。且就寝堂内安排。丧主已下礼真。相慰而散。知事头首孝子等早暮赴真前烧香。及斋粥二时随众供养。候新住持人入院有日则移入真堂。其入龛举龛下火下龛撒土挂真并有乳药。丧主重有酬谢。院门稍似定叠。如上尊宿。诸人须当特为陈谢。次第商量。请新住持人知事下状申明。诸院长老及僧官保明申上。如所保未允众情。即本院知事赴官申诉。别行定夺。如官中专行及令本院委保。亦须及早行遣。免本院久阙住持之人。
退院
如是年老。或有疾病。或因事故。不得顾恋住持。预先打叠方丈衣钵及准备包杖。如常住钱物僧供之类。须与知事结绝文历分明。及堂头公用合行交割。亦具文历拘管。用院印印押通知事知之。别请一人看守方丈并主管物色。在侍者寮安下。如方丈衣钵稍多。未退已前估唱斋僧及支拨钱物入常住。防有侵损互用之过。退院行李唯随身依物道具而已。如行李太多即动人讥笑。或别生谤议。金银匹帛系税及禁榷之物。并不宜带行。亦不得与官员附带书信及庵子。及不得预修退居院。如欲出本州界远去。即预先方便擘划判凭。若诸事已辨。即令侍者或小师一人下退院状。住持人随后避本院前去。或在别寮安下。如退院后诸处为客安下。只宜将带侍者行者各一人。不得太多。恐人家院舍动念。自余精粗随众。不得于预院事及轻议主人。知事头首长短亦不得言及旧日。住持所有劳绩及一切点胸担版之事。如经过所在主人请升座或小参受。与不受临时。如非主人所举及知事大众礼请。不得擅便受人入室。如已退本院。不宜常在左右及旧院安下。人情极不稳顺。宜深戒之。如病患年老不可去。即随意无害。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七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龟镜文
夫两桂垂阴一华现瑞。自尔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檀越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水头。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炉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所以行道之缘十分备足。资身之具百色见成。万事无忧。一心为道。世间尊贵。物外优闲。清净无为。众僧为最。回念多人之力。宁不知恩报恩。晨参暮请不舍寸阴所以报长老也。尊卑有序举止安详所以报首座也。外遵法令内守规绳所以报监院也。六和共聚水乳相参所以报维那也。为成道故方受此食所以报典座也。安处僧房护惜什物所以报直岁也。常住之物一毫无犯所以报库头也。手不把笔如救头燃所以报书状也。明窗净案古教照心所以报藏主也。韬光晦迹不事追陪所以报知客也。居必有常请必先到所以报侍者也。一瓶一钵处众如山所以报寮主也。宁心病苦粥药随宜所以报堂主也。轻徐静默不昧水因所以报浴主水头也。缄言拱手退己让人所以报炭头炉头也。忖己德行全缺应供所以报街坊化主也。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酌水运筹知惭识愧所以报净头也。宽而易从简而易事所以报净人也。是以丛林之下道业惟新。上上之机一生取辨。中流之士长养圣胎。至如未悟心源。时中亦不虚弃。是真僧宝。为世福田。近为末世之津梁。毕证二严之极果。若或丛林不治***不转。非长老所以为众也。三业不调四仪不肃。非首座所以率众也。容众之量不宽爱众之心不厚。非监院所以护众也。修行者不安败群者不去。非维那所以悦众也。六味不精三德不给。非典座所以奉众也。寮舍不修什物不备。非直岁所以安众也。畜积常住减克众僧。非库头所以赡众也。书状不工文字灭裂。非书状所以饰众也。几案不严喧烦不息。非藏主所以待众也。憎贫爱富重俗轻僧。非知客所以赞众也。礼貌不恭尊卑失序。非侍者所以命众也。打叠不勤守护不谨。非寮主所以居众也。不闲供侍恼乱病人。非堂主所以恤众也。汤水不足寒暖失宜。非浴主水头所以浣众也。预备不前众人动念。非炉头炭头所以向众也。临财不公宣力不尽。非街坊化主所以供众也。地有遗利人无全功。非园头磨头庄主所以代众也。懒墯并除诸缘不具。非净头所以事众也。禁之不止命之不行。非净人所以顺众也。如其僧众。轻师慢法取性随缘非。所以报长老也。坐卧参差去就乖角。非所以报首座也。意轻王法不顾丛林。非所以报监院也。上下不和斗诤坚固。非所以报维那也。贪婪美膳毁訾粗餐。非所以报典座也。居处受用不思后人。非所以报直岁也。多贪利养不恤常住。非所以报库头也。事持笔砚驰骋文章。非所以报书状也。慢易金文看寻外典。非所以报藏主也。追陪俗士交结贵人。非所以报知客也。遗亡召请久坐僧众。非所以报侍者也。以己妨人慢藏诲盗。非所以报寮主也。多嗔少喜不顺病缘。非所以报堂主也。桶杓作声用水无节。非所以报浴主水头也。身利温暖有妨众人。非所以报炉头炭头也。不念修行安然受供。非所以报街坊化主也。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非所以报园头磨头庄主也。涕唾墙壁狼藉东司。非所以报净头也。专尚威严宿无善教。非所以报净人也。盖以旋风千匝尚有不周。但知舍短从长共辨出家之事。所冀师子窟中尽成师子。旃檀林下纯是旃檀。令斯后五百年再睹灵山之会。然则法门兴废系在僧徒。僧是敬田。所应奉重。僧重则法重。僧轻则法轻。内护既严。外护必谨。设使粥饭主人。一期主化丛林。执士偶尔当权。常宜敬待同袍。不得妄自尊大。若也贡高我慢。私事公酬。万事无常岂能长保。一朝归众何面相看。因果无差恐难回避。僧为佛子应供无殊。天上人间咸所恭敬。二时粥饭理合精丰。四事供须无令阙少。世尊二千年遗荫盖覆儿孙。白毫光一分功德受用不尽。但知奉众不可忧贫。僧无凡圣通会十方。既曰招提悉皆有分。岂可妄生分别轻厌。客僧旦过寮三朝权住。尽礼供承。僧堂前暂尔求斋。等心供养。俗客尚犹照管。僧家忍不逢迎。若无有限之心。自有无穷之福。僧门和合。上下同心。互有短长。递相盖覆。家中丑恶莫使外闻。虽然于事无伤。毕竟减人瞻仰。如师子身中虫。自食师子肉。非外道天魔所能庆也。若欲道风不坠佛日常明。壮祖域之光辉。补皇朝之圣化。愿以斯文为龟镜焉。
坐禅仪
尽学般若菩萨。先当起大悲心。发弘誓愿。精修三昧。誓度众生。不为一身独求解脱尔。乃放舍诸像。休息万事。身心一如。动静无间。量其饮食不多不少。调其睡眠不节不恣。欲坐禅时。于闲静处厚敷坐物。宽系衣带。令威仪齐整。然后结跏趺坐。先以右足安左[月*坒]上。左足安右[月*坒]上。或半跏趺坐亦可。但以左足压右足而已。次以右手安左手上。左掌安右掌上。以两手大拇指面相拄。徐徐举身前欠。复左右摇振。乃正身端坐。不得左倾右侧前躬后仰。令腰脊头项骨节相拄状如浮屠。又不得耸身太过。令人气急不安。要令耳与肩对。鼻与脐对。舌拄上腭唇齿相着。目须微开免致昏睡。若得禅定。其力最胜。古有习定高僧坐常开目。向法云圆通禅师亦诃人闭目坐禅。以谓黑山鬼窟。盖有深旨。达者知焉。身相既定。气息既调。然后宽放脐腹。一切善恶都莫思量。念起即觉。觉之即失。久久忘缘。自成一片。此坐禅之要术也。窃谓坐禅乃安乐法门。而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则自然四大轻安。精神爽利。正念分明。法味资神。寂然清乐。若已有发明者。可谓如龙得水。似虎奔山。若未有发明者。亦乃因风吹火用力不多。但辨肯心必不相赚。然而道高魔盛。逆顺万端。但能正念。现前一切不能留碍。如楞严经.天台止观.圭峰修证仪具明魔事。预备不虞者不可不知也。若欲出定。徐徐动身安详而起。不得卒暴。出定之后一切时中常作方便护持定力。如护婴儿。即定力易成矣。夫禅定一门最为急务。若不安禅静虑。到这里总须茫然。所以探珠宜静浪。动水取应难。定水澄清心珠自现。故圆觉经云。无碍清净慧。皆依禅定生。法华经云。在于闲处。修摄其心。安住不动。如须弥山。是知超凡越圣必假静缘。坐脱立亡须凭定力。一生取辨。尚恐[马*差]驼。况乃迁延。将何敌业。故古人云。若无定力。甘伏死门。掩目空归。宛然流浪。幸诸禅友三复斯文。自利利佗同成正觉。
自警文
神心洞照。圣默为宗。既启三缄。宜遵四实。事关圣说。理合金文。方能辅翼教乘。光扬祖道。利他自利。功不浪施。若乃窃议朝廷政事。私评郡县官寮。讲国土之丰凶。论风俗之美恶。以至工商细务。市井闲谈。边鄙兵戈。中原寇贼。文章伎艺。衣食货财。自恃己长。隐佗好事。揄扬显过。指摘微瑕。既乖福业。无益道心。如此游言。并伤实德。坐销信施。仰愧龙天。罪始滥觞。祸终灭顶。何也。众生苦火。四面俱焚。岂可安然。坐谈无义。
一百二十问
敬佛法僧否求善知识否发悟菩提(心否)信入佛位否古今情尽否安住不退否壁立千仞否斋戒明白否身心闲静否常好坐禅否绝默澄清否一念万年否对境不动否般若现前否言语道断否心行处灭否见色便见(心否)闻声(便见)性否达磨面壁否龙牙隐身否千手千眼否(古佛与露柱相)交否至道无难否似地擎山否迷逢达磨否庵(内人不见庵外事否)(南山起云北山下雨)否师子奋迅否慈悲开示否护法亡躯否古教照心否三观澄神否游戏三昧否普门示现否深穷六相否洞照十玄否融(六位)圆因否即(十身)果海否会信(首丈)殊否(入位)后普贤否威仪详定否语言端审否心口相应否(不自)赞毁他否能(退己)让人否能(知人)功德否不说(人罪)过否不恶难问否不好戏笑否常乐默然否不欺暗室否处众如山否常行谦下否和合无诤否立事得中否乐闻善言否不恶直言否安受苦忍否能忍恶骂否能降喜心否不追陪(人事)否不懒堕(焚修)否不侵损(常住)否不(互用)财物否不蓄(金银财宝)否不藏(书画器玩)否不从(人乞)贷否知不蚕(而衣)否知不耕(而食)否知不战(而安)否受用知足否能节饮食否行施不倦否受施不贪否衣钵无余否不为利(说法)否不求人(爱敬)否不贪利(弟子)否不希求(名誉)否不近王臣否不恃(作形)势否不干预(公家)否谨畏王法否不占相(吉凶)否不亲厚(女人)否不妒贤能否不嫉他胜否不轻贫贱否护人意根否不恼害(有情)否常行放生否常念护生否敬老慈幼否安养疾病否悯念牢狱否能惠饥寒否远悲收战否等亲华夷否报(王臣统治)恩否答父母(生育恩否)酬师友(训导)否念檀越(供给恩否)怀亲知(赞助恩否)顾给侍(勤劳恩否)思龙天(荷护恩否)知兵将(守御恩否)恤诸天(衰恼)否悯人间(八苦)否伤修罗(斗战)否悼鬼趣(幽愁)否哀旁生(痴暗)否痛地狱(悲酸)否怨亲平等否普敬如佛否普爱如(父母)否誓度无余否三时点捡否一生事辨否得人自在否证大涅盘否
诫沙弥
未披剃前。准备五条(正合披五条缦衣)裙衫鐼子鞋靸。先受五戒。次受十戒。切不得着七条九条及用头钵。坐卧僧床与大僧杂处。如礼见大僧。应称某是沙弥。恣烦大僧答拜。既受沙弥戒法。应须忆念遵行。若犯沙弥戒。即不得六僧戒。常应精勤礼念。志求大戒。及读诵沙弥戒经。
书填状式。某院童行姓某右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人事或郭下人事。昨于某年某月某日到院出家(有父母即云父母送到出家)。礼住持僧某为师。今买到(如客处买到即称买到客人某甲名下)某处某字号空名度牒一道。欲乞书填为僧。并无诸般违碍。请申状云云。年月日具。前位姓某状。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八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沙弥受戒文
行者初请得度牒。以箱复托呈本师并知事头首。各礼谢三拜。选日剃度。维那司请受戒一人。引请阇梨一人。作梵阇梨一人。隔宿剃头。但顶心留方寸许。至日僧堂或法堂上安排。设戒师高座。前铺毡席。香案上用手炉净瓶戒文并界方二条。又相对戒师设作梵阇梨座并磬一口。如在法堂上即别安圣像香花供养卓子二只。箱复二面。一安袈裟。一安裙衫。在圣僧或圣像前列之。堂下安排拜席。一领事辨集众(若用法事迎引。从童行堂至土地堂。及大殿。然后入僧堂内剃头。行者诸处各礼三拜)。剃头行者即从僧堂前只候大众集定。戒师二阇梨于圣像前大展三拜讫。戒师作梵。阇梨就座。乃入法事。
引请阇梨(于戒师前大展坐具三拜。胡跪合掌)。
戒师(问)引请(答)。
僧集否(已集)。和合否(和合)。僧今和合何所作为(为当院行者某甲剃头受戒)。可尔。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入堂)。
行者(于圣僧前礼三拜。闻磬声礼。闻磬声起。又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作梵阇梨(作优波离梵。如不能。即作云何梵)。云何于此经。究竟到
彼岸。愿佛开微密(咒香)。广为众生说。为剃头受戒者说。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微密处咒香。并薰显戒文云)。戒香。定香。慧香。解脱香。解脱知见香。光明云台遍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十方无量法。无量僧。见闻普薰证寂灭。一切众生亦如是。戒师(梵终叠云)为剃头受戒者说。即将今晨开启剃头受戒功德。回向皇帝万岁。臣统千秋。天下太平。***常转。龙天土地增益威光。护法护人无诸难事。十方施主福寿庄严。合道场人身心安乐。师长父母道业超隆。剃头沙弥修行无障。三涂八难咸脱苦轮。九有四生俱登觉岸。仰凭尊众念清净法身(云云至)摩诃般若波罗蜜。
引请阇梨(秉炉云。请师言句。汝合自陈。汝若不能。随我声道。至某甲处称名)。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请大德为我作剃头受戒阿阇梨。我依大德故得剃头受戒。慈愍故(三说。第三叠慈愍故三遍)。
行者(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三拜。又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每呼善男子即当应喏)。心源湛寂。法海渊深。迷之者永劫沉沦。悟之者当处解脱。欲专妙道无越出家放旷。喻如虚空清净。同于皎月。修行缘具。道果非遥。始从克念之功。毕证无为之地。所以大觉世尊舍金轮之宝位。子夜逾城。脱珍御之龙衣。青山断发。容鹊巢于顶上。挂蛛网于眉间。修寂灭而澄真常。断尘劳而成正觉。三世诸佛不说在家成道。六代祖师阿谁行染度人。所以佛佛授手祖祖相传。不染世缘方成法器。故得天魔拱手外道归心。上酬四重之恩。上济群生之苦。所以云。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舍。弃恩入无为。直是报恩者。出家之后。礼越常情。不拜君王。不拜父母。汝今可离此座想念国王水土之恩。父母生成之德。专精拜辞。后不拜也。
引请阇梨(收坐具起。引行者同问讯出堂)。
行者(于堂下拜辞国王父母。舍俗服着裙衫讫。引请阇梨引于圣像前礼三拜。就戒师座下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戒师(诵偈。执瓶水灌顶。并剃发少计。傍僧同诵)。
善哉大丈夫能了世无常弃俗趣泥冱希有难思议
(三说。沙弥退身礼三拜)。
引请阇梨(引行者于本师座前礼一拜。近前胡跪合掌)。
本师执刀云。最后一结。谓之周罗。唯佛一人。乃能断之。我今为汝。除去顶发。汝今许否。答曰可尔。本师云。仰大众同声诵落发偈。
毁形守志节割爱辞所亲出家弘圣道誓度一切人
(三说。退身礼一拜。复于师前胡跪合掌)。
本师持袈裟诵偈云。
大哉解脱服无相福田衣披奉如来戒广度诸众生
沙弥披袈裟讫(礼本师三拜。礼圣像三拜。礼戒师三拜。胡跪合掌)。
引请阇梨(亦展坐具。胡跪合掌)。
善男子。法如大海。渐入渐深。汝既出家。当先受三归五戒。方得事近大僧。次受沙弥十戒。乃可同僧利养。事在专诚。不宜慢易。我今为汝召请三宝证明佛事([兼以]至十戒竟)。
奉请无边佛宝海藏金文。十地三贤五果四向。同垂感降。共作证明(三说)。
善男子欲求归戒。先当忏涤愆瑕。如人浣衣然后加色。汝今至诚随我忏悔。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因无始贪嗔痴从身口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善男子。汝既净治身口意业。次应归依佛法僧宝。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归依佛两足尊归依法离欲尊归依僧众中尊归依佛竟归依法竟归依僧竟
如来至尊等正觉。是我道师。我今归依。从今已去称佛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慈愍故(三说。第三叠慈愍故三遍)。
沙弥(第一第二第三各小礼一拜。一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既舍邪归正。戒已周圆。若欲识相护持。应受五戒。
尽形受
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
是五戒相。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五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五戒为入法之初因。出三涂之元首。次受沙弥十戒。即形备法仪。此称勤策。依师而住。受利同僧。是为应法沙弥应当顶受。
尽形受
不杀生不花髻璎珞香油涂身不偷盗不歌舞作唱故往观听不淫欲不坐卧高广大床不妄语不非时食不饮酒不捉金银钱宝
已上十事是沙弥戒。汝能持否。(答云)能持。
上来十支净戒。一一不得犯。汝能持否。(答云)能持。(三问三答)是事如是持。
沙弥(大礼三拜。胡跪合掌)。
善男子。汝今受戒之后。当须顶戴奉持。不得违犯所持戒律。供养三宝。勤种福田。于和尚阿阇梨一如法教。于上中下座心常恭敬。精进行道报父母恩。衣取布素不以文彩。食取支命不得嗜味。花香脂粉无以近身。好声邪色一无视听。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傥有争者两说和合。男女有别。草木无伤。非贤不友非圣不宗。法服应器常与人俱。非时不食非法不言。精勤思义温故知新。坐则禅思起则讽诵。闭三恶道开涅盘门。于比丘法中增长正业。菩提心而不退。般若智以长明。普度众生祈成正觉。用心如此真佛弟子。
作梵阇梨(作神仙梵云)。神仙五通人。作者于咒术。为彼惭愧者。摄诸不惭愧。如来立禁戒。半月半月说。已说戒利益。稽首礼诸佛。
戒师(闻梵声秉炉至梵终回向云)。上来剃头受戒。先用回向堂头和尚。常为苦海津梁。执事高人。永作法门梁栋。合堂清众同乘般若之舟。剃头沙弥速至菩提之岸。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为如上缘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尊菩萨摩诃般若波罗蜜。
作梵阇梨鸣磬云。处世界。如虚空。如莲花不着水。心清净。超于彼。稽首礼无上尊。
归依佛得菩提道心常不退。
归依法萨般若得大总持门。
归依僧息诤论同入和合海。
上来剃头受戒功德。无限殊胜良因。散周沙界。和南圣众。
引请阇梨(闻处世界收坐具起。令沙弥礼拜)。
沙弥(大礼戒师三拜。次礼圣僧三拜。问讯出堂门外立)。
戒师二阇梨于圣僧前大展三拜出堂外立。僧堂前鸣小钟子三下。大众下堂。各具威仪于法堂上礼贺住持人(如法堂上剃头。即于[穴/侵]堂内礼贺)。
戒师二阇梨(一展云。人差受戒不敢告辞。人事荒疏久淹尊重。下情无任皇恐之至。又一展叙寒暄。伏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仍又触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道用。即容诣寮陈谢)。知事礼贺(一展云。法门有幸。神足披缁。下情无任喜跃之至。又一展叙时暄。又礼三拜)。住持人(云沙弥披剃有烦荷觉。即容诣寮陈谢)。大众礼贺(资词同知事)。住持人(云此者沙弥受戒有烦证明。即容诣寮陈谢)。侍者小师礼贺(大展三拜云。沙弥得度。举众同欢。仰对尊慈。倍深喜跃。又三礼。叙时暄又礼三礼也)。知事大众归寮。各具香火排立只候。是时大众才退。沙弥礼三礼(云叨圆顶相。幸挂田衣。遂脱尘牢。永抛爱网。下情无任感激之至。三礼。叙寒暄又礼三拜。住持人巡寮过乃。礼知事头首戒师阇梨并诸法眷)。
○谢大戒词(万岁天宁之节。特启霜台。三翻羯磨既圆。已登戒品。此盖某人宿承佛记。誓度群迷。唯将系草之心。上答浮囊之赐。下想无任感激之至)。
训童行
童行初来投院。师主审问根源。若具正因方可容纳。如其意图衣食。规避徭役。因事遁窜。及父母不允者。并不可留。
○投院状式。投院童行姓某名某。年若干。本贯某州某县某乡某里人事(或是郭下人事)。在身并无雕青刑宪及诸般违碍。今为生死事大久慕空门。蒙父母情允。许舍入本院出家为童行(如无父母。即云今欲投院出家为童行)。伏乞堂头和尚慈悲容纳。谨状。年月日具。前位某押状送。如有父母。即连状书名。住持人押状付知事。新到童行于库司参礼讫。将行李入童行堂。参礼堂主讫。堂主挂搭并指床位。至晚参。大众行者巡堂立定。堂主将新到礼参头已下三礼或六礼。不答礼巡堂一匝下位立。今具规矩如后。
○夫道不孤运。引之由人。欲成清净丛林。不可遗于细行。而况布金地上选佛场中既预出家。宜深庆幸。今兹教示略举三章。若善依行方为佛子。
立身第一。近事大僧当持五戒。一不杀生(有命之属不得而杀)。二不偷盗(不与而取皆为盗也)。三不淫欲(远离淫欲如避火坑)。四不妄语(出家之人诚信为本)。五不饮酒食肉(宁舍身命无犯此戒)。除斋粥外并不得杂食(所谓果子并菜粥饮饼饭并不应食)。非常住差使不得出门。非大缘事不得请假。又参禅问道者收摄身心。不得散乱。念经求度者温习经业。不得懒堕。又常念修行报答王臣荷戴之恩。施主供给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导之恩。又常思惟父母亡殁者恐入恶道。应以修行济拔。父母见在者劝令归依三宝发菩提心。又着衣吃饭常知来处。若不修行何门报答。又行者上衣直裰为正。自余俗服非出家衣也。鞋须白色不得紫皂。须系腰条不用勒巾答膊。又衣服常须净洁整齐。直裰下不得露裤口。冬夏当打脚絣。又听参行益及赴茶汤须具鞋袜。行须敛手坐必端身。不得倚靠不得掉臂。及不得把臂同行。又诸处逢师僧当敛身避路问讯令过。见官员施主同行。先当问讯僧家。次当只揖官员施主。既出家持戒着真田衣直裰。并不得跪拜俗家。虽见父母只得只揖。又不净之手不得捉经卷拈掇护净之物(香炉花瓶众僧受用饮食之器)。又粥饭二时各念心经三卷。报答十方施主供给。僧行劳形丧命。人畜微虫端心授食。不得说话。每日晚参于佛殿前礼佛。并须专心唱礼。不得心缘他事口和音声。如常住作务罢。参禅者屏处宴坐。念经者上案诵习。不得相聚戏笑。又说非义之言。若相骂相打种种违诤并非出家之人切。宜禁戒。晚参后无事。不可过堂西并堂头库下行者寮作务处所及于屏处闲话。有智之人递相警察。凡为行者须是立身孤洁作事明白。不得事涉嫌疑点污清众。
陪众第二。既已出家参陪清众。常念柔和善顺。不得我慢贡高。大者为兄。小者为弟。徐言持正勿宣人短。傥有诤者两相和合。但以慈心相向。不得恶语伤人。若也欺凌同列走扇是非。如此出家全无利益。他人财物不得擅使。别人衣被不得自移。不得床上立地着衣。不得背圣僧上床。若揭门帘常垂后手。不得敲磕作声。堂中不得露头衩衣。打静已后未开静已前。除常住事不得于堂内及近童行堂说话。堂中不得书写毁画破坏墙壁。不得悬挂书画图慎及榜贴闲杂文字。脚头不得安经案。床头不得置枕屏。旧衣鞋袜安置床下。衣单枕被常令整齐。堂中寻常不得高声说话喧乱大众。常须蹑足轻行。非自己衣单下不得坐卧闲话。参头堂主常切提举。亦仰邻床呵责禁止。炉中不得拨火及敲火箸作声。炉中不得久坐有妨众人。打版茶汤并须齐赴。看经寮舍令打叠净洁。不得说话。浴室内不得裸形及不得高声语笑。不得床上立地着衣及床上立地梳头。堂主常管打静闲静。行者闻开静便起。不得耽着睡眠。若授利养钱物。不得隐匿。当白入众抽分一。
作务第三。闻普请版须管及早齐赴。上案处不得说话。恐唾堕落众僧食内获罪不小。普请处不得高声说话何况喧闹叫笑。常须静默。令俗人生善。欲行益时先挽起衣袖洗手令净。僧堂前不得说话。不得倚靠斜立。不得撒手无礼轻放。家事不得作声。入僧室不得急行大步。应当安详。次第行益。须看众僧各人所要多少。临时斟酌。不得垂手提盐醋桶子。行益处如嚏喷咳嗽。当须背身。若舁桶者敛闲手当胸。不得垂臂。堂头库下诸寮舍供过行者。常切小心护惜常住财物家事犹如眼睛。及尽心扶持。不得令住持知事众僧动念。如当次普请作务。画时各归供过处所厨中局次。行者各尽己长。辨集僧事。常令饮食及锅灶家事犹先和会。不得临时争竞。各宜道心供众。勿惮勤苦。今虽小劳。后获大利。诸殿堂行者当管洒扫净洁香花供养。切在整齐。或遇风起。诸殿堂不得点灯。每日下供养当礼拜发愿。愿四恩三有土地龙天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打钟行者不得失时。常令洒扫并斋时烧香礼拜。愿闻钟声皆得解脱。门子行者捡寮出入僧行。无故上街及频请假出入者。常切照管。谨慎火烛火头上火。常知紧慢。不得与局次行者相违。堂头库下茶头行者。常宜照管火烛及点捡茶汤。园头行者常令勤劳同心供给大众。不得懒倦辞避。及守护行者凡所作务皆听园头支拨。不得误事。诸庄行者所托非轻。第一清廉不侵常住。第二了事不惹官方。第三善巧调和行者庄客。与庄舍和睦不令斗争。第四知时耕田下种各务合宜。第五慈心照管头口勿令羸瘦。及不得令使牛人乱有鞭打。第六护戒钤束行者不作非违之事。防关庄客不偷常住钱谷。第七精勤常诣地头照管地界及诸色田苗。第八明本不为供勤三宝则是劳而无切。车头行者常须照管头口充肥及不少欠斛斗。在外止宿之处看守草料惜护行止。不得饮酒食肉及作非违之事。参头堂主常务公心。统众不得挟私。众人有过须当举白。大则覆知事住持人行遣。小则报典座罚钱入众。行者等若参头支拨。不得违背稍有稽迟。
右前件规矩并是出家细行。如能委曲推行。便为得度之本也。佗时若获披剃。高僧轨范一切见成。却以此法教示初机。自然令法久住。如知而故犯。犯而不悔。非惟辜负四恩虚沾信施。龙天土地皆所不容。业果三涂何所逃避。既是出家之辈。自当因果分明。时中不昧正因。便是成佛有分。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九卷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
劝檀信
在家菩萨先当事佛。务极严谨。永断荤酒。坚守斋法。于诸欲染誓不拟犯。亲近知识发明己见。随其悟入如理修行。若初心之士。未能顿除荤酒。且食早素。一月之间已能减半。久习淳熟自能永断长斋。及欲障厚者。先且奉行五戒。然后进登菩萨清净大戒。若未能亲近知识者。但应读诵大乘助发正见。若未悟摩诃般若者。但依佛语修行。时中亦不虚弃。学般若菩萨。应当勤发愿云。南无佛。南无法。南无僧。愿身心安乐。进道无魔。般若光中念念之间。常以般若发悟一切众生。普愿一切众生顿悟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同成无上正遍知觉。
斋僧仪
斋僧之法以敬为宗。但依僧次延迎。不得妄生轻重。凡夫肉眼谁辨圣贤。误起轻心定招薄福。或有亲临梵刹就设斋筵。此人来世之中必感自然之报。然而清净福田理应专一。不宜多招宾客杂乱正因。设携亲友随喜胜缘。但可饮食均平请各随众。不可容居高位倍享精丰。僧在下流随缘澹薄。设斋之日亦应慎护三业。不得饮酒食肉。若能如此。福德无量。
百丈规绳颂
按百丈大智禅师以禅宗肇自少室。至曹溪已来多居律寺。虽则别院。然于说法住持未合轨度。故常尔介怀。乃曰。祖宗之道欲诞布化。冀其将来永不泯者。岂当与诸部阿笈摩教为随行耶(旧梵语阿含。新云阿笈摩。即小乘教也)。或曰瑜伽论.璎珞经.大乘戒律何不依随耶。师曰。吾所宗非局大小乘。非异大小乘。当博约折中。设于制范。务其宜也。于是创意。别立禅居。
昔时居律寺别院启禅门大智禅师后方知祖道尊
凡具道眼有可遵之德者。号曰长老。如西域道高腊长。呼须菩提等之谓也。既为化主。即处于方丈。同净名之室。非私寝之室也。
道德兼隆者方能嗣祖宗须菩提雅号无垢称家风
不立佛殿。唯构法堂者。表佛祖亲受。当代为尊也。
入门无佛殿升座有虚堂即此传心印当知是法王
所裒学众无多少。二无高下。尽入僧堂中。依夏次安排。设长连床椸架挂搭道具。
学徒无众寡高下入僧堂道具安椸架周围设广床
卧必斜枕床唇。右胁吉祥睡者。以其坐禅既久。略偃息而已。具四威仪也。
斜枕床唇卧安祥右胁眠暂时调四大敷坐复安禅
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
入室参玄理抠衣请益时任他勤与怠上下勿常仪
其阖院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座。主事徒众雁立侧聆。宾主问酬激扬宗要者。示依法而住也。
夕聚晨参处师徒集会时升堂须雁立侧耳听玄微
斋粥随宜。二时均平。其节俭者表法食双运也。行普请法者上下均力也。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令各司其局也(主饭者自为饭头。主菜者自为菜领。余皆仿此)。
法食宜双运精粗且过时诸头分局务普请贵匀齐
或有假号窃形。混于清众。并别致喧挠之事。即堂司维那捡举。抽下本位挂搭。摈令出院者。贵安清众也。
不信天真佛来为假比丘即时抽挂搭去矣莫回头
或有所犯。即须集众以拄杖杖之。焚烧道具。逐从偏门而出者。示耻辱也。
犯重焚衣钵应当集众人山藤聊示耻驱摈出偏门
详此条制有四种益。一不污清众生恭信心故。三业不善不可共住。准律合用梵坛治之。当驱出院。清众既安。恭信生矣。二不毁僧形徇佛制故。随宜惩罚得留法服。后必悔之。三不扰公门省狱讼故。四不泄于外护纲宗故。四来同居凡圣孰辨。且如来应世尚有六群之党。况今像末岂得全无。向见有辈但见一僧有过便雷同讥诮。殊不知以轻众慢法。其损甚大。今禅门若无妨害者。宜依百丈丛林格式量事区分。虽立法防奸未为贤士。然宁可有法而无犯。不可有犯而无教。推百丈禅师护法之益。其为大矣。
摈逐成何益安禅不毁僧公门无狱讼祖席播嘉声
今禅门别行。由百丈之始。略叙大要。遍示后来。学者贵不忘其本也。诸方自古共遵。所济众务急。救弊之要者。凡三十件。用示方来。切在详禀。确志维卫。永成轨范。俾丑迹秽声无流外听。不唯叔世禅林之光茂。亦乃护法之一端耳。其事件名数条牒如左。
百丈存纲领诸方酌古今始终三十事一一护丛林
一堂司凡挂搭僧人。须依六念上戒腊资次安挂。或寺门主执及化导回。只可移上三五位。如经坐次已高不可更移。或监收及小头首不用移改。或诸方僧或辅弼丛席道德名望者。先挂搭毕。后白住持人。高低移上切在临时。
安僧排戒腊执事略推移小小诸头首还应似旧时辅弼丛林者名高道德高到时先挂搭方禀住持人
一参时巡堂。须依挂搭次第入堂。及晚参巡堂罢。各归寮舍问讯后却来展单。
晚参逢念诵寮舍暂须还问讯并汤罢回来却展单
一新到三日内且于堂中候赴茶汤未。可便归寮舍。及粥后偃息。须当早起。免见堂中寻请借问。喧动清众。
初来三日内只候赴茶汤粥后宜先起时中且在堂
一新到山门时特为点茶。其礼至重。凡接送盏橐切在恭谨。只揖上下不可慢易有失礼仪。
山门如特为礼意重于山趁赴依时节身心莫等闲
一请假游山只可半月。或过限者须呈祠部再守堂仪。如违。则准院施行。
请假游山者还将半月期过时重挂搭依旧守堂仪
一新到挂搭后或起他游。须候十五日堂仪满。仍白堂司方可前去。贵消落床历。
堂仪经半月起必报堂司所贵消床历如今去不辞
一遇开启圣节道场。或欲起离云游。须□一□上殿看经方可前去。无自轻易。
福田衣下客自古免征徭不是因祈祷何缘等圣朝丛林逢圣节轮次预看经事讫方前去酬恩勿自轻
二时斋粥须依挂搭资次坐。不得过越高位。仍须候长版鸣方可下钵。食时不得匙箸刮钵作声。动其无福鬼神生饥渴想。罪不可量。切宜低细。
巡堂依挂搭粥饭亦如之鵽雕猕猴象犹能识礼仪下钵依时节安排应上肩寅时长版后三下午斋前粥饭宜低细无令钵有声鬼神生热恼自损亦非轻
一挂搭后卧具衣服常须齐整。非己单席不得擅意自移几开单。切须低细。亦不得于床上立地拽揲被服。及不得背面上床。
自己衣单下寻常要整齐他人安被处不得擅迁移欲上长连榻常应面圣僧展单心欲细开被手宜轻后夜闻开静方容叠寝衣莫于床上立礼度太乖违
一卧袈裟不得推搭版头及圣僧龛所。只得揲以净巾衬盖。安于枕前。次安上衫等衣。
佛制离衣宿安排向枕前版头并[木*案]上疑误涉瓜田莫卸裙衫睡堂中免衩衣先贤令解带权且为初机
一粥前并放参后不得开函柜。及堂中不得聚头说话。不得坐靠版头。如出三门外游处及炉中向火。不得高声语笑及拨火等。或遇下帐帘。须当候钟鸣。须至整齐。
放参同下帐钟动各垂帘及早开函柜当知避众嫌堂下勤宴坐廓下少闲游第一宜深戒全身靠版头经行由静默况复在围炉拨火并闲话知君行业粗
一后夜及版钟未鸣。或先起。切须低声。揭帘出入不得拖拽鞋靸。及洗面处不得高声涕唾敲磕桶杓。惊动清众。
涕唾拖鞋履清宵必共嫌轻轻拈桶杓款款放门帘
一挂牌接官须至齐赴。贵令整肃。生外护心。
尊官临梵刹迎送动禅林去就应齐整令生外护心
一凡普请处。着五条衣。阖寮齐赴。除寮主外。及至普请处。不得聚头说话。
普请除寮主应当挂五条作时须静默不得闹嘈嘈
一诸寮舍命寮主者。须挂搭前后轮次主执一月日。贵上下均齐。彼此承奉。不得杂乱。免有横讥。
若命寮中主须依挂搭推不唯消谤议所贵在均齐
一尊殿上只可焚香瞻礼。不可倚靠栏楯聚头语笑。或披作衣时不得上殿而过。免有轻触圣像。
殿塔焚修地龙神暗护持凭栏并语笑损福定无疑梵语安他会经言作务衣若从尊殿过崇奉礼还亏
一诸寮舍只得寮主及寮中上座一人寮内睡卧。如堂司请人睡。不在此限。
伴寮唯首座此外听堂司大众衣盂地闲人总不宜
一堂中及寮内去失衣物等。须具衣物色数时节处所闻白主首。验认有无虚实。如情理重者白堂司集众搜堂及寮。犯者公行。妄者弃众。
众中如去失色件要分明物重须搜捡情轻事可评
一浴时闻鼓声须得早赴。迟则有妨。行者澡洗。第一通鼓第二通鼓众僧入浴。第三通鼓山门主执者浴。煞鼓行者浴。无令混杂。浴室内须用浴巾盖体。各避众眼。
两会堂僧浴三通执事来净人闻煞鼓次第勿相乖浴久妨清众来迟碍净人裙衫须盖体语笑莫纷纷
一诸寮舍不得高声读诵经典并闲杂文字。自己案分禅策文字常盖齐整。或把针剃头剪纸合药或晒鞋靸。触衣浴具皆于屋后僻处。仍逐时打叠。免有狼藉众人处所。
几案宜潇洒看常贵悄然慎言如不语处众似居山把针并合药剪纸剃头时作务喧清众寮中总不宜[日*煞]鞋安浴具乃至触衣裳僻处并寮后收时要审详
一圣众内或有盗窃酒色及斗诤污众喧乱不律等事。皆集众弃逐出院。不从即闻公。
盗财并斗诤酒色污僧伦速遣离清众容留即败群
一头首等不安。轻可只于寮中将息三日。如病重者当白维那。移入延寿寮。
疾病经三日须归延寿堂丛林知事者到此勿彷徨
一堂内清众如不充主首掌握山门。但随众作务。斋粥参请外。当自省己。各守分业。积德隆道。用光丛席。不可已外干管院务。擅自更张生事。走扇是非。有挠清众无令安静。违者即准院令。
三条椽下客自了一身休幸有僧知事何须强出头
一堂中凡坐时不得临床前。须敛衣服近后稳坐。离床唇五寸。贵无参差。发瞻敬意。
莫据床唇坐衣裳直下垂应留展钵地前后勿参差
一送亡僧不可语笑作乐。宜怀追惨。恐他道业未明虚生浪死。各自省究。或估唱衣物之时。本与清众结缘共破悭贪。切不可轻唱贵卖剥削余直。非为十方义聚。收唱衣钱除支使外。均俵清众看经。或暂到见送及唱衣。三分得一分。或施主看经钱亦准此。
送死宜追惨防伊道未成遗财津送外分俵为看经为破悭贪业僧亡必唱衣标心图世利不是出家儿见估亡僧物三分得一分看经如后到折利亦同论
一首座凡早晚坐堂并早参及二时斋粥须至。先赴堂。或圣众参差不合宜事。粥前大众集当。须告白劝勉。贵得整齐。
首座为标准朝晡合坐堂早参并粥饭先到是寻常欲白堂中事寅朝众集时一言如当理何必在繁辞
一知事职局临事须以至公。各守法度。力荷丛席。至于内外事迹或未深通晓。须当上下通议。早晚参及动众所如急干并须齐赴。贵率于众。凡行者人工有过。但晚参库堂内指约戒励。或遇官客斋粥。二时不得行遣。虑动众念。
职事宜通晓公清务保任赤心弘大众竭力荷丛林事有疑难处商量勿异心相和如水乳握土变黄金库堂惩有罪须是晚参时粥饭并官客闻之必皱眉
一主首分司列局。主执山门大小事务。各有自来规式条目。当修本局务成事业。不可局外生事。贵当安静。无至乱伦。
丛林分主首各自有司存守己都无事侵权即乱伦
一五日一参。三八日晚参。奉为四恩三有念诵。每月六为准。
念诵逢三八升堂五日期昔贤垂懿范后代莫相违
一住持人每遇月旦须巡寮舍。安存清众。询及寮中或有欠阙动用等。及时应副。凡二时斋粥。住持人赴堂。两通鼓声堂前钟鸣入堂。如声绝入堂。即当首座捡举。或动众普请及送亡僧估唱衣物等。并须躬赴。如违尽当捡举。仍无宦客乃无疾病。须当赴堂。不得别置粥食。山门知事亦皆准此。
自古巡寮法安存众比丘有无应借问应副莫迟留两会厨前鼓来时莫太迟堂前钟响处便是入堂时唱衣并普请粥饭送亡僧第一宜亲赴丛林事不轻住持并执事粥饭勿乖常无病无官客应须总赴堂
前件规矩。先德垂范。十方清众。宜各遵行。
越州比丘善祥同集
温州比丘法贵校勘
真定比丘法深管勾
文林郎宁国军节度推官吴时校勘
朝奉大夫权知邵武军管劝农公事周玭再校正
朝请大夫新知郴州军州主管学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事借紫金鱼袋虞翔刊行
重雕补注禅苑清规第十卷(终)
No.∵1245-B∵新添滤水法(并颂)
菩萨戒经十八种物中滤水囊第九。常随其身。如鸟二翼。颂曰。
头陀结夏游方日滤水囊皆不可离恰似飞禽生两翼东西南北自相随
大集经云。畜生身细。犹如微尘十分之一。大者百万由延。故知滤水是大慈悲乃成佛之因也。颂曰。
十分去微虫取一教中将喻水虫身殷勤滤水存悲济便是将来成佛因
菩萨多论云。舍利弗以净天眼见水中空中虫。如水边沙器中粟无处不有。遂断食。佛言。肉眼所见。滤罗所得。义净三藏放生仪云。滤食水之人。来世当生净土。颂曰。
器中粟米水边沙空水微尘量不差滤水若能依圣制宝莲金地乐无涯
鼻柰耶律说二比丘欲向佛所。一人不饮虫水。渴死生天。见佛得道。颂曰。
比丘来见法中王忘却将行滤水囊宁死不亏虫水戒刹那成道澄真常
一比丘饮水后至佛所。佛问其故。已脱忧多罗。僧示黄金身。云。汝痴人。用观是四大身为幼成臭处。其见法者。即见我身。颂曰。
饮水伤虫行业疏可怜同伴不同涂虽然得到祗园会只见黄金丈六躯
宣律师云。滤水袋物虽轻小。所为极大。出家慈济厥意在此。今上品高行尚饮用虫水。况诸不肖。为可言哉。颂曰。
滤罗虽小事非轻的的真慈护有情大觉世尊明有敕上流何故不遵行
义净三藏寄归传云。西方用上白氎。冬夏宜将密绢或以米搡或可微煮。又六月七月其虫更细不同余时。生绢十重。虫亦直过。乐护生者。理应念取致练作袋。滤之方尽。颂曰。
细氎作囊长一肘西天滤水旧家风此方致练方如法薄绢生疏尽不中
寄归传云。可取熟绢笏尺四尺。挽褶两头刺使相着。两角施带两畔横杖。张开尺六两边系柱。下以盆承。倾时罐底须入罗内。水既足已即可翻罗。两人各捉一头。令入放生器内。上以水洗三遍。外边更以水淋。度无虫方罢。颂曰。
两边罗样要宽容搀摄缝来系柱中汲器并须连底泻翻时洗荡要全功
四分律云。作滤水囊如杓形。若三角。若作宏椁。若作漉瓶。寄归传云。河池之处或可安棬。用阴阳瓶。权时济事。或作瓦盆子罗亦是省要。西方寺家多月铜作。颂曰。
罗样安棬或作瓶任从三角杓头形铜盆瓦缶并宏椁得用随缘到处精
寄归传云。倾水之时罐底须入罗内。如其不尔。随水落坠地堕盆。还不免杀。颂曰。
滤水僧童款款倾细虫迷闷可伤情若教罗外遗涓滴不免依前是杀生
萨婆多论云。今持戒审悉者。漉水竟着净器中。向日群视。故有者如前更滤。颂曰。
滤已应须子细观有虫重滤更重看直须尽净方随意使用如今信者难
寄归传云。亦既天明先观瓶水。可于白净铜盏或螺杯漆器中颀取掬许。安竖砖上。或可别作观水之水。以手掩口。良久视之。或于盆中看之。亦得虫若毛端。必须存念。若见虫者。倒泻瓶中。更于余水再三涤器。无虫方罢。颂曰。
铜盏螺杯漆器通日中观水验微虫应须洗涤存方便始尽毗尼救物功
义净三藏述护命放生仪。说放生器甚详。器以铜铁瓦木为之。底下安细。以双绳放之。放下至水。拔绳令覆。再三下濯方牵出。并乞食时以小铜瓶子穿在左臂。以衣盖之。宣律师云。损生妨道者。由不畜漉水袋。纵畜而不用。虽用而不漉虫。虽泻而损虫命。寄归云。在瓶口之上翻罗。未晓放生之器。设令到水。虫死何疑。颂曰。
放生器下安双细到水牵绳势自翻渴死罗中真可罪翻罗井上亦无端
僧只律云。滤已虫水着器中。还送来处泻。中若来处远者。近有池七日不消者。以虫着中。义净三藏云。若井深处。或可别为盆贮。或可送往河池。泻水竟时还滤涤器。奥法师菩萨戒钞。既滤得已别置一放生盆。而令安详置之于水。以护生命。颂曰。
井远泉深若厌烦护生宜用放生盆安详泻向常流水俟入池中粗可论
萨娑多论云。如法滤水。置一器中。足一日用。寄归传云。凡是经宿之水且不看者。有虫无虫。用皆招罪。
颂曰。
滤水要期终日用来朝重滤恐重生因思九夏多蝼蚁举足常应观地行
寄归传云。时有作小圆罗。才受一升两合。生疏薄绢元不观虫。悬着钵边。令他知见。无心护命日日招愆。师弟相承用为传法。诚哉可叹。颂曰。
去圣时遥律行衰小罗疏绢事堪悲钵边挂去从人见堂上悬来备礼仪
奥法师菩萨戒经钞云。今见寺中常以粗布为之。乖角极甚。颂曰。
粗布缝罗釜上安细虫微命刹那间镬汤不是天然热因果门中事好还
义净三藏云。神州之地四百余城。出家之人动有万计。于滤水事存心者寡。颂曰。
神州四百有余城多少名圆德行僧赴火堕崖人易得滤虫观水却难能
义净三藏云。设使学通三藏。坐证四禅。镇想无生。证心空理。若不护命依教奉持。终亦未免佛所呵责。十恶初罪谁代受之。颂曰。
妙入三空谈般若功圆八定证禅那不于滤水存悲愿未免如来一例呵
寄归传云。若知寺不滤水。不合餐食。渴死长涂足为龟镜。僧只律云。若施主请比丘食。应问滤水未。若未滤者。自着滤之。颂曰。
寺家不滤厨中水僧饭由来不合餐俗舍有斋应借问滤时还复自家看
菩萨戒经十重戒中杀戒最居第一。言菩萨以慈为本。众生以命为贵也。又四分律云。九十波逸提用虫水戒第九十。饮虫水戒第六十二也。五分律云。堕用虫。一一随。宣律师云。性戒无忏。终须酬报。义净三藏云。斯之罪咎欲如之何。直知束手泉门。任佗处分。经云。杀生之人当堕地狱饿鬼畜生。设得为人。短命仍多病故也。颂曰。
杀戒偏居十重前一虫一堕理照然粗心饮用无惭愧束手泉门被业牵
义净三藏云。且如有屠牵羊入寺不过数口。放作长生。众共聚看。弹指称善。宁知房内用水。日杀千生。
颂曰。
尽叹屠儿有道情施羊僧寺作长生不知房内日用水杀业无过罪不轻
元丰中卫州坛山六度寺济律师增戒会不曾滤水。太闲和尚云。虽云增戒。却是增罪。慈悲之言。谁不警悟也。颂曰。
记得坛山增戒会济师全阙滤虫缘太闲和尚深呵责聚集僧徒长罪愆
义净三藏云。怀生者皆爱其生。上通贤智。有死者咸畏其死。下洎昆虫。佛以大悲宣扬法化。于护生处极致殷勤。是佛弟子理应随作。颂曰。
任是昆虫须恶死假如贤圣亦全生若推此意观虫水何虑慈悲行不成
古云。吾观一滴水。八万四千生。凡夫目不见。天眼自分明。颂曰。
蠢动皆含佛性灵再三捞漉是修行君看一掬寻常水何啻千生与万生
传灯录第五。智岩禅师未出家时。曾为郎将。虽在军阵之中。弓上常悬滤水囊也。颂曰。
昔时郎将在沙场弓上犹悬滤水囊为报金田诸上士出家悲济是寻常
奥法师云。印度法则。僧徒出入乃至乞食。漉袋常须随身。此物此方停来久矣。苦哉苦哉。故律云。宁可忍渴死。终死不饮虫水。何以故。一饮水时损无量命。一日饮虫水。罪过屠一生。特须诫之也。又贤愚经载尸毗国王割肉救鹰。金光明经说萨埵太子投身饲虎。颂曰。
伤嗟滤水停来久珍重吾曹勉力行饲虎喂鹰犹不顾一罗何惜为众生
涅盘经喻乘浮囊渡海。如持戒欲出生死。义净三藏云。若能依教作者。现在得长命果报。是知沙弥救蚁不过数万。尚感长命。况于滤水能护无数众生也。杀生既堕三恶道。护生应得人天善趣。明矣。颂曰。
欲趣菩提之道场滤囊今日是浮囊人间天上庄严福此世他生寿命长
宣律师云。水中细虫无数。同水尘量。故涅盘经云。尘耶虫耶。此言信矣。取致[糸*表]作袋滤也万尽。义净三藏云。依教作者。来世当生净土。又云。释迦末法共结慈念之因。弥勒初成俱证无生之果。颂曰。
扰扰尘虫竟莫分好修因果济沉沦龙华会上无生记净土光中不死人
凡滤水者。应愿诸虫往生净土。当来作佛。非但一朝免死。颂曰。
菩萨兴悲寄远怀滤生当愿托莲台他年净土微尘佛尽是罗中漉出来
古清凉传下卷。有清信士不详其氏讳。年可二十。衣服褴褛。自云从抱腹山来。识者相传云。每在并州巡市乞丐。以所乞得造滤水囊。可七八寸。造讫随处劝人令用。凡造数千余。信士神容简畅。语论入微。皆谓不测之人也。颂曰。
清凉信士行悲悯乞绢缝罗满数千随乞随缝随布施劝人同结滤生缘
世云。滤罗难安。多众宗赜。崇宁元年于洪济院厨前井边安大水槛。上近槛唇别安小槛。穿角傍出。下安滤罗。倾水之时全无迸溢。亦五大众沾足。浴院后架仿此。僧行东司亦皆滤水。出家之本道也。后住长芦诸井滤水二十余处。常住若不滤水。罪归主执之人。普冀勉而行之。
新添滤水法(并颂终)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