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诚尽敬之貌。
万庵曰。少林初祖。衣法双传。六世衣止不传。取行解相应。世其家业。祖道愈光。子孙益繁。大鉴之后。石头马祖皆嫡孙。应般若多罗悬谶。要假儿孙脚下行是也。二大士玄言妙语。流布寰区。潜符密证者。比比有之。师法既众。学无专门。曹溪源流。派别为五。方圆任器。水体是同。各擅佳声。力行己任。等闲垂一言。出一令。网罗学者。丛林鼎沸。非苟然也。由是互相酬唱。显微阐幽。或抑或扬。佐佑法化。语言无味。如煮木札羹。炊铁钉饭。与后辈咬嚼。目为拈古。其颂始自汾阳。暨雪窦宏其音。显其旨。汪洋乎不可涯。后之作者。驰骋雪窦而为之。不顾道德之奚若。务以文彩焕烂相鲜为美。使后生晚进。不克见古人浑淳大全之旨。乌乎。予游丛林。及见前辈。非古人语录不看。非百丈号令不行。岂特好古。盖今之人不足法也。望通人达士。知我于言外可矣。
悬谶
上远也。下。将来之事也。达磨大师。得法后。问般若多罗云。当往何国而作佛事。师曰。汝虽得法。未可远行。且止南天。待吾灭后。六十七岁。当往震旦说大法药。直接上根。慎勿远行。衰于日下。又问。彼有大士。堪为法器否。千载之下。有留难否。师曰。汝之所化。获菩提者。不可胜数。吾灭度后六十七载。彼国有难。水中文布。善自降之。汝至时勿住彼国唯好有为功德。不见佛理。听吾偈曰。路行跨水复逢羊。独自凄凄暗渡江。日下可怜双像马。二株嫩桂久昌昌。又云。一百五十年。有小难。听吾偈曰。心中虽吉外头凶。川下僧房名不中。若有毒龙生武子。忽逢小鼠寂无穷。又曰。却后林下见一人。当得道果。听吾偈曰。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儿孙脚下行。金鸡解衔一粒粟。供养十方罗汉僧。谓首句。即道一也。次句乃石头也。第三句。即南岳让。让乃金鸡县人。第四句。颂马祖。祖是四川什邡县罗汉寺僧。嗣南岳之法故尔。谓达磨悬谶石头南岳为曹洞临济之宗祖也。
密证
明教曰。密也者。非不言而暗证也。真密也注。外传信衣。内授密证。乃吾佛祖真实秘密之法也。
比
每也往也。
显微下
谓妙音幽微。玄宗渊奥。语言文字。有所不能形容矣。故至理绝言。非言可及。虽云道本无言。非言不显。谓真心离相。即诸相而显真心。至理绝言。假微言而昭彰至道也。
抑扬
纵夺之义。
炊
音吹。爨也。
雪窦
明州雪窦重显禅师。遂州李氏子。嗣智门光祚禅师。一日示众云。三分光阴二早过。灵台一点不揩磨。贪生逐日区区走。唤不回头怎奈何。
汪洋
广有之貌。
浑淳
清浊未分也。
万庵曰。比见衲子。好执偏见。不通物倩。轻信难回。爱人佞己。顺之则美。逆之则疏。纵有一知半解。返被此等恶习所蔽。至白首而无成者多矣(已上并见智林集)。
万庵曰。丛林所至邪说炽然。乃云戒律不必持。定慧不必习。道德不必修。嗜欲不必去。又引维摩圆觉为证。赞贪嗔痴杀盗淫为梵行。乌乎。斯言岂特起丛林今日之害。真法门万世之害也。且博地凡夫。贪嗔爱欲。人我无明。念念攀缘。如一鼎之沸。何由清冷。先圣必思大有于此者。遂设戒定慧三学以制之。庶可回也。今后生晚进。戒律不持。定慧不习。道德不修。专以博学强辩。摇动流俗。牵之莫返。予固所谓斯言乃万世之害也。惟正因行脚高士。当以生死一着辨明。持诚存信。不为此辈牵引。乃曰此言不可信。犹鸩毒之粪。蛇饮之水。闻见犹不可。况食之乎。其杀人无疑矣。识者自然远之矣(与草书堂)。
维摩
经云。大乘菩萨。入诸淫舍。示欲之过。虽有妻子。常修梵行。
圆觉
经云。一切障碍。即究竟觉。乃至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为梵行。此大权圣人示迹利生。而外道邪人。以此诳人。滥膺恭敬。
贪嗔痴
引取无厌曰贪。又爱欲也。由爱心计着而发也。怒心之盛曰嗔。又刚烈也。由心气相作而发也。然心属火。气属金。心火转气。金转刚故也。迷惑无知曰痴。又愚昧也。由轻慢恃己而发也。
火天大有卦
所有之大也。火在天上。无物不照。故圣人有大作为。非凡可比也。特为凡夫。兴大慈心。作大利益。遂设戒定慧三学。
戒定慧
防非止恶曰戒。止息诸缘曰定。破惑证真曰慧。此三者入道之门。泥洹之要。凡为僧者。于此宜尽心焉。
万庵曰。草堂弟子。惟山堂有古人之风。住黄龙日。知事公干必具威仪。诣方丈受曲折。然后备茶汤礼。始终不易。有智恩上座。为母修冥福。透下金二钱。两日不寻。圣僧才侍者。因扫地而得之。挂拾遗牌。一众方知。盖主法者清净。所以上行下效也(清泉集)。
曲折
听分付发放也。
拾遗牌
古者丛林。凡兴佛事。必须挂牌。晓谕大众。今挂拾遗者。类余也。
万庵节俭。以小参普说当供。衲子间有窃议者。万庵闻之曰。朝飨膏粱。暮厌粗粝。人之常情。汝等既念生死事大。而相求于寂寞之滨。当思道业未办。去圣时遥。讵可朝夕事贪饕耶(真牧集)。
小参
禅门话。早旦升堂曰早参。日晡时念诵曰晚参。随时说法曰小参。普参者。凡圣皆集。缁素咸臻。主法者以等心应物。垂示万机。令法久住矣。或小参乃家训也。训诲学者之规范也。
粝
米不精也。
万庵天性仁厚。处躬廉约。寻常出示语句。辞简而义精。博学强记。穷诘道理。不为苟止而妄随。与人评论古今。若身履其间。听者晓然如目睹。衲子尝曰。终岁参学。不若一日听师谈论为得也(记闻)。
万庵谓辩首座曰。圆悟师翁有言。今时禅和子少节义。勿廉耻。士大夫多薄之。尔异时傥不免做。遮般虫豸。常常在绳墨上行。勿趋势利。佞人颜色。生死祸患一切任之。即是不出魔界。而入佛界也(法语)。
辩首座
都府昭觉寺辩禅师。嗣大沩法泰禅师。
傥
或然之辞。
虫豸
有足曰虫。无足曰豸。
绳墨
规矩也。木随绳墨而正直。心随教化而离邪。凡行道德。兴教化。不可须臾忘也。
辩首座出世住庐山栖贤。常携一筇。穿双屦。过九江。东林混融老见之呵曰。师者人之模范也。举止如此。得不自轻。主礼甚灭裂。辩笑曰。人生以适意为乐。吾何咎焉。援毫书偈而去。偈曰。勿谓栖贤穷。身穷道不穷。草鞋狞似虎。拄杖活如龙。渴饮曹溪水。饥吞栗棘蓬。铜头铁额汉。尽在我山中。混融览之有愧(月窟集)。
筇
竹杖也。
屦
音巨。草屦也。
适
称也。
狞
恶也。
栗棘蓬
杨岐示众云。透得金刚圈。吞得栗棘蓬。便与三世诸佛把手共行。历代祖师。共一鼻孔。其或未然。参须实参。悟须实悟者也。
辩公谓混融曰。像龙不足致雨。画饼安可充饥。衲子内无实德。外恃华巧。犹如败漏之船。盛涂丹雘。使偶人驾之。安于陆地。则信然可观矣。一旦涉江湖。犯风涛。得不危乎(月窟集)。
辩公曰。所谓长老者。代佛扬化。要在洁己临众。行事当尽其诚。岂可择利害自分其心。在我为之。固当如是。若其成与不成。虽先圣不能必。吾何苟乎(月窟集)。
辩公曰。佛智住西禅。衲子务要整齐。惟水庵赋性冲澹。奉身至薄。昂昂然在稠人中。曾不屑虑。佛智因见之呵曰。奈何藞苴如此。水庵对曰。某非不好受用。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若使有钱。亦欲做一两件皮毛。同入社火。既贫固无如之何。佛智笑之。意其不可强。遂休去(月窟集)。
佛智
庆元府。育王寺佛智端裕禅师。吴越王之裔也。嗣圆悟勤禅师。
水庵
临安府。净慈水庵端一禅师。婺州马氏子。嗣佛智裕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冲澹
上。和也。下。恬静也。
昂
孤高自如之貌。
屑
轻苟也。又顾也。
藞苴
上。郎假切。下。音鲊。中州人。谓蜀人不遵轨辙。曰藞苴。又苴不熟之貌也。
社火
俗呼会伴也。
禅林宝训合注卷第三
音切
沿余穿切庑无禹切煨乌回切烬详进切潸所班切惓巨卷切浃子协切倨九鱼切惨仓感切怛丁割切诟胡遘切懥陟利切愤扶粉切悱孚匪切[鹦-女+隹]其愚切颔户感切茧古典切戚且的切鲜息浅切拗乌狡切倔巨勿切撙祖本切汾扶云切鸩除禁切粝力葛切藞药音苴七闾切
禅林宝训合注卷第四
虎林澄远居士张文宪程叔甫参阅
佛智裕和尚曰。骏马之奔逸。而不敢肆足者。衘辔之御也。小人之强横。不敢纵情者。刑法之制也。意识之流浪。不敢攀缘者。觉照之力也。乌乎。学者无觉照。犹骏马无衘辔。小人无刑法。将何以绝贪欲。治妄想乎(与郑居士法语)。
御
制也。
佛智谓水庵曰。住持之体有四焉。一道德。二言行。三仁义。四礼法。道德言行。乃教之本也。仁义礼法。乃教之末也。无本不能立。无末不能成。先圣见学者。不能自治。故建丛林以安之。立住持以统之。然则丛林之尊。非为住持。四事丰美。非为学者。皆以佛祖之道故。是以善为住持者。必先尊道德。守言行。能为学者。必先存仁义。遵礼法。故住持非学者不立。学者非住持不成。住持与学者。犹身之与臂。头之与足。大小适称而不悖。乃相须而行也。故曰。学者保于丛林。丛林保于道德。住持人无道德。则丛林将见其废矣(实录)。
水庵一和尚曰。易言。君子思患而预防之。是故古之人。思生死大患。防之以道。遂能经大传远。今之人谓求道迂阔。不若求利之切当。由是竞习浮华。计较毫末。希目前之事。怀苟且之计。所以莫肯为周岁之规者。况生死之虑乎。所以学者日鄙。丛林日废。纪纲日坠。以至陵夷颠沛。殆不可救。嗟乎可不鉴哉(双林实录)。
迂
远也。
陵夷
上。小山也。下。平也。言丘陵溃堕。渐至于地。教化渐废。以类此也。
水庵曰。昔游云居见高庵夜参。谓至道径挺。不近人情。要须诚心正意。勿事矫饰偏邪。矫饰则近诈佞。偏邪则不中正。与至道皆不合矣。窃思其言近理。乃刻意践之。逮见佛智先师。始浩然大彻。方得不负平生行脚之志(与月堂书)。
径挺
当机直指。绝无回避。拟议之间。白云千里。
水庵曰。月堂住持。所至以行道为己任。不发化主。不事登谒。每岁食指。随常住所得用之。衲子有志充化导者多却之。或曰。佛戒比丘。持钵以资身命。师何拒之弗容。月堂曰。我佛在日则可。恐今日为之。必有好利者。而至于自鬻矣。因思月堂防微杜渐。深切着明。称实之言。今犹在耳。以今日观之。又岂止自鬻而已矣(法语)。
月堂
临安府净慈月堂道昌禅师。潮州宝溪吴氏子。嗣妙湛惠禅师。
风山渐卦
渐。渐进之义。象曰。山上有木。渐。君子以居贤德善俗。注云。二者皆当以渐而进。贤字衍唐丘志曰。居安虑危。防微杜渐。此古人忧之深。虑之远。而防其未然也。
鬻
卖也。
水庵谓侍郎尤延之曰。昔大愚慈明。谷泉琅玡。结伴参汾阳。河东苦寒。众人惮之。惟慈明志在于道。晓夕不殆。夜坐欲睡。引锥自刺。叹曰。古人为生死事大。不食不寝。我何人哉。而纵荒逸。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一旦辞归。汾阳叹曰。楚圆今去。吾道东矣(西湖记闻)。
尤延之
姓尤。名袤。字延之。号遂初居士。问道于水庵一禅师。
荒逸
恣情放意。怠惰荒淫。流荡无返也。
水庵曰。古德住持。率己行道。未尝苟简自恣。昔汾阳每叹像季浇漓学者难化。慈明曰。甚易。所患主法者不能善导耳。汾阳曰。古人淳诚。尚且三二十年。方得成办。慈明曰。此非圣哲之论。善造道者。千日之功。或谓慈明妄诞。不听而汾地多冷因罢夜参。有异比丘谓汾阳曰。会中有大士六人。奈何不说法。不三年果有六人成道者。汾阳尝有颂曰。胡僧金锡光。请法到汾阳。六人成大器。劝请为敷扬(西湖记闻及僧传)。
苟简
苟求声利。简去仁义。
六人
慈明圆。大愚芝。琅玡觉。谷泉道。法华举。天胜泰。
投子清和尚。画水庵像求赞曰。嗣清禅人。孤硬无敌。晨昏一斋。胁不至席。深入禅定。离出入息。名达九重。谈禅选德。龙颜大悦。赐以金帛。力辞者三。上乃嘉叹。真道人也。草木腾焕。传予陋质。炷香请赞。是所谓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者也(见画像)。
投子
舒州投子山义清禅师。嗣水庵一禅师。南岳下十七世也。
九重
天子之门有九重也。
选德
乃内宫殿名也。
上
人君即位后皆称上。此乃指宋孝宗也。
青出于蓝
出荀子劝学篇。青色乃由蓝中之靛而染之。其色返深于蓝。弟子学不止而胜于师。乃末胜本也。
水庵曰。佛智先师言。东山演祖。尝谓耿龙学曰。山僧有圆悟。如鱼之有水。鸟之有翼。故丞相紫岩居士赞曰。师资相可。希遇一时。始终之分。谁能间之。紫岩居士可谓知言矣。比见诸方尊宿。怀心术以御衲子。衲子挟势利以事尊宿。主宾交利。上下欺侮。安得法门之兴。丛林之盛乎(与梅山润书)。
如鱼有水
刘玄德。得武侯。云长翼德。皆不悦。玄德乃云。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请无复言。重孔明以晓二人也。
紫岩居士
张浚。字德远。号紫岩居士。绍兴初拜封为和国公。问道于圆悟勤禅师。
师资
师者。人之模范。为人之长。训物之规。资者。助也。助发己身之行业。又师以道传于弟子。弟子资学于师也。
水庵曰。动人以言。惟要真切。言不真切。所感必浅。人谁肯怀。昔白云师祖送师翁。住四面。叮咛曰。祖道凌迟。危如累卵。毋恣荒逸。虚丧光阴。复败至德。当宽容量度。利物存众。提持此事。报佛祖恩。当时闻者。孰不感恸。尔昨来召对宸庭。诚为法门之幸。切宜下身尊道。以利济为心。不可矜己自伐。从上先哲。谦柔敬畏。保身全德。不以势位为荣。遂能清振一时。美流万世。予虑光景不长。无复面会。故此切嘱(见投子书)。
累卵
晋灵公建九层之台。三年不起。有臣荀息谏曰。臣能累十二棋子。又加九卵在其上。公曰。危哉。息曰。不危。公造九层之台。三年不成。男不耕。女不织。其危甚矣。公闻之遂止也。
毋
音无。禁止之辞。
宸庭
即迁德殿。乃天子北辰之宫也。
伐
夸也。
水庵少倜傥。有大志。尚气节。不事浮靡。不循细检。胸次岸谷。狥身以义。虽祸害交前。不见有殒获之色。住持八院。经历四郡。所至兢兢业业。以行道建立为心。淳熙五年。退西湖净慈。有偈曰。六年洒扫皇都寺。瓦砾翻成释梵宫。今日宫成归去也。杖头八面起清风。士庶遮留不止。小舟至秀之天宁。未几示疾。别众告终(行实)。
倜傥
上音剔。穷而不变也。下音倘。卓异貌。谓雅致慷慨。潇洒无羁也。
岸谷
岸。露额也。谷。两山间流道。盖胸次冲虚。如高岸空谷。有容川之量。
徇
以身逐物曰徇。
殒获
儒行篇云。不殒获于贫贱。注云。如萚殒而飘零。似禾获而枯稿也。又殒者。如有所坠。获者。如有所割刈也。乃困迫失志之貌。
秀之天宁
嘉兴府秀水县。天宁寺也。
月堂昌和尚曰。昔大智禅师。虑末世比丘骄惰。特制规矩以防之。随其器能。各设攸司。主居丈室。众居通堂。列十局头首之严肃如官府。居上者。提其大纲。在下者。理其众目。使上下相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率从。是以前辈遵承翼戴。拳拳奉行者。以先圣之遗风未泯故也。比见丛林衰替。学者贵通才。贱守节。尚浮华。薄真素。日滋月浸。渐入浇漓。始则偷安一时。及玩习既久。谓其理之当然。不谓之非义。不谓之非理。在上者惴惴焉畏其下。在下者睽睽焉伺其上。平居则甘言屈体以相媚悦。得间则狠心诡计以相屠狯。成者为贤。败者为愚。不复问尊卑之序。是非之理。彼既为之。此则效之。下既言之。上则从之。前既行之。后则袭之。乌乎。非彦圣之师。乘愿力。积百年之功。其弊固则莫能革矣(与舜和尚书)。
攸司
所主掌也。
十局头
今十局。即百丈清规中两序要也。余不预焉。谓而堂首座。书记。藏主。知客。都管。监寺。副寺。维那。典座也。
翼戴
上恭敬也。下顶戴也。
拳拳
勤而奉持。
惴惴
之瑞切。忧也。
睽
音奎。斜视也。
屠狯
宰杀曰屠。杀戮曰狯。又害也。
袭
合也。
月堂住净慈最久。或谓和尚行道经年。门下未闻有弟子。得不辜妙湛乎。月堂不对。他日再言之。月堂曰。子不闻昔人种瓜而爱甚者。盛夏之日。方中而灌之。瓜不旋踵。而淤败何也。其爱之非不勤。然灌之不以时。适所以败之也。诸方老宿。提挈衲子。不观其道业内充。才器宏远。止欲速其为人。逮审其道德则淫污。察其言行则乖戾。谓其公正则邪佞。得非爱之过其分乎。是正犹日中之灌瓜也。予深恐识者笑。故不为也(北山记闻)。
妙湛
福州雪峰妙湛思惠禅师。钱塘俞氏子。嗣法云善本禅师。
月堂曰。黄龙居积翠。因病三月不出。真净宵夜恳祷。以至然顶炼臂。仰祈阴相。黄龙闻之责曰。生死固吾分也。尔参禅不达理若是。真净从容对曰。丛林可无克文。不可无和尚。识者谓真净敬师重法。其诚至此。他日必成大器(北山记闻)。
月堂曰。黄太史鲁直尝言。黄龙南禅师。器量深厚。不为事物所迁。平生无矫饰。门弟子有终身不见其喜怒者。虽走使致力之辈。一以诚待之。故能不动声气。而起慈明之道。非苟然也(一本见黄龙石刻)。
月堂曰。建炎己酉上巳日。钟相叛于澧阳。文殊导禅师厄于难。贼势既盛。其徒逸去。师曰。祸可避乎。即毅然处于丈室。竟为贼所害。无垢居士。拔其法语曰。夫爱生恶死。人之常情。惟至人悟其本不生。虽生而无所爱。达其未尝灭。虽死而无所畏。故能临死生祸患之际。而不移其所守。师其人乎。以师道德节义。足以教化丛林。垂范后世。师名正导。眉州丹棱人。佛鉴之嗣也(一本见庐山岳府惠大师记闻)。
建炎
宋高宗年号。
上巳日
即三月三日也。
钟相
绍兴五年。洞庭湖贼。钟相作乱。伤残人民。得张俊官兵。钟相败死。不数日客商来往。居民耕植。钟相号天皇大王。
澧阳
湖广常德府。澧阳州是也。
文殊导
常德府。文殊心导禅师。眉州徐氏子。嗣佛鉴勤禅师。十三得度。诣都习唯识论。自以为至得。同学诘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今目前万象摐然。心识安在。师无对。由是周游江淮。得法后应世。住文殊寺。宋高宗建炎三年春。示众。举临济临灭。嘱三圣因缘曰。正法眼藏瞎驴灭。临济何曾有此说。古今时人皆妄传。不信但看后三月。果至后三月。钟相叛于澧阳。其徒欲与师南奔。师曰。学道所以了生死。何得避之。俄然贼至。师曰。速然见杀。快汝心意。贼举槊残之。血皆白乳。贼惊骇。引席覆而去。
毅
音义。果敢也。端也。
至人
行到之人。又圣人也。
丹棱
即四川眉州丹棱县。
心闻贲和尚曰。衲子因禅致病者多。有病在耳目者。以瞠眉努目。侧耳点头为禅。有病在口舌者。以颠言倒语。胡喝乱喝为禅。有病在手足者。以进前退后。指东划西为禅。有病在心腹者。以穷玄究妙。超情离见为禅。据实而论。无非是病。惟本色宗师。明察几微。目击而知其会不会。入门而辨其到不到。然后用一锥一札。脱其廉纤。攻其搭滞。验其真假。定其虚实。而不守一方便。昧乎变通。俾终踏于安乐无事之境。而后已矣(实录)。
心闻
台州万年寺。心闻云贲禅师。永嘉人。嗣育王介谌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瞠
音撑。直视也。
划
音获。以刀破物也。
札
竹洽切。刺也。
搭滞
凝止不脱也。言未得彻证。犹有疑碍。今用一锥一札。使其超然。默契本心。不存凡圣。廓落无依。纵横自在而已。
心闻曰。古云。千人之秀曰英。万人之英曰杰。衲子有智行。闻于丛林者。岂非近英杰之士邪。但能勤而参究。去虚取实。各得其用。则院无大小。众无多寡。皆从其化矣。昔风穴之白丁。药山之牛栏。常公之大梅。慈明之荆楚。当此之时。悠悠之徒。若以位貌相求。必见而诒之。一旦据师席。登华座。万指围绕。发明佛祖。叔世之光明。丛林孰不望风而靡。矧前辈皆负瑰伟之材。英杰之气。尚能区区于未遇之际。含耻忍垢。混世同波而若是。况降兹者欤。乌乎。古犹今也。此犹彼也。若必待药山风穴而师之。千载一遇也。若必待大梅慈明而友之。百世一出也。盖事有从微而至着。功有积小而成大。未见不学而有成。不修而先达者。若悟此理。师可求。友可择。道可学。德可修。则天下之事何施而不可。古云。知人诚难。圣人所病。况其他乎(与竹庵书)。
风穴
汝州风穴延沼禅师。钱唐余杭刘氏子。嗣南院惠颙禅师。南岳下七世也。
白丁
地名。地多小人。风穴隐匿数年。未知孰是。
大梅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襄阳郑氏子。嗣马祖。后隐居于大梅。
悠悠
优也。寻常游行之人。
诒
音移。慢也。欺也。
叔
季也。末法之时也。
靡
偃也归也。
矧
音审。况也。
瑰伟
上公回切。玉美也。下音苇。乃奇大也。
心闻曰。教外别传之道。至简至要。初无它说。前辈行之不疑。守之不易。天禧间。雪窦以辩博之才。美意变弄。求新琢巧。继汾阳为颂古。笼络当世学者。宗风由此一变矣。逮宣政间。圆悟又出己意。离之为碧岩集。彼时迈古淳全之士。如宁道者。死心灵源佛鉴诸老。皆莫能回其说。于是新进后生。珍重其语。朝诵暮习。谓之至学。莫有悟其非者。痛哉。学者之心术坏矣。绍兴初。佛日入闽。见学者牵之不返。日驰月骛。浸渍成弊。即碎其板。辟其说。以至祛迷援溺。剔繁拨剧。摧邪显正。特然而振之。衲子稍知其非。而不复慕。然非佛日高明远见。乘悲愿力。救末法之弊。则丛林大有可畏者矣(与张子韶书。下出广录)。
天禧
宋真宗年号。
笼络
如鸟之在笼。马着羁络。不能脱去。学者溺之。亦犹是也。
宣政
宋徽宗年号。
碧岩集
山名。圆悟禅师在此作评唱。释雪窦颂古。为碧岩集也。
宁道者
潭州开福道宁禅师。歙溪汪氏子。嗣五祖演禅师。南岳下十四世也。
绍兴
宋高宗年号。
佛日
即妙喜也。
骛
音务。奔也。
渍
音自。浸润也。
祛
除却也。
剧
增也。尤甚也。
拙庵佛照光和尚。初参雪堂于荐福。有相者。一见而器之。谓雪堂曰。众中光上座。头颅方正。广颡丰颐。七处平满。他日必为帝王师。孝宗皇帝淳熙初。召对称旨。留内观堂七宿。待遇优异。度越前来。赐佛照之名。闻于天下(记闻)。
拙庵
庆元府。育王山佛照德光禅师。临江军彭氏子。嗣大慧杲禅师。南岳下十六世。
颅
顶骨。
颡
额也。
颐
颔也。
七处
两手两足两眉及顶。
拙庵谓虞允文丞相曰。大道洞然。本无愚智。譬如伊吕起于耕渔。为帝王师。讵可以智愚阶级而能拟哉。杂然。非大丈夫。其孰能与焉。
虞允文
姓虞。名(允文)字彬甫。幼十岁时。善赋诗词。有惊人之语。后孝宗为相。置翘材馆舍。以筵四方贤士。
伊尹
姓伊。名尹。伤中国无贤君。叹斯道不行。隐耕于有莘之野。汤三往聘之。拜为相。
吕望
东海人。姓姜。名尚。字子牙。钓鱼磻溪之宝鸡县。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者非熊非罴。非虎非彪。霸王之辅。果获姜尚于渭水之阳。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君太公。尝云。当有圣人适周。太公望子久矣。故号太公望。立为师。封为吕。后佐武王伐纣。
阶级
上阶梯也。下次第也。
拙庵曰。璇野庵常言。黄龙南禅师。宽厚忠信。恭而慈爱。量度凝远。博学洽闻。常同云峰悦游湖湘。避雨树下。悦箕踞相对。南独危坐。悦嗔目视之曰。佛祖妙道。不是三家村古庙里土地。作死模样。南稽首谢之。危坐愈甚。故黄太史鲁直称之曰。南公动静不忘恭敬。真丛林主也(幻庵集)。
箕踞
长伸两足。以两手按两膝上。其形似箕。唐诗云。绿树阴浓足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拙庵曰。率身临众要以智。遣妄除情须先觉。背觉合尘则心蒙蔽矣。智愚不分。则事紊乱矣(昼监寺书)。
拙庵曰。佛鉴住太平。高庵充维那。高庵齿少气豪。下视诸方。少有可其意者。一日斋时鸣楗。见行者别器置食于佛鉴前。高庵出堂励声曰。五百僧善知识。作遮般去就。何以范模后学。佛鉴如不闻见。逮下堂询之。乃水赍菜。盖佛鉴素有脾疾。不食油故。高庵有愧。诣方丈告退。佛鉴曰。维那所言甚当。缘惠勤病乃尔。尝闻圣人言。以理通诸碍。所食既不优。于众遂不疑也。维那志气明远。他日当柱石宗门。幸勿以此芥蒂。逮佛鉴迁智海。高庵过龙门。后为佛眼之嗣。
楗
所击之物也。钟磬板木鱼等物。凡击之有声者。皆名为楗。
柱石
汉田延年。谓霍光曰。将军为国柱石。今谓柱石者。欲撑拄宗门。令法久住也。
芥蒂
上音介。下音瘥。望人豁略曰。幸勿芥蒂。又刺鲠也。鲠者骨不下咽也。古谓蹇谔直言。为骨鲠也。直言难受。如鲠骨留咽也。
拙庵曰。大凡与官员论道酬酢。须是刬去知解。勿令他坐在窠窟里。直要单明向上一着子。妙喜先师尝言。士大夫相见。有问即对。无问即不可。又须是个中人始得。此语有补于时。不伤住持之体。切宜思之(与兴化普庵书)。
刬
削也。谓去其疑执。断其情思也。
拙庵曰。地之美者善养物。主之仁者善养士。今称住持者。多不以众人为心。急己所欲。恶闻善言。好蔽过恶。恣行邪行。从快一时之意。返被小人就其好恶取之。则住持之道。安得不危乎(与洪老书)。
拙庵谓野庵曰。丞相紫岩居士。言妙喜先师。平生以道德节义勇敢为先。可亲不可疏。可近不可迫。可杀不可辱。居处不淫。饮食不溽。临生死祸患。视之如无。正所谓干将镆鎁。难与争锋。但虞伤阙耳。后如紫岩之言(幻庵记闻)。
可亲下
三句出孔子家语儒行篇。
淫溽
礼记云。居家不淫。饮食不溽。注。淫。流荡也。恣纵贪味。曰溽也。
干将镆鎁
二良剑名。按孝子传云。楚王夫人。夏乘凉抱铁柱感孕。产生一铁块。楚王令干将造剑。三年乃成双剑。一雌一雄。干将密将雄剑以匿。进雌剑。王秘匣中。尝闻悲鸣。王问群臣。臣曰。剑有雌雄。鸣者忆雄耳。王大怒。干将知罪必死。将剑藏于屋柱中。嘱妻镆鎁曰。日出北户。南山有松。松生于石。剑在其中。妻后生男。名眉间赤。年十五岁。问母曰。吾父何在。母述前事。思惟剖柱。果得其剑。欲为父报仇。楚王知之。来令觅得其人。当厚赏之。眉间赤遂逃。俄有客曰。子莫非眉间赤否。曰然。客曰。吾甑山人。能为子报父仇。赤曰。父昔无辜。枉被荼毒。君今见惠。当何所须。客曰。当得子头并剑。赤乃自刎其头。客得其头并剑。进与楚王。王曰大幸。客曰。愿将此头。以油烹之。王遂与头投鼎。烹至三日不烂。客请王视。客以剑挥王头。落于鼎中。二头相啮。客恐眉间赤头不胜。乃自刎头助之。三头相啮。俄顷俱烂。
虞
忧虑也。
阙
损失也。
拙庵曰。野庵住持。通人情之始终。明丛林之大体。尝谓予言。为一方主者。须择有志行衲子。相与毗赞。犹发之有梳。面之有鉴。则利病好丑不可得而隐矣。如慈明得杨岐。马祖得百丈。以水投水。莫之逆也(幻庵集)。
拙庵曰。末学肤受。徒贵耳贱目。终莫能究其奥妙。故曰山不厌高。中有重岩积翠。海不厌深。内有四溟九渊。欲究大道。要在穷其高深。然后可以照烛幽微。应变不穷矣(与觐老书)。
末学肤受
东京赋云。末学肤受。贵耳贱目。注。肤。皮肤也。皮肤之受。故云肤受也。此外受浅薄。非内实所受。贵于耳。贱于目也。
溟渊
上。水之黑色也。以东西南北四海为四溟。下深也。海有九转。回水漩澓。其水至深。故为九渊。
拙庵谓尤侍郎曰。圣贤之意。含缓而理明。优游而事显。所用之事。不期以速成。而许以持久。不许以必进。而许以庶几。用是推圣贤之意。故能亘万世而持之。无过失者乃尔(幻庵集)。
庶几
从容审察也。
亘
通也。
侍郎尤公曰。祖师已前。无住持事。其后应世行道。迫不得已。然居则蓬荜。取蔽风雨。食则粗粝。取充饥馁。辛苦憔悴。有不堪其忧。而王公大人。至有愿见而不可得者。故其所建立。皆磊磊落落。惊天动地。后世不然。高堂广厦。美衣丰食。颐指如意。于是波旬之徒。始洋洋然动其心。趑趄权门。摇尾乞怜。甚者********。如正昼攫金。不复知世间有因果事。妙喜此书。岂特为博山设。其拈尽诸方自来习气。不遗毫发。如饮仓公上池之水。洞见肝腑。若能信受奉行。安用别求佛法(见灵隐石刻)。
蓬荜
织荆为门也。礼记儒行篇曰。儒有一亩之官。环堵之室。荜门圭窦。蓬户瓮牖。
憔悴
枯瘦也。忧劳也。
磊落
如众石之崩落。而无阻滞。皆大人之相。无物滞于胸中。如干戈丛里。横身直过。荆棘林中。撬手便行。脚跟下无五色线。舌头上无十字关。鼻端无泥痕。眼中无金屑故也。
颐指
但动颐而指麾。不劳用力。皆如意也。
洋洋
流荡之貌。
趑趄
上音咨。下音菹。欲趣而不行也。
攫金
上。爪持也。列子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之市。适鬻金之所。窃金而去。金主捕之曰。人皆在焉。子何攫人之金。答曰。取金之时不见其人。而独见其金。言人贪其利而忘其耻。见其利而忘其害也。
上池之水
古史云。芦越之东有扁鹊。姓秦。名缓。渤海郡人。少时为舍长。客长桑君。见扁鹊独奇。常勤遇之。出入十余年。一日呼扁鹊私坐。间语之曰。我有药方。年将老矣。欲传与公。公无泄漏。鹊敬诺。遂出怀中药方与之。示以上池水服之。三七日当见物矣。尽取方以授之。忽不见其人也。鹊如其言。以药水服之。三七日视垣外一方人。后视病。尽见五脏症结。持以胗脉名耳。注。水未至于地。承取竹木上露水。故名上池之水。
侍郎尤公谓拙庵曰。昔妙喜中兴临济之道。于凋零之秋。而性尚谦虚。未尝驰骋见理。平生不趋权势。不苟利养。尝曰。万事不可佚豫为。不可奢态持。盖有利于时而便于物者。有其过而无其功者。若纵之奢佚则不济矣。不肖佩服斯言。遂为终身之戒。老师昨者。遭遇主上留宿观堂。实为佛法之幸。切冀不倦悲愿。使进善之途开明。任众之道益大。庶几后生晚辈。不谋近习。各怀远图。岂不为丛林之利济乎(然侍者记闻)。
中兴
废而复兴。曰中兴。如周宣王汉光武。中兴帝王之业也。
佚豫
纵意悦情而为。
态
美意也。
便
利也。
图
谋也。
密庵杰和尚曰。丛林兴衰。在于礼法。学者美恶。在乎俗习。使古之人巢居穴处。涧饮木食。行之于今时。则不可也。使今之人。丰衣文采。饭梁啮肥。行之于古时。亦不可也。安有他哉。习不习故。夫人朝夕见者为常。必谓天下事正宜如此。一旦驱之就彼去此。非独生疑而不信。将恐亦不从矣。用是观之。人情安于所习。骇其未见。是其常情。又何足怪(与施司谏书)。
密庵
庆元府天童密庵咸杰禅师。福州郑氏子。嗣应庵华禅师。南岳下十七世。
密庵谓悟首座曰。丛林中惟浙人轻懦少立。子之才器宏大。量度渊容。志尚端确。加以见地稳密。他日未易言。但自韬晦。无露圭角。毁方瓦合。持以中道。勿为势利少枉。即是不出尘劳而作佛事也(与笑庵书)。
懦
弱也。
韬晦
韬藏虚名而弃华务实。晦隐其迹而和光同尘也。
毁方瓦合
礼记儒行篇曰。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惓。乃慕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宽裕有如此者。略注云。毁方瓦合者。陶瓦之事。其初则圆。剖而为四。其形则方。毁其圆以为方。合其方而为圆。盖于涵容之中。未尝无分辨。故曰。宽裕有如此者也。
密庵曰。应庵先师尝言。贤不肖相反。不得不择。贤者持道德仁义以立身。不肖者专势利诈佞以用事。贤者得志必行其所学。不肖者处位多擅私心。妒贤嫉能。嗜欲苟财。靡所不至。是故得贤则丛林兴。用不肖则废。有一于斯。必不能安静(见岳和尚书)。
嫉妒
殉自名利。不耐他荣曰嫉妒。又害贤曰嫉。忌色曰妒。
密庵曰。住持有三莫。事繁莫惧。无事莫寻。是非莫辨。住持人达此三事。则不被外物所惑矣(慧侍者记闻)。
密庵曰。衲子履行倾邪。素有不善之迹者。丛林互知。此不足疾。惟众人谓之贤。而内实不肖者。诚可疾也(与普慈书)。
密庵谓水庵曰。人有毁辱。当顺受之。讵可轻听声言。妄陈管见。大率便佞有类。邪巧多方。怀险诐者。好逞私心。起猜忌者。偏废公议。盖此辈趋尚狭促。所见暗短。固以自异为不群。以沮议为出众。然既知我所用。终是而毁谤固自在彼。久而自明。不须别白。亦不必主我之是而讦触于人。则庶可以为林下人也(与水庵书)。
管见
小见也。如管窥天。能见多许。此言识见暗短。而无高明远大之见者。
险诐
不平謟诈之言。
猜忌
心多疑曰猜。意多憎曰忌。
沮
坏也。止遏也。
讦
攻发人之阴私曰讦。
自得辉和尚曰。大凡衲子。诚而向正。虽愚亦可用。佞而怀邪。虽智终为害。大率林下人操心不正。虽有才能而终不可立矣(见简堂书)。
自得辉
杭州净慈自得慧辉禅师。会稽张氏子。嗣天童正觉禅师。
自得曰。大智禅师特创清规。扶救末法比丘不正之弊。由是前贤遵承。拳拳奉行。有教化。有条理。有始终。绍兴之末。丛林尚有老成者。能守典刑。不敢斯须而去左右。近年以来。失其宗绪。纲不纲。纪不纪。虽有纲纪。安得而正诸。故曰举一纲则众目张。弛一机则万事隳。殆乎纲纪不振。丛林不兴。惟古人体本以正末。但忧法度之不严不。忧学者之失所。其所正在于公。今诸方主者。以私混公。以末正本。上者苟利不以道。下者贼利不以义。上下谬乱。宾主混淆。安得衲子向正。而丛林之兴乎(与尤侍郎书)。
弛
音豸。坏也。
隳
毁坏也。
贼
私取也。
自得曰。良玉未剖。瓦石无异。名骥未驰。驽骀相杂。逮其剖而莹之。驰而试之。则玉石驽骥分矣。夫衲子之贤德而未用也。混于稠人之中。竟何辨别。要在高明之士。以公论举之。任以职事。验以才能。责以成务。则与庸流迥然不同矣(与或庵书)。
驽骀
钝马也。
莹
玉之光也。
或庵体和尚。初参此庵元布袋于天台护国。因上堂。举庞马选佛颂。至此是选佛场之句。此庵喝之。或庵大悟。有投机颂曰。商量极处见题目。途路穷边入试场。拈起毫端风雨快。遮回不作探花郎。自此匿迹天台。丞相钱公。慕其为人。乃以天封招提。勉令应世。或庵闻之曰。我不解悬羊头卖狗肉也。即宵遁去。
或庵
镇江府焦山或庵禅师。台州罗氏子。嗣护国景元禅师。南岳下十六世也。
选佛颂
庞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豁然大悟。呈偈曰。十方同聚会。个个学无为。此是选佛场。心空及第归。
钱公
宋丞相。姓钱。名相祖。字象先。问道于或庵体禅师。
解
会也。
遁
隐藏也。
乾道初。瞎堂住国清。因见或庵赞圆通像曰。不依本分。恼乱众生。瞻之仰之。有眼如盲。长安风月贯今昔。那个男儿摸壁行。瞎堂惊喜曰。不谓此庵有此儿。即遍索之。遂得于江心。固于稠人中。请充第一座(天台野录)。
乾道
宋孝宗年号。
瞎堂
临安府。灵隐寺瞎堂慧远禅师。眉山彭氏子。嗣圆悟勤禅师。
或庵乾道初。翩然访瞎堂于虎丘。姑苏道俗闻其高风。即诣郡举请住城中觉报。或庵闻之曰。此庵先师嘱我。他日逢老寿止。今若合符契矣。遂欣然应命。盖觉报旧名老寿庵也(虎丘记闻)。
翩
孤鸟疾飞之貌。又自如也。
或庵入院后施主请。小参曰。道常然而不渝。事有弊而必变。昔江西南岳诸祖。若稽古为训。考其当否。持以中道。务合人心。以悟为则。所以素风凌然。逮今未泯。若约衲僧门下。言前荐得。屈我宗风。句下分明。沉埋佛祖。虽然如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由是缁素喜所未闻。归者如市(语录异此)。
凌然
超越也。
或庵既领住持。士庶翕然来归。衲子传至虎丘。瞎堂曰。遮个山蛮杜拗子。放拍盲禅。治你那一队野狐精。或庵闻之。以偈答曰。山蛮杜拗得能憎。领众匡徒似不曾。越格倒拈苕帚柄。拍盲禅治野狐僧。瞠堂笑而已(记闻)。
翕
如鸟之聚也。
杜拗
不依轨辙曰杜。不顺人情曰拗。
拍
拊也。自不能行。拍人肩而行之。
队
群也。
匡
正也。
或庵谓侍郎曾公逮曰。学道之要。如衡石之定物。持其平而已。偏重可乎。推前近后。其偏一也。明此可学道矣(见曾公书)。
或庵曰。道德乃丛林之本。衲子乃道德之本。住持人弃厌衲子。是忘道德也。道德既忘。将何以修教化。整丛林诱来学。古人体本以正末。忧道德之不行。不忧丛林之失所。故曰。丛林保于衲子。衲子保于道德。住持无道德。则丛林废矣(见简堂书)。
或庵曰。夫为善知识。要在知贤。不在自贤。故伤贤者愚。蔽贤者暗。嫉贤者短。得一身之荣。不如得一世之名。得一世之名。不如得一贤衲子。使后学有师。丛林有主也(与图极书)。
一贤衲子
如国得一贤臣。则兴国治邦。法门得一贤衲子。则丛林永赖。
或庵迁焦山之三载。寔淳熙六年八月四日也。先示微恙。即手书并砚一只。别郡守侍郎曾公。逮至中夜化去。公以偈悼之曰。翩翩只履逐西风。一物浑无布袋中。留下陶泓将底用。老夫无笔判虚空(行状)。
悼
挽也。哀而至痛。
陶泓
泓。宝泓。石泓。涵星泓。皆砚之别名也。
底
何也。
无笔
老师一段光明。犹若虚空。无笔可判也。
瞎堂远和尚谓或庵曰。人之才器。自有大小。诚不可教。故楮小者不可怀大。绠短者不可汲深。鸱鸺夜撮蚤。察秋毫。昼出嗔目之不见丘山。盖分定也。昔静南堂传东山之道。颖悟幽奥。深切着明。逮应世住持。所至不振。圆悟先师归蜀。同范和尚访之大随。见静率略。凡百弛废。先师终不问。回至中路。范曰。静与公为同参道友。无一言启迪之。何也。先师曰。应世临众。要在法令为先。法令之行。在其智能。能与不能。以其素分。岂可教也。范颔之(虎丘记闻)。
楮
楮皮。蔡伦将此而作纸也。
绠
音梗。取水之绳。训言。楮小不可怀大。绠短不可汲深。此二句出庄子至乐篇。言其才小不堪大用也。
鸱鸺
亦名鸺鹠。怪鸟也。鸣之则雨。昼则无所见夜则目明也。此出庄子秋水篇。言人见小而不能见大也。
静南堂
彭州大随南堂元静禅师。阆州玉山。大儒赵约仲之子。嗣五祖演禅师。
颖
锋利也。
瞎堂曰。学道之士。要先正其心。然后可以正己正物其心既正。则万物定矣。未闻心治而身乱者。佛祖之教。由内及外。自近至远。声色惑于外。四肢之疾也。妄情发于内。心腹之疾也。夫见心正而不能治物。身正而不能化人。盖一心为根本。万物为枝叶。根本壮实。枝叶荣茂。根本枯悴。枝叶夭折。善学道者。先治内以敌外。不贪外以害内。故导物要在清心。正人固先正己。心正己立。而万物不从化者。未之有也(与颜侍郎书)。
简堂机和尚住番阳管山。仅二十载。羹藜饭黍。若绝意于荣达。尝下山闻路旁哀泣声。简堂恻然。逮询之。一家寒疾。仅亡两口。贫无敛具。特就市贷棺葬之。乡人感叹不已。侍郎李公(椿年)谓士大夫曰。吾乡机老。有道衲子也。加以慈惠及物。管山安能久处乎。会枢密汪(明远)宣抚诸路。达于九江郡守林公。(叔达)虚圆通法席迎之。简堂闻命乃曰。吾道之行矣。即欣然曳杖而来。登座说法曰。圆通不开生药铺。单单只卖死猫头。不知那个无思算。吃着通身冷汗流。缁素惊异。法席因兹大振(懒庵集)。
番
音婆。即饶州鄱阳县也。番。与鄱同。
管
音管。乐器。
藜
藜藿。似蒿而可食。
敛具
即棺椁也。
贷
音代。赊借也。
枢密
即今都察院官之称。
宣抚
即巡按也。
路
昔谓之路。今名之府。
死猫头
明向上事也。此物本是腥臭之物。若有具眼衲僧。直下承当。一口吞之。则佛祖之病悉除。通身轻快。举僧问曹山。世间何物最贵。山云。死猫头为贵。丹霞颂云。腥臊红烂不堪闻。动处轻轻血污身。何事杳无人着价。为伊不是。世间珍。喻向上事。
简堂曰。古者修身治心。则与人共其道。兴事立业。则与人共其功。道成功着。则与人共其名。所以道无不明。功无不成。名无不荣。今人则不然。专己之道。惟恐人之胜于己。又不能从善务义以自广也。专己之功。不欲他人有之。又不能任贤与能以自大也。是故道不免于蔽。功不免于损。名不免于辱。此古今学者之大分也。
简堂曰。学道犹如种树。方荣而伐之。可以给樵薪。将盛而伐之。可以作榱桷。稍壮而伐之。可以充楹枋。老大而伐之。可以为梁栋。得非取功远而其利大乎。所以古之人。惟其道固大而不狭。其志远奥而不近。其言崇高而不卑。虽适时龃龉。穷于饥寒。殆亡丘壑。以其遗风余烈。亘百千年。后人犹以为法而传之。乡使狭道苟容。迩志求合。卑言事势。其利止荣于一身。安有余泽溥及于后世哉(与李侍郎二书)。
榱桷
即椽也。
楹枋
上柱。下丕木也。
梁栋
脊木曰栋。负栋曰梁。
龃龉
上咀。下语。不相当也。又坎坷也。
溥
音普。广也。
简堂。淳熙五年四月。自天台景星岩。再赴隐静。给事吴公(芾)佚老于休休堂。和渊明诗十三篇送行。其一曰。我自归林下。已与世相疏。赖有善知识。时能过我庐。伴我说道话。爱我读佛书。既为岩上去。我亦为膏车。便欲展我钵。随师同饭蔬。脱此尘俗累。长与岩石居。此岩固高矣。卓出山海图。若比吾师高。此岩还不如。(二)我生山窟里。四面是孱颜。有岩号景星。欲到知几年。今始信奇绝。一览小众山。更得师为主。二妙未易言。(三)我家湖山上。触目是林丘。若比兹山秀。培塿固难俦。云山千里见。泉石四时流。我今才一到。已胜五湖游。(四)我年七十五。木末挂残阳。纵使身未逝。亦能岂久长。尚冀林间住。与师共末光。孤云俄暂出。远近骇苍黄。(五)爱山端有素。拘俗亦可怜。昨守当涂郡。不识隐静山。羡师来又去。愧我复何言。尚期无久住。归送我残年。(六)师心如死灰。形亦如槁木。胡为衲子归。似响答空谷。顾我尘垢身。正待醍醐浴。更愿张佛灯。为我代明烛。(七)扶疏岩上树。入夏总成阴。几年荆棘地。一旦成丛林。我方与衲子。共听海潮音。人生多聚散。离别忽惊心。(八)我与师来往。岁月虽未长。相看成二老。风流亦异常。师宴坐岩上。我方为聚粮。倘师能早归。此乐犹未央。(九)纷纷学禅者。腰包竞奔走。才能说葛藤。痴意便自负。求其道德尊。如师盖希有。愿传上乘人。永光临济后。(十)吾邑多缁徒。浩浩若云海。大机久已亡。赖有小机在。仍更与一岑。纯全两无悔。堂堂二老禅。海内共期待。(十一)古无住持事。但只传法旨。有能悟色空。便可超生死。庸僧昧本来。岂识西归履。买帖坐禅床。佛法将何恃。(十二)僧中有高僧。士亦有高士。我虽不为高。心粗能知止。师是个中人。特患不为尔。何幸我与师。俱是邻家子。(十三)师本穷和尚。我亦穷秀才。忍穷心已彻。老肯不归来。今师虽暂别。泉石莫相猜。应缘聊复我。师岂有心哉(景星石刻)。
芾
音肺。
膏
润也。以脂膏运车也。
孱
音巉。重岩孤峻之貌。
培塿
土阜之山。
木末
日在木之稍。不久而没。如人老年。不久而亡也。
苍黄
惊见失措之貌。蜀南常雨。日出则犬吠。南越数州犬皆苍黄。下雪则犬噬狂走。至无雪方至。
空谷
师以无心而应物也。
央
尽也。
负
恃也。
大机
杭州天宁寺。重机明真禅师。台州人。嗣玄沙师备禅师。
小机
即简堂行机禅师。
一岑
即圆极岑禅师。
庸僧
戚戚于衣食。念念于名利。生不知来。死不知去。寻常粥饭之流也。
西归履
达磨御葬熊耳。魏武帝使宋云使西域而回。至葱岭遇师手携只履。云乃问何往。师曰。西天去也。云归告帝。帝令起圹。唯空龛只履在耳。
买帖
将书买院。作住持之说也。又买求权贵。讨帖坐禅也。
恃
赖也。言既无好僧。佛法恃赖何人而兴也。
高僧
行解双应。不入世流。
给事吴公谓简堂曰。古人灰心泯智。于千岩万壑之间。涧饮木食。若绝意于功名。而一旦奉紫泥之诏。韬光匿迹于负舂贱役之下。初无念于荣达。而卒当传灯之列。故得之于无心。则其道大。其德宏。计之于有求。则其名卑。其志狭。惟师度量凝远。继踵古人。乃能栖迟于管山一十七年。遂成丛林良器。今之衲子。内无所守。外逐纷华。少远谋。无大体。故不能扶助宗教。所以以不逮师远矣(高侍者记闻)。
紫泥
天子六玺。皆以武都紫泥。以封函匣。使鬼神不敢视也。武都。即今阶州。其山水皆亦泥。为印色至赤也。
卒
终也。
简堂曰。夫人常情。罕能无惑。大抵蔽于所信。阻于所疑。忽于所轻。溺于所爱。信既偏。则听言不考其实。遂有过当之言。疑既甚。则虽实而不听其言。遂有失实之听。轻其人。则遗其可重之事。爱其事。则存其可弃之人。斯皆苟纵私怀。不稽道理。遂忘佛祖之道。失丛林之心。故常情之所轻。乃圣贤之所重。古德云。谋远者先验其近。务大者必谨于微。将在博采而审用其中。固不在慕高而好异也(与吴给事书)。
信疑轻爱
遮蔽不明。在所信之偏。阻隔不通。在所疑之甚。忽亡其事。在所轻之过。溺任其人。在所爱其事也。
博采
广览兼听之谓。
高异
舍近趣远曰慕高。厌常悦怪曰好异也。
简堂清明坦夷。慈惠及物。衲子稍有诖误。蔽护保惜。以成其德。尝言人谁无过。在改之为美。住鄱阳管山日。适值隆冬。雨雪连作。饘粥不继。师如不闻见。故有颂曰。地炉无火客囊空。雪似杨花落岁穷。衲被蒙头烧榾柮。不知身在寂寥中。平生以道自适。不急于荣名。赴庐山圆通请日。拄杖草屦而已。见者色庄意解。九江郡守林公叔达目之曰。此佛法中津梁也。由是名重四方。其去就真得前辈体格。殁之日。虽走使致力。为之涕下。
清明
廉而不淈曰清。善知贤否曰明。
诖
怪卦二音。过差。
饘
音占。厚曰饘。薄曰粥。
榾拙
树无枝叶。又短木也。
自适
下音失。自乐也。
侍郎张公孝祥。致书谓枫桥演长老曰。从上诸祖无住持事。开门受徒。迫不得已。像法衰替。乃至有实封投状买院之说。如乡来枫桥纷纷皆是物也。公之出处。人具知之。啐啄同时。元不着力。有缘即住。缘尽便行。若稗贩之辈。欲要此地造地狱业。不若两手分付为佳耳(寒山寺石刻)。
枫桥
苏州寒山寺前枫桥也。
纷纷
多乱而无取之貌。皆商贾之事。
啐啄
如鸡抱卵。小鸡欲出。以嘴吮声曰啐。母鸡忆出以嘴啮之曰啄。作家机缘相投。见机而解。亦犹是矣。
稗贩
上音败。草也。似稻而非稻。俗谓良田中稗。松林中荆棘也。贩者贱买贵卖也。稗。或作禆。附也。楞严经云。禆贩如来也。虽禆附我教之中。以佛法贪贩利养也。
慈受深和尚谓径山讷和尚曰。二三十年来。禅门萧索。殆不堪看。诸方长老奔南走北。不知其数。分烟散众。满目皆是。惟师兄神情不动。坐享安逸。岂可与碌碌者同日而语也。钦叹钦叹。此段因缘。自非道充德实。行解相应。岂多得也。更冀勉力诱引后昆。使曹源涸而复涨。觉树凋而再春。实区区下怀之望也(笔帖)。
慈受深
东京慧林慈受怀深禅师。夏氏子。嗣长芦崇信禅师。
径山讷
临安府径山妙空智讷禅师。嗣长芦信禅师。
殆
甚也。
碌碌
庸常。多石之貌。
行解
泯解而修曰行。心明朗彻曰解。
涸
水干也。
区区
卑屈也。自谦也。
灵芝照和尚曰。谗与谤。同邪异邪。曰。谗必假谤而成。盖有谤而不谗者。未见谗而不谤者也。夫谗之生也。其始因于憎嫉。而终成于轻信。为之者。謟佞小人也。古之人有输忠以辅君者。尽孝以事亲者。抱义以结友者。虽君臣之相得。父子之相爱。明友之相亲。一日为人所谗。则反目攘臂。摈逐离间。至于相视如寇仇。虽在古圣贤。所不能免也。然有初不能辩。久而后明者。有生而不能辩。死而后明者。有至死不能辩。终古不能明者。不可胜数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明友数斯疏矣。此所以戒人远谗也。呜呼谗与谤不可不察也。且经史载之不为不明。学者览之。莫不知其非。往往自身陷于谗口。噎郁至死不能自明者。是必怒受谗者之不察。为谗者之謟佞也。至有群小至其前。复谗于它人。则又听之以为然。是可谓聪明乎。盖善为谗者。巧便斗构。迎合蒙蔽。使其瞢然。如为鬼所魅至有终身不能察者。孔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言其浸润之来不使人预觉。虽曾参至孝。母必疑其杀人。市非林薮。人必疑其有虎。间有不行焉者。则谓之明远君子矣。予以愚拙疏懒。不喜謟附妄悦于人。遂多为人所谗谤。予闻之窃自省曰。彼言果是欤。吾当改过。彼则我师也。彼言果非欤。彼亦徒为耳。焉能浼我哉。于是耳虽闻之。而口未尝辩。士君子察不察。在彼才识明不明耳。吾孰能申其枉直。求知于人哉。然且不知久而后明邪。后世而后明邪。终古不明邪。文中子曰。何以息谤。曰无辩。吾当事斯语矣(芝园集)。
灵芝照
杭州灵芝寺元照禅师。字湛然。余姚唐氏子。嗣未详。
谗谤
佞言深切。谮害贤良曰谗。未至深切。但言人恶曰谤。
反目
怒目相视也。易云夫妻反目。
攘臂
宣袂出臂也。孟子云。冯妇攘臂下车。
寇仇
上敌暴也。下冤仇也。孟子云。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子游下
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注云。数。频渎也。事君苟谏之。不行则去之可也。若谏之频渎。则听者厌。轻者去其爵。重则伤其身。是求荣于君。而反取其辱也。导友不纳。则止之可也。若导之频渎。令听者厌。乃至口然而心不然。言和而意不和。一言不和。怒气相加。是则求亲而反疏也。
噎郁
上。气不通也。下。气变色也。
斗构
权巧方便。令人暗结冤仇。如两将相敌。兵仗在后。相斗之形。故曰斗构也。
孔子
姓孔。名丘。字仲尼。周灵王庚戌二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生于鲁国兖州邹邑。平乡晋昌里。父叔梁纥。母颜氏。至唐玄宗。谥号曰文宣。
谮愬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矣。注曰。浸润者。如水浸灌。滋润渐渍而不骤也。谮者。毁人之行也。言毁人之行。渐渍而不骤。则听者不觉其入。而信之深矣。肤受。谓肌肤所受。利害切身。愬。与诉同。愬者。愬己之冤也。言愬冤急迫而切。则听者不及致详而发之暴矣。二者难察。能察之。则可见其心之明。照之远。不蔽于近也。
曾参
姓曾。名参。字子舆。孔子弟子。武城人。至孝孔子因之作孝经。秦之甘茂曰。鲁人与曾参同名者杀人。人告其母。母曰。吾子不杀人。织机自若。少顷人又告曾参杀人。母又自若。又一人告之。其母投杼下机。逾墙而走。臣贤不及曾参。王信臣又不及其母。疑臣者不特三人。臣恐大王投杼矣。秦武王任使甘茂伐韩。韩侵宜阳之言。
市有虎
韩子曰。庞共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有一人。言市中有虎。大王曰否。又一人言信乎。王曰否。三人言有虎。王信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共曰。市无虎明矣。三人言。城市有虎。王既信矣。而说佞之言。慎勿轻信。愿王察之。王大悦。
浼
音每。染污也。
申
呈也。明也。
文中子
姓王。名通。字仲淹。洛阳龙门人。没后。门人谥为文中子。隋炀帝时人。西游长安。见帝于太极殿。奏太平十二策。遵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帝大悦曰。得生几晚。下其议于公卿。不允。文中子知谋之不用。作东征歌而归。读诗书。正礼乐。修六经。赞易道。九年六经大备。门人自远而至者。河南董常。太山姚义。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南阳陈元。河东薛守。中山贾琼。太原王圭。清河房玄龄。钜鹿魏征。颖川陈叔达。咸称为师。面南而受王佐之道。及余往来。受道千余人。贾琼问曰。何以息谤。文中子曰。无辩。问如何止怨。曰无争。乃云。闻谤而怒者。谗之囮。见誉而喜者。佞之媒。绝囮去媒。谗佞远矣。囮。音由。鸟之媒也。
事
承也。习也。
懒庵枢和尚曰。学道人当以悟为期。求真善知识决择之。丝头情见不尽。即是生死根本。情见尽处。须究其尽之所以。如人常在家。愁什么家中事不办。沩山云。今时人虽从缘得一念顿悟自理。犹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净除现业流识。即是修也。不是别有行门。令渠趣向。沩山古佛。故能发此语。如或不然。眼光落地时。未免手脚忙乱。依旧如落汤螃蟹也。
懒庵枢
临安府灵隐寺。懒庵道枢禅师。嗣道场居惠禅师。
渠
他也。
懒庵曰。律中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三者现前常住。四者十方现前常住。且常住之物。不可丝毫有犯。其罪非轻。先圣后圣。非不丁宁。往往闻者。未必能信。信者未必能行。山僧或出或处。未尝不以此切切介意。犹恐有所未至。因述偈以自警云。十方僧物重如山。万劫千生岂易还。金口共谭曾未信。他年争免铁城关。人身难得好思量。头角生时岁月长。堪笑贪他一粒米。等闲失却半年粮。
四种常住
钞云。僧物有四种。一者常住常住。谓众僧舍宅什物。树木田园仆畜。米麦等物。以体局当处。不通余界。但得受用。不许分卖。故重云常住常住。二者十方常住。谓寺中供僧成熟之饮食等物。体具十方。非局本处。善现律云。不打钟食。犯偷盗罪。今诸寺居同食。食既成熟。乃打钟鼓。盖明十方僧俱有分故也。三者现前常住者。此有二种。谓一物现前。二僧众现前。但此物。惟施此处现前僧众故也。四者十方现前常住。谓亡僧之物。施轻体同十方。唯本处现在僧得分故。毗婆沙论云。盗亡僧物。则于谁处得根本罪。答。已作羯磨者。于羯磨众处得。若未作羯磨者。普于一切善诸说法众得。今详分亡僧物。十方来僧在羯磨数前即得。羯磨后来不得也。
懒庵曰。涅盘经云。若人闻说大涅盘。一句一字。不作字。相不作句相。不作闻相。不作佛相。不作说相。如是义者。名无相相。达磨大师航海而来。不立文字者。盖明无相之旨。非达磨自出新意。别立门户。近世学者。不悟斯旨。意谓禅宗别是一种法门。以禅为宗者非其教。以教为宗者非其禅。遂成两家之说。互相诋呰。譊譊不能自已。噫所闻浅陋。一至于此非。愚即狂。甚可叹息也(心地法门)。
涅盘
梵语涅盘。此云灭度。谓除烦恼。度过生死故也。又涅而不生。盘而不灭。不生不灭。故名涅盘。
不作下
字相。文字空也。句相。语言性空也。闻相。能闻性空也。佛相。能说法人空也。说相。所说之法空也。
航
渡人之舟也。
譊
音娆。喧争也。
噫
恨叹之辞。
按此书有三百篇。所载者皆诸老嘉言善行。使后学者依而行之。泯利欲之心。去人我之见。而造乎道德之域矣。犹恐溺迹名言。故取涅盘置于卷终。欲使拂拭名言。而明无相之旨也。
禅林宝训合注卷第四(终)
音切
获胡郭切惴之睡切睽苦圭切狯古迈切澧力邸切瞠丑庚切镆靡各切鎁以遮切磊力罪切颐以之切攫居缚切趑七私切趄七余切啮五狡鱼结二切诐彼寄切管古短切榱所龟切桷古学切龃才与切龉牛莒切塿力狗切饘之延切榾古忽切拙当骨切谮庄禁切愬苏故切譊女交切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