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禅与用功∵∵
[∵作者:∵本焕
编者按:本文根据上本下焕大和尚1996年在***万里灵泉寺禅七开示之录音整理编辑而成。本文仅为其中的一部分。题目及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要放下一切
昨天讲大家要发道心。发道心干什么呢?就是要把功夫用好。不发道心,功夫是用不好的。∵现在我们坐在禅堂里参禅打坐。参禅一定要放得下。放得下,功夫才能提得起来。若放不下∵,功夫也就提不起来。为什么这样讲呢?要知道,我们一个人,不说从无量劫到今天,就拿我们今生这几十年的时间来说,各种人我是非、贡高我慢、无明烦恼、家庭纠纷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钻到我们的脑子里,挤得满满的。既然装得满满的,要再装什么,就装不进去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挤得满满的,闹哄哄的,静不下来,又怎么能够用功办道呢?∵所以,在禅堂里,要想把功夫提起来,首先就要放下一切。
关于参禅的功夫,各位在这个地方打了多年的七,大和尚给你们讲了很多。今天,我再来重复地讲一讲。讲什么呢?大家知道,禅宗强调∵“疑”字,就是起“疑情”。“疑”字从哪儿提起呢?从一个“不明白”上提起:不明白自己的本性,不明白讲话的是谁,不明白念佛的是谁,不明白自己的本来面目,不明白我是谁……关于起疑情,祖师们留下了很多的公案,公案虽然很多,但究竟只有一个,就是一个“不明白”。这个“不明白”不是简单地“不明∵白一句话”。当你在这个不明白上认真地疑起来,来回地参究,它就是止,就是观。它是直∵指心性的。所以,疑情起来之后,它是很有力量的,很有滋味的。它可以不疑而自疑,不参而自参。你越是参越想参,越参越高兴。“不明白”一句话还不算功夫,要真正持久地在这个“不明白”上起来疑情,那才是功夫。各位参禅参了这么长的时间,是不是真正地在“念∵佛的是谁”这一个“不明白”上起了疑情呢?修禅的,就要在“念佛的是谁”这一个“不明白”上起了疑情呢?来回参究,直到疑成∵一团,突然来一个桶底脱落。
禅堂的“禅”字,又名“静虑”,又名“思维修”,总的一句话,就是要找到我们的本来面目。大家在参禅的时候,最主要的就是要起疑情。要起疑情,首先就得发道心。参禅要如丧考妣,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疑情才会发得起来。如果你思想上没有一点惭愧心,没有一点警觉心,松松散散,摇摇晃晃,这个疑情是很难发得起来的。所以,你们要想真正地把功夫用好,一定要发道心,一定要起疑情。有了疑情之后,并不就完事了,还要保任,要使疑情打成一片。疑情真正地用得好,这支香提起来有,那支香提起来还有,静的时候有,动的时候也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都有。能够这样地把握疑情,开悟就有希望了。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行住坐卧体安然”。如果你们行也不会,坐也不会,那就什么也安不上了。所以,我们用功夫,要把疑情打成一片,在一切时、一切处,都用功夫。走一步路,要走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步路也不要走;吃饭要吃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一口饭就不要吃;睡觉也要睡在功夫上,没有功夫,这个觉也不要睡。所以,大家能够静如是,还要动如是才好;能够动静如是,还要睡梦中如是才好。如果光是静中有功夫,一旦动了就没有功夫,那还不能算真有功夫。古人讲,我们静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动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动中有十分的功夫,在睡觉中只有一分的功夫;在睡觉中有十分的功夫,在八苦交煎的命终时,只有一分的功夫。想一想,用功夫有多难。实际上,问题的症结还在我们自己有没有真心∵地去用功。如果真真切切地一切都放得下,什么功夫都能用得好。如果你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好,恐怕到头来还逃不脱阎王老子。
所以,用功的关键在于能不能放下。这里我讲一个公案:佛在世的时候,有个弟子拿着鲜花来供养他。佛叫他把花放下,他就把花放下了,佛又叫他把身放下,他却不知道怎么放,佛再叫他把心放下,他一下子就开悟了。想一想,佛若不叫他放下,他怎么会开悟呢?因此,我们要想把功夫用好,一定要放下,不但要放下我们这个色身,还要放下心。我们的身心都一齐放下了,功夫才能用得好,那时我们才能逃脱阎王老子。如果放不下,不但说功夫用不成,开悟不了,连阎王老子也逃不掉。这个地方我还要讲个公案:过去有个叫金碧峰(?)的祖师,他功夫用得很好。阎王老子派小鬼来捉拿他,那小鬼到处找,找来找去找不到,就找到他的弟子,问师父跑到哪儿去了,那弟子就说,你要找到他,只要把他最喜爱的那只金钵敲几下,就找到他了。小鬼听了以后,就把金碧峰禅师的金钵敲了几下,金碧峰祖师果然出现了,于是小鬼就把他捉住了。金碧峰祖师就问为什么要抓我,小鬼回答说阎王老子要你去。金碧峰祖师就说:请个假好不好?过七天以后,我再去,我说话算事。小鬼再三不同意,他就再三请求,最后小鬼就说:好了,就让你七天∵。小鬼走后,金碧峰祖师就想:原来阎王爷来抓我,就是因为我放不下这个金钵,现在我就把它砸掉。之后,他就打一坐,入定了。小鬼再来找,哪儿都找不到,又去找金钵,金钵也没有了。这时,听到金碧峰祖师在虚空中说:“小鬼拿我金碧峰,除非铁门锁虚空,铁门锁得虚空住,方能拿我金碧峰。”大家想一想,虚空无相,怎能锁得住?小鬼跑回去跟阎王老子讲,阎王老子听了很高兴,就:“恭喜他,恭喜他。”大家想一想,过去的祖师,一个金钵放不下,就被小鬼抓去了;我们今天的凡夫,执着不知要比祖师多多少倍,我们是不是放得下呢?我们要不要向祖师们学习呢?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祖师那种“无形无相”的境界。为什么?放不下啊!放不下,哪能把功夫用得好呢?所以,我希望各位,要想找到自己,一定∵要放下,无论是财色名利,还是色身心念,统统都要放下。
只管照顾念头
时间很快,今天是禅七的第四天了。大家都知道,这是个精进七,生死七。开悟则生,不开悟则死。所以大家要留神点,注意点,一切时、一切处都要精进。这几天我的讲话是有针对性的,目的是想使大家的精进心、勇猛心发起来。昨天讲了,用功的时候要放得下,放不下,功夫就提不起。今天我就讲一讲,如何用功,如何对待妄念。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功?我们的心很散乱,想东想西,象跑马灯似的,一刻也不停,我们用功的目的就是要“降服其心”。无论用什么功,都是为了把我们无量劫以来所养成的一切人我是非、贡高我慢、烦恼障碍等坏的习气去掉。我们的自性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是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愚痴,形成了许多坏习气、坏毛病,这些坏习气、∵坏毛病将我们的自性障蔽了。所以,我们今天要用功。不用功就不能去掉坏习气,就不能见到自己的本来面目。释迦牟尼佛当年在菩提树下证道后说:“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在这里用功,就是为了去掉妄想执着。∵妄想执着去掉了,我们的清净自性就会现前,那时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照天照地的嘛。“本来无修证,修证即不无,若无即不得”。所以,虽然佛性人人本具,但是,∵我们现在还得用功修行,不修行即不能见自本性。
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我们用功的人,不要怕妄想;怕它也怕不了的,怕它也怕不成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烦恼妄想,无边无际,多得不得了;我们有哪一时哪一刻不在妄想中,不在同妄想打交道?没有妄想是不可能的。那么,对待妄想该怎么办呢?你只管用你的功,让它打它的妄想好了。只要你不断地用功,妄想自然而然地会灭的。打个譬喻,我们现在住的这个灵泉寺是惟戒法师一手一脚把它建成的,忽然某天外面来了一个野人,要把他赶走,独占这个房子,你看他会不会听任这个野人把他赶走呢?他肯定不会走的,肯定要跟这个野人打死架的。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要知道,我们的妄想是我们自己一手一脚造成的,今天我们突然参“念佛的是谁”,想把这些妄想赶走,你想想,这些妄想怎么会答应呢?它们会跟你打死架的。打死架怎么办?你不要怕它,怕也怕不了;你也不要有心去除它,有心去除它也除不了。有心除妄想,宗门下叫做“搬石头压草”,虽然表面上看不到草,但是把石头搬开,草照样存在,并没有消失。所以,对待妄想,宗门下用功要“斩草除根”。搬石头压不行,要斩草除根才行。那么,究竟怎样去除根呢?大家想一想,我们打妄想的是这颗心,我们用功的还是这颗心,并没有两颗心。为什么一颗心既能打妄想,又能用功呢?∵这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只不过是一个习惯问题。在座的,有二十几岁的,有三十几岁的,有四十几岁的,还有年纪更大的,你们想一想,你们有哪一天不打妄想?即使不主动去妄想,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对于打妄想,我们太熟悉了,太习惯了。各位想一想,除了习惯性地打妄想之外,我们有几个人认认真真地用功使自己不去打妄想呢?很少。所以,既然打妄想是一种习惯,那么,只要我们养成一种用功的习惯,妄想自然就会少了。如果我们都有意识地去照顾自己的心念,不去打妄想,并形成了一种习惯,那么,我们的妄想就会越来越少,乃至没有了。可见,这还是一个习惯问题。大家问一问自己,你一天用功几次?你是不是实实在在在那里用功?恐怕没有认真用功。既没有用功,又如何抵挡得住妄想习气呢?这个,在宗门下,叫做“一人与万人敌”。你一个人怎么敌得住一万个人呢?当然敌不了。敌不了又怎么办?你不用怕,你搞你的,我搞我的,你打你的妄想,我用我的功夫,时间久了,你就能敌住妄想。我常常打这样一个譬喻:假设功夫和妄想加起来共十分,若妄想有八分,功夫就只有两分,若妄想有六分,功夫就有了四分,若功夫长到八分、十分,那妄想不就只有两分,乃至没有了吗?没有了妄想,那就自然而然全是功夫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有一个心嘛。用功夫也是这个心,打妄想还是这个心,现在这个心只让它用功夫,自然它就不会打妄想了。功夫和妄想都是一心之用,二者不能同时俱存,区别在于,开始的时候,用功夫的念太粗,打妄的念太细,等到你用功夫的念象打妄想的念一样地细的时候,那就有戏唱了。所以,妄想起来,你也不要害怕,也不要有心去除它。你有心去除它,这“除它之心”也成了妄。对这一点,大家在用功的时候,要好好地领会,好好地去参究。
总的一句话,用功要认真,要细心,不能马马虎虎的。真正用功的人,真正想了生脱死的人,他会全身心地去照顾自己的功夫,照顾自己的心念,他在用功时,你看不到他的眼睛在转∵。如果他的眼睛在翻翻的,那说明他的功夫早就跑掉了。用功的人,一天到晚要照顾话头。古人讲,用功“不怕念起,就怕觉迟”最好是“念起即觉”,因为“觉之即无”。念头起来了,马上就觉,这就叫“用功夫”。如果说念头起来了,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你自己还不知道,那么这种用功恐怕就是骗自己的,因为骗人是骗不了的。
粗心用功与细心用功
今天我想讲一下粗心用功和细心用功,也就是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什么叫“粗心用功”呢∵?就是我们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妄想多杂、粗重,用功太粗疏,不细密,心也是粗的,气也是粗的,念头也是粗的,不能成片,常常被妄想拖到别的地方去了,这种粗粗用功,就叫“粗心用功”。粗心用功因为“心是粗的,气是粗的”,所以很难把功夫抓住,很难把疑情起起来,即便偶尔起起来了,也难于保持住,时间延续不长,过一会儿就没有了,没有了之后,又起起来,它又有一点,有了一点,时间又不长,又消失了。所以粗心用功,它的力量不大,时间不成片,容易失掉。失掉之后,要把它再提起来,都很不容易。原因就是,你在用功的时候,心、气、念都是粗的,功夫是断断续续的,不绵密。
那么,功夫怎样才能由粗变细呢?要知道,功夫的细不是你有心去细的,有心去细是细不了的。功夫用久了,它会慢慢变细的。昨天我讲过,一个人活了几十年,一天到晚打妄想,形成了一种习气,要它不打妄想是很难的,你不有意打妄,它也会自动打妄想的,这都是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怪不得别个。为什么会这样?时间久了,习惯成自然。各位想一想,你活了三十岁,有没有用二十年的功夫?没有的,光打妄想。如果你用了二十年的功夫,时时刻刻都在功夫上,你的功夫也会越来越细的,也会成为一种自然。粗心用功夫,好比上下两层,上面是用功夫,参“念佛的是谁”,反反复复,来来去去地参究,找这个念佛的本来面目∵,下面呢,尽是妄想、烦恼,它们还在翻来翻去,一刻不停,象一锅开水,吵吵闹闹、上上下下的。这种情况,我昨天讲过,大家不要怕,怕它也没有用。它翻它的,你搞你的,不要有心跟它斗,不要起烦恼,你只管心平气和地去用功,因为你是粗的,它是细的,但是时间久了,你也会细的,那时就该它走人了。要知道,打妄想也是心,用功夫还是这个心,等到用功夫和打妄想合到一块去了,那就好了,那时,你有了功夫就没有妄想,有了妄想就没有功夫。所以说,粗心用功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小过程,而是一个大过程。因为我们的思想、功夫太粗了,还没有细下来。我们要想把功夫细下来,还要从功夫上来细,功夫做细了,∵这才是真正的细。如果我们不从功夫上来细,而是有心地去想细,那就会细出毛病的。所以,用功的人,一定要在思想上去细,思想细了,功夫自然就会细的。功夫不是说你叫它细它就会细,要从功夫上细,不要有心去细,有心去细,那是错误的。从粗心用功到细心用功,这是一个自自然然的用功过程,功夫到了,它自然会细,你不叫它细,它自己就会细的。
接下来讲一讲有心用功和无心用功。我们现在的用功都是有心用功,因为我们用功都是有意的,念念都是有心的,并不是自自然然的。而无心用功则是自自自然的、无意的在用功。无心用功并不是说没有心,象木头一块,它只是不起“去用功”的念头,它的用功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有意着念,它往往是不参自参,不疑自疑,不照而照的。我们开始时都是有心用功,有意着念,到了无心用功的时候,它就成了一种自然,你不用着意,它就会自动去参。无心并不是说无一切心,无自性,若认为没有自性,没有用心,那又是错误的。实际上,尽管我们没有动去参话头、去观心的念头,但客观上在自动地参话头、观心。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从有心用功到无心用功,这中间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这也是一件功到自然成的事,非有意求得。有意去求,总是有心,不可能是无心。在功夫没有达到无心的地步,疑情便不能打成一片,疑情既不能打成一片,开悟就没有指望了。所以,你们要想开悟,必须从有心用功进到无心用功。到了无心用功并不就是完事了,还隔着一重关,还必须破了这重关才行。功夫到了无心的地步,才可以说疑成了一团,打成了一片,这个时候能不能桶底脱落,那要看你的时节因缘,时节因缘一到,一句话就悟了。所以用功的人到了无心的地步,还要破一重关,这一重关不破,还是不行的。古代有个禅和子讲,去年穷,还有卓锥之地,今年穷,穷到底,连卓锥之地也无。锥子虽小,但还是有。只要还有一点点东西牵系,就不行,因为那还是有心,还是有生死。到了连锥子这么一点东西都没有了,才算是到了无心的地步∵。当我们的功夫到了“连卓锥之地也无”的地步,开悟就有了可能。
我们讲要细心用功夫,怎样才算细呢?要细到什么程度呢?这里我想讲一个公案:当年四祖到南京去,看到附近山上气色很好,就上去了,在那儿,他看到有个叫懒融(牛头法融)的禅师住茅棚,打坐的时候有只老虎给他看门。四祖见了这只老虎,心中一惊,懒融禅师的就讲:∵“你还有这个啊!”四祖不作声,直接走进茅棚,在他打坐的蒲团上写了一个“佛”字,请懒融禅师坐,懒融禅师不敢坐。四祖就说:“你也还有这个。”要知道这两个人都是很有见地的,功夫都是用得很好的,他们之间谈禅话道,谈得很投机,也谈得很晚。茅棚里只有一个卧具,睡觉时,懒融禅师就把这个卧具让给四祖,自己就在蒲团上打坐。夜里,四祖睡在那里,打鼻打得不得了,搞得懒融禅师坐在那儿,定也定不下去。过去出家人身上长虱子,他就摸到虱子,往地上一摔。早晨起来,懒融禅师就批评四祖:“哼!还四祖哩,昨天晚上打呼噜,打我的闲岔打得厉害!”四祖应道:“我打你的闲岔,你还打我的闲岔哩!”“我打你什么闲岔?”“你把一只虱子摔在地上,断了一条腿,它哭叫了一夜,尽打我的闲岔!”想一想,用功夫用到细处,连虱子叫喊、蚂蚁叫喊,都能听到。各人想一想,你们有没有这个功夫?象四祖这样,才是真正的细心用功。四祖跑了一整天,辛苦得不得了,但他的心还在功夫上,一点也没有离开,连睡觉时还在功夫上!所以我们修行人用功夫,要向祖师学习,光在静中用功是不行的,还要在动中用功,动中用功还不够,还要在睡梦中用功。不但要在睡梦中用功,还要在睡梦中得到利益那就好了。可见用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从无量劫以来,我们一直在造业,一直在打妄想,现在要回光返照,找到自己的本来面目,大家想一想,这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吗?用功的人,如果没有一个惭愧心,没有一个恳切心∵,不能够念念都把心用在功夫上,要开悟谈何容易!所以,我再三再四跟各位讲,既抛家别子,出家了,就要好好用功,不要空过人身!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