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年大圆满禅修营讲词(八)

郑振煌∵主讲∵/∵陈淑蓉∵整理

二○○二年七月十日讲于花莲力行禅寺

满的定义∵

满的定义是一切都是满分的,没有任何缺陷。我们说花,我们说草,我们说花好看、草不好看,我们说这个桌子很庄严,那个桌子很难看,在大圆满的角度来看都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会说这个花好看、那个草不好看呢?是因为我们众生的业力,我们说这个桌子比较好看,那个桌子比较难看,是因为我们众生心识的分别心,是我们的业力这么认知,是我们众生的错误概念、错误的分别心所产生的。其实这个好看的桌子是买来的,那个不好看的桌子也是买来的。桌子好看、不好看,都只呈现缘起性空的真理,都是本觉所产生的相,是本觉所投射出来的一个样子罢了。∵

比如说这里有一个水晶球,我们用水晶球来象征我们的心性、本觉、本性,这个水晶球是清澈的,是明亮的,是大圆满的,是毫无境界的;但是在光线的照耀之下,这个水晶球就呈现出各式各样的颜色来,各种各样的形象就跑出来啦。这些各种各样的形象,即使我们对它喜欢,或对它不喜欢,都无损于水晶球反映光线、反映外在形象的功能,都无损于水晶球呈现万法的形象,都对它没有干扰。换言之,我们对某些形象不喜欢,对某些光线、颜色不喜欢,那是我们的业力所使然。这些我们所喜欢的,是阳光或光线照射在水晶球上所反射出来的光线,我们不喜欢的颜色、不喜欢的形象,也是光线照射在水晶球上所反映出来的形象、颜色。所以不管我们喜欢、不喜欢,所有的一切都只不过是水晶球对于光线的反映而已。∵

换言之,我们众生因为业力的关系,就喜欢某些东西,喜欢某些人、事、物,不喜欢某些人、事、物。某些形象我们觉得碍眼,某些形象我们觉得很好,这都是我们业力的关系。什么叫作业力的关系?就是众生业力使我们认为,啊!这种颜色很漂亮,那种颜色不漂亮。我们人说香气才是好气味,而像大小便那种秽气、那种很臭的气味,对我们人来讲,是令人作呕的,但我们都看过狗吃大便,狗或蛆或虫,都认为大便绝对是好的,大便对它们来讲,香味十足,是它们生命的资源,这是它们的业,而我们人的业力就认为这不好。所以,认为好或不好,完全是业力所使然。∵

以水来说,因为六道众生的业力不同,所以对水有不同的见解。如果佛来看水,水是空性的,是缘起如自性的,是现象有,但体性空;若以天人的眼光来看,水像琉璃一般;在人来看,水可以止渴,可以洗涤东西;在鱼来看,水是它的房子,是它的保护所;在饿鬼道的众生来看,水喝到饿鬼的喉咙里就变成了熊熊烈火。众生的业力不同,对世间的任何事物,就产生分别心,产生喜欢、不喜欢的意识作用。如果是从佛的眼光来看,一切都是缘起性空,一切都是无自性。所以大圆满的修行,“满”的意思就是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现象都是满的,都是没有瑕疵的,都是没有缺陷的。当然我们说满、没有瑕疵,已经是二元的概念,因为我们说满、说没有瑕疵,就表示另外一些是有瑕疵的,不过这是语言表达的限制。∵

总之,我们所谓大圆满,是无限大、无限圆、无限满,没有任何例外,超越二元、相对概念的绝对概念。因此我们讲大圆满的见地,就是说所有的一切一切,不管是喜欢、不喜欢,肯定是我们意识的作用,也就是我们第二念的作用。如果我们只用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我们亦仅认知到一个现象生起、一个现象持续、一个现象变化、一个现象消失而已。可是当第二念立刻对它认知,喔!这个是桌子、椅子,开始分别。第三念受到第七识的影响,业力的关系,就说喜欢不喜欢。我们没有见到实相,大圆满的见地就是把我们拉回到果地的境界,拉回到大圆满的境界,把世间所有一切都认为大圆满。∵

如果有了这种大圆满的见地,同时熏习大圆满的见地,时时刻刻接触熏习大圆满,那当然就能自解脱。在一切情况之下,即使我们过去认为是喜欢、好的、讨厌的、不好的,也都解脱了,因为我们知道那都是水晶球对光线反映的现象而已。我们认为喜欢、不喜欢的,我们在大圆满的见地里面也可以知道,都是源自我们的本觉,都是本觉的妄想心对外境所产生折射、反射的现象,都不是真的,我们就回归最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大圆满的境界,也就是回归佛的境界,回归佛性。一回归佛性,就以佛性为基础,以佛性的见地为基础,在世间来来去去,行住坐卧,我们就永远处在大圆满。那个时候我们就不会觉得有缺憾,就不会觉得某些人、事、物讨厌,所以我要恨,我要远离,也不会觉得某些事物会让我喜欢,我要去贪爱,我要去执着,了悟一切一切都是大圆满,便到达大圆满本觉境界。要介绍这种大圆满的本觉境界,实在很难,等一下我们再从相上、用上,介绍大圆满的体性,这样比较容易了解,对见地认识清楚以后,就知道要怎么修。所谓见地,给各位八个字,就是“无二离戏、自性圆满”。了知无二便能离戏,离戏便见自性,见自性便一切圆满,所以说“无二离戏、自性圆满”。休息一下再继续上课。

大圆满的本觉∵

我们很难了解大圆满的本觉就是自性、佛性,因为它是不可思议,不可思议的意思就是思议不能够得到它的真面目。要怎么样才能得到它的真面目呢?唯有自己修行,透过修行才能够体会得到。凡是思议出来的,凡是讲出来的,凡是表达出来的,都不是本觉的状态,不是大圆满的状态。∵

我们怎么样去了解本觉呢?“体”是很难了解的,我们只好从“相”上去看,从“用”上去描述它,像昨天我们所说的,当墙壁有一道光线出来,我们想要找到光源,可以从光线去找光源,因为光线是光源的能量所产生的相。一般凡夫看世间相,不是看到实相,而是受业力所影响看到假象,我们称之为业相。这是说我们凡夫对世间的认知,所看到的相、所听到的音声,都是业相。我们说这个是桌子,那是因为我们业力叫我们称它为桌子,换其他的众生来看,它们没有这个业力,就不会将这个桌子称为桌子。∵

其他众生业力不一样,即使都是人,业力也不一样,不会对同样一个东西看作相同的东西,或让它产生相同作用,这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都可以了解,都可以体会到这个道理。我们众生的业相、业力所感产生出来的相,若都是读书人,都会将这种东西称之为书桌或是讲桌。我们称它为书桌或讲桌的时候,就产生了书桌或讲桌的作用。如果一个从来没有读过书的人,绝对不会将它称为书桌、讲桌,因此作用就不一样,用就跟着不一样,这就是我们的业相。所以实际上我们对世间的一切都没有看到它的实相,我们所看到的相都已经染污了,都是业力所影响下的相。我们称之为人,称之为狗,称之为桌子、椅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业相,因为人有相同的共业,所以就呈现相同的世界。比如说:在这个房间,我们称之为图书馆,那是因为这边摆了书,而且有读书的人,才会称它为图书馆;如果这里头没有摆书,用作其他的用途,我们就不会称它为图书馆,它的功能也就不一样了。∵

不同的业力就会产生不同的业相,共同的业力就会产生共同的业相,而这些业相都是有限制的,都是片面的,都不是真理。一位医生看一个人,一定先观察,你好像哪里不对劲,是不是生病;一位艺术家看一个人,一定会跟你讲,你的五官比例很端正、很好看。不同的业产生不同的业相,业包括身、语、意三业,以及过去种种生活经验所学习到的知识。我们凡夫对于世间万法的认知都是业相,我们从业相所产生的作用,也就是业的用,就是业用。换言之,我们对于一切万法、一切东西的使用都没有尽到它全体的作用,这些有限制的概念、有二元的概念,限制了我们对万法的认知,以及对万法的使用。∵

我们如果把这个当作讲桌、当作书桌,我们就限制了这个书桌、讲桌的作用。因此我们若把这个讲桌、书桌用作吃饭,或拿来做其他用途,有些人就会耿耿于怀,认为这好像不恭敬,这是佛堂里面的讲桌,怎么可以把肮脏的东西放在上面?怎么可以用来吃饭?或是把一个小婴儿放在讲桌上睡觉,我们心里就难过,就不以为然。这就是因为我们对世间万物的认知都受到业力的影响,以致我们产生见分,因为有如此的见分才会产生如此的相分,有如此的相分以后,万法的功能、作用都受到折扣,没有办法达到它全面的功能。∵

我们都着相,都受到业力的影响,一个修行者在修行的过程中,还没有完全圆满以前,他对真理会有若干理会,会慢慢地慢慢地体会,理会我们过去的业相是不完美的,我们过去对事情的认知,对人、事、物的看法是有所缺陷。我们透过戒、定、慧,透过仔细的观察、仔细的思维,就会发现过去有些认知,我们是以偏概全,是受到自己业力的影响。我们要慢慢放下,当我们慢慢放下的时候,修行就带来喜悦,就会有放松、解脱的感觉。解脱的感觉一产生,心就越来越放松,心就越来越开朗,情绪就越来越稳定,对事情的看法就会跟以前的业相有所不同,那时候就会充满法喜。对同样一件事情,没有修行的人的看法是业相,所产生的作用是业用;修行中的人的业相会慢慢转变,会慢慢体会到缘起性空,因此他会有新的觉受产生。新的觉受就是慢慢体会到万法的空性,因而产生喜悦的觉受,产生智慧的光明,这就是修行者的觉受。∵

修行者的觉受跟凡夫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还停留在凡夫的阶段,我们对世间的看法都是业相,若对世间的看法都是业相,我们就限制了自己的作用,自己的功能就没有办法产生,对一切东西的功能就没有办法完全发挥。修行佛法,我们就开始摆脱业力的影响、摆脱过去成见的影响、过去自我概念的影响。我们慢慢地能够体会到缘起性空、真如自性的道理,我们的作用就慢慢地越来越多。什么叫做越来越多?比如说,我们对某个东西不喜欢,对某个东西不喜欢就是业相,就不能享受那个东西的好处。若我们修行,我们会觉得这个东西是缘起性空,慢慢就能接受。过去不喜欢的东西,现在能够接受它,能够以它来成长自己,这就是修行者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

再举一个例子,我们这里有一位年轻朋友家齐,他是篮球校队的队长,篮球打得非常好,昨天傍晚我才知道他最喜欢的事情是比赛胜出,打赢了球赛的那种高兴他最喜欢。我跟他讲这样子不好,赢球喜欢怎么不是好事情呢?因为你赢球喜欢是象征着你输球很难过,绝对不好嘛!所以你赢球喜欢是不好的,因为你不可能每场球都打赢。所以你不要对赢球喜欢、高兴,你对赢球高兴得越厉害,那表示你一输球就会痛苦不堪,那怎么办呢?当你赢球的时候,你要感恩对方,是输球的那一队让你赢球,你要感谢那种因缘。当你输球的时候,你也要感恩因缘,因为输球,所以我知道我可能球技不如人或是球队合作不如人,受到影响。所以赢球喜欢、输球难过是不好的。那怎么办?就要以空性的心、以缘起的心来对待,来修行。我跟家齐说,修行对你打篮球很有帮助,因为你修行就有定慧,就能将你十分的实力发挥成十五分、二十分;如果你没有修行,心意急躁,想要赢球,万一这个球没有投进,输球的时候就难过、就沮丧,情绪就影响自己打球的实力,所以一定要修行。∵

我们凡夫对事情的认识都是业相,对事物的看法都只有业的作用,而这些业的作用,限制性很大,自由度很小,没有办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我们业力越重就越痛苦、习气越重就越痛苦,对事物的使用越没有办法发挥它的功能。修行者是透过修行产生定和慧,定不受外境的影响、不受情绪的影响,慧能够认知到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因此在任何境界之下,都能以空性的心去对待。打赢了球不会骄傲,会感恩对方,心很平静,打输了球也会谢谢对方,让我认知到体力不足、球技不如人,或是团队合作精神不够、情绪不好种种因缘,进而根据自己的缺点改进,每一个情况都加以利用,这就是修行者的觉受。∵

修行者的觉受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凡夫是起起伏伏,喜欢不喜欢,那种绝对、极端、两极的作用、二元的情绪反应,让自己痛苦不堪。但修行者会把情绪反应慢慢缩小、慢慢减少,如果完全修行成功了,那当然就是成就者的清净相。所以凡夫是不清净的业相,修行者是喜悦的觉受相,成就者是清净的明相,照这样,人的心理作用大约可以分成三个阶段:没有修行的是不清净,是染污的业相,完全受到业力的影响,业力越重习气就越重,两极的看法越重就越痛苦,对世间的看法都是染污的,都是不清净相;若有修行,会在修行里体会到无常、苦、空、无我,会产生喜悦的觉受相,对任何人事物、境界会产生喜悦,但修行者还在过程里,还没有到达成就者的境界;而成就者则是清净明相。∵

成就者的清净明相不像凡夫不清净的业相,不清净的业相是不好的,会让我们情绪起伏很大,苦乐极端,轮回摆荡。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是好的,已经比凡夫的觉受相好得多,但不够圆满,如果我们想要成就,首先就要消业障,就要离开凡夫不清净业相,其次,已经进入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以后,还要进一步放下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如果不放下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就永远停留在修行者的阶段。当然,没有离开凡夫的不清净业相,永远都是轮回不已。∵

离开凡夫的不清净业相,进入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以后,还要有一个认知,知道这不是究竟的,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修行,就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打坐,不可能永远都在这种很舒适的环境里修行。我们福报没有到那里,即使福报到那里,修行久了,静坐久了也要出来走动,若一直那样打坐,但坐太久也不行,也会懊恼。虽然你一直坐可以得到禅定的喜悦觉受,但也要超越修行者的喜悦觉受相。这个意思就是说,当我们在修行过程里,即使有喜悦的觉受相,有轻安、安定,有若干智慧、明觉、体悟,都不可以执着,因为执着就不能够进步,就不能够进步到成就者的清净明相。∵

成就者的清净明相,就是已经离开了苦乐二元的概念,一切都是清净。什么叫做清净?无自性就是清净,没有任何执着就是清净,没有任何二元概念、分别就是清净,最终极的目标就是如来境界。如来境界就是清净相,就是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生不灭离开二元概念的如实境界。∵

这些是我们对世间的看法所可能产生的三种相,凡夫是不清净的业相,修行者是喜悦的觉受相,成就者是清净的明相,能够如实照见一切万法的实相。v(未完待续)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