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禅修的所依正见∵

「正见」,即是正确无谬的见解──对人世时空与超越人世的时空真相有正确的了解;对「生死轮回」与「解脱还灭」的因、缘、果的原理也有正确的了解。大智度论说:「信为能入,智为能度。」正见,乃是一切修行的首要,凡不依「正见」修行者,不但无能度脱自己,更别想有助他人。不依正见修行者,若不是白白浪费时日,便是步入歧途,修得伤身害命、走火入魔。正见之重要,由此可知。∵

总说佛法正见──四谛法∵

颂云:∵

初阶正见是什么?主要次要如何分?∵

总说不出四谛法,别说概括有八项:∵

此颂,先设问二个问题,其后再分为「总说」与「别说」,来阐释「初阶禅」的正见及正见的种类。二个问题如下:∵

1、什么是初阶禅修的正见?∵

2、若将正见分为主要与次要,那主要的正见有那些?次要的正见又是如何呢?∵

尚未厘清「问题」之前,应对「正见」一词,深入了解。「正见」乃是对「邪见」而言。心中存着邪思妄想,即是正见覆灭;反之,心中清明无执,即是正见的生起。禅宗六祖说:「正见名出世,邪见是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无执于邪见,也无执于正见,才是佛法中所说的真实正见的义涵。∵

然而,若就于「初阶禅」的主要正见而言,一言以蔽之,即「四圣谛」也。∵

四圣谛(苦谛、集谛、道谛、灭谛)是宇宙中,永恒不变,正确无误的四种真理。凡夫众生,无有一人不被世间众苦所逼迫、折磨?出生成长之苦、老病之苦、死亡之苦、欲望贪求之苦、亲人别离之苦、冤亲怨怼之苦,及各类烦恼情绪交战不停之苦?#31561;等。众苦恒常逼迫,这是事实、真相,故名「苦谛」。∵

生命过程的诸般痛苦,乃是因每一个体生命本身的无明烦恼、贪爱执着所聚集而生,这是事实、真相,故名「集谛」。∵

当运用「修行方法」,而目睹肉身、自我意识与外在物质宇宙的虚幻真相之后,使贪、瞋、痴?#31561;等烦恼彻底息灭,永不再起,也就是「灭谛」的境界了。∵

至于「道谛」,∵则是修行方法的本身。列表如下:∵

四圣谛∵苦谛?烦恼、痛苦恒常逼迫的真相?如患病之人。∵

集谛?引生烦恼、痛苦的原因真相?如生病之因。∵

灭谛?息灭烦恼、痛苦的清净境界?如病愈之时。∵

道谛?断除烦恼、痛苦的修行方法?如治病药方。∵

苦谛、集谛、道谛属于「相对真理」,仍在有漏意识的创造、修作范围的缘故;灭谛则是属于「绝对真理」的范畴──本来如此、普遍如此、永恒如此。∵

苦谛是「果」,集谛是「因」──世间的一重因果;灭谛是「果」,道谛是「因」──出世间的另一重因果。∵

「四圣谛」所隐含的修行方程式是:知苦,断集;慕灭,修道。∵

《遗教经》说:「月可令热、日可令冷,佛说四谛,不可令异。」可见「四圣谛」是宇宙颠扑不破的真理。凡一切初发心修行者,不可不去深入了解,并作为主要的所依正见。∵

初阶禅的四种根本正见∵

以下再「别说」其它正见。颂云:∵

信有因果有善恶,有凡有圣有轮回;∵

四根本见得确立,如树根深不畏飓。∵

此颂,说明四项初学者应具备的根本正见:∵

1、要相信因果之理;∵

2、要明辨是、非、善、恶的现象;∵

3、要知道凡人与圣人的差别;∵

4、要了解轮回转世的原理。∵

分别解释如下。初论「因果」之义涵:∵

「因果」二字是简称,完整之表达则是「因、缘、果、报」。「因」是原因,形成事物之根本基础;「缘」是条件,形成事物的一切助缘;「果」是结果,形成事物的事实。∵

譬如一朵花的盛开,种子是原因,人工栽培、阳光、水份、空气、泥土?#31561;等是助缘,花开了即是结果。若以人世轮回而言,无明是原因,贪、瞋?#31561;等烦恼是助缘,生死轮回即是结果;反之,若从出世解脱来说,则本有之佛性是原因,放下、无执是助缘,清净自在即是结果∵

世间一切人、∵事、物,不论是精神或物质,其生起、存在、变异、消失的循环现象,无不是原「因」加上助「缘」,于是形成结「果」;不论结果是好或坏,是成功或失败,是生成或消失,都是属于「果法」的范畴。然而「果法」本身并无法自生自成,须假藉「因法」与「缘法」的合和,才会形成「果法」的事实。∵

总之,世间与出世间的一切,只有恒常变化的「因果幻相」与「概念假名」,并无真实的人、事、物存在,因为世间的每一物、每一法的缘生缘灭,皆靠意识与外境的「众缘和合」才生起,并无永恒不变的实体。∵

其次,论「善恶」的义涵:∵

心是即善,心非则是恶;蓄意造谣、传播他人是非即恶,真心赞赏、流传他人美德则是善;一心向佛即善,恋栈不舍世间则是恶;心存利人之心即善,心生害人之心则是恶;心中无任何执着即善,心中生起执着则是恶;行善时执于所行的善事是「小善」,反之则是「至善」──善恶差别,存乎一心,不可不慎!∵

其三,论「凡、圣」的义涵:∵

有欲即凡,无欲则是圣;心有染着即凡,心纯净则是圣;心自私即凡,无私则是圣。「凡界」又因每一个体生命业力习气的差异,而有六种不同次元世界的分别;「圣界」也因每一圣者慈悲与智能的深浅不一,而有四种清净法界的安立,合称「十法界」。列表如下:∵

六凡∵地狱法界?#24515;瞋不慈时即是∵

饿鬼法界?#24515;贪不舍时即是∵

畜生法界?#24515;痴不慧时即是∵

修罗法界?#24515;妒不平时即是∵

人类法界?#24515;善不恶时即是∵

天堂法界?#24515;光不暗时即是∵

四圣∵声闻法界?#32893;闻佛法而发出离心的开悟圣者∵

缘觉法界?#35264;察因缘而发出离心的开悟圣者∵

菩萨法界?#20855;备空慧而无执于诸有,具备慈悲而不住于涅盘者∵

佛陀法界?#24904;悲与智能皆达至上圆满者∵

以上论述,乃是从吾人的内心世界来说明十种不同层次的法界,表面上看来,似乎只是论说内在精神层面的状况而已。其实,「心」与「物」一直结合在一起,不曾分离。∵

整个物质宇宙,乃是存在吾人意识之中;一切「创造」,都在吾人意识中创造。换句话说,吾人每日所处的生活环境,都是自我内心活动所投映、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灵景观」,每日如放电影一般相续不断的投射出来──什么样的心,就会形成什么样的环境、世界,但皆是在自我意识中映现的,并不是在心识之外。例如,地球是我们全体人类意识的创造,在创造的「当下」,被创造的每一人事物,丝毫也不曾离于吾人意识领域;其它世界的形成,依此推论,便可确知。∵

「十法界」又可称作十度空间,它们交错含融在一起,并非独立分隔,其交错真相,就如同是一张无边无际的蛛网,而创造及控制这张网的人,则是我们自己恒常变化的虚妄心识,同时也是永恒不朽的真性,以「真妄不二」之故。∵

其四,论「轮回」转世之义涵:∵

吾人的身体会老朽、会损坏,然精神意识却历久弥新,永不衰坏。所以,轮回转世之说,全然是事实,决非神话、虚构之事。吾人意识中的心念,就像河流一般,念念相续流动不停,从「过去世」流到「现在世」,再流到「未来世」,一次又一次,相续不断的转世。不但凡人在转世,圣人也会转世;只是凡人的转世,多由自我生前善恶思想与行为习惯所累积形成的一股「业」的「引力」所牵引,而「物以类聚」的转投到与其思想习惯相近的时空里去。有的以「湿生」方式转生,有的以「卵生」方式出现,有的则以「胎生」或「化生」的方式呈现;有的有实质之形体,有的则以无形之光波电磁能量方式存在于所属的时空中。∵

圣人的转世无所谓被「业」的引力所牵引,完全是依自我的高尚意志去做选择与决定的。假如衪想转世到人间,想作男人,即能成为男人;想为女人,即能成为女人;想转世为富人,即能成富人;想为穷人,即能成为穷人。如是依此类推,千万种相,无不随意创造,心想事成,亦即所谓「万法唯心」之理趣也。∵

轮回转世乃是吾人「意识进化」过程的必然途径,实无庸置疑它的真实性。死亡的降临,只是生命另一次转世因缘的到来,目的是再继续另一次不同的学习与修练,以促使意识不断的向上进化,进而逐渐趋于解脱自在,清净圆满。∵

初阶禅的四种次要正见∵

其它还有一些次要的正见,若能在修练过程,随时注意,适当把握,即能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应。∵

颂云:∵

解行并重过失少,身心同修速成效;∵

动静调和心常悦,感恩惜缘不生恼。∵

1.∵解行并重∵

有一栋房子住了许多人,其中有二位是残障,一个是瞎子,另一个则是跛子(断了双腿)。某日,整栋房子起火,大部分人迅速逃出,唯留下两位残障者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就要葬身火窟,情急之下,瞎子忽然想到一个办法,就跟跛子说:「请你爬到我的身上来,我背你逃出去,但是你必须用眼睛为我引路,我们才能顺利逃出」。说完,瞎子与跛子便按计行事,密切合作,开始往外奔逃。结果,不但顺利,而且毫发无伤的逃了出来。∵

瞎子有双腿却无眼晴,这是象征只重视「行」?事修,而不重视「解」?理修的人;反之,跛子有眼晴却无双腿,则是象征只重视「解」,而不重视「行」的人。这二种人在修行途上,将会面临重重无尽的障碍,然假如能够像瞎子与跛子一般的密切合作?「解行并重」?就能免去很多不必要的过失与阻碍。∵

2.∵身心同修∵

从前,有一对夫妇,不幸同时得了重病,做丈夫的认为「病由心生」,如果将心治好(净化),身体的病也就自然会消失,于是他便不去理会逐渐恶化的身病,而只在心理上从事观念的转化治疗。反之,作妻子的则认为「病由身出」,所以只在身病上处理,而忽视心理观念的调适。不久,二人皆死于「非命」。换句话说,本来是不会死的,结果二人却死了,故言「死于非命」。∵

时下从事修练之人,多有「修身不修心」者,也有「修心不修身」者。偏「修身」者,大都身强体壮,却「心暗不明」;反之,偏「修心」者,则大都聪慧过人,却「身病不健」。凡此皆为「偏执」之害,就像这一对愚夫愚妇一样。所以,「身心同修」?平衡而修?诚是切要也!∵

3.∵动静调和∵

古时,有兄弟二人,同住于一处修行,为兄者偏执于「动态」中的修持,所以成天都在觉观自己动态中的心念变化,不令生起邪思妄想。然动浪取「珠」(佛性)难,虽久经时日,仍无法获得修持的根本利益?开悟见性。而做弟弟的,也因偏执于「静态」中的修持,因此修得像枯木死灰一般,了无生趣,进而萌生退道之心,最后于「修练」之事,不了了之。∵

时下修行人,也多有不知「动静调和」之道者,所以大都处在「太过」与「不及」所引生的「不悦」情绪当中,以致道心日微又微,最后也与此兄弟二人一样,「不了了之」。∵

人的意识是活的,不是死的。想静就应让它静,想动时则应让他动,若强行压抑,则会不顺反逆,不进反退,而徒劳辛苦,无所进益。∵

「心性」修练之事,须「顺性而为」,不宽不纵。能静中不失动,动中兼具静,而致动静不二,自然调和,就是功夫得利,如法如律?与自然、无为相应的法性律动。∵

4.∵感恩惜缘∵

最后谈的是「感恩惜缘」这项「正见」培养的重要。∵

我们心中若无感恩的观念,稍不如意,就会滋生抱怨,甚至怀恨的情绪;于是,一切助缘便会逐渐的远去,阻碍则紧随着来。其实,并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支持我们理直气壮的心生怨怼。因为「一日之所需,百工师为备。」整个人类,乃至整个法界,无时无刻不在为我们每一个人付出,感恩都来不及,怎能生起任何抱怨、瞋恨的情绪呢?∵

至于「惜缘」是说:在轮回转世过程中的一切因缘,不论是善缘或恶缘,顺缘或逆缘,苦缘或乐缘,大缘或小缘,有缘或无缘,无不是自我「意识进化」的「助缘」。好的机缘能带来愉快的经验与成就,不好的因缘则更可能是苦难生命的转机?「逆增上缘」。不知「惜缘」的人,大都自毁前程,以致悔恨哀叹,忧郁寡欢,使生命灰暗,了无光彩;反之,则是诸事如意,充满生命力,甚至终其一生,光华璀璨。这也就是所谓善因引生善果的原理,并非无因无由之妄说也。∵

结说颂云:∵

具备正见得法财,世间无有更胜者;∵

劝君放下世俗见,速取出世法正见。

点赞(0)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暂无评论
立即
投稿
发表
评论
返回
顶部